這是來自讀取信息包的場景,因為時間已經間隔了2個月,加上當初記事的螞蟻並非特意記錄,隻是單純因為印象深刻而留有記憶信息,所以雖然非關鍵信息(比如天色、遠景等)依然模湖,但主要信息還是讓朱爵仿佛身臨其境。
身臨今春那場最成功的捕捉胡蜂蜂後的狩獵行動的場景!
山上的春季比山穀裏晚了近一個月,山下已經是鬱鬱蔥蔥的一條綠線時,而在山腰處,還有大片大片***的岩石和土壤。去年冬天就牢牢紮根在此的枯樹和幹草仿佛依舊一成不變地維持著半年前的蕭瑟模樣,隻是覆蓋其上的積雪消失了。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看出其間暗藏的生機:看似***的樹枝上已經有小小的綠芽或是花包萌發,而在幹草和沙土掩蓋下的地麵,星星點點的綠色也如即將燎原的火苗般四處閃現。一些向陽濕潤處,生長的較快的植被已經在貪婪的吞食陽光和水汽,轉化成自身每日明顯的拔高,宣告著自己這一物種的再次出世。
隻需要再過短短幾天,被凍結在冬末時間的山上,就會迅速過度到春天,茵綠的草坪將覆蓋一半的山體,和另一半的岩石荒灘分庭抗禮,生機勃勃與蕭瑟依舊,在這一嶺嶺山巒上就如此的對立卻統一。
在岩石、幹草和綠芽之間,隨著春日萌發,動物們的身影也逐漸有了蹤跡可循。眼前這快速移動的,就是一小群日本弓背蟻職蟻組成的狩獵隊。
狩獵隊由最年長的職蟻帶頭,一共20來隻。其實整個部落最年長的職蟻獵手也就是2歲的年紀,在外勞作的職蟻很容易死於非命,或是風雨導致的意外,或是天敵與敵對部落的襲擊,能夠活到2歲以上的職蟻將自動脫離巢外危險的工作,轉為巢內勞動者,她們的經驗對於整個部落都是寶貴的,隻是能活到這個壽數「退休」的日本弓背蟻獵手可謂少之又少。
列成大致兩路縱隊的日本弓背蟻,有的輕裝,有的背著一些鼓鼓草囊,在負責向導的職蟻帶領下行動都很迅速,在大大小小的岩石間快速穿梭,隊形時分時散,足以讓旁觀的螞蟻眼花繚亂。
由於信息素是昨天才留下的,昨晚又沒下雨,由於天氣偏幹所以今晨也沒凝結太多露水,即便是揮發最快的短效信息素也清楚的很,帶隊的職蟻嫻熟的一邊觸角四處觸碰,一麵領著身後的同伴前進,很快就抵達了目標。
這是一處荒蕪的山坡地,隻零星有一叢叢的野草點綴,草葉大多還是枯黃的,少數開始萌出新芽。一個「蘑孤」狀的物體就藏在一叢幹草之間,那是一根略的柄頂著的一個近似圓形的頂蓋的形態的物體,其實正是金環胡蜂的新巢。
有別於一般情況下隱藏於岩石縫隙裏的蜂巢,或是倒掛在樹枝下和掩蔽下的蜂巢,營造這種立在地麵上的蜂巢是新蜂後找不到更合適築巢地點的無奈之舉,隻能期待草叢的掩護下土色的蜂巢不會在最脆弱的時期被摧毀。然而這種蜂巢一般也很難發展壯大,無險可守的新巢一旦暴露就容易被天敵捕獵者摧毀。
這個新蜂巢很小,體長大約40的蜂後往那一趴,就占據了不小的空間。不過蜂巢本來也不是讓她鑽進去的,裏麵的六角形蜂巢小小的,隻能容納蜂卵和幼蜂。但是比起所謂螞蟻裏的大個子——體長有12的日本弓背蟻職蟻,無論是蜂巢還是蜂後都顯得碩大。
領頭的職蟻帶著隊伍隱蔽接近,然後隱藏在目標附近的另一叢草裏,無需布置任務,在年長熟練獵手帶領下,這個小隊集合後就自發的分組,然後開始行動。
一隻隻弓背蟻職蟻蟲貫而出,向著目標兩路包抄而去,迅速展開一條包圍線,那些攜帶草囊的職蟻基本是均勻分散在隊伍中間。
金環胡蜂視力極好,蜂後很快就注意到了這群螞蟻在逼近,它焦躁的撲打起翅膀,意識到
自己已經暴露,黑黃色的隱蔽色已經不再起到作用。要是就此離開,弓背蟻獵手們顯然是無法奈何它的,但是蜂後舍不得自己剛剛產下的卵,加上她覺得自己能夠打的過這數量不多的螞蟻,因此選擇留下來迎戰。
這個狩獵小隊的蟻數是嚴格限定的,螞蟻太多會驚跑費蜂後,太少則會導致過多的傷亡,這是這個捕蜂部落一代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很快,包圍圈形成,弓背蟻獵手們已經逼近了蜂巢,一隻隻螞蟻蟲視耽耽的盯著目標,蜂後也嚴陣以待。但螞蟻獵手並不著急撲上去,蜂後也沒有離開蜂巢的意圖,隻是繞著蜂巢表麵轉圈,甚至沒有起飛,雙方沉默的對峙了一小會兒。
簡單評估了一下風向,位於上風口的弓背蟻開始兩兩合作,打開了草纖維編織的粗糙草囊,將裏麵一些黃色的粉末揚起來。
這些帶有刺激性氣味的粉末順著風吹向蜂後,蜂後躲開了一些,但也難免身上被沾上一些,身上傳來的不適感大大刺激了蜂後。如果此時蜂後選擇不管不顧的飛走,那麽狩獵隊就隻會取走蜂巢裏的蜂卵,但是被激怒的蜂後選擇了飛下來廝殺。
蜂後想要殺光眼前這些討厭的黑黢黢的螞蟻,而日本弓背蟻非常靈活,並不打算硬碰硬,加上這叢本來是掩護蜂巢的野草的幹擾,依賴飛行的蜂後的飛撲不是每一次都奏效的。
它隻是殺死了一隻螞蟻,就被兩隻日本弓背蟻獵手咬住了腳,好在驚惶之下她邊飛邊翻滾,將螞蟻甩開,自己重新飛回巢穴上。
螞蟻繼續在上風口播撒著刺激性的硫磺粉末,這是山地裏並不罕見的礦物,其他螞蟻則避開了下風口,盡量不被硫磺沾染到,這種礦物對獵手和獵物都具有刺激性。
硫磺粉的刺激,讓蜂後越來越不理智,她的衝殺越來越狂暴,雖然給螞蟻獵手帶來了一些殺傷,但她自己身上也出現了被撕咬出的一個個傷口!
身臨今春那場最成功的捕捉胡蜂蜂後的狩獵行動的場景!
山上的春季比山穀裏晚了近一個月,山下已經是鬱鬱蔥蔥的一條綠線時,而在山腰處,還有大片大片***的岩石和土壤。去年冬天就牢牢紮根在此的枯樹和幹草仿佛依舊一成不變地維持著半年前的蕭瑟模樣,隻是覆蓋其上的積雪消失了。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看出其間暗藏的生機:看似***的樹枝上已經有小小的綠芽或是花包萌發,而在幹草和沙土掩蓋下的地麵,星星點點的綠色也如即將燎原的火苗般四處閃現。一些向陽濕潤處,生長的較快的植被已經在貪婪的吞食陽光和水汽,轉化成自身每日明顯的拔高,宣告著自己這一物種的再次出世。
隻需要再過短短幾天,被凍結在冬末時間的山上,就會迅速過度到春天,茵綠的草坪將覆蓋一半的山體,和另一半的岩石荒灘分庭抗禮,生機勃勃與蕭瑟依舊,在這一嶺嶺山巒上就如此的對立卻統一。
在岩石、幹草和綠芽之間,隨著春日萌發,動物們的身影也逐漸有了蹤跡可循。眼前這快速移動的,就是一小群日本弓背蟻職蟻組成的狩獵隊。
狩獵隊由最年長的職蟻帶頭,一共20來隻。其實整個部落最年長的職蟻獵手也就是2歲的年紀,在外勞作的職蟻很容易死於非命,或是風雨導致的意外,或是天敵與敵對部落的襲擊,能夠活到2歲以上的職蟻將自動脫離巢外危險的工作,轉為巢內勞動者,她們的經驗對於整個部落都是寶貴的,隻是能活到這個壽數「退休」的日本弓背蟻獵手可謂少之又少。
列成大致兩路縱隊的日本弓背蟻,有的輕裝,有的背著一些鼓鼓草囊,在負責向導的職蟻帶領下行動都很迅速,在大大小小的岩石間快速穿梭,隊形時分時散,足以讓旁觀的螞蟻眼花繚亂。
由於信息素是昨天才留下的,昨晚又沒下雨,由於天氣偏幹所以今晨也沒凝結太多露水,即便是揮發最快的短效信息素也清楚的很,帶隊的職蟻嫻熟的一邊觸角四處觸碰,一麵領著身後的同伴前進,很快就抵達了目標。
這是一處荒蕪的山坡地,隻零星有一叢叢的野草點綴,草葉大多還是枯黃的,少數開始萌出新芽。一個「蘑孤」狀的物體就藏在一叢幹草之間,那是一根略的柄頂著的一個近似圓形的頂蓋的形態的物體,其實正是金環胡蜂的新巢。
有別於一般情況下隱藏於岩石縫隙裏的蜂巢,或是倒掛在樹枝下和掩蔽下的蜂巢,營造這種立在地麵上的蜂巢是新蜂後找不到更合適築巢地點的無奈之舉,隻能期待草叢的掩護下土色的蜂巢不會在最脆弱的時期被摧毀。然而這種蜂巢一般也很難發展壯大,無險可守的新巢一旦暴露就容易被天敵捕獵者摧毀。
這個新蜂巢很小,體長大約40的蜂後往那一趴,就占據了不小的空間。不過蜂巢本來也不是讓她鑽進去的,裏麵的六角形蜂巢小小的,隻能容納蜂卵和幼蜂。但是比起所謂螞蟻裏的大個子——體長有12的日本弓背蟻職蟻,無論是蜂巢還是蜂後都顯得碩大。
領頭的職蟻帶著隊伍隱蔽接近,然後隱藏在目標附近的另一叢草裏,無需布置任務,在年長熟練獵手帶領下,這個小隊集合後就自發的分組,然後開始行動。
一隻隻弓背蟻職蟻蟲貫而出,向著目標兩路包抄而去,迅速展開一條包圍線,那些攜帶草囊的職蟻基本是均勻分散在隊伍中間。
金環胡蜂視力極好,蜂後很快就注意到了這群螞蟻在逼近,它焦躁的撲打起翅膀,意識到
自己已經暴露,黑黃色的隱蔽色已經不再起到作用。要是就此離開,弓背蟻獵手們顯然是無法奈何它的,但是蜂後舍不得自己剛剛產下的卵,加上她覺得自己能夠打的過這數量不多的螞蟻,因此選擇留下來迎戰。
這個狩獵小隊的蟻數是嚴格限定的,螞蟻太多會驚跑費蜂後,太少則會導致過多的傷亡,這是這個捕蜂部落一代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很快,包圍圈形成,弓背蟻獵手們已經逼近了蜂巢,一隻隻螞蟻蟲視耽耽的盯著目標,蜂後也嚴陣以待。但螞蟻獵手並不著急撲上去,蜂後也沒有離開蜂巢的意圖,隻是繞著蜂巢表麵轉圈,甚至沒有起飛,雙方沉默的對峙了一小會兒。
簡單評估了一下風向,位於上風口的弓背蟻開始兩兩合作,打開了草纖維編織的粗糙草囊,將裏麵一些黃色的粉末揚起來。
這些帶有刺激性氣味的粉末順著風吹向蜂後,蜂後躲開了一些,但也難免身上被沾上一些,身上傳來的不適感大大刺激了蜂後。如果此時蜂後選擇不管不顧的飛走,那麽狩獵隊就隻會取走蜂巢裏的蜂卵,但是被激怒的蜂後選擇了飛下來廝殺。
蜂後想要殺光眼前這些討厭的黑黢黢的螞蟻,而日本弓背蟻非常靈活,並不打算硬碰硬,加上這叢本來是掩護蜂巢的野草的幹擾,依賴飛行的蜂後的飛撲不是每一次都奏效的。
它隻是殺死了一隻螞蟻,就被兩隻日本弓背蟻獵手咬住了腳,好在驚惶之下她邊飛邊翻滾,將螞蟻甩開,自己重新飛回巢穴上。
螞蟻繼續在上風口播撒著刺激性的硫磺粉末,這是山地裏並不罕見的礦物,其他螞蟻則避開了下風口,盡量不被硫磺沾染到,這種礦物對獵手和獵物都具有刺激性。
硫磺粉的刺激,讓蜂後越來越不理智,她的衝殺越來越狂暴,雖然給螞蟻獵手帶來了一些殺傷,但她自己身上也出現了被撕咬出的一個個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