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擺祭台,殷複聲,李嫣兒,陳大牛,三人滿麵淚痕,麵向西方,祭拜。
張靜修臨終前,托付陳大牛將自己的骨灰帶回李家村,並埋葬在靜修堂門前,不刻字立碑。並交給陳大牛一封書信,要殷複聲親啟。
“大牛,夫子臨終,可有什麽交代?”殷複聲祭拜後哽咽問道。
陳大牛抹淚掏出信,交給殷複聲。
殷複聲接過拆看,眼前仿佛出現夫子孱弱的身軀,俯在案前,借著燭光,哆嗦著手臂,書寫的情形。
……為師隱姓埋名數十載,苟活於鄉野,鬱鬱難安。幸得複聲,得償夙願,幸甚至哉。如今含笑九泉,複聲莫哀。師歸靜修堂,常伴往昔。複聲從此當以百姓為要,莫以師為念。……
殷複聲眼淚婆娑,追憶兒時在靜修堂時,夫子對自己的諄諄教誨,久久不能睜開眼睛……
“夫子說,要咱們別難過,也不讓為他守孝掃墓。說那是凡俗禮法。隻要複聲得閑時,帶上一壺好酒,到他墳前跟他說說話就成。”陳大牛吸溜著鼻涕道。
……
殷複聲點點頭,看著陳大牛,“大牛,你既然來了,就住下吧,平日也好給我幫幫忙。”
“嗯,我就是這麽想的。”陳大牛捏著袖子,在臉上轉一圈兒,摸去鼻涕和眼淚。
“二狗,你給大牛安排一下。他以後和你住一塊兒。”
“誒,大人。”二狗說完去準備。
陳大牛怔了一下道:“哦對,複聲你在京城當官,那以後,我也隨二狗,叫你大人吧。”
殷複聲想了想,點頭道:“這樣也好。”
說罷,二人再看李嫣兒,卻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眼淚撲簌簌的往下掉。
……
~~~~~~~~~
殷複聲自著手辦理學館事務之後,朱由校特批他不必每日點卯,隻是有事時才召他入宮。
這日,一大早,小太監傳旨宣殷複聲進宮議事。
看小太監的表情,看來事情不小。
殷複聲隨之入宮。
禦門前百官林立,一個個愁眉苦臉的。
什麽事兒呢?殷複聲暗想。
後來一聽,還真是大事情。
原來是荷蘭遠征艦隊,任命雷約茲為總司令,率領軍艦14艘,侵入澎湖,並對福建沿海等處,進行武力滋擾。
這件事,本來是兵部的事。叫殷複聲來,卻是葉向高的主意。
嘴上說的好聽,是殷複聲有才,可以為陛下排憂解難。實則是想將他一軍,給殷複聲出難題。
打仗了,沒錢啊。
之前白訛我們二十萬?這回,有本事,你再訛二十萬。何況跟洋人打仗,火器裝備,招兵買馬,買船,這可比廣寧打仗廢銀子。
你殷複聲身為戶部員外郎,還不得麻溜兒的想個對策,弄點兒錢出來?
對,你不還有個有錢的親戚嗎?
趁著戶部無主,東林黨人正好為難殷複聲。
“愛卿可有籌錢之策?”朱由校問道。
鄒元標陰陽怪氣道:“員外郎之前向介休巨商籌措造館之銀,想必這次,也可以籌得福建軍餉吧?”
這話說的,但凡講理的,誰這麽說話?
軍餉,豈是區區二十萬就能夠的?全讓商人捐了,怎麽顯示出來你們這些成天大喊“天下蒼生,救國救民。”之人的存在呢?
殷複聲淡然一笑,道:“陛下,軍餉數額巨大,豈隻一家一戶可以籌措?”
“那,愛卿可有其它辦法?”
殷複聲想了想說道:“陛下,常言道:無國無家。邊關安危幹係每一個人。捐資助餉,人人有責。不妨來個全國捐資……”
殷複聲話未說完,左光鬥道:“如今天災不斷,各地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有何能力,捐資助餉?”
“嗬嗬,左大人多慮了。下官所言,捐資者,並非貧民百姓。而是以藩王為主,文武百官,所有士紳,都要捐資。”
話音一落,朝堂上頓時又像炸了鍋。
“這怎麽可以?”
“藩王捐資,史無前例!”
“真是信口開河……”
……
一陣謾罵聲之後,殷複聲道:“藩王乃皇室宗親,是陛下的血親。大明安危,藩王自然責無旁貸。至於文武百官,食君之祿,忠君之憂,平日裏高喊為國為民為陛下,不會在國家危難之時,連視財如命的商賈都不如吧?”
百官聞言,嘴角直抽抽。
心說,什麽不如商賈?你那堂妹真捐給你二十萬了嗎?陛下不知道,真當我們是傻嗎?
朱由校嘴角劃過一絲淺笑,讓這些鐵公雞拔毛,正是之前君臣對時,殷複聲所提到的“斜道”籌錢法。
“嗯,愛卿言之有理。”
百官一聽,真要捐錢呀?
那得捐多少是個夠啊?
這軍餉根本就是無底洞嘛。
韓爌眼珠一轉,問道:“陛下,既然國家有難,做臣子的理當是盡己所能。陛下可按官員品級,傳旨捐資數額……”
“誒~~!”朱由校一擺手,“此次無須定額,捐資全憑心意,隻不過,本次捐資助餉,將計入官員政績,日後職位升降,當以此為據。”
“……”
韓爌愣了,百官也愣了。
不怕限定數額,大不了放點兒血而已。
這不定數額,卻要按捐資多少,評定政績。分明是要他們比誰捐的多呀……
這誰給出的餿主意?
心裏一聲疑惑,卻發現皇帝和殷複聲目光相觸,暗藏玄機。
該不會又是早就挖好的坑,等著我們跳呢吧~?
見百官個個吃了大便,uu看書 .ukanshu鐵青臉的模樣,朱由校甚覺有趣,強忍笑意道:“至於親王郡王,傳旨下去,同樣各隨心意,隻是,捐資最多的,可封一等親王,為藩王之首。”
“哇~~”
“?#!:#!*?@”
又是一陣騷亂。
藩王有遠近,但似乎這“藩王之首”的名頭,還從來沒有過。
又是一頂虛銜,不知能換來多少金銀?
朱由校剛說完,殷複聲奏道:“陛下,此次捐資,為防有人借籌款助餉之名,搜刮民膏,當派人於各地監察。”
朱由校想了想,看一眼身邊兒的太監。
因此次捐資,內官監和錦衣衛不在捐資之列,於是,順理成章的,由兩家聯合監督。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張靜修臨終前,托付陳大牛將自己的骨灰帶回李家村,並埋葬在靜修堂門前,不刻字立碑。並交給陳大牛一封書信,要殷複聲親啟。
“大牛,夫子臨終,可有什麽交代?”殷複聲祭拜後哽咽問道。
陳大牛抹淚掏出信,交給殷複聲。
殷複聲接過拆看,眼前仿佛出現夫子孱弱的身軀,俯在案前,借著燭光,哆嗦著手臂,書寫的情形。
……為師隱姓埋名數十載,苟活於鄉野,鬱鬱難安。幸得複聲,得償夙願,幸甚至哉。如今含笑九泉,複聲莫哀。師歸靜修堂,常伴往昔。複聲從此當以百姓為要,莫以師為念。……
殷複聲眼淚婆娑,追憶兒時在靜修堂時,夫子對自己的諄諄教誨,久久不能睜開眼睛……
“夫子說,要咱們別難過,也不讓為他守孝掃墓。說那是凡俗禮法。隻要複聲得閑時,帶上一壺好酒,到他墳前跟他說說話就成。”陳大牛吸溜著鼻涕道。
……
殷複聲點點頭,看著陳大牛,“大牛,你既然來了,就住下吧,平日也好給我幫幫忙。”
“嗯,我就是這麽想的。”陳大牛捏著袖子,在臉上轉一圈兒,摸去鼻涕和眼淚。
“二狗,你給大牛安排一下。他以後和你住一塊兒。”
“誒,大人。”二狗說完去準備。
陳大牛怔了一下道:“哦對,複聲你在京城當官,那以後,我也隨二狗,叫你大人吧。”
殷複聲想了想,點頭道:“這樣也好。”
說罷,二人再看李嫣兒,卻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眼淚撲簌簌的往下掉。
……
~~~~~~~~~
殷複聲自著手辦理學館事務之後,朱由校特批他不必每日點卯,隻是有事時才召他入宮。
這日,一大早,小太監傳旨宣殷複聲進宮議事。
看小太監的表情,看來事情不小。
殷複聲隨之入宮。
禦門前百官林立,一個個愁眉苦臉的。
什麽事兒呢?殷複聲暗想。
後來一聽,還真是大事情。
原來是荷蘭遠征艦隊,任命雷約茲為總司令,率領軍艦14艘,侵入澎湖,並對福建沿海等處,進行武力滋擾。
這件事,本來是兵部的事。叫殷複聲來,卻是葉向高的主意。
嘴上說的好聽,是殷複聲有才,可以為陛下排憂解難。實則是想將他一軍,給殷複聲出難題。
打仗了,沒錢啊。
之前白訛我們二十萬?這回,有本事,你再訛二十萬。何況跟洋人打仗,火器裝備,招兵買馬,買船,這可比廣寧打仗廢銀子。
你殷複聲身為戶部員外郎,還不得麻溜兒的想個對策,弄點兒錢出來?
對,你不還有個有錢的親戚嗎?
趁著戶部無主,東林黨人正好為難殷複聲。
“愛卿可有籌錢之策?”朱由校問道。
鄒元標陰陽怪氣道:“員外郎之前向介休巨商籌措造館之銀,想必這次,也可以籌得福建軍餉吧?”
這話說的,但凡講理的,誰這麽說話?
軍餉,豈是區區二十萬就能夠的?全讓商人捐了,怎麽顯示出來你們這些成天大喊“天下蒼生,救國救民。”之人的存在呢?
殷複聲淡然一笑,道:“陛下,軍餉數額巨大,豈隻一家一戶可以籌措?”
“那,愛卿可有其它辦法?”
殷複聲想了想說道:“陛下,常言道:無國無家。邊關安危幹係每一個人。捐資助餉,人人有責。不妨來個全國捐資……”
殷複聲話未說完,左光鬥道:“如今天災不斷,各地百姓苦不堪言,他們有何能力,捐資助餉?”
“嗬嗬,左大人多慮了。下官所言,捐資者,並非貧民百姓。而是以藩王為主,文武百官,所有士紳,都要捐資。”
話音一落,朝堂上頓時又像炸了鍋。
“這怎麽可以?”
“藩王捐資,史無前例!”
“真是信口開河……”
……
一陣謾罵聲之後,殷複聲道:“藩王乃皇室宗親,是陛下的血親。大明安危,藩王自然責無旁貸。至於文武百官,食君之祿,忠君之憂,平日裏高喊為國為民為陛下,不會在國家危難之時,連視財如命的商賈都不如吧?”
百官聞言,嘴角直抽抽。
心說,什麽不如商賈?你那堂妹真捐給你二十萬了嗎?陛下不知道,真當我們是傻嗎?
朱由校嘴角劃過一絲淺笑,讓這些鐵公雞拔毛,正是之前君臣對時,殷複聲所提到的“斜道”籌錢法。
“嗯,愛卿言之有理。”
百官一聽,真要捐錢呀?
那得捐多少是個夠啊?
這軍餉根本就是無底洞嘛。
韓爌眼珠一轉,問道:“陛下,既然國家有難,做臣子的理當是盡己所能。陛下可按官員品級,傳旨捐資數額……”
“誒~~!”朱由校一擺手,“此次無須定額,捐資全憑心意,隻不過,本次捐資助餉,將計入官員政績,日後職位升降,當以此為據。”
“……”
韓爌愣了,百官也愣了。
不怕限定數額,大不了放點兒血而已。
這不定數額,卻要按捐資多少,評定政績。分明是要他們比誰捐的多呀……
這誰給出的餿主意?
心裏一聲疑惑,卻發現皇帝和殷複聲目光相觸,暗藏玄機。
該不會又是早就挖好的坑,等著我們跳呢吧~?
見百官個個吃了大便,uu看書 .ukanshu鐵青臉的模樣,朱由校甚覺有趣,強忍笑意道:“至於親王郡王,傳旨下去,同樣各隨心意,隻是,捐資最多的,可封一等親王,為藩王之首。”
“哇~~”
“?#!:#!*?@”
又是一陣騷亂。
藩王有遠近,但似乎這“藩王之首”的名頭,還從來沒有過。
又是一頂虛銜,不知能換來多少金銀?
朱由校剛說完,殷複聲奏道:“陛下,此次捐資,為防有人借籌款助餉之名,搜刮民膏,當派人於各地監察。”
朱由校想了想,看一眼身邊兒的太監。
因此次捐資,內官監和錦衣衛不在捐資之列,於是,順理成章的,由兩家聯合監督。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