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因為是一個國際都市,具有特殊的地位,於是,淞滬護軍使也就成為各派的一個爭奪的目標;尤其是直皖兩係對這一職位盯得更緊。
上海在地理位置上應屬江蘇,但淞滬護軍使在官製上不屬於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為了牽製馮國璋,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時任江蘇督軍的馮國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當上了浙江督軍,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納入江蘇督軍管轄。但是對於馮的這一舉動,北京政.府並不承認,段祺瑞派出了皖係另一員大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這便使得馮國璋把上海納入江蘇督軍轄內的企圖再次落空,
馮國璋和段祺瑞早期的糾葛,淞滬護軍使爭奪是一個重要症結。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三日,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 十四日,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
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上海歸江蘇管轄的要求,直係的長江三督聯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
皖係怎會把自己手中如此重要的地盤放棄?盧永祥急電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楊善德的部隊)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
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為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並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為第四師師長。盧的嫡係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係大為不滿,但是直係沒有理由正麵反對,便提出意見,認為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係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映,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幹浙江督軍,寧願回任淞滬護軍使。雖然,這應該是一種姿態,隻是向直係和北京政.府示威。
但是,九月十四日盧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得北京政.府大感為難。
為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采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表三案:
一、特任盧永祥為浙江督軍。
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守使。
三、令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
在北京方麵看來,這是個一舉兩全之法。即解決了官職問題,也用了皖係的人。
但在皖係看來,上海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製,但是鎮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製。顯然是滿足了直係和李純吞吃淞滬的需求,浙江卻因此而失去了上海這塊風水寶地,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盧永祥、何豐林聯名發電:“恭讀大總統命令,特授盧永祥為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著即裁撤,改設鎮守使,調任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外,現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狀。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為荷。”
何豐林同時自發一電向中央辭職。
電雲:“大總統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令,淞滬護軍使一缺,著即裁撤,改設淞滬鎮守使,調任何豐休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並上海、淞江兩鎮守使,特設護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為深遠。數年以來,迭經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至去歲盧督調任後,學.潮震蕩,工商輟業,人心動搖,閭裏虛驚,豐林一秉成規,幸免意外。現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鹹屬非宜。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製,必須因地製宜,不能因人而設。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準予免去淞滬鎮守使一職,以重舊製,而維大局,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何豐林(1873~1938),字茂如,山東平陰人。因早年喪父,隨叔叔何宗蓮生活,在村中私塾讀書,因用功讀書而精通文字。
後跟隨叔父到天津,入北洋陸軍學堂,畢業後初任袁世凱新建陸軍教練官,不久至陸軍第四鎮為哨官,屬盧永祥標統管轄。
盧對何豐林格外看重,將其視作心腹,盧升任第四師師長時,將其提任為團長。
一九一二年後,何先後任陸軍第四師第七、第八旅旅長,不久隨浙江督軍楊善德前往浙江。一九一三年晉升為浙江寧台鎮守使,袁世凱稱帝後,封三等男爵。
緊隨以上兩通電報,第四師、第十師(都屬浙方)全體軍官發電北京,籲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成命,任命何豐林為護軍使。
這時北京方麵正為了直皖決裂,戰端將啟,無心顧及東南,未立即答複。
何豐林認為是李純從中作梗,發電李純有:“解鈴係鈴,全在吾師”句,又聯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群相詰責,無詞應對,私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雲雲。
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複電表示心跡雲:“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
北京的人事安排本就是因為李純等直係有異議而做出的,他的電報非但不能說服浙江方麵,反而加劇直皖由此而引發的矛盾。
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布防。
看到江浙的戰火即將燃起,江蘇士紳首先聯合各團體呼籲和平。李純平素示人的是主張和平的形象,便帶頭做出緩和的姿態,浙江方麵亦不願做得太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引起爭議的鬆滬護軍使一職擱置了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達成了盧永祥的心願,何豐林於一九二0年七月正式就任鬆滬護軍使兼陸軍第六混成旅旅長。當然,這為後話。
直皖之爭越演越烈,龔心湛的代內閣總理代不下去了,這時呼聲最高的是陸軍總長靳雲鵬。
他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剛之一,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是曹錕的換帖兄弟。在徐世昌和段祺瑞對內閣總理人選意見不能一致的時候,靳算是一個各方都勉強可以接受的人選。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曹錕發出通電,呼籲靳雲鵬出麵組閣,又於二十二日與張作霖聯合發出通電為靳捧場。
靳雲鵬也有政敵,是段的四大金剛之一徐樹錚。小徐雖反對靳,也很有能量,可是大環境對靳太有利了,因此小徐的反對掀不起大浪。
九月二十日,北京政.府公布命令準許龔心湛辭職,派陸軍總長靳雲鵬兼代國務總理。
靳就任代理國務總理後,第一道人事命令是聘張誌潭協助處理內閣事務。
張誌潭是徐樹錚的死對頭,這一來很明顯靳和小徐是針鋒相對了。
張誌譚(1884-1936)字遠伯,河北省豐潤人。前清舉人,晚清時曾任陸軍部候郎中。
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一年,先後任綏遠道尹、內務部次長、陸軍次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等職。後退出政壇,到天津英租界隱居。
張誌譚一生酷愛書法,卸任後每日練字不輟。他與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關係甚密,華經常來張處與其共同切磋書法技藝。張誌譚的字卻也寫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飯店“登瀛樓”三字即為張誌譚所題。他去世後,其弟張誌徴為其出《蠡園遺墨四種》,由華世奎題簽。
靳代閣後,吳佩孚也來了一份賀電,雖然吳隻是一個小小的師長,卻給靳帶來了極大的歡欣。
錢能訓內閣是民國八年六月十三日辭職的,此後一直是代理,正式的國務總理由於徐世昌、段祺瑞意見不統一而難於產生。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現在靳雲鵬既然得到各方的同意,又是老徐(徐世昌)所痛恨的小徐(徐樹錚)的敵人,徐世昌當然樂見。於是便正式谘請安福國會,提名靳為國務總理,請國會予以通過。
這時小徐正在庫倫,而段祺瑞既然支持靳雲鵬組閣,安福係當然不便反對,不過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提出了內閣“三長一秘”的人選。
三長是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姚震,交通總長朱深,國務院秘書長曾毓雋,這四人都是安福係的中堅人物。
靳雲鵬當時表示不反對,於是,十月三十一日眾議院通過了靳內閣,十一月四日參議院也予通過。
上海在地理位置上應屬江蘇,但淞滬護軍使在官製上不屬於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為了牽製馮國璋,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時任江蘇督軍的馮國璋,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當上了浙江督軍,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納入江蘇督軍管轄。但是對於馮的這一舉動,北京政.府並不承認,段祺瑞派出了皖係另一員大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這便使得馮國璋把上海納入江蘇督軍轄內的企圖再次落空,
馮國璋和段祺瑞早期的糾葛,淞滬護軍使爭奪是一個重要症結。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三日,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 十四日,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
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上海歸江蘇管轄的要求,直係的長江三督聯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
皖係怎會把自己手中如此重要的地盤放棄?盧永祥急電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楊善德的部隊)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
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為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並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為第四師師長。盧的嫡係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係大為不滿,但是直係沒有理由正麵反對,便提出意見,認為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係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映,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幹浙江督軍,寧願回任淞滬護軍使。雖然,這應該是一種姿態,隻是向直係和北京政.府示威。
但是,九月十四日盧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得北京政.府大感為難。
為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采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表三案:
一、特任盧永祥為浙江督軍。
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守使。
三、令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
在北京方麵看來,這是個一舉兩全之法。即解決了官職問題,也用了皖係的人。
但在皖係看來,上海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製,但是鎮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製。顯然是滿足了直係和李純吞吃淞滬的需求,浙江卻因此而失去了上海這塊風水寶地,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盧永祥、何豐林聯名發電:“恭讀大總統命令,特授盧永祥為浙江督軍,淞滬護軍使著即裁撤,改設鎮守使,調任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當此南北爭持之際,國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趨危險,淞滬地方重要,未便驟事更張,除電呈大總統外,現仍以盧永祥兼任淞滬護軍使名義,由豐林代行,維持現狀。謹此電聞,即請查照為荷。”
何豐林同時自發一電向中央辭職。
電雲:“大總統國務院參陸部鈞鑒:恭讀大總統令,淞滬護軍使一缺,著即裁撤,改設淞滬鎮守使,調任何豐休為淞滬鎮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滬地方重要,綰轂東南,自民國四年裁並上海、淞江兩鎮守使,特設護軍使一職,直隸中央,當時設官分職,用意至為深遠。數年以來,迭經事變,用能本其職權,隨機應付。至去歲盧督調任後,學.潮震蕩,工商輟業,人心動搖,閭裏虛驚,豐林一秉成規,幸免意外。現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設鎮守使,職權驟縮,地方既難維持,事機尤多貽誤,對內對外,鹹屬非宜。豐林奉職無狀,知難勝任,惟國家官製,必須因地製宜,不能因人而設。惟有退讓賢路,仰懇大總統準予免去淞滬鎮守使一職,以重舊製,而維大局,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何豐林(1873~1938),字茂如,山東平陰人。因早年喪父,隨叔叔何宗蓮生活,在村中私塾讀書,因用功讀書而精通文字。
後跟隨叔父到天津,入北洋陸軍學堂,畢業後初任袁世凱新建陸軍教練官,不久至陸軍第四鎮為哨官,屬盧永祥標統管轄。
盧對何豐林格外看重,將其視作心腹,盧升任第四師師長時,將其提任為團長。
一九一二年後,何先後任陸軍第四師第七、第八旅旅長,不久隨浙江督軍楊善德前往浙江。一九一三年晉升為浙江寧台鎮守使,袁世凱稱帝後,封三等男爵。
緊隨以上兩通電報,第四師、第十師(都屬浙方)全體軍官發電北京,籲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成命,任命何豐林為護軍使。
這時北京方麵正為了直皖決裂,戰端將啟,無心顧及東南,未立即答複。
何豐林認為是李純從中作梗,發電李純有:“解鈴係鈴,全在吾師”句,又聯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群相詰責,無詞應對,私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雲雲。
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複電表示心跡雲:“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
北京的人事安排本就是因為李純等直係有異議而做出的,他的電報非但不能說服浙江方麵,反而加劇直皖由此而引發的矛盾。
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布防。
看到江浙的戰火即將燃起,江蘇士紳首先聯合各團體呼籲和平。李純平素示人的是主張和平的形象,便帶頭做出緩和的姿態,浙江方麵亦不願做得太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引起爭議的鬆滬護軍使一職擱置了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達成了盧永祥的心願,何豐林於一九二0年七月正式就任鬆滬護軍使兼陸軍第六混成旅旅長。當然,這為後話。
直皖之爭越演越烈,龔心湛的代內閣總理代不下去了,這時呼聲最高的是陸軍總長靳雲鵬。
他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剛之一,是張作霖的兒女親家,是曹錕的換帖兄弟。在徐世昌和段祺瑞對內閣總理人選意見不能一致的時候,靳算是一個各方都勉強可以接受的人選。
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曹錕發出通電,呼籲靳雲鵬出麵組閣,又於二十二日與張作霖聯合發出通電為靳捧場。
靳雲鵬也有政敵,是段的四大金剛之一徐樹錚。小徐雖反對靳,也很有能量,可是大環境對靳太有利了,因此小徐的反對掀不起大浪。
九月二十日,北京政.府公布命令準許龔心湛辭職,派陸軍總長靳雲鵬兼代國務總理。
靳就任代理國務總理後,第一道人事命令是聘張誌潭協助處理內閣事務。
張誌潭是徐樹錚的死對頭,這一來很明顯靳和小徐是針鋒相對了。
張誌譚(1884-1936)字遠伯,河北省豐潤人。前清舉人,晚清時曾任陸軍部候郎中。
一九一四年——一九二一年,先後任綏遠道尹、內務部次長、陸軍次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等職。後退出政壇,到天津英租界隱居。
張誌譚一生酷愛書法,卸任後每日練字不輟。他與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關係甚密,華經常來張處與其共同切磋書法技藝。張誌譚的字卻也寫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飯店“登瀛樓”三字即為張誌譚所題。他去世後,其弟張誌徴為其出《蠡園遺墨四種》,由華世奎題簽。
靳代閣後,吳佩孚也來了一份賀電,雖然吳隻是一個小小的師長,卻給靳帶來了極大的歡欣。
錢能訓內閣是民國八年六月十三日辭職的,此後一直是代理,正式的國務總理由於徐世昌、段祺瑞意見不統一而難於產生。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現在靳雲鵬既然得到各方的同意,又是老徐(徐世昌)所痛恨的小徐(徐樹錚)的敵人,徐世昌當然樂見。於是便正式谘請安福國會,提名靳為國務總理,請國會予以通過。
這時小徐正在庫倫,而段祺瑞既然支持靳雲鵬組閣,安福係當然不便反對,不過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提出了內閣“三長一秘”的人選。
三長是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姚震,交通總長朱深,國務院秘書長曾毓雋,這四人都是安福係的中堅人物。
靳雲鵬當時表示不反對,於是,十月三十一日眾議院通過了靳內閣,十一月四日參議院也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