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並非神秘,隻不過身份特殊而已。此人名劉肇,正是當今的孝和帝。劉肇一回到宮裏,伺候他的宦官鄭眾便迎了上來。
鄭眾像見到救星一樣,邊給他更衣邊說道:“陛下,您可回來了。您不知道你這一出去,可把老奴難住了。竇大人剛才過來詢問,幸虧老奴腦子轉的快給周旋了過去。”
劉肇故意板起臉來問:“說來聽聽,你是怎麽瞞過那竇景的?”
竇景乃竇太後和竇憲的弟弟,是當朝的羽林校尉,仗著竇家之勢一向耀武揚威的,他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奉太後和竇憲之命隨時監視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不讓他私自出宮,避免他與宮外的任何人接觸。
劉肇哪能受的了這種約束,自然是有機會便偷偷出宮,這兩次出宮皆是穿了鄭眾的衣服,混出宮去。那鄭眾一邊擔心皇帝的安危,一邊又要應付竇景的監察,自然是苦不堪言。
鄭眾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朝換好龍袍坐在榻上的劉肇磕頭,“陛下,老奴穿了您的龍袍,裝作在看書的樣子。好在那竇大人隻是從門外看了一眼並沒有進來,否則老奴就死罪難逃了。您不知道,老奴嚇的這顆心都要跳出來了,您要是再不回來,老奴就要被揭穿了。”
“你穿了朕的衣服,你可知朕就會饒過你。”劉肇故意板著臉裝作生氣的樣子。
鄭眾聽罷嚇得跪道在地,用膝蓋挪到劉肇的身邊,小雞啄米似地磕著頭,“陛下,老奴是迫不得已,求陛下恕罪。”
劉肇看他那一副可憐樣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行了,行了,你也別裝了,我還不知道你那鬼心眼子。”
鄭眾從地上爬起來,滿臉諂笑道:“陛下,您以後還是別再出去了”說著偷看了一眼劉肇,“您再出去也帶著老奴,老奴也好保護您,萬一哪天被竇大人識破了,老奴的小命就不保了,陛下,您到時候可不要不管老奴啊。”
劉肇“嗯”了一聲,拿起案幾上一杯茶喝了一口,“你去把太史公的《史記》拿來,朕要看書。”
“諾!”鄭眾挪著小碎步退下。
一名羽林侍衛進殿,“稟報陛下,張禹,張大人求見。”
劉肇頓時精神一振,吩咐道:“快傳!”
侍衛衝殿外喊道:“張禹進見!”
張禹躬身進殿,拜倒在地,大聲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劉肇急忙上前將張禹扶起來,“快起來,愛卿來的正好,朕正想找人說說話兒。”
張禹躬身一揖:“啟奏陛下,太學馬上就要舉行年考,可現在太常寺韓棱大人被關進了大牢,不知朝中哪位大人可以代行其事。”
劉肇麵露難色,但心中還是高興的。畢竟自己從登基以來,朝中大事都是太後在做主,自己雖是皇帝卻並無實權,實在是憋屈。張禹和韓棱雖然明裏暗裏不滿竇憲,處處作對,但是不弄情敵友,他又豈敢亂說。隻好說道:“朝中大事太後自有安排,毋需問朕。”
張禹搖頭,“陛下,太後隻是暫時執掌朝政,陛下遲早要親政。太學年考事關朝廷選拔人才,陛下絕不可置身事外,否則陛下親政之後,天下官吏隻知有太後而不知有陛下,陛下如何詔令天下?”
劉肇點頭,沉思片刻說道:“愛卿有何高見?”
張禹繼續說道:“臣以為應該仍由韓大人主持。一者,自光武皇帝設立太學以來,從未發生過臨考換人之事,而韓大人是三朝老臣,執掌太學多年,在諸生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如果臨時換人,萬一諸生鬧起事來,後果難以預料;二者,韓大人公正廉明,對陛下又是一片忠心,由他主持年考,方可為朝廷選出賢良之才。”
劉肇心裏何曾不明白,如今的朝廷真正的忠臣也隻有韓棱和眼下的張禹等幾位老臣了,竇氏勢力已盤根錯節,有朝一日自己想要除竇,靠的還是這些老臣子,現在萬不可傷了這些人的心。既然如今張禹已經開口,那這件事就一定要盡力去爭取一下,平日自己不管政事,今日太後不得不賣他這個麵子。想到這裏,於是說道:“愛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朕這就去見太後。”
張禹跪地一拜,“陛下聖明!”
鄭眾抱著一摞書簡小跑進殿,“陛下,太史公來了!”
劉肇一擺手說道:“不看了,擺駕長樂宮!”
長樂宮中擺滿了各色爭奇鬥豔的牡丹花,太後喜歡牡丹,每到這個時候,下邊各州便變著法的將稀奇品種往宮裏獻,長樂宮一時間便成了花的海洋。
竇太後正與大將軍竇憲在簷下賞花。太後俯身聞著一朵白牡丹,一邊問道:太學年考也是一件大事,現在韓棱在牢裏,以你之見,誰可代太常之位?”
竇憲不假思索道:“太尉王龍通曉經史,辦事可靠,臣認為可以兼任太常一職。”
“不可”,劉肇踏進宮內,快行幾步走向前來,朝竇太後恭敬一拜:“兒臣給母後請安”,說著看了竇憲一眼,“哦,舅舅也在啊。”
竇憲向來不把小皇帝看在眼裏,但礙於君臣之禮,也隻好行禮道:“參見陛下!”
劉肇上前扶起竇憲,態度溫和地說道:“舅舅免禮。以後咱們一家人在一起,這些禮節就免了,累得慌。”
太後心情大好,笑容滿麵道:“陛下這會兒怎麽有興致到我這兒來呀?”
劉肇躬身一揖道:“剛才聽母後和舅舅說到要讓王龍兼任太常一職,兒子認為萬萬不可。請母後下詔,赦免韓棱,令其主持太學年考!”
太後一愣,自己一向認為皇帝年幼,並不能擔任起江山社稷,所以事事親曆親為,再加上竇景時常報來的消息,說皇帝整天遊手好閑,不思進取。如今聽他第一次說起政事,倒也想聽他談談見解,便笑著說道:“你說來聽聽。”
劉肇便將張禹所說的那三點揀出重要的一點說了說,“韓棱是三朝老臣,執掌太學多年,在諸生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如果臨時換人,萬一諸生鬧起事來,後果難以預料。”
太後聽完不語,那竇憲絲毫不服,看也不看劉肇一眼,隻是對太後說道:“太後,韓棱斷不可赦!他侮辱臣倒也罷了,但他分明沒把太後和陛下放在眼裏。他說臣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那麽陛下豈不成了昏庸無能的趙孝成王?太後豈不是禍宮亂政的趙太後?如此大逆不道,不殺他已是天恩,豈能輕易放了他?”
劉肇心裏大怒,臉上卻溫和如水,隻是語氣上略比之前加重:“舅舅也太牽強附會了吧?韓棱不過是以史鑒今,提醒母後和舅舅對待出兵要慎重,與趙成王和趙太後有什麽關係?朕倒是覺得他是出於一片忠心。兵法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慎重一點總不為過。”
竇憲見一向聽話的小皇帝如今也是伶牙俐齒,不肯給自己留點麵子,甩了一下長袖,生氣道:“那麽陛下也認為臣當不得這個主將?”
劉肇知道現在的竇憲像一匹桀驁的野狼,全身豎立起的毛發在空氣中抖顫,他目前不能跟他頂撞,隻能忍,於是笑道:“舅舅誤會了。你是朕的舅舅,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朕巴不得舅舅成為本朝的衛青、霍去病,這樣朕的臉上也有光彩。”
太後轉身看了看身邊站著的兩人,左手邊站著的是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兒子,右手邊站著自己娘家的弟弟,與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之人,自然不想兩人再起爭執,於是笑道:“皇帝這話說得好,你們既是君臣,又是舅甥,君臣之間要齊心,舅甥之間更要齊心。”
竇憲不好駁太後的麵子,隻好回道:“臣一定不負陛下和太後重望,不滅北匈奴,誓不還朝!”
劉肇見這個舅舅已經氣消,繼續追問道:“那麽韓棱的事,還要請舅舅高抬貴手。舅舅馬上就要帶兵出征,朕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節外生枝。”
太後已經走下台階,聽劉肇如此執著,隻好順水推舟,“皇帝既然開了金口,我看就放了吧。”
竇憲好不容易想趁這個機會來除掉一直與他作對的韓棱,原計劃是先將他送進大牢,接著再慢慢地除掉他,眼見這個小皇帝出來礙自己的事,他自然是不許,態度堅決地回道:“請恕臣不能從命!臣可以看陛下和太後的麵子,對其免罪不究,但輕易放了他,會讓朝野上下以為太後和臣心中有虧,以後太後和臣說話,還有人聽嗎?”
劉肇著急地看向太後,“母後,您看這……”
太後遲疑著,自己雖然暫時執掌朝中大事,但這天下遲早要交還給眼前的這位小皇帝,但竇憲馬上要出征,也不能不考慮他的情緒,目前也隻能先安撫他了。太後用溫和的語氣看著劉肇,輕聲說道:“你舅舅說的也有道理。剛才我和你舅舅已經商量過了,今年的年考就暫時由王龍主持,我想不至於……”
太後的話還未說完,隻見王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躬身說道:“稟報太後,一群太學生聚集在宮們外,嚷著要進宮麵見陛下和太後,微臣勸阻無效,來請太後示下!”
王龍抬起頭看見劉肇和竇憲也在,急忙躬身行禮,“微臣參見陛下,參見大將軍!”
太學生果然鬧出事來,劉肇心裏一驚,但轉念一想,“這韓棱算是有救了”,隻聽太後問道:“他們想幹什麽?”
竇憲大怒,瞪了王龍一眼,“這種事還用請示太後嗎?”轉身向太後躬身道,“太後,莫要上了這群學生的當,他們以罷考為要挾,要求釋放那韓棱,王龍,你抓緊去告訴竇景,讓他把那些鬧事的學生全部給我抓起來。”
王龍覷了一眼竇憲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回道:“校尉大人倒是想抓,可人數實在太多,不知從何抓起。”
太後眉頭一蹙,擺擺手道:“不可魯莽行事,聚集了多少學生?”
此時宮外的確已經聚集了三百多名太學生,這些學生個個情緒激動,圍堵著宮門,大聲呐喊著。竇景帶領的一隊羽林侍衛持劍圍在外圍,蓄勢待發。
周章和張衡站在人群中的最前排,兩人帶頭喊一句,其餘學生便跟著喊一聲。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太後!”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太後!”
“放了韓大人,否則我們就罷考!”
“放了韓大人,否則我們就罷考!”
……
竇景眼睛直盯著那兩人,從他的眼中噴射著兩股熊熊燃燒的怒火,一隻手按在腰間的劍把上,一直手按在劍身,大聲喝道:“太後和陛下是你們能見的嗎?趕緊散開,再不散開本將會將你們全部都抓起來。”學生無人畏懼,無人理會,他惱羞成怒,唰的一聲抽出劍來,劍身發出明晃晃的光,“來人”
下邊的羽林軍聽得一聲召喚,大聲回道:“諾!”眼看一場抓人行動便要開始。
鄧騭早已在那一群學生中看到周章,朝他使了好幾次眼色,但那周章正是情緒激動時,哪看得見他,他聽竇景下令抓人,不由地心急起來,站出來稟道:“大人,不可抓人。”
那竇景平日作威作福慣了,此刻正想借此耍耍威風,打壓一下這些鬧事的學生,見鄧騭出來阻攔,自然不高興,瞪了他一眼,“有話快說。”
鄧騭單腿跪地,抱拳道:“大人,切不可小看了這些儒生。他們身後還有普天下的士子,一旦把他們抓起來,鬧得天下震動,朝局不安,如何善後?即使天下的士子們不吵不鬧,這麽多太學生又如何處置?所謂法不責眾。所以大人,末將認為萬不可輕易抓人,一旦鬧大,倘若太後怪罪下來,大人豈不是要受連累。”
竇景是個粗人,做事從來不顧後果。鄧騭雖說是他的手下,向來孤傲,看不起他這個主將,但沒想到此刻他竟然站出來主動替他著想。細想剛才鄧騭的一番話,的確是有些道理,萬一他抓了人太後怪罪下來,豈不是又讓那些與他們竇家作對的人抓著把柄,別說是太後責罵幾句,大將軍也得懲罰他。
想到這裏,竇憲咳嗽幾聲,算是默認。正在此時,宮內來人傳太後詔令,要竇景立馬從牢中將韓棱放出,並將帶頭之人周章和張衡從太學除名,以為諸生之戒。
竇景不敢怠慢,親自帶人去了大牢,留鄧騭一小隊人在此維護局麵。
不到一刻鍾,那竇景已經將韓棱帶到此地,眾學生見到韓大人自然高興,一起將他圍在中間問長問短,韓大人見眾人為自己如此奔波勞累,連連搖頭,“你們不該如此,不該如此”卻是老淚縱橫。眾太學生見人已經放出,便一起簇擁著韓大人離開,一時間人群散盡。
竇景叫下了鄧騭,語氣出奇的溫和:“你上次說你想去西羌投奔你的父親?”
那竇景一向仗著自己是竇家人,對底下人吆三喝四的,沒有好臉色,這次卻對鄧騭笑臉相迎,連說話聲調都低了幾度。鄧騭有些不習慣,但心裏竊喜,剛才隻想為周章求情,沒想到正巧幫了竇景一把。他幾天前的確向竇景提出要去西羌投奔父親之事,被竇景一口回絕,還將他大罵了一頓。沒想到機會便這樣來了,看來那竇景是要想還他這份人情了。
鄧騭躬身一拜,“求大將軍成全!”
竇景單手將他扶起,“本將向來看重你,隻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提攜你。現在你既主動提出要去西羌為國家效力,那本將就成全你吧。但是日後,你定要記住本將今日對你的提攜之恩。”
“謝大人!末將定會牢記大人的恩情!”
一直到竇景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之外,鄧騭這才送了一口氣。
鄭眾像見到救星一樣,邊給他更衣邊說道:“陛下,您可回來了。您不知道你這一出去,可把老奴難住了。竇大人剛才過來詢問,幸虧老奴腦子轉的快給周旋了過去。”
劉肇故意板起臉來問:“說來聽聽,你是怎麽瞞過那竇景的?”
竇景乃竇太後和竇憲的弟弟,是當朝的羽林校尉,仗著竇家之勢一向耀武揚威的,他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奉太後和竇憲之命隨時監視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不讓他私自出宮,避免他與宮外的任何人接觸。
劉肇哪能受的了這種約束,自然是有機會便偷偷出宮,這兩次出宮皆是穿了鄭眾的衣服,混出宮去。那鄭眾一邊擔心皇帝的安危,一邊又要應付竇景的監察,自然是苦不堪言。
鄭眾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朝換好龍袍坐在榻上的劉肇磕頭,“陛下,老奴穿了您的龍袍,裝作在看書的樣子。好在那竇大人隻是從門外看了一眼並沒有進來,否則老奴就死罪難逃了。您不知道,老奴嚇的這顆心都要跳出來了,您要是再不回來,老奴就要被揭穿了。”
“你穿了朕的衣服,你可知朕就會饒過你。”劉肇故意板著臉裝作生氣的樣子。
鄭眾聽罷嚇得跪道在地,用膝蓋挪到劉肇的身邊,小雞啄米似地磕著頭,“陛下,老奴是迫不得已,求陛下恕罪。”
劉肇看他那一副可憐樣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行了,行了,你也別裝了,我還不知道你那鬼心眼子。”
鄭眾從地上爬起來,滿臉諂笑道:“陛下,您以後還是別再出去了”說著偷看了一眼劉肇,“您再出去也帶著老奴,老奴也好保護您,萬一哪天被竇大人識破了,老奴的小命就不保了,陛下,您到時候可不要不管老奴啊。”
劉肇“嗯”了一聲,拿起案幾上一杯茶喝了一口,“你去把太史公的《史記》拿來,朕要看書。”
“諾!”鄭眾挪著小碎步退下。
一名羽林侍衛進殿,“稟報陛下,張禹,張大人求見。”
劉肇頓時精神一振,吩咐道:“快傳!”
侍衛衝殿外喊道:“張禹進見!”
張禹躬身進殿,拜倒在地,大聲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劉肇急忙上前將張禹扶起來,“快起來,愛卿來的正好,朕正想找人說說話兒。”
張禹躬身一揖:“啟奏陛下,太學馬上就要舉行年考,可現在太常寺韓棱大人被關進了大牢,不知朝中哪位大人可以代行其事。”
劉肇麵露難色,但心中還是高興的。畢竟自己從登基以來,朝中大事都是太後在做主,自己雖是皇帝卻並無實權,實在是憋屈。張禹和韓棱雖然明裏暗裏不滿竇憲,處處作對,但是不弄情敵友,他又豈敢亂說。隻好說道:“朝中大事太後自有安排,毋需問朕。”
張禹搖頭,“陛下,太後隻是暫時執掌朝政,陛下遲早要親政。太學年考事關朝廷選拔人才,陛下絕不可置身事外,否則陛下親政之後,天下官吏隻知有太後而不知有陛下,陛下如何詔令天下?”
劉肇點頭,沉思片刻說道:“愛卿有何高見?”
張禹繼續說道:“臣以為應該仍由韓大人主持。一者,自光武皇帝設立太學以來,從未發生過臨考換人之事,而韓大人是三朝老臣,執掌太學多年,在諸生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如果臨時換人,萬一諸生鬧起事來,後果難以預料;二者,韓大人公正廉明,對陛下又是一片忠心,由他主持年考,方可為朝廷選出賢良之才。”
劉肇心裏何曾不明白,如今的朝廷真正的忠臣也隻有韓棱和眼下的張禹等幾位老臣了,竇氏勢力已盤根錯節,有朝一日自己想要除竇,靠的還是這些老臣子,現在萬不可傷了這些人的心。既然如今張禹已經開口,那這件事就一定要盡力去爭取一下,平日自己不管政事,今日太後不得不賣他這個麵子。想到這裏,於是說道:“愛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朕這就去見太後。”
張禹跪地一拜,“陛下聖明!”
鄭眾抱著一摞書簡小跑進殿,“陛下,太史公來了!”
劉肇一擺手說道:“不看了,擺駕長樂宮!”
長樂宮中擺滿了各色爭奇鬥豔的牡丹花,太後喜歡牡丹,每到這個時候,下邊各州便變著法的將稀奇品種往宮裏獻,長樂宮一時間便成了花的海洋。
竇太後正與大將軍竇憲在簷下賞花。太後俯身聞著一朵白牡丹,一邊問道:太學年考也是一件大事,現在韓棱在牢裏,以你之見,誰可代太常之位?”
竇憲不假思索道:“太尉王龍通曉經史,辦事可靠,臣認為可以兼任太常一職。”
“不可”,劉肇踏進宮內,快行幾步走向前來,朝竇太後恭敬一拜:“兒臣給母後請安”,說著看了竇憲一眼,“哦,舅舅也在啊。”
竇憲向來不把小皇帝看在眼裏,但礙於君臣之禮,也隻好行禮道:“參見陛下!”
劉肇上前扶起竇憲,態度溫和地說道:“舅舅免禮。以後咱們一家人在一起,這些禮節就免了,累得慌。”
太後心情大好,笑容滿麵道:“陛下這會兒怎麽有興致到我這兒來呀?”
劉肇躬身一揖道:“剛才聽母後和舅舅說到要讓王龍兼任太常一職,兒子認為萬萬不可。請母後下詔,赦免韓棱,令其主持太學年考!”
太後一愣,自己一向認為皇帝年幼,並不能擔任起江山社稷,所以事事親曆親為,再加上竇景時常報來的消息,說皇帝整天遊手好閑,不思進取。如今聽他第一次說起政事,倒也想聽他談談見解,便笑著說道:“你說來聽聽。”
劉肇便將張禹所說的那三點揀出重要的一點說了說,“韓棱是三朝老臣,執掌太學多年,在諸生中享有崇高的聲望,如果臨時換人,萬一諸生鬧起事來,後果難以預料。”
太後聽完不語,那竇憲絲毫不服,看也不看劉肇一眼,隻是對太後說道:“太後,韓棱斷不可赦!他侮辱臣倒也罷了,但他分明沒把太後和陛下放在眼裏。他說臣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那麽陛下豈不成了昏庸無能的趙孝成王?太後豈不是禍宮亂政的趙太後?如此大逆不道,不殺他已是天恩,豈能輕易放了他?”
劉肇心裏大怒,臉上卻溫和如水,隻是語氣上略比之前加重:“舅舅也太牽強附會了吧?韓棱不過是以史鑒今,提醒母後和舅舅對待出兵要慎重,與趙成王和趙太後有什麽關係?朕倒是覺得他是出於一片忠心。兵法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慎重一點總不為過。”
竇憲見一向聽話的小皇帝如今也是伶牙俐齒,不肯給自己留點麵子,甩了一下長袖,生氣道:“那麽陛下也認為臣當不得這個主將?”
劉肇知道現在的竇憲像一匹桀驁的野狼,全身豎立起的毛發在空氣中抖顫,他目前不能跟他頂撞,隻能忍,於是笑道:“舅舅誤會了。你是朕的舅舅,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朕巴不得舅舅成為本朝的衛青、霍去病,這樣朕的臉上也有光彩。”
太後轉身看了看身邊站著的兩人,左手邊站著的是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兒子,右手邊站著自己娘家的弟弟,與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之人,自然不想兩人再起爭執,於是笑道:“皇帝這話說得好,你們既是君臣,又是舅甥,君臣之間要齊心,舅甥之間更要齊心。”
竇憲不好駁太後的麵子,隻好回道:“臣一定不負陛下和太後重望,不滅北匈奴,誓不還朝!”
劉肇見這個舅舅已經氣消,繼續追問道:“那麽韓棱的事,還要請舅舅高抬貴手。舅舅馬上就要帶兵出征,朕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節外生枝。”
太後已經走下台階,聽劉肇如此執著,隻好順水推舟,“皇帝既然開了金口,我看就放了吧。”
竇憲好不容易想趁這個機會來除掉一直與他作對的韓棱,原計劃是先將他送進大牢,接著再慢慢地除掉他,眼見這個小皇帝出來礙自己的事,他自然是不許,態度堅決地回道:“請恕臣不能從命!臣可以看陛下和太後的麵子,對其免罪不究,但輕易放了他,會讓朝野上下以為太後和臣心中有虧,以後太後和臣說話,還有人聽嗎?”
劉肇著急地看向太後,“母後,您看這……”
太後遲疑著,自己雖然暫時執掌朝中大事,但這天下遲早要交還給眼前的這位小皇帝,但竇憲馬上要出征,也不能不考慮他的情緒,目前也隻能先安撫他了。太後用溫和的語氣看著劉肇,輕聲說道:“你舅舅說的也有道理。剛才我和你舅舅已經商量過了,今年的年考就暫時由王龍主持,我想不至於……”
太後的話還未說完,隻見王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躬身說道:“稟報太後,一群太學生聚集在宮們外,嚷著要進宮麵見陛下和太後,微臣勸阻無效,來請太後示下!”
王龍抬起頭看見劉肇和竇憲也在,急忙躬身行禮,“微臣參見陛下,參見大將軍!”
太學生果然鬧出事來,劉肇心裏一驚,但轉念一想,“這韓棱算是有救了”,隻聽太後問道:“他們想幹什麽?”
竇憲大怒,瞪了王龍一眼,“這種事還用請示太後嗎?”轉身向太後躬身道,“太後,莫要上了這群學生的當,他們以罷考為要挾,要求釋放那韓棱,王龍,你抓緊去告訴竇景,讓他把那些鬧事的學生全部給我抓起來。”
王龍覷了一眼竇憲的臉色,小心翼翼地回道:“校尉大人倒是想抓,可人數實在太多,不知從何抓起。”
太後眉頭一蹙,擺擺手道:“不可魯莽行事,聚集了多少學生?”
此時宮外的確已經聚集了三百多名太學生,這些學生個個情緒激動,圍堵著宮門,大聲呐喊著。竇景帶領的一隊羽林侍衛持劍圍在外圍,蓄勢待發。
周章和張衡站在人群中的最前排,兩人帶頭喊一句,其餘學生便跟著喊一聲。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太後!”
“我們要見陛下,我們要見太後!”
“放了韓大人,否則我們就罷考!”
“放了韓大人,否則我們就罷考!”
……
竇景眼睛直盯著那兩人,從他的眼中噴射著兩股熊熊燃燒的怒火,一隻手按在腰間的劍把上,一直手按在劍身,大聲喝道:“太後和陛下是你們能見的嗎?趕緊散開,再不散開本將會將你們全部都抓起來。”學生無人畏懼,無人理會,他惱羞成怒,唰的一聲抽出劍來,劍身發出明晃晃的光,“來人”
下邊的羽林軍聽得一聲召喚,大聲回道:“諾!”眼看一場抓人行動便要開始。
鄧騭早已在那一群學生中看到周章,朝他使了好幾次眼色,但那周章正是情緒激動時,哪看得見他,他聽竇景下令抓人,不由地心急起來,站出來稟道:“大人,不可抓人。”
那竇景平日作威作福慣了,此刻正想借此耍耍威風,打壓一下這些鬧事的學生,見鄧騭出來阻攔,自然不高興,瞪了他一眼,“有話快說。”
鄧騭單腿跪地,抱拳道:“大人,切不可小看了這些儒生。他們身後還有普天下的士子,一旦把他們抓起來,鬧得天下震動,朝局不安,如何善後?即使天下的士子們不吵不鬧,這麽多太學生又如何處置?所謂法不責眾。所以大人,末將認為萬不可輕易抓人,一旦鬧大,倘若太後怪罪下來,大人豈不是要受連累。”
竇景是個粗人,做事從來不顧後果。鄧騭雖說是他的手下,向來孤傲,看不起他這個主將,但沒想到此刻他竟然站出來主動替他著想。細想剛才鄧騭的一番話,的確是有些道理,萬一他抓了人太後怪罪下來,豈不是又讓那些與他們竇家作對的人抓著把柄,別說是太後責罵幾句,大將軍也得懲罰他。
想到這裏,竇憲咳嗽幾聲,算是默認。正在此時,宮內來人傳太後詔令,要竇景立馬從牢中將韓棱放出,並將帶頭之人周章和張衡從太學除名,以為諸生之戒。
竇景不敢怠慢,親自帶人去了大牢,留鄧騭一小隊人在此維護局麵。
不到一刻鍾,那竇景已經將韓棱帶到此地,眾學生見到韓大人自然高興,一起將他圍在中間問長問短,韓大人見眾人為自己如此奔波勞累,連連搖頭,“你們不該如此,不該如此”卻是老淚縱橫。眾太學生見人已經放出,便一起簇擁著韓大人離開,一時間人群散盡。
竇景叫下了鄧騭,語氣出奇的溫和:“你上次說你想去西羌投奔你的父親?”
那竇景一向仗著自己是竇家人,對底下人吆三喝四的,沒有好臉色,這次卻對鄧騭笑臉相迎,連說話聲調都低了幾度。鄧騭有些不習慣,但心裏竊喜,剛才隻想為周章求情,沒想到正巧幫了竇景一把。他幾天前的確向竇景提出要去西羌投奔父親之事,被竇景一口回絕,還將他大罵了一頓。沒想到機會便這樣來了,看來那竇景是要想還他這份人情了。
鄧騭躬身一拜,“求大將軍成全!”
竇景單手將他扶起,“本將向來看重你,隻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提攜你。現在你既主動提出要去西羌為國家效力,那本將就成全你吧。但是日後,你定要記住本將今日對你的提攜之恩。”
“謝大人!末將定會牢記大人的恩情!”
一直到竇景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之外,鄧騭這才送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