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閉上眼睛,對眼前突然出現的景象充滿了疑惑,在夢中能進入這處幻境,心無雜念能看到這片幻境,在日全食的時候,這片神奇的幻境會自己出現,這一切應該怎麽解釋呢?真的讓人無法理解,這一切是大自然的傑作,還是哪位得道高人的傑作!
幾個人都看到了那座進入舍利塔的大門,經過簡單的商量,三個人在看到石門的地方開始挖了起來,由於沒有帶挖掘的工具,三個人把陰煞之氣運至手掌之上,挖起來倒也很快,沒過多久邊在地上挖出了一個大坑!
坑的深度已經接近了兩米,可是心無雜念之時看到門還是沒有出現!剛才看到舍利塔大門的深度不過一米之多,都挖了這麽深了怎麽還不見那扇大門的影子呢?
三個人疲憊的坐在地上,心中苦惱,都看到那扇大門了,怎麽就是找不到呢!
老僧人盤腿坐在地上,心無雜念,剛才周天翼,苗偉強,董廷華三個人在挖土尋找舍利塔門的時候,在意境中,看到三個人就站在門前,可是當三個人動手挖掘的時候,那扇大門就會變得越來越遠···!
老僧人見三個人沒有挖到大門睜開眼,把剛才看到的一切告訴了周天翼,苗偉強,董廷華三人,聽到老僧人所說的一切,周天翼眉頭緊皺,這是怎麽回事呢?
大門就在眼前,卻就是進不去!
周天翼深吸了一口氣,把心中的雜念驅除,沒過多久那扇門又出現在了麵前,地上也沒有挖過的痕跡,看來想進入這扇大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滿臉思緒怎樣才能進入舍利塔呢!
疑惑之時,周天翼閉著眼睛向那扇大門走去,心理明白,眼前所出現的一切都是用心眼才能看得到的幻境,周天翼走到大門前,用手輕輕的觸碰一下大門,心中大驚!
在虛無之中,周天翼竟感覺手碰到了一扇大門,周天翼試著用了用力,那扇大門竟然被推開了。怎麽會這樣,經過短暫的思考周天翼明白了,急忙睜開眼睛說道:“我知道怎麽進入舍利塔了!”
原來進入舍利塔的方法是用心眼,打開心門才能進入舍利塔!
找到了進入舍利塔的方法,四個人全部閉上眼睛,走到門前,大門早已被周天翼推開,懷著驚奇的心情走進了大門,原本站在山頂上的四個身影,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奇跡般的消失了!
當走進佛塔,身後的大門自己緩慢的關上,四個人驚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老僧人說過舍利塔一共有八層,這裏應該是第一層,在第一層的空間裏,擺著十八座高約兩米的佛像!
中間是一具白色的棺材,上麵畫滿了佛像與蓮花!
“這···這就是傳說中的十八羅漢吧!”董廷華說道。
“嗯,應該是的!”苗偉強應道。
周天翼仔細觀察著四周的佛像,這些佛像雕刻的栩栩如生,牆壁上還有精美絕倫的壁畫,每個羅漢的造型完全不一樣,十八羅漢,相傳是佛教的護佛羅漢,第一層的十八羅漢又代表什麽意思呢?
十八羅漢是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曆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後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分局各地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佛教傳到中國後,十六羅漢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後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相傳羅漢本為佛教小乘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所有羅漢們紛紛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幫助維護大乘佛教,於是在大乘佛教裏羅漢們也有了他們新的地位和作為。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十八羅漢分別是;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每個羅漢又有著不同的稱號;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跋羅墮閣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賓度羅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uu看書.ukanshu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麽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征。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未完待續。)
幾個人都看到了那座進入舍利塔的大門,經過簡單的商量,三個人在看到石門的地方開始挖了起來,由於沒有帶挖掘的工具,三個人把陰煞之氣運至手掌之上,挖起來倒也很快,沒過多久邊在地上挖出了一個大坑!
坑的深度已經接近了兩米,可是心無雜念之時看到門還是沒有出現!剛才看到舍利塔大門的深度不過一米之多,都挖了這麽深了怎麽還不見那扇大門的影子呢?
三個人疲憊的坐在地上,心中苦惱,都看到那扇大門了,怎麽就是找不到呢!
老僧人盤腿坐在地上,心無雜念,剛才周天翼,苗偉強,董廷華三個人在挖土尋找舍利塔門的時候,在意境中,看到三個人就站在門前,可是當三個人動手挖掘的時候,那扇大門就會變得越來越遠···!
老僧人見三個人沒有挖到大門睜開眼,把剛才看到的一切告訴了周天翼,苗偉強,董廷華三人,聽到老僧人所說的一切,周天翼眉頭緊皺,這是怎麽回事呢?
大門就在眼前,卻就是進不去!
周天翼深吸了一口氣,把心中的雜念驅除,沒過多久那扇門又出現在了麵前,地上也沒有挖過的痕跡,看來想進入這扇大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滿臉思緒怎樣才能進入舍利塔呢!
疑惑之時,周天翼閉著眼睛向那扇大門走去,心理明白,眼前所出現的一切都是用心眼才能看得到的幻境,周天翼走到大門前,用手輕輕的觸碰一下大門,心中大驚!
在虛無之中,周天翼竟感覺手碰到了一扇大門,周天翼試著用了用力,那扇大門竟然被推開了。怎麽會這樣,經過短暫的思考周天翼明白了,急忙睜開眼睛說道:“我知道怎麽進入舍利塔了!”
原來進入舍利塔的方法是用心眼,打開心門才能進入舍利塔!
找到了進入舍利塔的方法,四個人全部閉上眼睛,走到門前,大門早已被周天翼推開,懷著驚奇的心情走進了大門,原本站在山頂上的四個身影,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奇跡般的消失了!
當走進佛塔,身後的大門自己緩慢的關上,四個人驚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老僧人說過舍利塔一共有八層,這裏應該是第一層,在第一層的空間裏,擺著十八座高約兩米的佛像!
中間是一具白色的棺材,上麵畫滿了佛像與蓮花!
“這···這就是傳說中的十八羅漢吧!”董廷華說道。
“嗯,應該是的!”苗偉強應道。
周天翼仔細觀察著四周的佛像,這些佛像雕刻的栩栩如生,牆壁上還有精美絕倫的壁畫,每個羅漢的造型完全不一樣,十八羅漢,相傳是佛教的護佛羅漢,第一層的十八羅漢又代表什麽意思呢?
十八羅漢是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曆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後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分局各地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佛教傳到中國後,十六羅漢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後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
相傳羅漢本為佛教小乘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在佛祖釋迦牟尼的規勸和鼓勵下,所有羅漢們紛紛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幫助維護大乘佛教,於是在大乘佛教裏羅漢們也有了他們新的地位和作為。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十八羅漢分別是;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每個羅漢又有著不同的稱號;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跋羅墮閣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賓度羅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迦諾迦代蹉尊者;歡喜羅漢,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uu看書.ukanshu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麽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諾迦跋哩陀尊者;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征。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