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郵小村裏的粟娘
初春的江南也漸漸有了些綠意,從長滿青青艾草的小丘陵上一眼看去,五裏之內再無第二個村落。村邊小溪從地底湧出,清澈的溪水繞著村子向北而去。
齊粟娘走到村邊,已是筋疲力盡。她倒在溪邊樹下,看著百步外村子上空的兩縷灰白炊煙,反複思量。雞鳴狗吠之聲隱隱傳來,齊粟娘似是嗅到了一股飯菜的香味,她的心猛地一熱,身上卻越發饑寒。
溪水約有丈許寬,清亮見底,三塊小竹筏子拴在村頭的樹上,隨著溪水潺流,輕輕搖晃著。齊粟娘用沒有知覺的手捧著冰涼溪水勉強洗去臉上的汙跡。脫下滿是泥濘的棉衣,換上油布包中已幹的濕衣。她的雙腳被一路上的黃泥包了一層又一層,硬得像鐵塊,伸腳在石頭上用力一砸,泥塊裂成三瓣,露出裏麵的腫得變形的腳和爛布鞋。
冰涼的水流衝了半晌,將腳、鞋上的汙泥洗盡,顯出原狀。雖是難以穿上,齊粟娘仍是忍痛將破鞋套上腳尖。
齊粟娘扯了草根把一頭枯幹的亂發勉強束住,將小崔的舊棉衣掛在溪邊的樹上,低聲道:“你在這裏等著,我過一會便來接你。”說罷,忍著疲憊、疼痛和麻木,一步一挪向村頭而去。
齊粟娘隱在村頭大槐樹後向裏探看,村子看著雖不小,房舍卻不多,當頭第一戶用短樹丫圍起來的矮籬裏,蓋著四五間泥牆茅草屋,一位四十來歲婦人正站在院中低頭喂雞。隻見她斜襟灰布粗衣長至膝頭,下麵是灰寬口褲,穿著圓口布鞋,腰上紮著粗藍布係巾,頭上發髻上裹著粗藍布包頭。她的大腳邊圍著兩隻蘆花小母雞,撲打著翅膀,正從她手中搶食。這婦人身後,院中的灶間飄出陣陣玉米粥香。
茅草屋西頭,另一處炊煙下,有高高泥牆瓦片頂露出,看著卻隻有三四間的樣子。茅草屋和泥瓦屋後十餘丈,有一片似是打穀揚的空地。打穀場上放著一些農具,四麵零落有些破草屋、木架子,多不像住著人。
齊粟娘見此村人少地貧,猶豫不決。她一個十歲女童,又餓又累,滿身凍傷摔傷,全無反抗之力,若是被懶貧無良之人另賣,這一回便是白跑了。她遠遠覷得那婦人衣物整潔,勤於家務,想了半會,終是慢慢走入村口,挨到矮籬邊。
她還未說話,那婦人正巧一抬頭,露出一張平實的麵孔,一眼看著了齊粟娘,頓時噫了一聲。她疑惑地打量了齊粟娘兩眼,又看了看她的來路,問道:“附近沒有碼頭,小姑娘怎的打河那頭來?你家爹娘在哪裏?你可是迷了路?”說罷,將雞食丟下,雙手在衣擺上重重擦了擦,急急打開蘺門,一邊走一邊向泥瓦屋方向嚷道:“演官他娘,演官他娘,快出來瞧瞧,河那頭來了個小姑娘。”
齊粟粟聽著江淮鄉音,幾欲落淚。再見這婦人雖是貧家,卻也知進退之禮,麵目也算和善,心中稍安,待要說話,那婦人卻捧著她的手,上下細細看著,歎道:“可憐見的,手腳都凍爛了,瘦成這樣,必是沒好好吃喝過了。”也不待她答話,扶著她進了院子,安置她坐在一張小凳上,便到灶間取了一碗熱騰騰的玉米薄粥過來。
齊粟娘十來天未入過半點熱湯水,一時捧在手裏,暖了身心,手上凍傷因著受了熱,活了血,頓時從瘡口處滲出了一縷縷血水黃膿。
已是幾日沒有知覺的手突地劇痛了起來,齊粟娘不知是喜知痛,眼中終是滴下淚來,一顆顆砸到了碗裏,濺起老高的水花。
“噯喲喲,掉金豆了,好了好了。”那婦人似是既可憐她,又有些忍俊不住,偏又不善言詞,隻得一邊笑,一邊大力摸著她的頭安慰。齊粟娘隻覺那溫和的人手在她的頭上撫mo著,把這十餘日的孤涼絕望一齊驅散了開去,雖是咬牙想忍住,眼睛裏的淚珠卻落個不停。那齊嫂子越發笑了起來。
此時一把清爽的嗓聲響起,笑道:“齊嫂子,這小姑娘便是原不想哭,被你這麽一笑話,也得哭大方了。”
齊粟粟抬袖擦了眼淚,轉頭看去,隻見一位端莊的婦人站在眼前,一襲青梭布圓領斜扣棉衣,下著青梭厚棉褲,腰上半舊碎花係巾,發上碎花頭巾,褲角處露著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她五官清秀,雙眸含笑,雖是收拾得格外利索,乃帶著一股文雅之聲,齊粟粟眯著眼,迎著陽光看去,可見她眼角的帶起的笑紋。
這青衣婦人走上前來,細細打量了齊粟娘,點頭道:“既是到了我們這兒,好生歇口氣,吃口飯,其他再說。”轉頭對那齊姓女人道:“齊嫂子,你家雖有空屋子,天旺正住著,我家演兒不在,我正缺伴兒,就讓她到我那兒歇著吧。”說罷,微微咳嗽了兩聲。
齊嫂子見她咳嗽,急忙趕上來替她順氣,埋怨自家道:“我就是個不記事的,明知道你身上有病,吹不得風,隔三岔五總是忘了,把你叫出來受罪。”
青衣婦人柔聲笑道:“你知道我是個愛熱鬧的,最受不得冷清,若不是有你時時叫我,我哪裏還挨得過這日子?”
齊粟娘見這齊嫂子聽得此般不吉利的話竟也未往加思量,便知齊嫂子多是個粗直的人,她心中卻極是驚異,這青衣婦人雖在咳嗽,精神卻是極好,卻不知為何語言蕭索,正思索間,青衣婦人已走到她身邊,微笑看著她。
齊粟娘幾口把玉米粥喝光,從小凳上站起,正要鞠躬道謝,突又想起在船上學來的,這十餘天幾乎忘卻的舊時規矩,便把雙手放在腰下,深深彎膝,向齊大娘福了一福,“多謝大娘。”
齊嫂子與那青衣婦人都笑了起來,齊嫂子撫著她的臉,笑道:“到你陳大娘家裏去好好歇著。明兒來和我家耍玩。”又向那陳娘子笑道:“還是女孩兒可心,我家的強兒若是有她這樣乖巧,我也不用提心吊膽日日想著他了。”
陳娘子微微笑著,牽著齊粟娘的手向外走去。不過幾十步,便到了一處圈著泥牆的泥瓦屋前,一進三間房,一間堂屋,兩間廂房,院子裏也有一個灶間,看著比齊家的草屋子小了許多,卻更牢固些。
齊粟娘已是累極,入得堂屋也無暇多看,坐不得一會,便趴在神櫃前八仙桌上睡了過去。待得她醒來,已是第三天中午。齊粟娘正要揭開身上蓋著的粗藍布花被,卻發覺手腳厚厚糊上了草藥,用布包得嚴密,一身的跌傷、凍傷也都打理妥貼。她看了看床頭枕箱上一身顯是匆匆改小的舊棉衣褲,慢慢起了身。
院子裏飄進來甘薯的香味,齊粟娘肚子咕咕叫著。她費了半刻鍾的時間,方套上了青梭布棉衣褲,趿著床前的青布大棉鞋,慢慢走到房門口。齊粟娘打開門探頭一看,當眼便看見掛在溪邊的破舊棉衣晾在了院子裏,已是洗淨。
那位青衣女人從灶間出來,看著齊粟娘微微一笑,走上前來,彎腰替齊粟娘係上了褲帶,扣好了衣紐,道:“餓了吧,去堂屋裏坐著。”說罷,回了灶間。
齊粟娘低頭看了看整齊的衣裳,出了房門,走進堂屋。正中橫木長案上供著神櫃和牌位。長案前是一張未上漆的榆木八仙桌,兩邊各擺了一張木梳背椅。左右牆上還掛了兩張未裱上的上彩山水畫。
陳娘子端了一碗香熱的甘薯飯進了房,牽著呆站著的齊粟娘坐到左邊的梳背椅上,自個兒拖了另一張椅子與她對麵坐下。陳娘子用木勺舀了滿滿一勺甘薯飯,吹得剛好,送到齊粟娘嘴邊。齊粟娘一愣,低頭看了看包得嚴密的雙手,再看看那婦人微笑的臉,慢慢張開了嘴。
喂著吃了一頓熱飯,再睡了一覺,齊粟娘隻覺元氣大複,知曉這身子粗壯,雖是衣食俱缺,挨餓受凍流浪了十來天,竟也未生病,隻要不發癲病,果真好用,大是歡喜。
齊粟娘在此處住了幾日,身上的傷慢慢愈合,從陳娘子嘴裏方知這村裏不過隻有兩戶人家。這兩家原都住在漕河東邊近岸的村落裏,因著連年的洪水,一撤再撤,退到了這離岸近六七十裏,揚州府高郵州外的的村子安身,
這青衣女人夫家姓陳,膝下有個獨子,名叫陳演,得了童生秀才的功名,前幾日赴江寧府鄉試。那齊嫂子娘家姓宋,有一夫一子,丈夫齊虎雖在,兒子齊強卻逃丁在外,已是四五年未回,前幾日有親族王天旺在他家躲差役,齊粟娘還在睡時,人已走了。
齊粟娘聽得“逃丁”兩字,大是不解,再想這一逃一躲,更是奇怪。陳娘子睨她一眼,細細說了朝廷以人頭抽丁稅,貧戶實實負荷不起。陳家卻是因陳演有功名在身,免了丁稅,又歎道:“齊強那孩子倔得很,卻又聰明過了頭,這份丁銀我家也能勉強替他湊了,他卻死活不要,再不肯安分,負氣離家,隻說賺大錢去了。”其他卻也不多說。
齊粟娘聽得暗暗歎氣,驀然從腦海中的故紙堆裏扒拉出“攤丁入畝”幾個字,既忘了其意,也不知其時,隻知這年頭貧窮人家實實難耐,年年的水災沒把人逼走,各種苛捐雜稅卻生生讓人離了故土,漂泊在外。
齊大娘獨生兒子不在,聽得齊粟娘亦是姓齊,更是歡喜,拉著齊粟娘到她家耍玩說話。齊粟娘見得他家堂屋也是一般整齊幹淨,供著神櫃和齊氏祖宗牌位。因著還未出正月,還擺了一盆裹著紅紙條的水仙花兒。兩麵牆上貼的是大紅年畫。窗前門上貼滿了紅福字和紅窗花。
齊粟娘從齊家出來,看著村後打穀場上,齊大叔淌著一身大汗,赤膊在築高架糧倉,實是不得其法,白費了半天力氣。齊粟娘卻不敢冒然開口相助,隻得盯著看了半天,待得齊大娘來趕時,方才糊裏糊塗地離去。
她心中細細打算,見這村裏空屋不少,村人和善,沒欺負她是個孤女轉賣出去,實是她的運氣。又見這陳娘子家中雖陋,卻出了個秀才,是個知禮曉儀的,原想把身世實實道出,再哀求收留。
沒料到回到屋中,陳娘子正尋了一些舊日衣物出來,撒了線粉,燒了炭鬥。她一邊低頭持剪改衣,一邊不經意地道:“粟娘,看你身形是北邊人,口音兒是京城那邊的,老家可是在永定河邊?”
齊粟娘大吃一驚,連連點頭,問她如何得知。陳娘子笑道:“你既是從漕河邊來,又帶著濕衣,水性必是好的,自是河邊人家。南北水患,南邊是黃、淮、長江,北邊京城附近便隻有永定河了。”
齊粟粟見陳娘子如此心細,大是佩服,又聽她道:“這幾日不見你提起爹娘親人,多是水災裏沒了,或是你被賣了,不敢多說?”說罷,停下剪子,轉頭凝視齊粟娘,“賣身契在外頭,隻要不被尋到,便也罷了。女子不用納丁稅,待尋個時機,托人替你在我家落個戶籍,也叫你這孩兒不再日日憂懼。”
齊粟娘聽得此話,麵上靜靜與陳娘子對視,心裏驚駭,她不過在陳娘子家住了幾日,話未多說一句,事未多做一件,老底兒卻被人看得通通透透,左思右想,知曉機不可失,撲通一聲跪下哀求道:“大娘,我……粟娘雖不明事理,卻是個肯幹的,活命之恩不敢言謝,隻求您收留教導我,我……”
陳娘子不待她說話,一把將她扶起,一邊咳嗽一邊道:“不必如此,都是水邊遭災的,知曉這些難處。你是個膽大不服軟的,竟敢搏命逃出,到得我家。但到底不過十歲,又是女娃,今次你運道好,手腳沒有廢掉,卻再難有下回,若是趕你走了,隻能死在外頭。”說罷,又笑道:“隻是有一件事,你齊大叔日後幹活赤身時,你切切不可直愣愣看著,不知避諱。”
齊粟娘一驚,恍然道:“難怪齊大娘今日不給我好臉色看,原來是在吃醋。”她往日在工程工地上做監理時,看過不知多少赤膊男子,便也未曾在意,此時一想,卻知道是錯了。
陳娘子掩嘴笑個不停,半晌方喘氣道:“果然是個要人教的孩子,你既要我教導,我也不推辭,你去把那房裏書架第二層第一本書取來。”
齊粟娘平日裏和陳娘子一個屋,知曉她所指的是其子陳演的房間,連忙去了。她打開房門一看,靠左牆一個竹片釘成的大書架,書架邊牆上掛著一副草圖,房中央擺著青竹長桌、包圈梳背竹椅,已是坐得油光水亮。靠右牆是一座三欄架子床。家具俱是自家打製,一秉天然,唯一的裝飾就是細細繡著朱紅蓮枝花樣邊的粗藍床帳,一看便知是陳娘子的手藝。
齊粟娘走到竹架邊,看了看牆上草圖,卻是用青、朱、藍、赭等色精細畫了黃、淮、漕運等各處河流、險口、水壩、閘口詳圖,便是北方永定河水形也沒缺了。齊粟娘自然見過比此圖精密不知幾倍的水形圖,但此時此刻,在這陋屋之中,秀才之房內見得如此,仍是大大驚奇。
她不敢久待,匆匆走到書架前,一眼掃過全用阿拉伯數字編號的線書,雖知此時西學早入,也極是驚訝。她隨手從二層上取了書,還未看書名,便被書架上成排的《算經》、《治河圖略》等書晃花了眼。她一邊向回走一邊暗自嘀咕,這陳秀才不是去江寧省試?難不成做舉人不是考八股文而是考治河?
她這般想著回到陳娘子屋裏,將書捧上,方看出竟是本《女誡》,頓時咋舌。陳娘子見她臉色,又笑道:“我知你多少識得幾個字,隻是你可知此書是何人所寫,所寫為何?”
齊粟娘知她厲害,也不打逛語,陪笑道:“大娘,粟娘隻知這書裏寫的是女人規矩,卻也不知是何人所寫,為何而寫。”
陳娘子似笑非笑看著齊粟娘,齊粟娘不免心下發慌,拚命在腦中翻找,將丟在邊角旮旯裏的些許文史知識榨了又榨,方遲疑不定道:“粟娘聽說……聽說這書裏的一些規矩實在是太糟踐人了點……”
陳娘子脆聲而笑,轉身關上房門,打開第一頁,指著道:“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搖了搖頭:“曹大家班夫人此作實是掩飾太過,她得了好處,卻苦了身後一幹人。”
齊粟娘對這些文詞似懂非懂,隻知大意自是將女子貶得極低,但聽陳娘子之言,竟是不以為然,心下鬆了口氣。忽又聽得陳娘子說道:“你可知長孫皇後作《女則》,則天皇後作《女範》?”
齊粟糧呆了一呆,不知她為何提起,隻得搖了搖頭,陳娘子再不肯多言,隻道:“且去把這書背熟了,有不識的字便來問我,背熟後再想想我今日說的話,也算是我教導你一番了。”說罷,又是一陣咳嗽。(未完待續)
初春的江南也漸漸有了些綠意,從長滿青青艾草的小丘陵上一眼看去,五裏之內再無第二個村落。村邊小溪從地底湧出,清澈的溪水繞著村子向北而去。
齊粟娘走到村邊,已是筋疲力盡。她倒在溪邊樹下,看著百步外村子上空的兩縷灰白炊煙,反複思量。雞鳴狗吠之聲隱隱傳來,齊粟娘似是嗅到了一股飯菜的香味,她的心猛地一熱,身上卻越發饑寒。
溪水約有丈許寬,清亮見底,三塊小竹筏子拴在村頭的樹上,隨著溪水潺流,輕輕搖晃著。齊粟娘用沒有知覺的手捧著冰涼溪水勉強洗去臉上的汙跡。脫下滿是泥濘的棉衣,換上油布包中已幹的濕衣。她的雙腳被一路上的黃泥包了一層又一層,硬得像鐵塊,伸腳在石頭上用力一砸,泥塊裂成三瓣,露出裏麵的腫得變形的腳和爛布鞋。
冰涼的水流衝了半晌,將腳、鞋上的汙泥洗盡,顯出原狀。雖是難以穿上,齊粟娘仍是忍痛將破鞋套上腳尖。
齊粟娘扯了草根把一頭枯幹的亂發勉強束住,將小崔的舊棉衣掛在溪邊的樹上,低聲道:“你在這裏等著,我過一會便來接你。”說罷,忍著疲憊、疼痛和麻木,一步一挪向村頭而去。
齊粟娘隱在村頭大槐樹後向裏探看,村子看著雖不小,房舍卻不多,當頭第一戶用短樹丫圍起來的矮籬裏,蓋著四五間泥牆茅草屋,一位四十來歲婦人正站在院中低頭喂雞。隻見她斜襟灰布粗衣長至膝頭,下麵是灰寬口褲,穿著圓口布鞋,腰上紮著粗藍布係巾,頭上發髻上裹著粗藍布包頭。她的大腳邊圍著兩隻蘆花小母雞,撲打著翅膀,正從她手中搶食。這婦人身後,院中的灶間飄出陣陣玉米粥香。
茅草屋西頭,另一處炊煙下,有高高泥牆瓦片頂露出,看著卻隻有三四間的樣子。茅草屋和泥瓦屋後十餘丈,有一片似是打穀揚的空地。打穀場上放著一些農具,四麵零落有些破草屋、木架子,多不像住著人。
齊粟娘見此村人少地貧,猶豫不決。她一個十歲女童,又餓又累,滿身凍傷摔傷,全無反抗之力,若是被懶貧無良之人另賣,這一回便是白跑了。她遠遠覷得那婦人衣物整潔,勤於家務,想了半會,終是慢慢走入村口,挨到矮籬邊。
她還未說話,那婦人正巧一抬頭,露出一張平實的麵孔,一眼看著了齊粟娘,頓時噫了一聲。她疑惑地打量了齊粟娘兩眼,又看了看她的來路,問道:“附近沒有碼頭,小姑娘怎的打河那頭來?你家爹娘在哪裏?你可是迷了路?”說罷,將雞食丟下,雙手在衣擺上重重擦了擦,急急打開蘺門,一邊走一邊向泥瓦屋方向嚷道:“演官他娘,演官他娘,快出來瞧瞧,河那頭來了個小姑娘。”
齊粟粟聽著江淮鄉音,幾欲落淚。再見這婦人雖是貧家,卻也知進退之禮,麵目也算和善,心中稍安,待要說話,那婦人卻捧著她的手,上下細細看著,歎道:“可憐見的,手腳都凍爛了,瘦成這樣,必是沒好好吃喝過了。”也不待她答話,扶著她進了院子,安置她坐在一張小凳上,便到灶間取了一碗熱騰騰的玉米薄粥過來。
齊粟娘十來天未入過半點熱湯水,一時捧在手裏,暖了身心,手上凍傷因著受了熱,活了血,頓時從瘡口處滲出了一縷縷血水黃膿。
已是幾日沒有知覺的手突地劇痛了起來,齊粟娘不知是喜知痛,眼中終是滴下淚來,一顆顆砸到了碗裏,濺起老高的水花。
“噯喲喲,掉金豆了,好了好了。”那婦人似是既可憐她,又有些忍俊不住,偏又不善言詞,隻得一邊笑,一邊大力摸著她的頭安慰。齊粟娘隻覺那溫和的人手在她的頭上撫mo著,把這十餘日的孤涼絕望一齊驅散了開去,雖是咬牙想忍住,眼睛裏的淚珠卻落個不停。那齊嫂子越發笑了起來。
此時一把清爽的嗓聲響起,笑道:“齊嫂子,這小姑娘便是原不想哭,被你這麽一笑話,也得哭大方了。”
齊粟粟抬袖擦了眼淚,轉頭看去,隻見一位端莊的婦人站在眼前,一襲青梭布圓領斜扣棉衣,下著青梭厚棉褲,腰上半舊碎花係巾,發上碎花頭巾,褲角處露著一雙不大不小的腳。她五官清秀,雙眸含笑,雖是收拾得格外利索,乃帶著一股文雅之聲,齊粟粟眯著眼,迎著陽光看去,可見她眼角的帶起的笑紋。
這青衣婦人走上前來,細細打量了齊粟娘,點頭道:“既是到了我們這兒,好生歇口氣,吃口飯,其他再說。”轉頭對那齊姓女人道:“齊嫂子,你家雖有空屋子,天旺正住著,我家演兒不在,我正缺伴兒,就讓她到我那兒歇著吧。”說罷,微微咳嗽了兩聲。
齊嫂子見她咳嗽,急忙趕上來替她順氣,埋怨自家道:“我就是個不記事的,明知道你身上有病,吹不得風,隔三岔五總是忘了,把你叫出來受罪。”
青衣婦人柔聲笑道:“你知道我是個愛熱鬧的,最受不得冷清,若不是有你時時叫我,我哪裏還挨得過這日子?”
齊粟娘見這齊嫂子聽得此般不吉利的話竟也未往加思量,便知齊嫂子多是個粗直的人,她心中卻極是驚異,這青衣婦人雖在咳嗽,精神卻是極好,卻不知為何語言蕭索,正思索間,青衣婦人已走到她身邊,微笑看著她。
齊粟娘幾口把玉米粥喝光,從小凳上站起,正要鞠躬道謝,突又想起在船上學來的,這十餘天幾乎忘卻的舊時規矩,便把雙手放在腰下,深深彎膝,向齊大娘福了一福,“多謝大娘。”
齊嫂子與那青衣婦人都笑了起來,齊嫂子撫著她的臉,笑道:“到你陳大娘家裏去好好歇著。明兒來和我家耍玩。”又向那陳娘子笑道:“還是女孩兒可心,我家的強兒若是有她這樣乖巧,我也不用提心吊膽日日想著他了。”
陳娘子微微笑著,牽著齊粟娘的手向外走去。不過幾十步,便到了一處圈著泥牆的泥瓦屋前,一進三間房,一間堂屋,兩間廂房,院子裏也有一個灶間,看著比齊家的草屋子小了許多,卻更牢固些。
齊粟娘已是累極,入得堂屋也無暇多看,坐不得一會,便趴在神櫃前八仙桌上睡了過去。待得她醒來,已是第三天中午。齊粟娘正要揭開身上蓋著的粗藍布花被,卻發覺手腳厚厚糊上了草藥,用布包得嚴密,一身的跌傷、凍傷也都打理妥貼。她看了看床頭枕箱上一身顯是匆匆改小的舊棉衣褲,慢慢起了身。
院子裏飄進來甘薯的香味,齊粟娘肚子咕咕叫著。她費了半刻鍾的時間,方套上了青梭布棉衣褲,趿著床前的青布大棉鞋,慢慢走到房門口。齊粟娘打開門探頭一看,當眼便看見掛在溪邊的破舊棉衣晾在了院子裏,已是洗淨。
那位青衣女人從灶間出來,看著齊粟娘微微一笑,走上前來,彎腰替齊粟娘係上了褲帶,扣好了衣紐,道:“餓了吧,去堂屋裏坐著。”說罷,回了灶間。
齊粟娘低頭看了看整齊的衣裳,出了房門,走進堂屋。正中橫木長案上供著神櫃和牌位。長案前是一張未上漆的榆木八仙桌,兩邊各擺了一張木梳背椅。左右牆上還掛了兩張未裱上的上彩山水畫。
陳娘子端了一碗香熱的甘薯飯進了房,牽著呆站著的齊粟娘坐到左邊的梳背椅上,自個兒拖了另一張椅子與她對麵坐下。陳娘子用木勺舀了滿滿一勺甘薯飯,吹得剛好,送到齊粟娘嘴邊。齊粟娘一愣,低頭看了看包得嚴密的雙手,再看看那婦人微笑的臉,慢慢張開了嘴。
喂著吃了一頓熱飯,再睡了一覺,齊粟娘隻覺元氣大複,知曉這身子粗壯,雖是衣食俱缺,挨餓受凍流浪了十來天,竟也未生病,隻要不發癲病,果真好用,大是歡喜。
齊粟娘在此處住了幾日,身上的傷慢慢愈合,從陳娘子嘴裏方知這村裏不過隻有兩戶人家。這兩家原都住在漕河東邊近岸的村落裏,因著連年的洪水,一撤再撤,退到了這離岸近六七十裏,揚州府高郵州外的的村子安身,
這青衣女人夫家姓陳,膝下有個獨子,名叫陳演,得了童生秀才的功名,前幾日赴江寧府鄉試。那齊嫂子娘家姓宋,有一夫一子,丈夫齊虎雖在,兒子齊強卻逃丁在外,已是四五年未回,前幾日有親族王天旺在他家躲差役,齊粟娘還在睡時,人已走了。
齊粟娘聽得“逃丁”兩字,大是不解,再想這一逃一躲,更是奇怪。陳娘子睨她一眼,細細說了朝廷以人頭抽丁稅,貧戶實實負荷不起。陳家卻是因陳演有功名在身,免了丁稅,又歎道:“齊強那孩子倔得很,卻又聰明過了頭,這份丁銀我家也能勉強替他湊了,他卻死活不要,再不肯安分,負氣離家,隻說賺大錢去了。”其他卻也不多說。
齊粟娘聽得暗暗歎氣,驀然從腦海中的故紙堆裏扒拉出“攤丁入畝”幾個字,既忘了其意,也不知其時,隻知這年頭貧窮人家實實難耐,年年的水災沒把人逼走,各種苛捐雜稅卻生生讓人離了故土,漂泊在外。
齊大娘獨生兒子不在,聽得齊粟娘亦是姓齊,更是歡喜,拉著齊粟娘到她家耍玩說話。齊粟娘見得他家堂屋也是一般整齊幹淨,供著神櫃和齊氏祖宗牌位。因著還未出正月,還擺了一盆裹著紅紙條的水仙花兒。兩麵牆上貼的是大紅年畫。窗前門上貼滿了紅福字和紅窗花。
齊粟娘從齊家出來,看著村後打穀場上,齊大叔淌著一身大汗,赤膊在築高架糧倉,實是不得其法,白費了半天力氣。齊粟娘卻不敢冒然開口相助,隻得盯著看了半天,待得齊大娘來趕時,方才糊裏糊塗地離去。
她心中細細打算,見這村裏空屋不少,村人和善,沒欺負她是個孤女轉賣出去,實是她的運氣。又見這陳娘子家中雖陋,卻出了個秀才,是個知禮曉儀的,原想把身世實實道出,再哀求收留。
沒料到回到屋中,陳娘子正尋了一些舊日衣物出來,撒了線粉,燒了炭鬥。她一邊低頭持剪改衣,一邊不經意地道:“粟娘,看你身形是北邊人,口音兒是京城那邊的,老家可是在永定河邊?”
齊粟娘大吃一驚,連連點頭,問她如何得知。陳娘子笑道:“你既是從漕河邊來,又帶著濕衣,水性必是好的,自是河邊人家。南北水患,南邊是黃、淮、長江,北邊京城附近便隻有永定河了。”
齊粟粟見陳娘子如此心細,大是佩服,又聽她道:“這幾日不見你提起爹娘親人,多是水災裏沒了,或是你被賣了,不敢多說?”說罷,停下剪子,轉頭凝視齊粟娘,“賣身契在外頭,隻要不被尋到,便也罷了。女子不用納丁稅,待尋個時機,托人替你在我家落個戶籍,也叫你這孩兒不再日日憂懼。”
齊粟娘聽得此話,麵上靜靜與陳娘子對視,心裏驚駭,她不過在陳娘子家住了幾日,話未多說一句,事未多做一件,老底兒卻被人看得通通透透,左思右想,知曉機不可失,撲通一聲跪下哀求道:“大娘,我……粟娘雖不明事理,卻是個肯幹的,活命之恩不敢言謝,隻求您收留教導我,我……”
陳娘子不待她說話,一把將她扶起,一邊咳嗽一邊道:“不必如此,都是水邊遭災的,知曉這些難處。你是個膽大不服軟的,竟敢搏命逃出,到得我家。但到底不過十歲,又是女娃,今次你運道好,手腳沒有廢掉,卻再難有下回,若是趕你走了,隻能死在外頭。”說罷,又笑道:“隻是有一件事,你齊大叔日後幹活赤身時,你切切不可直愣愣看著,不知避諱。”
齊粟娘一驚,恍然道:“難怪齊大娘今日不給我好臉色看,原來是在吃醋。”她往日在工程工地上做監理時,看過不知多少赤膊男子,便也未曾在意,此時一想,卻知道是錯了。
陳娘子掩嘴笑個不停,半晌方喘氣道:“果然是個要人教的孩子,你既要我教導,我也不推辭,你去把那房裏書架第二層第一本書取來。”
齊粟娘平日裏和陳娘子一個屋,知曉她所指的是其子陳演的房間,連忙去了。她打開房門一看,靠左牆一個竹片釘成的大書架,書架邊牆上掛著一副草圖,房中央擺著青竹長桌、包圈梳背竹椅,已是坐得油光水亮。靠右牆是一座三欄架子床。家具俱是自家打製,一秉天然,唯一的裝飾就是細細繡著朱紅蓮枝花樣邊的粗藍床帳,一看便知是陳娘子的手藝。
齊粟娘走到竹架邊,看了看牆上草圖,卻是用青、朱、藍、赭等色精細畫了黃、淮、漕運等各處河流、險口、水壩、閘口詳圖,便是北方永定河水形也沒缺了。齊粟娘自然見過比此圖精密不知幾倍的水形圖,但此時此刻,在這陋屋之中,秀才之房內見得如此,仍是大大驚奇。
她不敢久待,匆匆走到書架前,一眼掃過全用阿拉伯數字編號的線書,雖知此時西學早入,也極是驚訝。她隨手從二層上取了書,還未看書名,便被書架上成排的《算經》、《治河圖略》等書晃花了眼。她一邊向回走一邊暗自嘀咕,這陳秀才不是去江寧省試?難不成做舉人不是考八股文而是考治河?
她這般想著回到陳娘子屋裏,將書捧上,方看出竟是本《女誡》,頓時咋舌。陳娘子見她臉色,又笑道:“我知你多少識得幾個字,隻是你可知此書是何人所寫,所寫為何?”
齊粟娘知她厲害,也不打逛語,陪笑道:“大娘,粟娘隻知這書裏寫的是女人規矩,卻也不知是何人所寫,為何而寫。”
陳娘子似笑非笑看著齊粟娘,齊粟娘不免心下發慌,拚命在腦中翻找,將丟在邊角旮旯裏的些許文史知識榨了又榨,方遲疑不定道:“粟娘聽說……聽說這書裏的一些規矩實在是太糟踐人了點……”
陳娘子脆聲而笑,轉身關上房門,打開第一頁,指著道:“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搖了搖頭:“曹大家班夫人此作實是掩飾太過,她得了好處,卻苦了身後一幹人。”
齊粟娘對這些文詞似懂非懂,隻知大意自是將女子貶得極低,但聽陳娘子之言,竟是不以為然,心下鬆了口氣。忽又聽得陳娘子說道:“你可知長孫皇後作《女則》,則天皇後作《女範》?”
齊粟糧呆了一呆,不知她為何提起,隻得搖了搖頭,陳娘子再不肯多言,隻道:“且去把這書背熟了,有不識的字便來問我,背熟後再想想我今日說的話,也算是我教導你一番了。”說罷,又是一陣咳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