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誌的袁世凱用濃重的河南口音,宣讀了如下誓詞:


    “民國建設造端,百凡待治。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製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漸達國家於安全強固之域,禪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誌願,率履勿逾。埃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謹掬誠捆,哲告同胞。”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就著手組織政.府。經袁世凱提議,參議院通過,唐紹儀當選為內.閣.總.理。


    唐紹儀在袁世凱駐節朝鮮時就追隨袁世凱,深得袁世凱的信任。在任南北和談代表時,和南方的主要人士有廣泛的接觸,能夠被各方所接受。他留過洋,思想前衛,真心主張共和。為取信南方的革命黨人,唐紹儀加入了同盟會。


    在組織政.府時,袁世凱曾致電孫.中.山:“建造伊始,予才短年衰,非賴群策群力,匡其不逮,難以膺此重任。南京政.府.募僚濟濟,良材之多,盛稱一時,概行留用,借資臂助,請代予挽駕。”


    南京臨時政.府就要完成使命了,肯定是人心惶惶,前路茫茫。袁世凱的這一電文,一方麵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麵也表現出袁世凱求才若渴的胸懷。


    當然,說是說,做是做,真到了用人的時候,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內閣中的陸軍總長的人選,南方革命黨極力主張由黃興擔任。在袁世凱心裏,革命黨人,終究不是自己人,甚至是外人,這樣重要的位置,怎麽能給革命黨呢?袁世凱必須用自己人,堅持由段祺瑞出任此職。


    僅此一職,雙方就爭論十多天各不相讓。一直爭到了月底,唐紹儀的內閣方才出台。


    三月二十九日,唐紹儀在南京出席參議院會議,當他出現在講台上,尚未解任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陪同著他。


    唐總.理開始報告閣員的名單。


    在場無人不知這份名單難產的程度:先是袁世凱與唐紹儀在北京反複磋商,才提交給南京臨時政.府。而臨時政.府也對名單大動幹戈,是十二個部還是十個部,陸軍總長之爭,海軍總長之爭,都曾在報紙上大打通電戰,讓人幾乎對民國第一屆政.府誕生絕望。


    這份名單所有的媒體都事先得到了:


    外交總長陸征祥,內務總長趙秉鈞,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財政總長熊希齡,農林總長宋教仁,工商總長陳其美,交通總長梁如浩。誰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南北人員各占一半。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唐總理介紹了每位閣員的委任理由,當然是官方版的。說到交通總長梁如浩時,整個會場的嗡嗡聲大了起來,唐紹儀不得不提高了嗓音:“中國的交通,目前首重在鐵路,而吾國鐵道之建築,關涉外債者甚多,非兼長於鐵路建築與外債交涉者,不能勝任。梁君前清時曾辦山海關鐵路,又曾任海關關道,二者均係熟手,足堪任此。”


    唐紹儀退席後,有人直接站起來開口:“國務員表決,必須開全院委員會,詳加討論,不可直接表決。”


    馬上又有個胖子站起來,是直隸代表穀鍾秀,隻聽其言道:“開全院委員會,應該禁止旁聽!即使是總.統、總.理、各部總、次長,都應該退席!”


    直隸代表穀鍾秀這句話引起了軒然大波。《臨時約法》沒有規定類似情形,誰也不知道該怎麽做?


    有人提議全院委員會可挪到夜間再開。又是穀鍾秀,大聲嚷道:“現在已經六點多了!事極急迫,還要拖到什麽時候?我們應該馬上開會!總.統總.理與各行政官如有意見,請趕快發表,如果沒有,就請退席,等我們議定之後,再請總.理回來……”


    他看了一眼唐紹儀身旁的孫中山,“至於總統和各位行政官,就沒必要再出席了吧!”


    無人反對。於是鬧哄哄地,總.統.總.理行政官退席,旁聽人士退席。媒體記者職責攸關,不能離開,又沒有進入休息室的權利,隻能在參議院門口株守。


    教皇選舉般的內部討論,持續了足足一個多鍾頭。


    終於有人走了出來通知:“會議繼續,請各位入場!”


    大家回到原位,往坐席一看,唐紹儀回來了,孫.中.山居然也沒走。他也焦急地在等待著結果。看來,誰也掌控不了參議院的局勢,這讓在場的人有一種特別地刺激感。


    議長林森宣布無記名投票開始,到會議員三十九人,以得二十票為通過。計票結果出來了:其他總長人選都得票半數以上,隻有梁如浩得了十七票,以少數未通過。


    梁如浩(1863—1941),男,原名昭濤,字如浩,號孟亭(夢亭),廣東香山人,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與唐紹儀、周長齡等第三批幼童赴美留學,先後人讀哈德福中學與史梯芬工學院。


    清光緒七年(1881)五月歸國,任天津西局兵工廠繪圖員。清光緒九年(1883),任中國德籍顧問穆麟德隨員,赴朝鮮籌設海關。


    清光緒十一年(1885),袁世凱任駐朝鮮通商事宜大臣,梁如浩被任為幕僚。清光緒二十年(1894),袁世凱奉召回京,梁如浩隨後也歸國,委為關內鐵路運輸處處長,後升北寧鐵路總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其受清廷委派,由八國聯軍手中接收關外鐵路。


    光緒二十八年(1902)五月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任唐山路礦學堂(即後來的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總督(即校長)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派駐荷蘭,後納資捐升候補道。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梁如浩負責修築京漢鐵路支線(由高碑店至梁格莊)。翌年,先後任奉錦山海關道兼關內外鐵路總辦、天津海關監督、牛莊海關道、天津海關道、上海海關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授外務部右參議,複遷升外務部右丞兼署奉天左參讚。


    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後任袁世凱內閣郵傳部副大臣。武昌起義後,廣東獨立,廣東軍政.府都督胡漢民,曾委任梁如浩為軍政.府交通部部長。


    1912年民國肇建,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曾提名梁如浩為交通總長,未獲參院同意。稍後,任陸征祥及趙秉鈞內閣外交總長,加入國民黨。因派係紛爭,蒙事棘手(俄國策動外**立),乃辭職出走天津。民國十年(1921),梁如浩出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高等顧問。翌年,又被北京政.府任為“接收威海衛委員會”委員長,幾經談判後於民國十二年(1923 )與英國草簽“中英威海衛條約”。民國十四年(1925)加入“扶輪社”。


    退休後居天津。晚年任“華洋義賑會”會長。民國三十年(1941)十月在天津去世。


    開始唐紹儀在宣讀內閣人員名單念到梁如浩時,會場就起一片嗡嗡聲,已經有了預兆。公道地說,無論是人品、才智、能力和資格,梁如浩都是個很不錯的人選。但無奈他的名聲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修建鐵路和籌款等方麵為清廷背了黑鍋,再者他一直被認定為袁世凱北洋係的鐵杆,可能是為了防止袁世凱拉幫結派。雖然不是個人原因,但也是沒辦法的事。


    議院的燈火明亮,人們能看見唐紹儀腦門上有汗珠閃亮。他匆匆登台,對著議員們說:交通總長一職,舍梁如浩之外,難於得人。不過他還是嚐試著提出了一個候補人選:前浙江都督湯壽潛。


    “反對!”還沒等議長提付表決,下麵已經是一片樹林般的手臂。


    第二天報紙記載是“全體反對”。


    唐紹儀說了半天,白費唇舌。最後他宣布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交通總長,暫由紹儀本人自兼,再尋賢才。


    這是參議院能接受的結果。於是議長宣布,散會。


    第一屆內閣就這樣誕生,……交通總長後由施肇基擔任。


    因為唐紹儀已經加入了同盟會,十個總長,同盟會占有四席,因此被一些人稱做同盟會內閣。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外交、內務、陸軍、海軍、財政這些個重要部門,均不在革命黨手中。


    由同盟會員任總長的教育、司法、農林、工商當時是被視做冷板凳的。


    這是袁世凱的高明和心機,讓革命黨人心有不滿,而嘴上說不出。


    為了安撫南方的革命黨人,袁世凱於三十日任命黃興為參謀長,此職徒有虛名而無實權,黃興不受。袁世凱又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負責維持南方地方和整頓南方各省的軍隊。


    誰能想到費盡洪荒之力產生的民國首屆內閣,竟會那麽的短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樸並收藏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