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關東聯軍,自董卓劫掠少帝西逃,趙遷在晉陽令立天子之後,便無法適從,眾人在接到劉辯分封之後,便各自領本部人馬回到屬地。
隻有河內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趙遷從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憤懣。
恰好此時,董卓遣少帝使者到來,宣讀聖旨,封其為討逆將軍、山陽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內屯兵。
其餘諸侯各自散去,更有兗州刺史劉岱為了些許軍糧,與橋瑁發生衝突,並將其斬殺。
自此,聲勢浩大的討董聯盟土崩瓦解,諸侯之間並沒有因為這次聯盟而關係親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並州晉陽城,大將軍府,趙遷將文武召集起來,進行例會。
“如今天子繼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寧,西有董賊覬覦,吾欲以天子之名,興兵討之!”趙遷說道。
短暫的安靜之後,荀彧起身諫道:“吾聞深根固本者,方能製天下,主公雖有一州之地,然此時與董卓力拚,不智也。”
趙遷點點頭,說道:“請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輕捋胡須,道:“此時若興兵伐董卓,多留兵則無用,少留兵,則河內王匡恐乘隙寇之,則晉陽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則主公無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軍士終日坐守於此,終非良策。”趙遷皺眉道。
荀攸起身說道:“啟稟主公,吾聞得近日黃巾餘黨何儀、黃劭等,在汝南、潁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逆,彈指可破,破而取其糧,以資軍士,朝廷喜、百姓悅、軍糧足,此一舉三得。”
趙遷聽後大喜,說道:“好,就依公達之言,出兵討伐汝南、潁川之黃巾餘黨。”
田豐眉頭一皺,說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經河內,那河內太守王匡與主公有隙,前些時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懷恨主公,恐不借路。”
趙遷微微一笑,說道:“本將軍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軍,若如此,吾便趁機將河內收回。”
“主公明見,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且又近晉陽,必先取之,以為晉陽屏障。”荀彧說道。
荊飛也上前一步說道:“主公,吾飛訊營軍士早已探得,彼王匡已受偽帝冊封為討逆將軍、山陽侯,正可以此討之!”
趙遷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那王匡怎麽說之前也是討董聯盟的一路諸侯,若貿然進兵討之,恐袁紹相助,不若先禮後兵,使袁紹不能助之。”
“主公何以先禮後兵?”田豐問道。
趙遷道:“命季才書信一封,送給王匡,言王師過路,使其提供軍馬、錢糧,不得有誤。”
“大哥,那王匡怎能會提供軍馬、錢糧?”張飛很是肯定的說道。
趙遷微微一笑,說道:“若王匡不與,則本將軍便可奉天子詔討伐與他,那時袁紹也不能相助。”
對於趙遷的計策,眾人無有不從,於是,趙遷留趙雲、趙風兄弟二人守晉陽,又派人送錢糧至雁門,犒賞張遼。
隨後,先命楊俊寫好書信,送往河內,同時,趙遷點起一萬大軍,起兵伐賊。
不幾日,王匡接到趙遷的書信,既怒又驚。
怒的是趙遷又來討要軍馬、錢糧,前些時日,因為衛仲道的事,王匡已經將大量的軍馬、錢糧送往了晉陽,如今沒夠多長時日,怎能再拿得出來。
驚的是趙遷率一萬大軍前來,而王匡前番在討伐董卓時,被呂布殺了十之七八,留在河內的五千精兵,更是被趙遷全殲,如今王匡手下,用於一戰的兵士不足一萬。
“太守大人,大將軍趙遷的軍隊不日即到,為今之計奈何?”河內從事問道。
王匡歎了口氣,說道:“趕緊修書給袁本初,求他發兵來救。”
從事答應下來,趕緊寫信,派人送往洛陽袁紹那裏。
袁紹在洛陽接到王匡的求救信後,召集謀士,將信件遍視,問道:“河內太守求救,可發兵救之否?”
沮授看後說道:“明公如今在洛陽,趙遷在晉陽,中間乃是河內,吾以為,河內可為屏障,不可放之不管。”
郭圖連忙起身諫道:“明公不可發兵,那王匡與趙遷乃是私仇,明公摻入其中,無益啊!”
審配也點頭道:“趙遷兵精將猛,兼有並州及河間之地,又新立天子,兵鋒正盛,不可力敵啊!”
“況且董卓在側,恐乘隙來攻,則洛陽不在。”逢紀也說道。
袁紹看著手下的眾謀士又是各持己見,不由得有些猶豫,u看書uukanshu.om 不知道該聽從誰的意見了。
沮授長歎一聲,說道:“明公若是擔心與趙遷衝突,可派一支兵馬前往孟津,以示形勢,即表明了態度,又能防止董卓的窺伺,一舉兩得。”
其他幾個謀士聽到不用與趙遷開戰,紛紛點頭同意,而袁紹見眾謀士終於達成了意見,便命顏良率精兵五千,前往孟津屯兵。
長安的董卓聽聞趙遷出兵後,急忙召喚李儒,商議是否該出兵取晉陽。
李儒將軍報仔細的看了看之後,搖頭道:“趙雲乃是一員虎將,虎牢關前戰呂侯,雖然以多勝少,但若堅守城池,恐急切攻之不下,若此時袁紹來攻,則長安危矣。”
長時間的奢靡生活,早已腐化了董卓的心,此時聽李儒說,進兵無益,也就不再堅持,隻是囑咐盯緊趙遷及關東諸侯的動向,隨時稟報。
就這樣,袁紹隔岸觀虎鬥,董卓按兵不出,趙遷的大軍路過山陽,直抵河內,列陣於城外。
王匡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密密麻麻的趙遷的軍隊,不由得臉色發白,顫巍巍的喝道:“趙遷,為何伐吾!”
趙遷冷笑一聲,策馬上前一步,朗聲道:“王匡,汝本為討董盟軍,為何此時卻投靠董賊!”
王匡一驚,叫道:“胡說八道,吾何時投靠董賊?”
趙遷搖手一指,道:“汝將旗之上,是何字樣?”
王匡轉頭一看旁邊的將旗,首先正中乃是一個大大的“王”字,在其左側,立書“山陽侯”,上方橫書“討逆將軍”。
王匡心中一驚,心中暗道不妙!
隻有河內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趙遷從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憤懣。
恰好此時,董卓遣少帝使者到來,宣讀聖旨,封其為討逆將軍、山陽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內屯兵。
其餘諸侯各自散去,更有兗州刺史劉岱為了些許軍糧,與橋瑁發生衝突,並將其斬殺。
自此,聲勢浩大的討董聯盟土崩瓦解,諸侯之間並沒有因為這次聯盟而關係親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並州晉陽城,大將軍府,趙遷將文武召集起來,進行例會。
“如今天子繼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寧,西有董賊覬覦,吾欲以天子之名,興兵討之!”趙遷說道。
短暫的安靜之後,荀彧起身諫道:“吾聞深根固本者,方能製天下,主公雖有一州之地,然此時與董卓力拚,不智也。”
趙遷點點頭,說道:“請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輕捋胡須,道:“此時若興兵伐董卓,多留兵則無用,少留兵,則河內王匡恐乘隙寇之,則晉陽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則主公無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軍士終日坐守於此,終非良策。”趙遷皺眉道。
荀攸起身說道:“啟稟主公,吾聞得近日黃巾餘黨何儀、黃劭等,在汝南、潁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逆,彈指可破,破而取其糧,以資軍士,朝廷喜、百姓悅、軍糧足,此一舉三得。”
趙遷聽後大喜,說道:“好,就依公達之言,出兵討伐汝南、潁川之黃巾餘黨。”
田豐眉頭一皺,說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經河內,那河內太守王匡與主公有隙,前些時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懷恨主公,恐不借路。”
趙遷微微一笑,說道:“本將軍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軍,若如此,吾便趁機將河內收回。”
“主公明見,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且又近晉陽,必先取之,以為晉陽屏障。”荀彧說道。
荊飛也上前一步說道:“主公,吾飛訊營軍士早已探得,彼王匡已受偽帝冊封為討逆將軍、山陽侯,正可以此討之!”
趙遷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那王匡怎麽說之前也是討董聯盟的一路諸侯,若貿然進兵討之,恐袁紹相助,不若先禮後兵,使袁紹不能助之。”
“主公何以先禮後兵?”田豐問道。
趙遷道:“命季才書信一封,送給王匡,言王師過路,使其提供軍馬、錢糧,不得有誤。”
“大哥,那王匡怎能會提供軍馬、錢糧?”張飛很是肯定的說道。
趙遷微微一笑,說道:“若王匡不與,則本將軍便可奉天子詔討伐與他,那時袁紹也不能相助。”
對於趙遷的計策,眾人無有不從,於是,趙遷留趙雲、趙風兄弟二人守晉陽,又派人送錢糧至雁門,犒賞張遼。
隨後,先命楊俊寫好書信,送往河內,同時,趙遷點起一萬大軍,起兵伐賊。
不幾日,王匡接到趙遷的書信,既怒又驚。
怒的是趙遷又來討要軍馬、錢糧,前些時日,因為衛仲道的事,王匡已經將大量的軍馬、錢糧送往了晉陽,如今沒夠多長時日,怎能再拿得出來。
驚的是趙遷率一萬大軍前來,而王匡前番在討伐董卓時,被呂布殺了十之七八,留在河內的五千精兵,更是被趙遷全殲,如今王匡手下,用於一戰的兵士不足一萬。
“太守大人,大將軍趙遷的軍隊不日即到,為今之計奈何?”河內從事問道。
王匡歎了口氣,說道:“趕緊修書給袁本初,求他發兵來救。”
從事答應下來,趕緊寫信,派人送往洛陽袁紹那裏。
袁紹在洛陽接到王匡的求救信後,召集謀士,將信件遍視,問道:“河內太守求救,可發兵救之否?”
沮授看後說道:“明公如今在洛陽,趙遷在晉陽,中間乃是河內,吾以為,河內可為屏障,不可放之不管。”
郭圖連忙起身諫道:“明公不可發兵,那王匡與趙遷乃是私仇,明公摻入其中,無益啊!”
審配也點頭道:“趙遷兵精將猛,兼有並州及河間之地,又新立天子,兵鋒正盛,不可力敵啊!”
“況且董卓在側,恐乘隙來攻,則洛陽不在。”逢紀也說道。
袁紹看著手下的眾謀士又是各持己見,不由得有些猶豫,u看書uukanshu.om 不知道該聽從誰的意見了。
沮授長歎一聲,說道:“明公若是擔心與趙遷衝突,可派一支兵馬前往孟津,以示形勢,即表明了態度,又能防止董卓的窺伺,一舉兩得。”
其他幾個謀士聽到不用與趙遷開戰,紛紛點頭同意,而袁紹見眾謀士終於達成了意見,便命顏良率精兵五千,前往孟津屯兵。
長安的董卓聽聞趙遷出兵後,急忙召喚李儒,商議是否該出兵取晉陽。
李儒將軍報仔細的看了看之後,搖頭道:“趙雲乃是一員虎將,虎牢關前戰呂侯,雖然以多勝少,但若堅守城池,恐急切攻之不下,若此時袁紹來攻,則長安危矣。”
長時間的奢靡生活,早已腐化了董卓的心,此時聽李儒說,進兵無益,也就不再堅持,隻是囑咐盯緊趙遷及關東諸侯的動向,隨時稟報。
就這樣,袁紹隔岸觀虎鬥,董卓按兵不出,趙遷的大軍路過山陽,直抵河內,列陣於城外。
王匡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密密麻麻的趙遷的軍隊,不由得臉色發白,顫巍巍的喝道:“趙遷,為何伐吾!”
趙遷冷笑一聲,策馬上前一步,朗聲道:“王匡,汝本為討董盟軍,為何此時卻投靠董賊!”
王匡一驚,叫道:“胡說八道,吾何時投靠董賊?”
趙遷搖手一指,道:“汝將旗之上,是何字樣?”
王匡轉頭一看旁邊的將旗,首先正中乃是一個大大的“王”字,在其左側,立書“山陽侯”,上方橫書“討逆將軍”。
王匡心中一驚,心中暗道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