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異正是她在天水附近、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的。王異被後世列位烈女,可見其性子的剛烈,與同樣狠辣的殷素芳簡直是一拍即合,最後‘同樣對自己身為女兒身有些不滿的她’毅然決然的加入了殷素芳的隊伍,這才有了她與高軻的這次相遇。
聽著這離奇的經過,高軻感慨之餘,便任命王異為軍司馬,在殷素芳賬下聽令。然後沈月茹也被他並入這支規模已經達到五千的隊伍,被高軻任命為這支隊伍的隨軍主薄。
之後,漢中一地戰事平息。不過此時大漢朝已經處於岌岌可危之態,各地方起義不斷。
漢中平五年初(公元188年),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授以大權,改州牧製度,借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
當時益州刺史郗儉不理會張修之亂,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牧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便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
於是朝廷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並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
因為道路不通,高軻的漢中又封了陽平關,與張修叛軍在劍閣一帶對峙。劉焉便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
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並且詔安張修等輩,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但內心別有圖謀。
聽說張修之亂已平,五鬥米教竟然被劉焉招安了,高軻簡直是感到匪夷所思,不過因此也撤回了在劍閣的大軍。
‘五鬥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說,經常出入劉府,和劉焉家有往來。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前往漢中附近,占據劍閣等險要之地。不過攝於高軻之名,沒有敢輕動。
自此高軻才意識到自己下手晚了,他早該先一步占據劍閣的。這就是他們外來人的弊病了,對這個世代了解不夠,以至於對‘時局的判斷’有了偏差……他以為現在大漢朝的威嚴尚在,各郡守都有各自的地界,除非他有大義名分,比如‘奉皇詔入蜀討伐張修’之類的命令,否則的話,他如果公然入蜀,侵占他人地界,那就是有反心,倒時候說不定朝廷會派大軍‘像剿滅羌人一般’來征伐他。
他萬沒想到劉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漢靈帝尚在的時候,就實行割據。這真是應了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隨後在一次酒宴上,高軻在懊惱之下,將‘心中的這項鬱悶’說與了黃權聽。黃權聽了以後笑笑說,“主公可知,那劉焉可行割據之勢,但是主公卻不可。”
高軻一愣,問道:“為什麽這麽說?”
黃權略有些神秘地道:“主公知道劉焉為何‘獨獨派張修、張魯之流’來攻取漢中麽?”
高軻搖搖頭,“不知,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麽門道不成?”
“自然有門道兒,張修、張魯之輩本為叛亂。劉焉之所以讓張修等人攻占漢中,乃是想讓其做他的守門犬、擋箭牌。倒時候如果朝廷有什麽旨意下達,他便可以推脫說……張修乃逆賊,今又叛了我,占據漢中自立;我雖有心奉旨,但無奈有逆賊擋在我與朝廷中間,我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如此一來,他就能既行割據之勢,又不違背朝廷旨意,此乃一箭雙雕之計。
但是主公卻不同,吾素問主公與儒學一脈不和。主公若如此行,想來朝堂之上定然流言蜚語,倒時候難保不為朝廷所忌。
所以主公實在不必為此事煩惱,此乃時也、勢也……!”
聽到黃權的這番言論,高軻這才心裏舒服了些。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董卓拒絕朝廷表其為‘不掌實權的少府’的命令、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地方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憑借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著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步驟。
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朝廷忽有傳聞,漢靈帝病危。同年四月,大將軍何進急招高軻入京,此次入京乃是覲見、不宜帶兵。高軻恐他不在期間益州劉焉生事。便任命王累為漢中郡丞,統籌漢中政務;黃權為上庸郡丞,著令黃忠為兵曹掾史(主兵事),同領軍司馬一職,協同黃權鎮守上庸;李峰則調為長史,繼續收納賢才。
他本人則是隻帶著殷素芳、沈月茹、沈力幾人輕裝上陣,入京去見何進。
臨行前龐德和趙武德恐京師動亂、高軻入朝會有危險,u看書 ukanu.cm 想要隨軍侍衛。但被高軻拒絕,言其四人如遇凶險,直可禦劍飛行、出城而去。如果要‘帶上龐德等人’反倒多有不便。
龐德等人聞言隻得暗生感慨,遂不再堅持。
高軻卻不知此時京師已經是風雲突變、黑雲壓城。
洛陽、皇宮……在一處密室內,此時正有十餘位宦官聚首交耳,言詞間頗為愁眉不展。為首一人非是別人,正是大宦官張讓。
隨著最後的趙忠進屋,張讓令其關嚴房門,然後低聲對眾人說道:“今日招聚諸位前來,非是別事……我看皇上也就隻有這一兩天了。你我怎麽辦,還需早些謀事才成。”
“皇上喜歡劉協自然要立他為帝了。”趙忠理所當然的道。
“可是劉辯這邊……何皇後和國舅何進……能善罷甘休嗎?”宋典擔憂道。
……
聽著這離奇的經過,高軻感慨之餘,便任命王異為軍司馬,在殷素芳賬下聽令。然後沈月茹也被他並入這支規模已經達到五千的隊伍,被高軻任命為這支隊伍的隨軍主薄。
之後,漢中一地戰事平息。不過此時大漢朝已經處於岌岌可危之態,各地方起義不斷。
漢中平五年初(公元188年),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授以大權,改州牧製度,借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
當時益州刺史郗儉不理會張修之亂,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牧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便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
於是朝廷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並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
因為道路不通,高軻的漢中又封了陽平關,與張修叛軍在劍閣一帶對峙。劉焉便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
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並且詔安張修等輩,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但內心別有圖謀。
聽說張修之亂已平,五鬥米教竟然被劉焉招安了,高軻簡直是感到匪夷所思,不過因此也撤回了在劍閣的大軍。
‘五鬥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說,經常出入劉府,和劉焉家有往來。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前往漢中附近,占據劍閣等險要之地。不過攝於高軻之名,沒有敢輕動。
自此高軻才意識到自己下手晚了,他早該先一步占據劍閣的。這就是他們外來人的弊病了,對這個世代了解不夠,以至於對‘時局的判斷’有了偏差……他以為現在大漢朝的威嚴尚在,各郡守都有各自的地界,除非他有大義名分,比如‘奉皇詔入蜀討伐張修’之類的命令,否則的話,他如果公然入蜀,侵占他人地界,那就是有反心,倒時候說不定朝廷會派大軍‘像剿滅羌人一般’來征伐他。
他萬沒想到劉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漢靈帝尚在的時候,就實行割據。這真是應了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隨後在一次酒宴上,高軻在懊惱之下,將‘心中的這項鬱悶’說與了黃權聽。黃權聽了以後笑笑說,“主公可知,那劉焉可行割據之勢,但是主公卻不可。”
高軻一愣,問道:“為什麽這麽說?”
黃權略有些神秘地道:“主公知道劉焉為何‘獨獨派張修、張魯之流’來攻取漢中麽?”
高軻搖搖頭,“不知,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麽門道不成?”
“自然有門道兒,張修、張魯之輩本為叛亂。劉焉之所以讓張修等人攻占漢中,乃是想讓其做他的守門犬、擋箭牌。倒時候如果朝廷有什麽旨意下達,他便可以推脫說……張修乃逆賊,今又叛了我,占據漢中自立;我雖有心奉旨,但無奈有逆賊擋在我與朝廷中間,我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如此一來,他就能既行割據之勢,又不違背朝廷旨意,此乃一箭雙雕之計。
但是主公卻不同,吾素問主公與儒學一脈不和。主公若如此行,想來朝堂之上定然流言蜚語,倒時候難保不為朝廷所忌。
所以主公實在不必為此事煩惱,此乃時也、勢也……!”
聽到黃權的這番言論,高軻這才心裏舒服了些。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董卓拒絕朝廷表其為‘不掌實權的少府’的命令、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地方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憑借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著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步驟。
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朝廷忽有傳聞,漢靈帝病危。同年四月,大將軍何進急招高軻入京,此次入京乃是覲見、不宜帶兵。高軻恐他不在期間益州劉焉生事。便任命王累為漢中郡丞,統籌漢中政務;黃權為上庸郡丞,著令黃忠為兵曹掾史(主兵事),同領軍司馬一職,協同黃權鎮守上庸;李峰則調為長史,繼續收納賢才。
他本人則是隻帶著殷素芳、沈月茹、沈力幾人輕裝上陣,入京去見何進。
臨行前龐德和趙武德恐京師動亂、高軻入朝會有危險,u看書 ukanu.cm 想要隨軍侍衛。但被高軻拒絕,言其四人如遇凶險,直可禦劍飛行、出城而去。如果要‘帶上龐德等人’反倒多有不便。
龐德等人聞言隻得暗生感慨,遂不再堅持。
高軻卻不知此時京師已經是風雲突變、黑雲壓城。
洛陽、皇宮……在一處密室內,此時正有十餘位宦官聚首交耳,言詞間頗為愁眉不展。為首一人非是別人,正是大宦官張讓。
隨著最後的趙忠進屋,張讓令其關嚴房門,然後低聲對眾人說道:“今日招聚諸位前來,非是別事……我看皇上也就隻有這一兩天了。你我怎麽辦,還需早些謀事才成。”
“皇上喜歡劉協自然要立他為帝了。”趙忠理所當然的道。
“可是劉辯這邊……何皇後和國舅何進……能善罷甘休嗎?”宋典擔憂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