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森對於人設的觀念,實在是超越了時代許多。
方晨和黃芸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顛覆性的人設解讀,具體實操還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
但是前提一定是合理合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芒下正確進行的。
色色歸色色,但色色不等同於完全黃色廢料,而是健康的色色。
“對了,之前老方不是說過有葉老的消息嗎?”
黃芸突然想起了今天她收錄到的消息。
“葉老回國了,不過最近似乎沒有什麽動靜,也沒見他去過帝都藝術中心什麽的。反而最近經常朝著戲劇院跑,可最近戲劇院那邊最近也不是京劇團在演出啊,反而是魔都來的昆劇團在演出《桃花扇》。可是就這麽一部《桃花扇》都排了六七遍了,葉老也沒看膩,還是場場就位。”
周森愣了一下。
帝都藝術中心宣布啟動國家傳統戲曲文化項目,目前擬定電影項目一項,該電影將由葉一文導演執導。
他想起了之前方晨告訴過自己的消息,那之後就商量好要好好注意葉一文先生的行蹤和動態,沒想到竟然是黃芸在跟進,還調查得這麽仔細。
正常來說,這種官方啟動的傳統戲曲文化項目,都隻是用來做某些方麵的宣傳,按照以往的經曆,這種類型的電影啟用的也都是直接從戲曲行業裏找大師參與。
嚴肅認真,但缺乏藝術性和商業性。
這一直是官方電影的特點,但不能算是通病。
隻不過周琳有注意到最近國家在文化宣傳方麵的把控似乎有些放開,希望能夠有更多新文化新浪潮的出現,所以才覺得葉一文這裏可能會有些機會。
像這部傳統戲曲文化項目的電影,如果不是因為導演由葉一文來擔任,甚至大家還會覺得這隻是部和《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的紀錄片。
但葉一文來執導,就會多很多變數。
葉一文老先生不可按常理來判斷。
葉一文的導演咖位,基本屬於華夏導演的最頂層。
如果說世界影壇論及華夏電影史的話,那絕對避不開葉一文,因為他是華夏官方電影符號。
他作為第一代國字號導演。自開放電影行業以來嶄露頭角,一路縱貫華夏影壇,執導了各朝各代曆史正劇,他的電影也擅長以尖銳的事件衝突來揭露社會問題,以至於他的電影也時常獲得國際電影獎。
他的社會事件電影也基本上被視為了國家目光聚焦點和新政策衝鋒號。
用個不尊重時代的形容,那他就算是華夏禦用導演。
若是隻看他的榮譽與地位,那影視圈裏的這些一線演員,甚至是影帝影後們,都不至於避之不及。
重點在於,葉一文有兩個特點。
一、片場暴君。
他是影視圈中最為著名的暴君導演,對於演員表現的要求嚴苛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從來不會提出具體的表演要求,比如讓演員用什麽樣的方式來做出什麽動作。
而是隻是用一種感覺講述另一種感覺,讓演員演出那種感覺的靈魂來,否則就要無止無休地重拍。
當時最恨的就是八年前把當時斬獲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少女天才沈清秋給拍廢了。
“不要像貓,你是貓也是人,要像流水一樣的愛,給我一種清冷秋色的感覺。”
當時拍攝的《白貓》,剛剛拿獎歸國的十八歲影後沈清秋,硬是在葉一文的要求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應該要怎麽演戲,最終整部電影直接被擱置,再無後文。沈清秋也沉寂在了華夏影壇裏,如今也二十六歲了,卻沒有她任何的動靜。
這件事當時轟動華夏影壇,可沈清秋自己沒有怪葉一文,還有誰敢怪葉一文呢?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二,絕對真實。
葉一文的電影以真實著稱,但卻是在除演員之外的其他方麵做到極致。場景、道具、音效等等在這種一眼便覺得影片中的一切其實都是真實世界發生的一般,會讓人覺得演員更像是被電影本身推動的真實存在。他拒絕特效,他宣稱自己的電影裏不允許出現任何特效和虛假。
也就是由電影主導演員,而不是演員主導電影。
這樣會讓參演他電影的演員,看起來都像是在被真實這一無形之手牽著鼻子走。
除非對自己演技自信到了極致的頂級演員,否則其他人參演他的電影,隻會露了蹩腳的餡。
這也是為什麽。
葉一文橫掃過大部分國際電影節。
但是拿獎的永遠都隻有最佳導演,很少會有演員的份。
這是一個苛求極限的導演。
演員在他身邊,都會黯淡無光。
是個狠人。
如果單單是從大眾對葉一文的認知來看,現在沒有任何經驗,隻有偶像出身和拍攝了一部還沒有上映的無厘頭搞笑日劇的周森,絕對是根本不對葉一文胃口的。
但有些事,不試試怎麽知道結果呢?
哪怕周森在《我是大哥大》中有出色的表現,他也隻是打開了一部分戲路而已,擁有證實自己一定實力和成為正常演員的演技水平而已。
真正想要達到自己追求的高度。
通過葉一文的考驗就是周森能見到最快的捷徑。
就像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影帝秋山在拿到最佳男演員之後對葉一文那最具代表性的評價。
“葉師對電影的態度是我見過最為真摯的。”
“但在他執導下拍攝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甚至到現在我都心有餘悸。”
“隻不過隻要能夠經受住那種壓力,那演技和對電影的理解,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就像我,主演了《日月成明》之後,跟葉師到柏林來,看他拿了金熊獎,第二年就結束陪跑,靠《白焰》拿到銀熊獎了。如果沒有從葉師那裏得到提升,沒有張導在《白焰》拍攝時對我的引導,就沒有影片中那段驚豔大家,也驚豔我自己的表現了。”
“當然,可別讓葉師知道我誇他,我可不敢再被他執導了。”
自己不一定能和秋山一樣有再戰成帝的機會。
畢竟秋山在華夏電影圈也沉浸了十數年。
可自己最起碼,能夠擁有進入華夏最頂級影視劇圈層的入場券。
而且這不僅是入場券,還是一張免死金牌,不僅有地位,還有足夠含金量的認可度!
可這一切都前提是。
他必須要成功地通過葉一文的考驗,並且在他手下順利地成功拍攝完一部經典電影。
沈清秋的先例可是曆曆在目。
哪怕壓力再大,考驗再難,他都要嚐試著闖過去!
人生有限,不去試試,怎麽知道自己行不行?
方晨和黃芸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顛覆性的人設解讀,具體實操還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
但是前提一定是合理合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芒下正確進行的。
色色歸色色,但色色不等同於完全黃色廢料,而是健康的色色。
“對了,之前老方不是說過有葉老的消息嗎?”
黃芸突然想起了今天她收錄到的消息。
“葉老回國了,不過最近似乎沒有什麽動靜,也沒見他去過帝都藝術中心什麽的。反而最近經常朝著戲劇院跑,可最近戲劇院那邊最近也不是京劇團在演出啊,反而是魔都來的昆劇團在演出《桃花扇》。可是就這麽一部《桃花扇》都排了六七遍了,葉老也沒看膩,還是場場就位。”
周森愣了一下。
帝都藝術中心宣布啟動國家傳統戲曲文化項目,目前擬定電影項目一項,該電影將由葉一文導演執導。
他想起了之前方晨告訴過自己的消息,那之後就商量好要好好注意葉一文先生的行蹤和動態,沒想到竟然是黃芸在跟進,還調查得這麽仔細。
正常來說,這種官方啟動的傳統戲曲文化項目,都隻是用來做某些方麵的宣傳,按照以往的經曆,這種類型的電影啟用的也都是直接從戲曲行業裏找大師參與。
嚴肅認真,但缺乏藝術性和商業性。
這一直是官方電影的特點,但不能算是通病。
隻不過周琳有注意到最近國家在文化宣傳方麵的把控似乎有些放開,希望能夠有更多新文化新浪潮的出現,所以才覺得葉一文這裏可能會有些機會。
像這部傳統戲曲文化項目的電影,如果不是因為導演由葉一文來擔任,甚至大家還會覺得這隻是部和《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的紀錄片。
但葉一文來執導,就會多很多變數。
葉一文老先生不可按常理來判斷。
葉一文的導演咖位,基本屬於華夏導演的最頂層。
如果說世界影壇論及華夏電影史的話,那絕對避不開葉一文,因為他是華夏官方電影符號。
他作為第一代國字號導演。自開放電影行業以來嶄露頭角,一路縱貫華夏影壇,執導了各朝各代曆史正劇,他的電影也擅長以尖銳的事件衝突來揭露社會問題,以至於他的電影也時常獲得國際電影獎。
他的社會事件電影也基本上被視為了國家目光聚焦點和新政策衝鋒號。
用個不尊重時代的形容,那他就算是華夏禦用導演。
若是隻看他的榮譽與地位,那影視圈裏的這些一線演員,甚至是影帝影後們,都不至於避之不及。
重點在於,葉一文有兩個特點。
一、片場暴君。
他是影視圈中最為著名的暴君導演,對於演員表現的要求嚴苛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從來不會提出具體的表演要求,比如讓演員用什麽樣的方式來做出什麽動作。
而是隻是用一種感覺講述另一種感覺,讓演員演出那種感覺的靈魂來,否則就要無止無休地重拍。
當時最恨的就是八年前把當時斬獲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少女天才沈清秋給拍廢了。
“不要像貓,你是貓也是人,要像流水一樣的愛,給我一種清冷秋色的感覺。”
當時拍攝的《白貓》,剛剛拿獎歸國的十八歲影後沈清秋,硬是在葉一文的要求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應該要怎麽演戲,最終整部電影直接被擱置,再無後文。沈清秋也沉寂在了華夏影壇裏,如今也二十六歲了,卻沒有她任何的動靜。
這件事當時轟動華夏影壇,可沈清秋自己沒有怪葉一文,還有誰敢怪葉一文呢?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二,絕對真實。
葉一文的電影以真實著稱,但卻是在除演員之外的其他方麵做到極致。場景、道具、音效等等在這種一眼便覺得影片中的一切其實都是真實世界發生的一般,會讓人覺得演員更像是被電影本身推動的真實存在。他拒絕特效,他宣稱自己的電影裏不允許出現任何特效和虛假。
也就是由電影主導演員,而不是演員主導電影。
這樣會讓參演他電影的演員,看起來都像是在被真實這一無形之手牽著鼻子走。
除非對自己演技自信到了極致的頂級演員,否則其他人參演他的電影,隻會露了蹩腳的餡。
這也是為什麽。
葉一文橫掃過大部分國際電影節。
但是拿獎的永遠都隻有最佳導演,很少會有演員的份。
這是一個苛求極限的導演。
演員在他身邊,都會黯淡無光。
是個狠人。
如果單單是從大眾對葉一文的認知來看,現在沒有任何經驗,隻有偶像出身和拍攝了一部還沒有上映的無厘頭搞笑日劇的周森,絕對是根本不對葉一文胃口的。
但有些事,不試試怎麽知道結果呢?
哪怕周森在《我是大哥大》中有出色的表現,他也隻是打開了一部分戲路而已,擁有證實自己一定實力和成為正常演員的演技水平而已。
真正想要達到自己追求的高度。
通過葉一文的考驗就是周森能見到最快的捷徑。
就像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影帝秋山在拿到最佳男演員之後對葉一文那最具代表性的評價。
“葉師對電影的態度是我見過最為真摯的。”
“但在他執導下拍攝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甚至到現在我都心有餘悸。”
“隻不過隻要能夠經受住那種壓力,那演技和對電影的理解,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就像我,主演了《日月成明》之後,跟葉師到柏林來,看他拿了金熊獎,第二年就結束陪跑,靠《白焰》拿到銀熊獎了。如果沒有從葉師那裏得到提升,沒有張導在《白焰》拍攝時對我的引導,就沒有影片中那段驚豔大家,也驚豔我自己的表現了。”
“當然,可別讓葉師知道我誇他,我可不敢再被他執導了。”
自己不一定能和秋山一樣有再戰成帝的機會。
畢竟秋山在華夏電影圈也沉浸了十數年。
可自己最起碼,能夠擁有進入華夏最頂級影視劇圈層的入場券。
而且這不僅是入場券,還是一張免死金牌,不僅有地位,還有足夠含金量的認可度!
可這一切都前提是。
他必須要成功地通過葉一文的考驗,並且在他手下順利地成功拍攝完一部經典電影。
沈清秋的先例可是曆曆在目。
哪怕壓力再大,考驗再難,他都要嚐試著闖過去!
人生有限,不去試試,怎麽知道自己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