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氣溫雖然大降,但畢竟還是初冬,隨著頭幾日持續的陰雪天過去,太陽再度冒了出來,氣溫暫時回暖。
中午時分,氣溫回升到零度以上,雖然還是涼颼颼的,但是普通螞蟻和昆蟲已經可以外出活動一陣子了。隻不過下午日頭一斜,氣溫就開始下降,得很快回巢。
主角趁機派了信使每日聯絡[橋頭堡],得知毀滅者並沒有發起進攻。在搶運了一批糧食和弩炮用的巨箭到[橋頭堡]後,主角趁著這段和平的時間,加緊實驗他的“坦克”計劃。
“坦克”計劃就是為甲蟲加上弩炮,首先需要在雙叉犀金龜背上加一個平台,方便安置弩炮和戰士在平台上。
主角一開始想用木製平台,畢竟木頭是在金屬和塑料普及前最萬能的材料。但實驗了半天,[臨水城]裏不像[東楊城]有大量合格的木工,加工木頭的效率太低,也造不了太複雜的大件,很難加工成適合固定在雙叉犀金龜背上的形狀。
而陶製平台相對容易製造,成本也低,可以完美解決這些問題。
主角在實驗中,讓螞蟻把一隻小甲蟲放到巢穴靠近室外的溫度較低的地方。待甲蟲因為低溫而休眠不動無法掙紮後,立刻在其背甲上裹上潮濕的粘土,塗抹粘合,最終變成一座上平下凹的形狀。
即上平麵是一個圓形平麵,下平麵完美契合甲蟲突出的弧形背甲。
待粘土平台幹透後,用擴建的陶窯燒製,成品陶製平台雖然有縮水,但是輔助以填充物,用繩索穿過預留孔洞再綁在甲蟲腹部,仍然可以近乎完美的把平台牢固的架在甲蟲背上。
照著這樣的方法為雙叉犀金龜也製作了一個陶製平台,這樣一來,其背上就有了一個可以安置弩炮的小平台了。
以雙叉犀金龜的體型,背部的圓形平台直徑隻有大約3厘米,現有的弩炮顯然是安放不上去的,51名弩炮操縱員也無法擠上去。
所以,主角還要縮小弩炮尺寸,精簡弩炮操縱員數量。
現在的弩炮尺寸的確大,足有將近半公分高,弩炮臂也有六七厘米長。所以就連能夠通行大型甲蟲的主出入口,也都無法直接讓弩炮搬進去,隻能先拆解再運送。
扭力式弩炮其實可以小型化,其不同於有弓臂的巨弩,一旦體積減小,威力就會繼續下降。
扭力式弩炮的動力來源是扭力式彈簧組,神使王軍團的弩炮的彈簧用的是彈力極佳的蝗蟲筋腱,其彈簧組的體積並不大,完全可以不用縮減尺寸,也就不影響威力。
當初之所以把弩炮造的那麽大,是因為要為弩炮上弦的話,需要三十隻兵蟻的力量,依靠拉動弓弦上拴著的六根繩來上弦。
弩炮要是造的太小,這麽多上弦的兵蟻都站不下,隻能是造大一點。但是造的大了,又帶來新的問題,即便是有簡易棘輪裝置協助,也需要二十隻兵蟻來協助瞄準。
所以,理論上主角設計的弩炮是可以造的更小的,也相應的可以縮減操縱弩炮瞄準需要的蟻手的數量。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給弩炮上弦的螞蟻無法排開的問題。
主角經過精心設計和不斷實驗,最終選用了一個不需要螞蟻上弦的方案。
主角的設計是:
將弩炮弓弦的中心位置向後拴上一根牽引繩。牽引繩從弩炮臂上方向後延伸,經過弩炮臂尾端的一個固定用的軸,再從弩炮臂下段轉向往前延伸,然後在一個可以限位並防止繩子脫落的陶環前結束,牽引繩末端係著一個木製勾。
而在更前方一點,同樣有一根牽引繩,頂端是個木製環,能夠和木勾勾在一起。
這第二段牽引繩也被固定在弩炮壁下端,但向前延伸,經過平台一直到背負平台的雙叉犀金**部,然後被栓在雙叉犀金**部的犄角上。
這樣,隻要兩段牽引繩勾在一起,馭手控製雙叉犀金龜一低頭,就可以給弩炮上弦。而如果兩段牽引繩分開,雙叉犀金龜再怎麽擺頭也不會影響弩炮。
這樣的射擊完全無需螞蟻們上弦,以雙叉犀金龜的力量,給弩炮上弦就是小菜一碟,一低頭的事兒罷了,可以大大加快射擊速度。
主角很為自己天才的射擊驕傲。
美中不足的是,弩炮縮減後一些零件目前隻能用陶製件或木製件,壽命有限,在激烈戰鬥中高頻率射擊時容易損壞。
主角希望用鑄造的銅製零件來代替,隻不過[臨水城]裏不像[東楊城]裏有專門的煉銅高爐,也沒有儲備銅礦,隻能等來年開春再更換啦。
經過主角的改造,現在的弩炮高度和長度都不超過三厘米,完全可以放置在平台上。
弩炮的三根支架被固定在陶製平台預留的三個孔內,再用蟻膠和填充物固定,弩炮就算成功安上平台了。
而在縮小體積後,控製弩炮水平與垂直方向瞄準的兵蟻各縮減到了四隻。負責上弦和擊發的三十隻兵蟻縮減到隻需要兩隻,一隻負責根據需要將兩段牽引繩或連或放,一隻負責協助指揮官擊發扳機。
這樣,加上指揮官,雙叉犀金龜上背上隻需要11隻螞蟻操縱弩炮。再加上2名馭手,背上也隻有13隻螞蟻。
大約一周後,主角就將滾的第1軍團內唯一的一隻雙叉犀金龜改造成了一具甲蟲“坦克”。
經過實驗,這輛“坦克”行進速度和不負重的甲蟲相當,弩炮威力也與要塞防禦用的固定式弩炮齊平。唯一的缺點在於,在移動中射擊幾乎沒有精度可言,必須讓甲蟲停下來才能精準射擊。
不過,這樣一具可以在野戰中提供火力支援的“坦克”,其優點已經足夠掩蓋缺點了。
主角為這輛“坦克”配備了38名伴隨步兵保護,連同甲蟲背上的成員,正好是一個小隊的編製。
明年開春後,主角計劃盡量多的繁育雙叉犀金龜和鍬甲等大型甲蟲,然後至少要在四月份造出十輛“坦克”!
中午時分,氣溫回升到零度以上,雖然還是涼颼颼的,但是普通螞蟻和昆蟲已經可以外出活動一陣子了。隻不過下午日頭一斜,氣溫就開始下降,得很快回巢。
主角趁機派了信使每日聯絡[橋頭堡],得知毀滅者並沒有發起進攻。在搶運了一批糧食和弩炮用的巨箭到[橋頭堡]後,主角趁著這段和平的時間,加緊實驗他的“坦克”計劃。
“坦克”計劃就是為甲蟲加上弩炮,首先需要在雙叉犀金龜背上加一個平台,方便安置弩炮和戰士在平台上。
主角一開始想用木製平台,畢竟木頭是在金屬和塑料普及前最萬能的材料。但實驗了半天,[臨水城]裏不像[東楊城]有大量合格的木工,加工木頭的效率太低,也造不了太複雜的大件,很難加工成適合固定在雙叉犀金龜背上的形狀。
而陶製平台相對容易製造,成本也低,可以完美解決這些問題。
主角在實驗中,讓螞蟻把一隻小甲蟲放到巢穴靠近室外的溫度較低的地方。待甲蟲因為低溫而休眠不動無法掙紮後,立刻在其背甲上裹上潮濕的粘土,塗抹粘合,最終變成一座上平下凹的形狀。
即上平麵是一個圓形平麵,下平麵完美契合甲蟲突出的弧形背甲。
待粘土平台幹透後,用擴建的陶窯燒製,成品陶製平台雖然有縮水,但是輔助以填充物,用繩索穿過預留孔洞再綁在甲蟲腹部,仍然可以近乎完美的把平台牢固的架在甲蟲背上。
照著這樣的方法為雙叉犀金龜也製作了一個陶製平台,這樣一來,其背上就有了一個可以安置弩炮的小平台了。
以雙叉犀金龜的體型,背部的圓形平台直徑隻有大約3厘米,現有的弩炮顯然是安放不上去的,51名弩炮操縱員也無法擠上去。
所以,主角還要縮小弩炮尺寸,精簡弩炮操縱員數量。
現在的弩炮尺寸的確大,足有將近半公分高,弩炮臂也有六七厘米長。所以就連能夠通行大型甲蟲的主出入口,也都無法直接讓弩炮搬進去,隻能先拆解再運送。
扭力式弩炮其實可以小型化,其不同於有弓臂的巨弩,一旦體積減小,威力就會繼續下降。
扭力式弩炮的動力來源是扭力式彈簧組,神使王軍團的弩炮的彈簧用的是彈力極佳的蝗蟲筋腱,其彈簧組的體積並不大,完全可以不用縮減尺寸,也就不影響威力。
當初之所以把弩炮造的那麽大,是因為要為弩炮上弦的話,需要三十隻兵蟻的力量,依靠拉動弓弦上拴著的六根繩來上弦。
弩炮要是造的太小,這麽多上弦的兵蟻都站不下,隻能是造大一點。但是造的大了,又帶來新的問題,即便是有簡易棘輪裝置協助,也需要二十隻兵蟻來協助瞄準。
所以,理論上主角設計的弩炮是可以造的更小的,也相應的可以縮減操縱弩炮瞄準需要的蟻手的數量。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給弩炮上弦的螞蟻無法排開的問題。
主角經過精心設計和不斷實驗,最終選用了一個不需要螞蟻上弦的方案。
主角的設計是:
將弩炮弓弦的中心位置向後拴上一根牽引繩。牽引繩從弩炮臂上方向後延伸,經過弩炮臂尾端的一個固定用的軸,再從弩炮臂下段轉向往前延伸,然後在一個可以限位並防止繩子脫落的陶環前結束,牽引繩末端係著一個木製勾。
而在更前方一點,同樣有一根牽引繩,頂端是個木製環,能夠和木勾勾在一起。
這第二段牽引繩也被固定在弩炮壁下端,但向前延伸,經過平台一直到背負平台的雙叉犀金**部,然後被栓在雙叉犀金**部的犄角上。
這樣,隻要兩段牽引繩勾在一起,馭手控製雙叉犀金龜一低頭,就可以給弩炮上弦。而如果兩段牽引繩分開,雙叉犀金龜再怎麽擺頭也不會影響弩炮。
這樣的射擊完全無需螞蟻們上弦,以雙叉犀金龜的力量,給弩炮上弦就是小菜一碟,一低頭的事兒罷了,可以大大加快射擊速度。
主角很為自己天才的射擊驕傲。
美中不足的是,弩炮縮減後一些零件目前隻能用陶製件或木製件,壽命有限,在激烈戰鬥中高頻率射擊時容易損壞。
主角希望用鑄造的銅製零件來代替,隻不過[臨水城]裏不像[東楊城]裏有專門的煉銅高爐,也沒有儲備銅礦,隻能等來年開春再更換啦。
經過主角的改造,現在的弩炮高度和長度都不超過三厘米,完全可以放置在平台上。
弩炮的三根支架被固定在陶製平台預留的三個孔內,再用蟻膠和填充物固定,弩炮就算成功安上平台了。
而在縮小體積後,控製弩炮水平與垂直方向瞄準的兵蟻各縮減到了四隻。負責上弦和擊發的三十隻兵蟻縮減到隻需要兩隻,一隻負責根據需要將兩段牽引繩或連或放,一隻負責協助指揮官擊發扳機。
這樣,加上指揮官,雙叉犀金龜上背上隻需要11隻螞蟻操縱弩炮。再加上2名馭手,背上也隻有13隻螞蟻。
大約一周後,主角就將滾的第1軍團內唯一的一隻雙叉犀金龜改造成了一具甲蟲“坦克”。
經過實驗,這輛“坦克”行進速度和不負重的甲蟲相當,弩炮威力也與要塞防禦用的固定式弩炮齊平。唯一的缺點在於,在移動中射擊幾乎沒有精度可言,必須讓甲蟲停下來才能精準射擊。
不過,這樣一具可以在野戰中提供火力支援的“坦克”,其優點已經足夠掩蓋缺點了。
主角為這輛“坦克”配備了38名伴隨步兵保護,連同甲蟲背上的成員,正好是一個小隊的編製。
明年開春後,主角計劃盡量多的繁育雙叉犀金龜和鍬甲等大型甲蟲,然後至少要在四月份造出十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