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簡單、人心複雜。
沈約聽到陳東竟然否定趙佶,也不由佩服起陳東的膽量。
說這話,是要抱著被砍頭的準備!
舍生去麵對真相,這世上絕沒有幾個能夠做到。
李彥叱道,“大膽陳東,你這般言語,可是真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了!”雖是這麽說,李彥眼中卻閃過絲喜意。
這是他常用的套路,也是轉移矛盾的手法,眾人都在注意陳東的“錯處”,他李彥所為,不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沈約見李彥計謀似乎得逞,仍未言語。
李彥仍舊局限於以往的套路,可沈約卻看到趙佶的冷漠。
如果眼下的趙佶還是不能明辨這些套路的話,依舊我行我素,那不過是重來個寂寞。
奇跡雖然出現,選擇終在趙佶。
陳東屈膝跪倒,“陳某正是將天子放在眼中、心中,今日才選擇實話實說,懇請聖上聽陳某說完。”
那一刻的他忘卻生死,慷慨陳詞道:“常言道——家亂出孝子,國昏有忠臣。陳某其實不想做個忠臣,因為做忠臣,就意味著奸臣當道,國主昏聵。但陳某又隻能做個忠臣。”
抬頭望向趙佶,陳東目光懇切,“聖上癡迷玩樂,無心朝政,實在大錯特錯。眼下天下亂象頻出,內有百姓怨聲載道,外有金人虎視眈眈。聖上若再不懲奸除惡,改過自非,隻怕國之將亡,為時不遠!”
言罷,重重磕頭在地,陳東額頭已現青腫。
李彥一旁叱道,“一派胡言。想如今天下太平,西北百餘年首現安寧,宋金更是合盟滅遼,去年金帝更是割山西地於宋,對了……”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突拍額頭,似乎才憶起什麽,李彥又道:“微臣有了確實的消息,說遼帝耶律延禧被金將所擒,押解到上京,遼國已滅國。”
趙佶眼皮微跳。
李彥並沒有注意到趙佶這個微表情,輕快道,“聖上洪福齊天,平西北之亂,滅大宋世敵遼人,完成我大宋曆代君王沒有完成的偉業,可說是自太祖以下,最具文成武功的帝王,甚至和太祖相提並論也不為過。”
沈約暗歎。
都說宋徽宗是昏聵之君,但這世上和宋徽宗仿佛的人數不勝數。
不問稼穡,難見民間疾苦,被一幫溜須拍馬的手下阿諛奉承,正常人都會失去理智的判斷,更何況始終嬌生慣養的趙佶。
聽李彥對現狀的描述,這世間著實歲月靜好,大宋實乃天下第一,誰能想到不過數月的光景,金人就會兵臨城下,而宋朝就臨滅國的危險!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範仲淹前有明言,可不過數十年的後人,早將這警世恒言拋在了腦後。
李彥說的自己也要信了,見天子沉吟,為敲定天子信心,更是道:“想蔡相早看出天子英明,當年就稱頌在聖上所領下,天下‘豐、亨、豫、大’,一派繁榮,可惜有宵小心懷叵測,故意挑撥離間,對盛世之景視而不見,隻想危言聳聽蠱惑聖上,進而博得忠臣之名!”
趙佶輕籲一口氣,“若依愛卿所見,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李彥內心大喜。
他今日至此,本來很有不安之意,但聽趙佶一句“愛卿”,瞬間將他昔日的信心叫了回來,“微臣以為,當將危言聳聽之人交於……大理寺查辦,以儆效尤,方顯聖上英明。”
趙佶微微點頭。
陳東見狀,一顆心沉入穀底。
趙佶看向張繼先,“如果將陳東交與大理寺,似乎和天師預言不符?”
李彥心中微沉。
天子昏庸,對於這點,他李彥是心知肚明,昏君自然好糊弄,可麻煩的是——這個昏君很相信道人之言。
張繼先在趙佶心目中的地位,並不一般,而張繼先的言論,不但決定陳東的命運,還有他李彥的。
張繼先輕歎道,“本道倒希望預言不準。”
沈約聽得出張繼先說什麽——如果陳東下獄,或者因此身死,那反倒證明張繼先預言的準確。
可趙佶能否聽出張繼先的言下之意?
趙佶目光閃動,緩緩道:“將陳東押入大理寺查辦!”
李彥展顏。
眾人多數愕然。
其實這並非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事實上,在趙明誠等人看來,這是個極為正常的結局。
六賊死死的把控朝政,敢和六賊做對,或下獄或被貶驅逐出京城,本來是常規操作。
陳東神色慘白,握緊雙拳,在被帶出前,居然沒有喊冤。
喊冤何用?
若有人為他申辯,不等他喊就會站出來。
可沒有任何人鳴冤,哪怕沈約也是保持沉默。
趙明誠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自己幸好沒有選擇站隊陳東,不然此刻說不定和陳東一起下獄。
趙佶看來卻不想放過趙明誠,緩緩道:“明誠,以你之見,陳東該當何罪?”
趙明誠訝然,愣了片刻才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微臣地位卑下,如何能越俎代庖的審判?”
他所言有理有據,著實滴水不漏,卻顯然是置身事外,不想加入爭端之中。
李清照眉山緊蹙,想要上前,卻被趙明誠死死拉住。
夫妻多年,趙明誠如何不明白妻子的性格,方才若非他拽住妻子,滿是緊張的看著妻子,隻怕妻子早就站出來為陳東申冤。
可在趙明誠看來,大局已定,鳴冤何用,不過是給陳東陪葬罷了。
趙佶的目光落在趙明誠的手上,半晌才道,“想明誠之父趙挺之本是朝中宰相,為政之時,也曾抨擊朝政……”
趙明誠嗓子嘶啞道,“家父過世久矣。”言下之意當然是罪不及子嗣。
趙佶微微一笑,“原來如此。”他的笑容多少有些嘲弄,“朕有一事好奇,不知道明誠是否可以一解朕心中困惑?”
趙明誠額頭冒汗。
前車之鑒,讓他戰戰兢兢,而因家族得罪蔡京帶來多年的壓抑,讓他更是如履薄冰,“聖上言重了,微臣當知無不言。”
趙佶慢悠悠道,“你名字明誠,那你可知趙挺之給你起名的用意?”
趙明誠大汗淋漓,半晌才道,“明為日月之光,誠為……誠為……”他無法說下去。
趙佶緩緩道,“想令尊在時,很希望你能做個正人君子吧。”
“正是如此。”趙明誠如釋重負道。
趙佶盯著趙明誠,“那你可完成了令尊的心願?”
沈約聽到陳東竟然否定趙佶,也不由佩服起陳東的膽量。
說這話,是要抱著被砍頭的準備!
舍生去麵對真相,這世上絕沒有幾個能夠做到。
李彥叱道,“大膽陳東,你這般言語,可是真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了!”雖是這麽說,李彥眼中卻閃過絲喜意。
這是他常用的套路,也是轉移矛盾的手法,眾人都在注意陳東的“錯處”,他李彥所為,不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沈約見李彥計謀似乎得逞,仍未言語。
李彥仍舊局限於以往的套路,可沈約卻看到趙佶的冷漠。
如果眼下的趙佶還是不能明辨這些套路的話,依舊我行我素,那不過是重來個寂寞。
奇跡雖然出現,選擇終在趙佶。
陳東屈膝跪倒,“陳某正是將天子放在眼中、心中,今日才選擇實話實說,懇請聖上聽陳某說完。”
那一刻的他忘卻生死,慷慨陳詞道:“常言道——家亂出孝子,國昏有忠臣。陳某其實不想做個忠臣,因為做忠臣,就意味著奸臣當道,國主昏聵。但陳某又隻能做個忠臣。”
抬頭望向趙佶,陳東目光懇切,“聖上癡迷玩樂,無心朝政,實在大錯特錯。眼下天下亂象頻出,內有百姓怨聲載道,外有金人虎視眈眈。聖上若再不懲奸除惡,改過自非,隻怕國之將亡,為時不遠!”
言罷,重重磕頭在地,陳東額頭已現青腫。
李彥一旁叱道,“一派胡言。想如今天下太平,西北百餘年首現安寧,宋金更是合盟滅遼,去年金帝更是割山西地於宋,對了……”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突拍額頭,似乎才憶起什麽,李彥又道:“微臣有了確實的消息,說遼帝耶律延禧被金將所擒,押解到上京,遼國已滅國。”
趙佶眼皮微跳。
李彥並沒有注意到趙佶這個微表情,輕快道,“聖上洪福齊天,平西北之亂,滅大宋世敵遼人,完成我大宋曆代君王沒有完成的偉業,可說是自太祖以下,最具文成武功的帝王,甚至和太祖相提並論也不為過。”
沈約暗歎。
都說宋徽宗是昏聵之君,但這世上和宋徽宗仿佛的人數不勝數。
不問稼穡,難見民間疾苦,被一幫溜須拍馬的手下阿諛奉承,正常人都會失去理智的判斷,更何況始終嬌生慣養的趙佶。
聽李彥對現狀的描述,這世間著實歲月靜好,大宋實乃天下第一,誰能想到不過數月的光景,金人就會兵臨城下,而宋朝就臨滅國的危險!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範仲淹前有明言,可不過數十年的後人,早將這警世恒言拋在了腦後。
李彥說的自己也要信了,見天子沉吟,為敲定天子信心,更是道:“想蔡相早看出天子英明,當年就稱頌在聖上所領下,天下‘豐、亨、豫、大’,一派繁榮,可惜有宵小心懷叵測,故意挑撥離間,對盛世之景視而不見,隻想危言聳聽蠱惑聖上,進而博得忠臣之名!”
趙佶輕籲一口氣,“若依愛卿所見,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李彥內心大喜。
他今日至此,本來很有不安之意,但聽趙佶一句“愛卿”,瞬間將他昔日的信心叫了回來,“微臣以為,當將危言聳聽之人交於……大理寺查辦,以儆效尤,方顯聖上英明。”
趙佶微微點頭。
陳東見狀,一顆心沉入穀底。
趙佶看向張繼先,“如果將陳東交與大理寺,似乎和天師預言不符?”
李彥心中微沉。
天子昏庸,對於這點,他李彥是心知肚明,昏君自然好糊弄,可麻煩的是——這個昏君很相信道人之言。
張繼先在趙佶心目中的地位,並不一般,而張繼先的言論,不但決定陳東的命運,還有他李彥的。
張繼先輕歎道,“本道倒希望預言不準。”
沈約聽得出張繼先說什麽——如果陳東下獄,或者因此身死,那反倒證明張繼先預言的準確。
可趙佶能否聽出張繼先的言下之意?
趙佶目光閃動,緩緩道:“將陳東押入大理寺查辦!”
李彥展顏。
眾人多數愕然。
其實這並非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事實上,在趙明誠等人看來,這是個極為正常的結局。
六賊死死的把控朝政,敢和六賊做對,或下獄或被貶驅逐出京城,本來是常規操作。
陳東神色慘白,握緊雙拳,在被帶出前,居然沒有喊冤。
喊冤何用?
若有人為他申辯,不等他喊就會站出來。
可沒有任何人鳴冤,哪怕沈約也是保持沉默。
趙明誠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自己幸好沒有選擇站隊陳東,不然此刻說不定和陳東一起下獄。
趙佶看來卻不想放過趙明誠,緩緩道:“明誠,以你之見,陳東該當何罪?”
趙明誠訝然,愣了片刻才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微臣地位卑下,如何能越俎代庖的審判?”
他所言有理有據,著實滴水不漏,卻顯然是置身事外,不想加入爭端之中。
李清照眉山緊蹙,想要上前,卻被趙明誠死死拉住。
夫妻多年,趙明誠如何不明白妻子的性格,方才若非他拽住妻子,滿是緊張的看著妻子,隻怕妻子早就站出來為陳東申冤。
可在趙明誠看來,大局已定,鳴冤何用,不過是給陳東陪葬罷了。
趙佶的目光落在趙明誠的手上,半晌才道,“想明誠之父趙挺之本是朝中宰相,為政之時,也曾抨擊朝政……”
趙明誠嗓子嘶啞道,“家父過世久矣。”言下之意當然是罪不及子嗣。
趙佶微微一笑,“原來如此。”他的笑容多少有些嘲弄,“朕有一事好奇,不知道明誠是否可以一解朕心中困惑?”
趙明誠額頭冒汗。
前車之鑒,讓他戰戰兢兢,而因家族得罪蔡京帶來多年的壓抑,讓他更是如履薄冰,“聖上言重了,微臣當知無不言。”
趙佶慢悠悠道,“你名字明誠,那你可知趙挺之給你起名的用意?”
趙明誠大汗淋漓,半晌才道,“明為日月之光,誠為……誠為……”他無法說下去。
趙佶緩緩道,“想令尊在時,很希望你能做個正人君子吧。”
“正是如此。”趙明誠如釋重負道。
趙佶盯著趙明誠,“那你可完成了令尊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