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韓侂胄的涕零陳詞,趙擴為何會神色一變——誰承認自身弱小!既然已經豁出性命,那還不如以攻代守,老韓說得對,大宋王師是時候立威了!
韓侂胄卻不可能有宋帝的格局,之所以滿地打滾爭取同情,還不是因為自己的脖子一陣陣緊?
氣量狹窄的韓侂胄,散朝後也沒善罷甘休,方信孺,聖上保你沒欺君又如何——韓侂胄很快就尋了個類似於收受賄賂的借口,對著方信孺蠻橫乖張地“奪三秩,臨江軍居”。
方信孺辛苦出使金營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完顏宗浩的所謂“五事”又不是他提出的,卻被韓侂胄遷怒而貶謫流放……雖對這處分意料之中,方信孺焉能不苦悶憂思?加之自感有負前線將士,從此終日放浪於詩酒。
韓侂胄的怒火卻豈是降罪於一個小小的方信孺就澆得滅的,沒多久,又在建康召見方信孺的上司張岩,將其調離兩淮邊帥之位,直接降為福建觀察使;
怒氣才降,懼意又來,要怎麽才能讓金軍覺得我韓侂胄不是該死的禍首呢,一不做二不休,把開禧北伐的罪名全部推給過去的親信、支持韓侂胄北伐一度跳得最凶的黨羽蘇師旦,慫恿宋帝將其流放韶州以贖“啟釁之罪”,同時又加貪腐之名對其沒收家產——對國內外的意思都是說,完顏宗浩不是“罪首謀”嗎,首謀就是他蘇師旦啊!
哭訴、遷怒、甩鍋一係列瘋狂操作之後……怎麽韓侂胄心裏還是無比悶?悶得翻來覆去睡不著……想,都怪那林匪,凡事太盡、才給我引來這種絕境!索性準備了一大捆彈劾林阡的折子去等早朝,臨行又發現,彈劾他何用,他是朝廷的什麽官員?氣得摔散在地,私下去堵趙擴,見縫插針詆毀:“林匪之妻出自金國曹王府,表麵看來身份尷尬,實際,他是藐視金宋之分,妄想要吞金並宋!”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還有些話不能直說,遂借著望湖樓上幾個酒鬼之口,笑談:當今的天下疆域,像極了北周、北齊和陳,哪是金宋對峙,根本鼎足三國,林匪不想封官拜爵,並非不戀功名,而是他自己要稱帝。
相互呼應,趙擴怎會看不穿?嘀咕著老韓怕死、已然瘋魔……因為在韓侂胄和林阡之間站林阡的關係,趙擴委實覺得很煩,一邊左耳進右耳出,一邊對韓侂胄的厭惡越來越多。一回兩回還能對韓侂胄掩飾,久而久之,韓侂胄發現趙擴的心離自己越來越遠,不禁更恨林阡,於是耳邊風越吹就越暴戾,君臣關係陷入這般的惡性循環。
控弦莊一不做二不休,便在這節骨眼上放出新言論——也是靠望湖樓上一群酒鬼,稱“吳曦叛宋期間,背後靠山是韓侂胄,吳韓一同兩麵三刀,金宋誰贏便依附誰,現在的‘梟首’不過是障眼法,是金軍曲線救韓侂胄之用!”“吳曦臨死前在太白境內向鳳簫吟全盤托出,親口承認,絕對真相!”“難怪吳曦自立時那麽猖狂,原是有韓侂胄撐腰壯膽!”
“都是鳳簫吟,那悍婦竟敢造謠、惡人先咬一口!當初她假傳聖旨,後來挾安丙以令全蜀,如今在五十四州擁兵自重,又怎麽說!”韓侂胄暴跳如雷,可就算是掀了自己的韓府也動不了那悍婦一根手指……
當韓侂胄對林阡夫婦的怨懟愈發深,死也想不到,這些看似對金軍毫無裨益的言論都是林陌一手策劃!
“韓相……吳賊的話,你也信?他的事都過去了,朕既往不咎。”聞訊後,趙擴笑著安撫他,心裏掛念更多的是國內新兵的招募。
縱使皇上說相信,韓侂胄也覺得他不信、不過是為了林阡打圓場而已……有關吳曦的任用是他韓侂胄這輩子做得最悔、最錯的一件事,是本來就有的汙點和不可觸碰的死穴!種種情緒一起衝到頭頂,這般狀態下的韓侂胄,既對林阡憤恨,又想自證能力,所以建功立業之心更激、完全掉進林陌的陷阱——
宋廷糾集重兵來給林阡錦上添花,雖然八成可能“不合作的兩路不如一路”,但也確實還有兩成的可能害我搬石砸腳、令我大金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除非,你韓侂胄比趙擴本來想要你幹的更多,過猶不及,欲速不達……
牐
趙擴想的是二次北伐,韓侂胄則準備擴大戰爭,問南宋軍民,誰真正負擔得起?怨聲載道,惡評如潮,韓侂胄將從“沽名釣譽”變“倒行逆施”,這疊加在十年前他對朱熹的“慶元黨禁”之上,儼然是致命的摧毀而他還不自知!
“這一仗,就算打,也會結束在開始的一瞬。”史彌遠之流當然願意幫林陌的忙,他們這些實際上的主和派和中立派,之所以惡意推動這場北伐,正是為了最終的不北伐——韓侂胄揠苗助長,適得其反,求功名而不得,隻會害死他自己!
而林陌與他們各取所需:大金不奢求太多,要的隻是林阡後院起火,給我山東兵馬鬆一口氣。
牐
一切和林陌預想的別無兩樣,方信孺在朝堂上無奈說出實情的消息剛傳到山東,那一廂,韓侂胄已自出家財表示“擴大戰爭、北伐中原永不完結!”
此時蘇師旦已經被貶,那要啟用誰來接替他的國(諧)防部長職位?韓侂胄深知,堅定的主戰派已經不多,搜刮肚腸,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辛棄疾。
可惜老天爺在韓侂胄和林陌之間站林陌……
辛棄疾本就不是個激進的主戰派,他認為興兵北伐本身無錯,但可惜南宋王師還沒到火候。
朝堂,主戰主和幾十年來兩派對立爭執不休,主和常年上風,戰爭預算不足,邊防長久失修;將帥,由於從上到下都重文輕武,追名逐利的風氣遠勝過實打實幹,真正愛兵如子、指揮得當的屈指可數;兵卒,不僅普遍缺乏訓練,而且,強烈渴望收複失地的熱情越來越少。
上層不團結,中層缺能力,下層沒鬥誌。這些缺點,在去年的北伐南征中就凸顯無遺,共同製約著官軍的實戰能力,不去對症下藥,反而破罐破摔,南宋王師隻會成為韓侂胄沽名釣譽的犧牲品。
“沒必要再添一路,勝南他領著我山東義軍,剛好補足王師的短板……”就算辛棄疾身強力壯,也會和畢再遇一樣,變著法地不去迎合韓侂胄最新一次的號召開邊——如果條件允許,他倒是想直接策馬飛馳去馬耆山前線,代耿京、楚江等戰友一並殺敵,重溫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然而六十八歲的辛棄疾,近年來身體本就反反複複,今夏更是剛中過一次風,韓侂胄的任命下達之際,辛棄疾已在榻上奄奄一息:“恨此病軀,阻我殺賊……!”
韓侂胄卻不可能有宋帝的格局,之所以滿地打滾爭取同情,還不是因為自己的脖子一陣陣緊?
氣量狹窄的韓侂胄,散朝後也沒善罷甘休,方信孺,聖上保你沒欺君又如何——韓侂胄很快就尋了個類似於收受賄賂的借口,對著方信孺蠻橫乖張地“奪三秩,臨江軍居”。
方信孺辛苦出使金營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完顏宗浩的所謂“五事”又不是他提出的,卻被韓侂胄遷怒而貶謫流放……雖對這處分意料之中,方信孺焉能不苦悶憂思?加之自感有負前線將士,從此終日放浪於詩酒。
韓侂胄的怒火卻豈是降罪於一個小小的方信孺就澆得滅的,沒多久,又在建康召見方信孺的上司張岩,將其調離兩淮邊帥之位,直接降為福建觀察使;
怒氣才降,懼意又來,要怎麽才能讓金軍覺得我韓侂胄不是該死的禍首呢,一不做二不休,把開禧北伐的罪名全部推給過去的親信、支持韓侂胄北伐一度跳得最凶的黨羽蘇師旦,慫恿宋帝將其流放韶州以贖“啟釁之罪”,同時又加貪腐之名對其沒收家產——對國內外的意思都是說,完顏宗浩不是“罪首謀”嗎,首謀就是他蘇師旦啊!
哭訴、遷怒、甩鍋一係列瘋狂操作之後……怎麽韓侂胄心裏還是無比悶?悶得翻來覆去睡不著……想,都怪那林匪,凡事太盡、才給我引來這種絕境!索性準備了一大捆彈劾林阡的折子去等早朝,臨行又發現,彈劾他何用,他是朝廷的什麽官員?氣得摔散在地,私下去堵趙擴,見縫插針詆毀:“林匪之妻出自金國曹王府,表麵看來身份尷尬,實際,他是藐視金宋之分,妄想要吞金並宋!”
<a id="wzsy" href="http://www.slkslk.com">slkslk.com</a>
還有些話不能直說,遂借著望湖樓上幾個酒鬼之口,笑談:當今的天下疆域,像極了北周、北齊和陳,哪是金宋對峙,根本鼎足三國,林匪不想封官拜爵,並非不戀功名,而是他自己要稱帝。
相互呼應,趙擴怎會看不穿?嘀咕著老韓怕死、已然瘋魔……因為在韓侂胄和林阡之間站林阡的關係,趙擴委實覺得很煩,一邊左耳進右耳出,一邊對韓侂胄的厭惡越來越多。一回兩回還能對韓侂胄掩飾,久而久之,韓侂胄發現趙擴的心離自己越來越遠,不禁更恨林阡,於是耳邊風越吹就越暴戾,君臣關係陷入這般的惡性循環。
控弦莊一不做二不休,便在這節骨眼上放出新言論——也是靠望湖樓上一群酒鬼,稱“吳曦叛宋期間,背後靠山是韓侂胄,吳韓一同兩麵三刀,金宋誰贏便依附誰,現在的‘梟首’不過是障眼法,是金軍曲線救韓侂胄之用!”“吳曦臨死前在太白境內向鳳簫吟全盤托出,親口承認,絕對真相!”“難怪吳曦自立時那麽猖狂,原是有韓侂胄撐腰壯膽!”
“都是鳳簫吟,那悍婦竟敢造謠、惡人先咬一口!當初她假傳聖旨,後來挾安丙以令全蜀,如今在五十四州擁兵自重,又怎麽說!”韓侂胄暴跳如雷,可就算是掀了自己的韓府也動不了那悍婦一根手指……
當韓侂胄對林阡夫婦的怨懟愈發深,死也想不到,這些看似對金軍毫無裨益的言論都是林陌一手策劃!
“韓相……吳賊的話,你也信?他的事都過去了,朕既往不咎。”聞訊後,趙擴笑著安撫他,心裏掛念更多的是國內新兵的招募。
縱使皇上說相信,韓侂胄也覺得他不信、不過是為了林阡打圓場而已……有關吳曦的任用是他韓侂胄這輩子做得最悔、最錯的一件事,是本來就有的汙點和不可觸碰的死穴!種種情緒一起衝到頭頂,這般狀態下的韓侂胄,既對林阡憤恨,又想自證能力,所以建功立業之心更激、完全掉進林陌的陷阱——
宋廷糾集重兵來給林阡錦上添花,雖然八成可能“不合作的兩路不如一路”,但也確實還有兩成的可能害我搬石砸腳、令我大金被這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除非,你韓侂胄比趙擴本來想要你幹的更多,過猶不及,欲速不達……
牐
趙擴想的是二次北伐,韓侂胄則準備擴大戰爭,問南宋軍民,誰真正負擔得起?怨聲載道,惡評如潮,韓侂胄將從“沽名釣譽”變“倒行逆施”,這疊加在十年前他對朱熹的“慶元黨禁”之上,儼然是致命的摧毀而他還不自知!
“這一仗,就算打,也會結束在開始的一瞬。”史彌遠之流當然願意幫林陌的忙,他們這些實際上的主和派和中立派,之所以惡意推動這場北伐,正是為了最終的不北伐——韓侂胄揠苗助長,適得其反,求功名而不得,隻會害死他自己!
而林陌與他們各取所需:大金不奢求太多,要的隻是林阡後院起火,給我山東兵馬鬆一口氣。
牐
一切和林陌預想的別無兩樣,方信孺在朝堂上無奈說出實情的消息剛傳到山東,那一廂,韓侂胄已自出家財表示“擴大戰爭、北伐中原永不完結!”
此時蘇師旦已經被貶,那要啟用誰來接替他的國(諧)防部長職位?韓侂胄深知,堅定的主戰派已經不多,搜刮肚腸,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辛棄疾。
可惜老天爺在韓侂胄和林陌之間站林陌……
辛棄疾本就不是個激進的主戰派,他認為興兵北伐本身無錯,但可惜南宋王師還沒到火候。
朝堂,主戰主和幾十年來兩派對立爭執不休,主和常年上風,戰爭預算不足,邊防長久失修;將帥,由於從上到下都重文輕武,追名逐利的風氣遠勝過實打實幹,真正愛兵如子、指揮得當的屈指可數;兵卒,不僅普遍缺乏訓練,而且,強烈渴望收複失地的熱情越來越少。
上層不團結,中層缺能力,下層沒鬥誌。這些缺點,在去年的北伐南征中就凸顯無遺,共同製約著官軍的實戰能力,不去對症下藥,反而破罐破摔,南宋王師隻會成為韓侂胄沽名釣譽的犧牲品。
“沒必要再添一路,勝南他領著我山東義軍,剛好補足王師的短板……”就算辛棄疾身強力壯,也會和畢再遇一樣,變著法地不去迎合韓侂胄最新一次的號召開邊——如果條件允許,他倒是想直接策馬飛馳去馬耆山前線,代耿京、楚江等戰友一並殺敵,重溫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然而六十八歲的辛棄疾,近年來身體本就反反複複,今夏更是剛中過一次風,韓侂胄的任命下達之際,辛棄疾已在榻上奄奄一息:“恨此病軀,阻我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