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本一直在直、皖兩係明爭暗鬥中保持中立,忽然加入直係的長江三督要求停止南北戰爭,對於段祺瑞的皖係無疑是強地震。
徐樹錚跑到天津遊說曹,這小徐很識人,也善於迎合人的心理。對曹錕承諾,隻要曹站在皖係這一方麵,將來皖係在召集新國會選副總統時,定選曹為副總統。
他還對曹說:長江三督以李純為首,南北和平如果實現,將來出人頭地的是李純,曹錕沾不了多少光。
對於往上走的雄心越來越大的曹錕,徐樹錚這些話很有誘惑力。曹知道將來的新國會必定是皖係控製,更知道徐樹錚在皖係一言九鼎,徐說皖係選他為副總統應該是十拿九穩的。這個副總統很了得,黎元洪和馮國璋就都是由副總統而扶正的,曹錕動心了。
二十一日,曹錕自天津在長途電話中向段祺瑞表白,說直係四督的那個電報未經他本人同意,他也從未參與那幾人的任何活動。
接到了這個電話,段祺瑞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實際情況是,李純曾向曹錕要求,大家聯合提出一個促進南北和平的電報,曹錕沒有明確態度。李純便認為曹是默認了,自南京把電報發出,以曹錕領銜。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曹錕看到電報影響太大,怕與段結怨太深,於是予以否認。這一來,直係自作多情拉曹錕做大旗,把自己搞得很狼狽。
為消除影響,經徐樹錚做工作,曹錕在二十二日單獨發出通電:主張以南軍退出長沙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
這是公開表明,十一月十八日的電報與其無關。而提出南邊不可能接受的條件,看似主和,其實是主戰的。
曹錕通電發表前後,安徽督軍倪嗣衝,奉天巡閱使張作霖,督軍楊善德、盧永祥、張懷芝、張敬堯、李厚基等紛紛表示支持段祺瑞。主張繼續對南方作戰,一時間主戰派聲勢大振。
皖係叫戰,直係叫和,爭論不休。皖係說:能戰始能言和,應該以戰迫和。直係說:和以示誠意,以和為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再戰才能氣壯。
至此,北洋派的兩大派係,直係和皖係的矛盾公開化了。
辭去陸軍部次長的徐樹錚,成了最活躍的人,在天津呼風喚雨。先把搖擺中的曹錕從直係中拉過來,又策劃出一個以張作霖為首的組織,所謂的秦、晉、皖、奉大聯盟。這個督軍大聯盟,好像又是督軍團再版。
據說日本公使也來見馮,放出威脅口吻,他說:“中國局勢正麵臨極大困難,內閣不可更動,一更動必定有大亂子。”
然而,此時候的馮國璋,看到段祺瑞就有氣,和那會的黎元洪鐵了心倒段一模一樣。別說是段主動提出辭職,就是段不請辭,他也要想辦法把段搞掉。
頭等大事是找人接段這個總理,能不能幹得了先不說,得有人把位置頂上,免得夜長夢多。他首先去找王士珍,苦口婆心地求王顧念多年交情,出來幫他。
這個時候,王士珍這樣的老好人怎會沒事找罪受?結果,王士珍仍然和黎元洪請他時一樣態度,怎麽說也不肯。甚至反過來苦苦求馮,別讓他做不是人的事。說和段幾十年交情了,怎肯賣友?他不止是不肯接受總理職位,連陸軍總長一職也稱病不肯就職。
馮請他推薦人選,他嘟囔了半天說:“還是想法子讓老段出來幹,這樣,我可以當這個陸軍總長。”
馮最怕聽到這樣的話,趕忙告辭。
馮國璋又去找熊希齡、田文烈、陸徵祥等,這些個精明人個個拒絕。誰都知道段不是真心請辭,而隻是要條件。馮和段都惹不起,何苦在馮、段中間受夾板氣。
這年頭很多人都想當官,而且是越大越好,可現在怪了,放著個國務總理楞是沒人幹。一切都是黎元洪走過的路,黎是碰了一大堆釘子後,哀求到了伍廷芳,才免了段的總理。還不錯,馮最後找到了病懨懨的汪大燮,汪經不起馮的苦求,到是勉強答應了;但是提出一個條件:隻掛名做幾天總理,隻簽署幾個公文。
馮也是想找一個過渡,隻要有人過渡,馮就可再請別人。於是,馮答應了汪的條件。
段祺瑞當然知道馮國璋的心意,更想看他的笑話,親赴總統府麵請辭職。
馮自然要“誠心”挽留,在被段百般謝絕後,假意請段薦賢。
馮這邊的情況什麽都瞞不過段,怎麽就這麽英雄所見略同,段推薦的恰好是汪大燮,並願親往勸駕。
十一月二十二日,馮下令準段辭職,派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
派人拿著命令找汪大燮副署,卻被其婉拒。
汪同時簽署了一紙空白命令,要求馮把繼任總理的名字填在上麵。馮無奈,胡亂把王士珍的名字填上,總算大事辦成。
二十三日馮通電解釋準段辭職經過說:
“以總理關係民國之重,鄙人與總理相知之深,斷不忍聽其恝然高蹈。但總理堅欲息肩,自商汪總長代理總理,不得已於二十二日準免本職。此後內閣改組,仍盼段公舉其所知,俾國璋得收指臂之效。段總理雖暫去職,而國璋倚重之殷,與段公扶持之雅,不異曩昔。”
馮國璋免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想乘機實現總統的大權獨攬,第一步是恢複袁世凱時代的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把名目稍微改一下,稱為軍事辦公處。
這個機構在黎元洪時代稱為軍事幕僚處。黎有心無力,沒有完成這個計劃。
但馮同樣沒有實現,因為皖係軍人紛紛通電反對。軍事辦公處的招牌隻掛了兩天,就取了下來,仍然恢複軍事處老招牌。
汪大燮僅僅承認代理一個星期的國務總理,他天天催請馮發表繼任人選。馮硬著頭皮再找王士珍,要他出山。王還是不肯,因為這樣仍免不了“賣友”蒙羞,不過他答應幫馮物色一個人選。
王士珍幫馮國璋找的人,仍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有名氣人物,這些人早經馮敦請過而未答應,自然也不會答應王的。
馮急了,對王說:“總理問題且先放下,請看我的老麵子,先就陸軍總長吧!”
王還是推諉。
就在這個時候,下台的總理段祺瑞忽然登門訪王,請王以北洋團體為重,先就陸軍總長。
王這才裝出十分勉強的樣子,答應到陸軍部看幾天大門。
王答應就陸軍總長後,北京軍警推舉代表到王宅請願,他們眾口同聲說:“請王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
這些軍警代表,不用說全是馮指使的。
十一月三十日馮又親自到王宅勸駕,不知是說了什麽,看來王是答應了。
因為回到公府,馮就發布了派王士珍署理內閣總理,仍兼陸軍總長。
同時發表陸徵祥為外交總長、錢能訓為內務總長、王克敏為財政總長、江庸為司法總長、田文烈為農商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傅增湘為教育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以蔭昌為參謀總長。
王克敏(1876年5月4日-1945年12月25日),字叔魯,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一九零零年以清朝留學生監督的名義到日本,並擔任清國駐日大使館的參讚。回國後也於外交部任職。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王克敏曾經於一九一七年,段祺瑞執政期間出任中國銀行總裁。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克敏在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出任日軍扶植的傀儡政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一職。一九四零年三月,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並入汪精衛的偽南京國民政.府後,又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名義上王克敏歸汪精衛管轄,事實上自成體係。後來王克敏又出任偽南京國民政.府的內務總署督辦、偽中央政治委員等要職。
日本投降之後,王克敏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於獄中自殺身亡。
江庸(1878—1960),字翊雲,晚號澹翁,出生在四川璧山(現重慶市璧山區),中國近代法學家、中國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留學日本,一九零六年畢業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法製經濟科。歸國後授法政科舉人,曾任滿清政.府大理院推事、民國京師高等審判廳廳長。
新中國成立後,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並被推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王士珍就任總理後在國務院中宣稱:“本總理決不更動一個人,今天一個人來,將來一個人去。”
據說,王所以答應當這個總理,是因為段祺瑞出麵作了工作。
段為什麽要去勸王就任總理兼陸軍總長呢?其實段自然知道馮讓他下台的決心已定,他了解王士珍是個無所作為的黃老之學人物,王代他,不會搞風搞雨。換上個不知深淺的家夥,還不知會搞出什麽麻煩。總理這個位置,他肯定還要回來的。隻是,那個時候,有一個人必須滾蛋,就是馮國璋。
這時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已經在天津說動了曹錕,又去奉天聯絡張作霖,和去蚌埠聯絡倪嗣衝。如果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段現在暫時退卻而由王士珍出來維持,在他看來是有利而無害。
因為、這不妨礙他暗中部署和掌控一切。
徐樹錚跑到天津遊說曹,這小徐很識人,也善於迎合人的心理。對曹錕承諾,隻要曹站在皖係這一方麵,將來皖係在召集新國會選副總統時,定選曹為副總統。
他還對曹說:長江三督以李純為首,南北和平如果實現,將來出人頭地的是李純,曹錕沾不了多少光。
對於往上走的雄心越來越大的曹錕,徐樹錚這些話很有誘惑力。曹知道將來的新國會必定是皖係控製,更知道徐樹錚在皖係一言九鼎,徐說皖係選他為副總統應該是十拿九穩的。這個副總統很了得,黎元洪和馮國璋就都是由副總統而扶正的,曹錕動心了。
二十一日,曹錕自天津在長途電話中向段祺瑞表白,說直係四督的那個電報未經他本人同意,他也從未參與那幾人的任何活動。
接到了這個電話,段祺瑞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實際情況是,李純曾向曹錕要求,大家聯合提出一個促進南北和平的電報,曹錕沒有明確態度。李純便認為曹是默認了,自南京把電報發出,以曹錕領銜。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曹錕看到電報影響太大,怕與段結怨太深,於是予以否認。這一來,直係自作多情拉曹錕做大旗,把自己搞得很狼狽。
為消除影響,經徐樹錚做工作,曹錕在二十二日單獨發出通電:主張以南軍退出長沙為南北議和的先決條件。
這是公開表明,十一月十八日的電報與其無關。而提出南邊不可能接受的條件,看似主和,其實是主戰的。
曹錕通電發表前後,安徽督軍倪嗣衝,奉天巡閱使張作霖,督軍楊善德、盧永祥、張懷芝、張敬堯、李厚基等紛紛表示支持段祺瑞。主張繼續對南方作戰,一時間主戰派聲勢大振。
皖係叫戰,直係叫和,爭論不休。皖係說:能戰始能言和,應該以戰迫和。直係說:和以示誠意,以和為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再戰才能氣壯。
至此,北洋派的兩大派係,直係和皖係的矛盾公開化了。
辭去陸軍部次長的徐樹錚,成了最活躍的人,在天津呼風喚雨。先把搖擺中的曹錕從直係中拉過來,又策劃出一個以張作霖為首的組織,所謂的秦、晉、皖、奉大聯盟。這個督軍大聯盟,好像又是督軍團再版。
據說日本公使也來見馮,放出威脅口吻,他說:“中國局勢正麵臨極大困難,內閣不可更動,一更動必定有大亂子。”
然而,此時候的馮國璋,看到段祺瑞就有氣,和那會的黎元洪鐵了心倒段一模一樣。別說是段主動提出辭職,就是段不請辭,他也要想辦法把段搞掉。
頭等大事是找人接段這個總理,能不能幹得了先不說,得有人把位置頂上,免得夜長夢多。他首先去找王士珍,苦口婆心地求王顧念多年交情,出來幫他。
這個時候,王士珍這樣的老好人怎會沒事找罪受?結果,王士珍仍然和黎元洪請他時一樣態度,怎麽說也不肯。甚至反過來苦苦求馮,別讓他做不是人的事。說和段幾十年交情了,怎肯賣友?他不止是不肯接受總理職位,連陸軍總長一職也稱病不肯就職。
馮請他推薦人選,他嘟囔了半天說:“還是想法子讓老段出來幹,這樣,我可以當這個陸軍總長。”
馮最怕聽到這樣的話,趕忙告辭。
馮國璋又去找熊希齡、田文烈、陸徵祥等,這些個精明人個個拒絕。誰都知道段不是真心請辭,而隻是要條件。馮和段都惹不起,何苦在馮、段中間受夾板氣。
這年頭很多人都想當官,而且是越大越好,可現在怪了,放著個國務總理楞是沒人幹。一切都是黎元洪走過的路,黎是碰了一大堆釘子後,哀求到了伍廷芳,才免了段的總理。還不錯,馮最後找到了病懨懨的汪大燮,汪經不起馮的苦求,到是勉強答應了;但是提出一個條件:隻掛名做幾天總理,隻簽署幾個公文。
馮也是想找一個過渡,隻要有人過渡,馮就可再請別人。於是,馮答應了汪的條件。
段祺瑞當然知道馮國璋的心意,更想看他的笑話,親赴總統府麵請辭職。
馮自然要“誠心”挽留,在被段百般謝絕後,假意請段薦賢。
馮這邊的情況什麽都瞞不過段,怎麽就這麽英雄所見略同,段推薦的恰好是汪大燮,並願親往勸駕。
十一月二十二日,馮下令準段辭職,派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
派人拿著命令找汪大燮副署,卻被其婉拒。
汪同時簽署了一紙空白命令,要求馮把繼任總理的名字填在上麵。馮無奈,胡亂把王士珍的名字填上,總算大事辦成。
二十三日馮通電解釋準段辭職經過說:
“以總理關係民國之重,鄙人與總理相知之深,斷不忍聽其恝然高蹈。但總理堅欲息肩,自商汪總長代理總理,不得已於二十二日準免本職。此後內閣改組,仍盼段公舉其所知,俾國璋得收指臂之效。段總理雖暫去職,而國璋倚重之殷,與段公扶持之雅,不異曩昔。”
馮國璋免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想乘機實現總統的大權獨攬,第一步是恢複袁世凱時代的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把名目稍微改一下,稱為軍事辦公處。
這個機構在黎元洪時代稱為軍事幕僚處。黎有心無力,沒有完成這個計劃。
但馮同樣沒有實現,因為皖係軍人紛紛通電反對。軍事辦公處的招牌隻掛了兩天,就取了下來,仍然恢複軍事處老招牌。
汪大燮僅僅承認代理一個星期的國務總理,他天天催請馮發表繼任人選。馮硬著頭皮再找王士珍,要他出山。王還是不肯,因為這樣仍免不了“賣友”蒙羞,不過他答應幫馮物色一個人選。
王士珍幫馮國璋找的人,仍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有名氣人物,這些人早經馮敦請過而未答應,自然也不會答應王的。
馮急了,對王說:“總理問題且先放下,請看我的老麵子,先就陸軍總長吧!”
王還是推諉。
就在這個時候,下台的總理段祺瑞忽然登門訪王,請王以北洋團體為重,先就陸軍總長。
王這才裝出十分勉強的樣子,答應到陸軍部看幾天大門。
王答應就陸軍總長後,北京軍警推舉代表到王宅請願,他們眾口同聲說:“請王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
這些軍警代表,不用說全是馮指使的。
十一月三十日馮又親自到王宅勸駕,不知是說了什麽,看來王是答應了。
因為回到公府,馮就發布了派王士珍署理內閣總理,仍兼陸軍總長。
同時發表陸徵祥為外交總長、錢能訓為內務總長、王克敏為財政總長、江庸為司法總長、田文烈為農商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傅增湘為教育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以蔭昌為參謀總長。
王克敏(1876年5月4日-1945年12月25日),字叔魯,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一九零零年以清朝留學生監督的名義到日本,並擔任清國駐日大使館的參讚。回國後也於外交部任職。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王克敏曾經於一九一七年,段祺瑞執政期間出任中國銀行總裁。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克敏在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出任日軍扶植的傀儡政權,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一職。一九四零年三月,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並入汪精衛的偽南京國民政.府後,又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名義上王克敏歸汪精衛管轄,事實上自成體係。後來王克敏又出任偽南京國民政.府的內務總署督辦、偽中央政治委員等要職。
日本投降之後,王克敏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於獄中自殺身亡。
江庸(1878—1960),字翊雲,晚號澹翁,出生在四川璧山(現重慶市璧山區),中國近代法學家、中國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留學日本,一九零六年畢業於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法製經濟科。歸國後授法政科舉人,曾任滿清政.府大理院推事、民國京師高等審判廳廳長。
新中國成立後,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並被推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王士珍就任總理後在國務院中宣稱:“本總理決不更動一個人,今天一個人來,將來一個人去。”
據說,王所以答應當這個總理,是因為段祺瑞出麵作了工作。
段為什麽要去勸王就任總理兼陸軍總長呢?其實段自然知道馮讓他下台的決心已定,他了解王士珍是個無所作為的黃老之學人物,王代他,不會搞風搞雨。換上個不知深淺的家夥,還不知會搞出什麽麻煩。總理這個位置,他肯定還要回來的。隻是,那個時候,有一個人必須滾蛋,就是馮國璋。
這時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已經在天津說動了曹錕,又去奉天聯絡張作霖,和去蚌埠聯絡倪嗣衝。如果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段現在暫時退卻而由王士珍出來維持,在他看來是有利而無害。
因為、這不妨礙他暗中部署和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