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鎧雙肩各伏一虎首,一條金燦奪目的金浮雕螭龍由背甲盤至前胸,整副鎧甲屬鱗片型套頭式做工,用手輕拭有種金光蕩開的錯覺,端的是尊貴非凡,看來應是哪位聲名遠播威震四方的統軍大將的戰鎧,但是統帥三軍上陣殺敵,穿的這麽浮誇,豈不是成了對麵的火力集中點了?再看這副嘚瑟裝扮,難保自己帳中都有人想伸黑手捅黑刀,畢竟豬變瘋誰都討厭;再者,曆史上大小戰役無數場,印象裏似乎也沒記載哪個勞什子將軍這副打扮啊?
而且最為詭異的是這副甲胄的胄盔之上還覆著一副麵具,也由黃金打造,口鼻處全無開合,唯獨雙眼的位置上有倆個圓形孔洞;左右耳畔倆側各並列三個鑽孔,應是做綁縛所用。我見這麵具製作精良又詭譎,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腦中來回搜索起曆史上習慣麵覆甲具帶兵上陣的將領來,蘭陵王高長恭?不對,麵涅將軍狄青?也不是……思來想去我驀地想起,在商朝晚期,商兵行軍作戰所配置的裝備皆是清一色的皮甲銅胄及青銅覆麵。商朝是個神權向王權過度的時期,青銅麵具在那個時代除了征戰沙場用作盾飾防禦之外,還有戴覆於死者麵部收殮入館以保護其靈魂之用,另外也是祭祀場合或宗教儀式上的法器,也用作尊崇某一神靈和神職人員祭祀時的形象設計……總之呢,在那個時代,麵具的需求和用途達到了曆史最頂峰。
但是印象裏,就算是商王武丁之妻婦好,那種一國之母也都隻配飾著幾副鏽跡斑斑的青銅麵具,我著實猜想不出是何等人物能受得起黃金覆麵這種極為顯貴的器物,都不說覆麵了,哪怕是一雙普通的木製履舄,在商代當時都算得上是極其奢侈的物品。如果這座深藏在遼墓衣冠塚之下的墓穴是處商代晚期的古塚,那麽這副黃金甲胄主人的身份完全能夠在當今考古界掀起一片軒然大波。
我心裏念叨著,目力不止,掃了幾個來回才伸手捧起個擺放在這螭龍黃金甲胄邊上的物識,端到手中細一打量才發現是個古時典型的盛酒用器,俗謂觶。
一見這玩意我就樂了,心說這感情好,生前舉杯弄劍,何等逍遙雅致,死後也不忘一並帶了去。觶器一般尺寸都不大,形似尊而小,通常都有蓋,人可雙手持之,常見的皆由青銅所鑄,這一口竟也是純金打造,這尊貴勢兒,直看得我嘖嘖稱奇。把玩了半天我才蹲下身子,小心翼翼的用手中的觶杯舀起半觶陽燧來,一盞臨時照明裝置這便是成了。
剛舉著盛滿陽燧的觶杯抬腳要走,我又想起點什麽,再次轉身捧下了那副黃金甲胄的金羽饕餮紋胃。
說來也奇怪,這胄盔捧在手裏卻不感吃重,好似雁羽鴻毛般輕飄。我也沒多想,安全頭盔這下也有了,倒是這胃盔上倆條纏龍金羽纓飾有些礙事,但這畢竟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我也不敢造次;末了,又把青銅石台上那把黃金古劍也一並抄了過來,武器挺沉,還算稱手。我看了看自己左手持觶右手捉劍的模樣頗為滿意,心道他娘的這下子好了,甭和我說甬道裏再傳出什麽鬼聲音,就算是殺出隻大粽子,我唐三爺也能和它不帶喘氣的對上幾回眼兒了。
準備妥當,我望著麵前漆黑無光的甬道,又暗暗罵了句娘,便不做考量,徑直踱了進去。
這條甬道修得比衣冠塚下那條規模略小,狹窄幽長不見盡頭,我耐著性子挪著腳步一路緩行,足走了半個多小時周遭情形還是一成未變,不免心頭焦躁,鬼火騰騰起。心說這甬道他娘的到底是有多長?古時那些個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一個倆個是不是都閑的蛋疼,整天沒事就挖深洞,這不是有病是什麽?我這正一肚子邪火沒地方發,腳下不經意間猛然踢到個什麽東西,“咕嚕嚕”滾出去老遠,我一驚忙貼牆站直腰板,捂實手中的觶杯大氣都不敢勻出,手中的黃金古劍也攥得緊實,擺出一副大敵當前的架勢。
估計要來事兒了。
可拉著神經呆站了半晌,也不聞甬道裏再有任何動靜,我有點架不住,想來踢到的估計是什麽死物,索性把心一橫,舉著觶杯尋聲找去,走了幾步一看還真是踢到什麽了,可待我看清地上為何物之後心裏又一咯噔——這地方怎麽會有個已經燃燒殆盡的火折子?
之前在黃金甲胄耳室裏我就在想有沒有人已經來過這地方了,但是陽燧機關看起來並不像被觸發過,更何況那青銅石台上的明器也完好無損,這地方除了考古的和盜墓的其他誰會來?而且不管是誰來,會放任這麽大堆金疙瘩不管?這樣一推敲便逐打消了二進宮這個想法,不料現在竟在這條直通耳室的甬道裏發現支有人用過的照明裝置,還是盛行在民國時期盜墓賊中的火折子,這就奇了怪了。
有人來過?來了怎麽沒拿走東西?莫非是從對麵過來走到這裏就回去了?如果半途而廢……原因呢?還是……這火折子的主人想要的並不是那堆金疙瘩?
我百思不得其解,不過轉念一想,既然有人來過,那說明順著這甬道繼續走還是有戲,二不二進宮於我來說倒是無所謂,我他娘又不是來盜墓翻肉粽的,管這勞什子事作甚。想罷提了提氣繼續向甬道深處走去,這下子好似那火折子燃起了心中所望,腳步都似乎覺輕快了些許。
正當我行得虎虎生風之際,“咣當!”一聲腳下又他娘不知踢到了什麽,這次我倒頗為鎮定,心想怕又是踢到什麽翻肉粽手藝人用剩的東西,便順勢一望,竟又是把已經用過的火折子。
嗯?再次遇見這東西我就有點犯嘀咕了,我沒盜過墓,沒法體會那些手藝人的心情,但是對火折子還算有些了解,這東西擱到現在的話就有點類似照明彈,都是應急之時上的亮子,這才走了不到十五分鍾又上一支?這就有些不對勁了,莫不是遇到什麽緊急情況需要連續強光照明?我雖心生疑竇,但腳步沒敢停歇,舍了那支火折子邊走邊尋思。又走了不知多時,可能是腳步急了些,手中觶杯裏的陽燧被我一晃險些潑灑出來,我忙收了腳步護住身形,好險沒灑出來。籲了口氣,剛一抬腳,“咣當!”
——又是一聲。
第三次踢到東西的時候我就有點頭皮發麻了,平日裏我也算是個心細如芒的人了,這會兒怎麽接二連三踢到東西?沒能夠啊?我正狐疑呢,低頭一看
——他娘的,還是支用過的火折子!
第三次瞅到這玩意兒,一個詭異可怖的想法突然從我腦海裏翻騰出來,驚得我汗毛倒豎,一陣涼意過身。難道是……?不,不,這種事情怎麽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裏,我極力否定自己,腦子裏飛速旋轉了幾個來回,暗罵自己神經病,社會主義紅旗掛,唯物主義心中揣,千萬不能自己嚇自己!
我心煩意亂的想著,倒也沒忘留個心眼,蹲下身子將那火折子立了起來,看立得穩當了,便又急急前行,這唯物主義啊,就是需要時時辯證的嘛。祖宗保佑,千萬別是我想的那樣。
約莫十五分鍾之後,我就徹底傻眼了,我果然又一次遇到了那火折子,更要命的是那火折子正靜靜立在我麵前不遠處,隨著陽燧的光亮忽明忽暗的像個癡情老娘們似的沒有怨言的杵在那兒,啥也不幹,就等我。
就等著我。
看著那支火折子我心裏那個寒啊,腦子裏像被人用湯勺攪了個天翻地覆。常言道常走水邊必濕鞋,屢進深山定撞鬼,考了三年古,報應這便算是來了。我杵在甬道裏,眼睛死死盯著地上那鬼東西,手裏那把黃金古劍都握的有些顫抖,眼下這情形,不必說,肯定就是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鬼打牆!
農村裏長大的孩子,聽過的鬼故事裏最多的估計就數這鬼打牆了,在南方這事兒也叫鬼遮眼,小時候聽村裏的老輩們嘮嘮叨叨的說過一些類似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倆個,第一個是村東頭的老寡婦陶婆婆說的,她說她年輕的時候,村裏時常有些壯勞力會去隔壁村幫閑,就是無償幫助一些家裏缺少勞動力的特困戶,刨刨地、割割草什麽的,這是常事。有一年,村裏一個姓蔡的小夥被喊去鄰村幫閑,因為鄰村需要幫忙的羅大爺家裏事情也不算多,去一個人也就夠了,小蔡二話沒說也就去了,弄完之後羅大爺留他在家吃飯,農村人都樸實,小蔡也沒推辭,待在羅大爺家裏陪著老人倆瓶燒酒一碟花生米一坐就坐到了深夜。聽陶婆婆說,那天晚上小蔡不知哪根筋沒搭對,喝得昏昏乎乎的還執意要回家,任憑羅大爺怎麽挽留都不聽,硬是一步三晃蕩月朗星稀的上了路。這下好了,原本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小蔡那晚上愣是走了足足將近三個多小時,最後怎麽回到家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不過小蔡他婆娘麗娟那晚上著實被他回來時的樣子嚇得不輕,聽他婆娘說,小蔡那晚是背著個黑乎乎的東西回到家的,她婆娘開門的時候奇怪啊,過去旁邊村幫個閑,怎麽還給人家的東西帶回來了?這羅大爺也太客氣了。可待她婆娘舉著燈湊近去一看,好懸沒被嚇死,原來小蔡背回來的竟是副破爛不堪的棺材蓋!他婆娘當時就嚇傻了眼,忙把小蔡她娘喊了起來,小蔡她娘一看也是一哆嗦,婆媳倆人也不管醉倒在門欄上的小蔡,連夜把那副棺材板用火給燒了,然後挖了個小坑把火灰給埋了。轉天再問小蔡,小蔡隻說頭晚上他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個老婆婆,老婆婆他也不認識,不過得知她也順路,便自告奮勇背著那老婆婆一道回了村,後來的事就不記得了。村裏人都說小蔡這是遇到了貼背鬼,走了那麽久也是被鬼遮了眼,也仗著小蔡血氣方剛陽氣重,才沒被那貼背鬼給害了性命。uu看書 .ukanshuom
你想想,獨自一人大半夜背著個棺材板在荒郊野嶺裏瞎晃蕩,哎喲別提多瘮人了,聽這故事那年我還小,也著實把我嚇得不輕,我猜小蔡那晚要是沒喝得暈頭轉向,估計他自己回到家一看也得嚇得褲襠裏走水尿一褲腿。
另外一個鬼打牆的故事就沒這麽好的結局了,當年在我們那地方傳得也比較邪乎,說的是三個結伴而行的老獵人上山打獵的事兒。我們那兒林深莽巨,資源非常豐富,不過就算這樣也沒幾個人敢往深山腹地裏走,所以專門會在一個叫夾子溝的地方狩獵。夾子溝麵積不大,離村子也不算太遠,又是固定場所,相對來說也安全些。那三個老獵人頭天準備好東西轉天天剛蒙蒙亮就進了夾子溝,誰知道這一去就是三四天,不僅音信全無,人也不見回來,村裏人就覺得不對勁了,這夾子溝進出一趟也就半個日頭的事兒,而且這三個老獵人預定的行程也就倆天一夜,這都幾天了還沒出來,壞了,怕是出事了。村裏人一合計,村支書領著十來個人組成的救援隊就摸進了夾子溝。後來失蹤的三個老獵人也找到了,可惜早已死去多時。最要命的,是這三個老獵人被發現的時候就躺在夾子溝裏,身上的幹糧一點兒不剩,聽說他們被抬回來的時候,眼睛鼻子耳朵包括嘴裏全都塞滿了山泥,堵得嚴嚴實實,別提有多嚇人了。當地的執法部門過來調查了幾個月也查不出個原因,後來就成了懸案,村裏有懂這些事兒的老人就說,這三個老獵人在山上遇到了鬼喂黃土,走不出來是因為被鬼遮了眼。
你聽聽,嚇不嚇人?
而且最為詭異的是這副甲胄的胄盔之上還覆著一副麵具,也由黃金打造,口鼻處全無開合,唯獨雙眼的位置上有倆個圓形孔洞;左右耳畔倆側各並列三個鑽孔,應是做綁縛所用。我見這麵具製作精良又詭譎,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腦中來回搜索起曆史上習慣麵覆甲具帶兵上陣的將領來,蘭陵王高長恭?不對,麵涅將軍狄青?也不是……思來想去我驀地想起,在商朝晚期,商兵行軍作戰所配置的裝備皆是清一色的皮甲銅胄及青銅覆麵。商朝是個神權向王權過度的時期,青銅麵具在那個時代除了征戰沙場用作盾飾防禦之外,還有戴覆於死者麵部收殮入館以保護其靈魂之用,另外也是祭祀場合或宗教儀式上的法器,也用作尊崇某一神靈和神職人員祭祀時的形象設計……總之呢,在那個時代,麵具的需求和用途達到了曆史最頂峰。
但是印象裏,就算是商王武丁之妻婦好,那種一國之母也都隻配飾著幾副鏽跡斑斑的青銅麵具,我著實猜想不出是何等人物能受得起黃金覆麵這種極為顯貴的器物,都不說覆麵了,哪怕是一雙普通的木製履舄,在商代當時都算得上是極其奢侈的物品。如果這座深藏在遼墓衣冠塚之下的墓穴是處商代晚期的古塚,那麽這副黃金甲胄主人的身份完全能夠在當今考古界掀起一片軒然大波。
我心裏念叨著,目力不止,掃了幾個來回才伸手捧起個擺放在這螭龍黃金甲胄邊上的物識,端到手中細一打量才發現是個古時典型的盛酒用器,俗謂觶。
一見這玩意我就樂了,心說這感情好,生前舉杯弄劍,何等逍遙雅致,死後也不忘一並帶了去。觶器一般尺寸都不大,形似尊而小,通常都有蓋,人可雙手持之,常見的皆由青銅所鑄,這一口竟也是純金打造,這尊貴勢兒,直看得我嘖嘖稱奇。把玩了半天我才蹲下身子,小心翼翼的用手中的觶杯舀起半觶陽燧來,一盞臨時照明裝置這便是成了。
剛舉著盛滿陽燧的觶杯抬腳要走,我又想起點什麽,再次轉身捧下了那副黃金甲胄的金羽饕餮紋胃。
說來也奇怪,這胄盔捧在手裏卻不感吃重,好似雁羽鴻毛般輕飄。我也沒多想,安全頭盔這下也有了,倒是這胃盔上倆條纏龍金羽纓飾有些礙事,但這畢竟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我也不敢造次;末了,又把青銅石台上那把黃金古劍也一並抄了過來,武器挺沉,還算稱手。我看了看自己左手持觶右手捉劍的模樣頗為滿意,心道他娘的這下子好了,甭和我說甬道裏再傳出什麽鬼聲音,就算是殺出隻大粽子,我唐三爺也能和它不帶喘氣的對上幾回眼兒了。
準備妥當,我望著麵前漆黑無光的甬道,又暗暗罵了句娘,便不做考量,徑直踱了進去。
這條甬道修得比衣冠塚下那條規模略小,狹窄幽長不見盡頭,我耐著性子挪著腳步一路緩行,足走了半個多小時周遭情形還是一成未變,不免心頭焦躁,鬼火騰騰起。心說這甬道他娘的到底是有多長?古時那些個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一個倆個是不是都閑的蛋疼,整天沒事就挖深洞,這不是有病是什麽?我這正一肚子邪火沒地方發,腳下不經意間猛然踢到個什麽東西,“咕嚕嚕”滾出去老遠,我一驚忙貼牆站直腰板,捂實手中的觶杯大氣都不敢勻出,手中的黃金古劍也攥得緊實,擺出一副大敵當前的架勢。
估計要來事兒了。
可拉著神經呆站了半晌,也不聞甬道裏再有任何動靜,我有點架不住,想來踢到的估計是什麽死物,索性把心一橫,舉著觶杯尋聲找去,走了幾步一看還真是踢到什麽了,可待我看清地上為何物之後心裏又一咯噔——這地方怎麽會有個已經燃燒殆盡的火折子?
之前在黃金甲胄耳室裏我就在想有沒有人已經來過這地方了,但是陽燧機關看起來並不像被觸發過,更何況那青銅石台上的明器也完好無損,這地方除了考古的和盜墓的其他誰會來?而且不管是誰來,會放任這麽大堆金疙瘩不管?這樣一推敲便逐打消了二進宮這個想法,不料現在竟在這條直通耳室的甬道裏發現支有人用過的照明裝置,還是盛行在民國時期盜墓賊中的火折子,這就奇了怪了。
有人來過?來了怎麽沒拿走東西?莫非是從對麵過來走到這裏就回去了?如果半途而廢……原因呢?還是……這火折子的主人想要的並不是那堆金疙瘩?
我百思不得其解,不過轉念一想,既然有人來過,那說明順著這甬道繼續走還是有戲,二不二進宮於我來說倒是無所謂,我他娘又不是來盜墓翻肉粽的,管這勞什子事作甚。想罷提了提氣繼續向甬道深處走去,這下子好似那火折子燃起了心中所望,腳步都似乎覺輕快了些許。
正當我行得虎虎生風之際,“咣當!”一聲腳下又他娘不知踢到了什麽,這次我倒頗為鎮定,心想怕又是踢到什麽翻肉粽手藝人用剩的東西,便順勢一望,竟又是把已經用過的火折子。
嗯?再次遇見這東西我就有點犯嘀咕了,我沒盜過墓,沒法體會那些手藝人的心情,但是對火折子還算有些了解,這東西擱到現在的話就有點類似照明彈,都是應急之時上的亮子,這才走了不到十五分鍾又上一支?這就有些不對勁了,莫不是遇到什麽緊急情況需要連續強光照明?我雖心生疑竇,但腳步沒敢停歇,舍了那支火折子邊走邊尋思。又走了不知多時,可能是腳步急了些,手中觶杯裏的陽燧被我一晃險些潑灑出來,我忙收了腳步護住身形,好險沒灑出來。籲了口氣,剛一抬腳,“咣當!”
——又是一聲。
第三次踢到東西的時候我就有點頭皮發麻了,平日裏我也算是個心細如芒的人了,這會兒怎麽接二連三踢到東西?沒能夠啊?我正狐疑呢,低頭一看
——他娘的,還是支用過的火折子!
第三次瞅到這玩意兒,一個詭異可怖的想法突然從我腦海裏翻騰出來,驚得我汗毛倒豎,一陣涼意過身。難道是……?不,不,這種事情怎麽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裏,我極力否定自己,腦子裏飛速旋轉了幾個來回,暗罵自己神經病,社會主義紅旗掛,唯物主義心中揣,千萬不能自己嚇自己!
我心煩意亂的想著,倒也沒忘留個心眼,蹲下身子將那火折子立了起來,看立得穩當了,便又急急前行,這唯物主義啊,就是需要時時辯證的嘛。祖宗保佑,千萬別是我想的那樣。
約莫十五分鍾之後,我就徹底傻眼了,我果然又一次遇到了那火折子,更要命的是那火折子正靜靜立在我麵前不遠處,隨著陽燧的光亮忽明忽暗的像個癡情老娘們似的沒有怨言的杵在那兒,啥也不幹,就等我。
就等著我。
看著那支火折子我心裏那個寒啊,腦子裏像被人用湯勺攪了個天翻地覆。常言道常走水邊必濕鞋,屢進深山定撞鬼,考了三年古,報應這便算是來了。我杵在甬道裏,眼睛死死盯著地上那鬼東西,手裏那把黃金古劍都握的有些顫抖,眼下這情形,不必說,肯定就是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鬼打牆!
農村裏長大的孩子,聽過的鬼故事裏最多的估計就數這鬼打牆了,在南方這事兒也叫鬼遮眼,小時候聽村裏的老輩們嘮嘮叨叨的說過一些類似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倆個,第一個是村東頭的老寡婦陶婆婆說的,她說她年輕的時候,村裏時常有些壯勞力會去隔壁村幫閑,就是無償幫助一些家裏缺少勞動力的特困戶,刨刨地、割割草什麽的,這是常事。有一年,村裏一個姓蔡的小夥被喊去鄰村幫閑,因為鄰村需要幫忙的羅大爺家裏事情也不算多,去一個人也就夠了,小蔡二話沒說也就去了,弄完之後羅大爺留他在家吃飯,農村人都樸實,小蔡也沒推辭,待在羅大爺家裏陪著老人倆瓶燒酒一碟花生米一坐就坐到了深夜。聽陶婆婆說,那天晚上小蔡不知哪根筋沒搭對,喝得昏昏乎乎的還執意要回家,任憑羅大爺怎麽挽留都不聽,硬是一步三晃蕩月朗星稀的上了路。這下好了,原本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小蔡那晚上愣是走了足足將近三個多小時,最後怎麽回到家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不過小蔡他婆娘麗娟那晚上著實被他回來時的樣子嚇得不輕,聽他婆娘說,小蔡那晚是背著個黑乎乎的東西回到家的,她婆娘開門的時候奇怪啊,過去旁邊村幫個閑,怎麽還給人家的東西帶回來了?這羅大爺也太客氣了。可待她婆娘舉著燈湊近去一看,好懸沒被嚇死,原來小蔡背回來的竟是副破爛不堪的棺材蓋!他婆娘當時就嚇傻了眼,忙把小蔡她娘喊了起來,小蔡她娘一看也是一哆嗦,婆媳倆人也不管醉倒在門欄上的小蔡,連夜把那副棺材板用火給燒了,然後挖了個小坑把火灰給埋了。轉天再問小蔡,小蔡隻說頭晚上他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個老婆婆,老婆婆他也不認識,不過得知她也順路,便自告奮勇背著那老婆婆一道回了村,後來的事就不記得了。村裏人都說小蔡這是遇到了貼背鬼,走了那麽久也是被鬼遮了眼,也仗著小蔡血氣方剛陽氣重,才沒被那貼背鬼給害了性命。uu看書 .ukanshuom
你想想,獨自一人大半夜背著個棺材板在荒郊野嶺裏瞎晃蕩,哎喲別提多瘮人了,聽這故事那年我還小,也著實把我嚇得不輕,我猜小蔡那晚要是沒喝得暈頭轉向,估計他自己回到家一看也得嚇得褲襠裏走水尿一褲腿。
另外一個鬼打牆的故事就沒這麽好的結局了,當年在我們那地方傳得也比較邪乎,說的是三個結伴而行的老獵人上山打獵的事兒。我們那兒林深莽巨,資源非常豐富,不過就算這樣也沒幾個人敢往深山腹地裏走,所以專門會在一個叫夾子溝的地方狩獵。夾子溝麵積不大,離村子也不算太遠,又是固定場所,相對來說也安全些。那三個老獵人頭天準備好東西轉天天剛蒙蒙亮就進了夾子溝,誰知道這一去就是三四天,不僅音信全無,人也不見回來,村裏人就覺得不對勁了,這夾子溝進出一趟也就半個日頭的事兒,而且這三個老獵人預定的行程也就倆天一夜,這都幾天了還沒出來,壞了,怕是出事了。村裏人一合計,村支書領著十來個人組成的救援隊就摸進了夾子溝。後來失蹤的三個老獵人也找到了,可惜早已死去多時。最要命的,是這三個老獵人被發現的時候就躺在夾子溝裏,身上的幹糧一點兒不剩,聽說他們被抬回來的時候,眼睛鼻子耳朵包括嘴裏全都塞滿了山泥,堵得嚴嚴實實,別提有多嚇人了。當地的執法部門過來調查了幾個月也查不出個原因,後來就成了懸案,村裏有懂這些事兒的老人就說,這三個老獵人在山上遇到了鬼喂黃土,走不出來是因為被鬼遮了眼。
你聽聽,嚇不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