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者的寵愛不夠哦, 請增加訂閱比例寵愛作者吧  而且,更加喜人的是, “張記布行”那邊每個月給了林清整整五百文啊!這誰家當學徒夥計的能有這麽多月錢拿?!頂了天了不過三百文!這也充分說明了“張記布行”的東家,是有多看重自家兒子。


    相比於張氏的喜不自禁,林三牛卻是有些憂慮, 這又是讀書考科舉又是要在鋪子裏幹活,這能行嗎?要知道在林三牛眼中,那些個讀書人無一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 一心隻讀聖賢書的。


    不過到底是經不住林清的再三保證,又加上對兒子盲目的自信, 倒也讓林三牛把心放了回去,也跟著張氏樂了起來。


    其實對於林清來講, 這就是古代版的勤工儉學,對於他自身來講也是鬆了一口氣——至少, 他現在可以靠自己掙一些錢了,也是他邁開自己在這個異世紮根的第一步。


    當天晚間,原本有些籠罩在林家頭頂上的烏雲瞬間散去,一家人難得的其樂融融, 歡聲笑語不斷。林清讀書一事, 確實壓在大家的心頭有些日子了, 舉家一起供他讀書大家實在沒這個能力,不供著讀書心中又有些愧疚不安, 就怕如荀夫子所言, 耽誤了他的大好前程。如今林清不管怎樣都算有了個出路, 那周秀才也沒有獅子大開口的要銀子,讓整個家庭的擔子都感覺到一鬆。


    唯有些不舍的就是張氏,因為林清日後做的活在鎮上,讀書求學也在鎮上。張立學又熱心,讓林清和他同住一屋,免去了他來回奔波之苦。隻是讓張氏每日想的緊,自小長在自己身邊的孩子突然離開自己身邊了,心中的失落不安自然難以言喻。


    幸而現在林大娃隔三差五往來同和鎮和林家村,一到換季或者有了什麽新鮮吃食,張氏都會讓林大娃給帶過來,倒也覺得心中略有安慰,至少還能照顧一二。


    林清在“張記布行”的日子算是如魚得水,每日裏將鋪子裏除塵打掃,櫃台擦得鋥亮,還細心地給每款布匹都製作了銘牌,上麵寫清楚了名字、產地、價格,讓前來購買布匹的人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幾匹布來回地指和問。再加上林清記憶能力好,將張春生給他講解的布料知識都記得很牢固,一有客人過來需要講解,就算張春生不在他也能講解的七七八八,更是讓張春生另眼相看,惹得張立學有時候都故作哀歎:“早知道就不讓你過來了,害的我都被二叔嫌棄了!”


    每到這個時候,張立學都會吃到兩粒毛栗子,然後捂著頭氣呼呼地走掉:“回去一定找爺爺告狀,二叔你欺負我!” 然而不消片刻,張立學又會圍著張春生“二叔”這個,“二叔”那個,逗得林清好幾次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對於學業林清也從來沒有敢放鬆過,布行打烊早,林清早早吃過晚飯,出去走一刻鍾消過食後就開始複習昨日的功課,然後就開始一邊抄書一邊溫習。


    這抄書的工作還是林清到了鎮上幹活後發展的三產。如今林清的字也算略有小成,書肆裏的掌櫃看過林清的字後,也樂意給林清一些書籍讓他去抄寫,抄完一本書也能得個兩百文。林清定性極好,又有耐心,抄書權當是溫習課本知識或者是拓寬知識麵,同時還能練習書法不用浪費練字用的紙張的錢,可謂是一舉數得。


    林清自從來鎮上後,就暗暗下定決心能自力更生,就絕不麻煩家裏。故而日子過得十分的節儉卻也怡然自得。


    “林清,你還不睡嗎?明天有集會,二叔叫我們早點開張。”張立學洗漱好之後已經有些哈欠連天,倒在炕上就要昏昏欲睡。


    “嗯,你先睡吧。我再看一會兒書就來。”林清輕輕地將又寫完的一頁紙放在邊上晾幹,一邊對張立學說道。


    許久沒聽到回應,扭頭看去,張立學已經抱著被子呼呼大睡了。


    深冬的夜正是最冷的時候,此刻若能躺在暖和的炕上睡上一覺,簡直是神仙都不換。可是林清還是生生止住了這種渴望,將思緒繼續放回書本。


    林清放輕了手腳,將剩下的一頁書抄完,感覺手冷的有些僵硬後,將手籠在袖子裏取了一下暖,然後拿出一本程文看了起來。


    程文就是每年科考之後取中之人的文章集錦,類似於現代的高考滿分作文、新概念作文選這樣的書目。林清看的這本還是托了周秀才的福,從他手頭淘換回來的,雖然都是前幾年的程文了,但是林清依然視若珍寶。


    畢竟這裏麵隨便挑出來一篇文章,都可以吊打林清的了,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將聖人之言化為己用,或者說是歌功頌德的本事,都是林清拍馬不及!


    林清有時候看著看著都會忍不住打個寒顫,直感歎這古代的讀書人真是臉皮厚的出奇,滿嘴的諂媚之詞,還硬是裝出一副我很剛正不阿,我說的一切都是真的的表象,讓林清忍俊不禁。


    有時候林清甚至會看著看著有些入迷,這八股文在後世很多人看來都是製約文人才智發展的鐐銬,是隻重體裁不重內容的典範,但是在林清看來這裏麵充滿了規律,而規律對很多理科生而言,意味著有跡可循,有理可依。


    怎麽起講,什麽時候議論,什麽時候敘述,什麽時候煽情,什麽時候轉折,什麽時候講道理做總結,都有它的一套規範。林清通過幾十篇的程文揣摩後,再做出的文章,格式標準,結構完美,有時候連周文彬都感歎林清的洞察力之靈敏。


    可惜林清所做十篇文章裏,隻有一兩篇被周文彬圈為尚可,其他的都是差等,批注均是毫無靈氣。


    如果周文彬生活在現代,他應該送林清另外一句話:理科生的直線思維慘不忍睹!


    林清倒也不氣惱,反而有了點越挫越勇的意思,已然和隔壁書鋪夥計稱兄道弟的林清,以蝗蟲過境之勢,掃蕩這個書肆裏的每一本書,把這些七拐八繞的古文掰開了,揉碎了一點點塞進自己腦子了。


    他還就不信了,自己搞不定一個小小的八股文!


    幸好上後山的路不遠,勉強跑了半刻鍾也就到了張立學說的山楂樹下麵。


    眼前這顆山楂樹已是紅透,大片的綠葉也擋不住一顆顆火紅的小果子爭相冒頭,三兩個一簇直壓得樹枝往下墜。


    張立學口中吹了一聲呼哨,將書袋往地上一扔,幾步起跳就夠上一個樹枝,摘了幾個山楂在自己身上擦了幾下就丟在自己嘴裏,一邊叫著好吃,一邊將手頭剩下的幾個山楂扔給林清招:“快嚐嚐,有點酸,但是味還不錯。”


    林清有些遲疑地捏了捏手中的山楂,無奈肚子此時也不爭氣得響了一聲,隻好丟掉包袱,學著張立學的樣子將山楂丟入口中。


    野生山楂酸味很重,隻有微微的甜,林清吃著整張小臉簡直皺到了一起,口腔中分泌了大量唾液,使得林清不得不一直吸溜著嘴。


    張立學看到了林清的囧樣,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叫你天天學夫子端了一張臉,哈哈哈!笑死我了!”


    林清心道難怪剛剛他表現的一副很好吃的樣子,原來是想看看他吃到這麽酸的山楂時的囧樣……也真是夠用心良苦的。


    張立學笑完之後就讓林清過來跟他一起摘山楂,野生的山楂樹不高,才一米五左右,張立學踮個腳就能摘到,林清卻是不行。隻能乖乖聽張立學的話,撐起他的書袋給他裝山楂。


    等張立學摘累了,才停了下來,扯過林清的書袋然後將一半的山楂給他倒了進去。


    “這,太多了吧。我要一小半就行了。”林清看著剛剛還鼓鼓的書袋馬上扁了下去,有些不好意思道。


    “嗨,這有啥。想吃了再來摘就是,咱村裏人不來這,沒人想起來吃這個。”張立學滿不在乎得說道。


    其實對農家來講,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是珍貴的,尤其是食物匱乏的家庭,將山楂曬幹了泡水喝,有滋有味的,來了客人端上一碗山楂水,都是不錯的了。


    隻不過大人們平時都忙著耕作,後山叫是叫後山,其實也不過一個略大的小山丘,隻有一些稀稀落落的灌木,並沒有什麽動物出沒,也沒有太多野菜可挖。所以張家村的大人很少上來,這裏便成了小孩子們的樂園。


    林清前世從小到大都在城市生活,在這裏六年時間因為身體差,也很少出去玩,這還是第一次和一個小夥伴在山上摘山楂玩,頗有些野趣。況且張立學為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林清在他麵前也難得地放鬆了下來,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嗯,那謝謝你了!”


    張立學被林清的笑容有些晃了眼,平時這人總是學著荀夫子不苟言笑的,原來還是會笑的啊。雖然頭發有些稀稀拉拉的,臉色也有些發黃,但是林清的五官卻是集中了父母的優點,長眉大眼,鼻梁高挺,仔細看到也是一個長得不錯的小孩。


    因為正好在換牙的時候,一大笑露出了缺了一個門牙的牙齒,讓張立學細看之後,然後頓時爆發出一長串的笑聲,笑的上氣不接下氣:“我,我說呢!你,你咋不愛笑!原來不是學夫子,是你掉了一顆門牙!啊哈哈哈哈!”


    這一笑,一下子將之前張立學對林清的一些隔閡給笑沒了。


    其實張立學對林清的感覺有點微妙。在林清沒有入學之前,張立學一直覺得上私塾也就那麽回事。大家都是一樣的,過來學個兩年,以後能識文斷字即可。就算其中有些學習非常刻苦認真的學生,也不過是希望能早點結業,給家裏省下一部分銀錢。


    但是林清不一樣。


    他學什麽都是一點就透,他們花了近兩年才學會的東西,林清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將“三百千”背的滾瓜爛熟,還能認識上麵所有的字!


    這是什麽概念啊?!當時他們學習的時候,荀夫子可是每天隻教四句話,還讓他們反複抄寫,習字認字。林清則是荀夫子念了幾遍之後,他就能跟著念,還能指出念得是哪一個字。


    這讓一向在張家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的張立學心中有羨慕也有嫉妒,也隱隱覺得林清年紀雖小,但是卻比他聰明的多。


    所以他今天到後山,鬼使神差的誰都沒有叫就叫了林清。


    這種感覺很奇怪,又想靠近林清多了解他,又對他心中懷有一些卑劣的嫉妒之感。


    但是此時張立學覺得,林清也就是個小屁孩,除了聰明一些,和他家裏的弟弟也沒什麽區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官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果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果寶並收藏科舉官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