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四年二月至一九零五年五月,俄國和日本兩國為了爭奪東北的地盤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在中國領土上廝殺了一年多,清廷誰也惹不起便保持中立。
為防止日俄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其他地區,清政府嚴令奉天和直隸的邊要地區由北洋統籌防守;沿海口岸則由相應督撫各自戰備。
袁世凱趁機大幅度的擴軍備戰,於是他的武衛右軍擴充為北洋軍。或許,這支北洋軍對袁世凱以後的人生有多至關重要,這個時候的袁世凱也未必能夠清楚的知道。
第四、肅貪治吏。
晚清官員的腐敗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國家貧弱交加,官員的薪俸極低。靠那一點可憐的官俸,維持家庭生活得精打細算。但是,別看薪俸沒幾個錢,但官員幾乎是人人有錢。
對此,袁世凱有深刻的體會。
逃難在外的慈禧回到到皇宮以後,見宮內設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大多數陳設被搶走或毀壞,慈禧在召見袁世凱時,要求他趕緊籌款維修。
這諾大的一筆歀子,從哪裏來呢?
因為還庚子賠款,清政.府加大了各種賦稅,搞得民怨沸騰。袁世凱到任直隸後,曾因為負擔太重,已經爆發過景延賓在直隸廣宗縣領導的抗捐鬥爭。
雖然起義已經被鎮壓下去了,民眾心中的怒火沒有平息,如果往下攤派,勢必激起民變。
老百姓不好得罪,老佛爺就好得罪嗎?無論如何,這筆錢必須得搞到。
袁世凱召集手下的藩、臬、司、道等官員來商議,想和他們大家私人籌借,事後肯定如數償還。
他知道,這些官員手裏都有錢。
但是這些人一張口,一個比一個會哭窮。有人還給袁世凱算了筆帳。自己一個月薪俸是多少,自己一家人一個月要吃多少糧,多少菜。糧多少錢一斤,菜多少錢一斤,算來算去根本不夠用,隻能節衣縮食。
袁世凱一見如此,也隻能作罷。
接下來,袁世凱不動聲色的派人找天津的各大票號聯絡,謊稱要把一筆公款存到票號,問他們能給多少利?
他們說最多是八厘。這個人說不對,他可是聽說了,別人把錢存到這裏,利錢可不是這個數。
票號都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就矢口否認,但這個人說什麽都不相信。
為了說服這個人,就把賬簿拿出來,把某官署某官員個人的存歀數字和利錢是多少一一報給了他。
這個人把這些人和存款數記下來,報給了袁世凱。
過了幾天,袁世凱把那些人請來,和他們說了大致經過。
話鋒一轉說:“這些票號的掌櫃的太可惡了,竟敢打著諸公的名義來招搖撞騙。為了懲處他們,我已經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
那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幹吃了個啞巴虧。
對於官場的腐敗,袁世凱深知,任其發展下去,任何的統治是很難維持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這個直隸總督新官上任要燒三把火,他需要政績。
在當山東巡撫時,他也曾抓過幾個貪官。
比如手下有個叫王治馨的,派他到東北出差,他趁機大貪了一筆。
被袁世凱發現後,本來是要砍這人頭的,後來有袁世凱沒法不給麵子的人出來說情,才饒他不死。
正是這個王治馨,後來一直追隨袁世凱的北洋嫡係趙秉鈞。
一九一三年趙秉鈞任中華民國總理時,王治馨當上了北京市長。
官大了,貪心更大,被大總統袁世凱主持成立的“肅政廳”抓個正著,最後還是被袁世凱處死。
當然,這是後話。
但是,一方麵袁世凱在山東時間有限,權力有限,又那麽多大事,難事纏身。對於治理腐敗,隻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了,他決心要大刀闊斧,大幹一場。
在整飭吏治上,袁世凱采取的第一措施是破除陋規。
所謂陋規,也叫“規禮”或“常規”,就是官吏憑借手中的權力,公開按時、按節、按事,向所屬機關和人員索取的金錢和禮物。
因為各級官府,上邊撥付的辦公費用嚴重不足,隻能和下屬收取。對此,上邊也心裏有數,不是睜一眼閉一眼,而是睜著雙眼什麽也看不見。
因為,這其中有必須的費用,所以,向下邊伸手也就理直氣壯,有持無恐。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這也就為利用陋規來巧取豪奪大開方便之門。
袁世凱認為,吏治最大的問題“莫如收受陋規一事”。
他的作法是,確實必須的辦公費用和必須的支出,該多少就多少,由公費實報實銷,把利用陋規索賄和必須和正常的支出劃分開來。
要肅貪,首先需要明確界定什麽樣的行為是“貪”, 破除陋規對於肅貪當然意義重大。
袁世凱在直隸的財政狀況得到一定改善後,他還拿出一部分資金給官員一定的補助。緩解官員薪俸過低的問題,拿出錢來養廉。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二個措施是設立官吏考驗處,對各級官員進行考核。
用官員,除了道、府的大員他親自過問外,其他的官員任用主要是由官吏考驗處拿出考核意見,核準後才能進人審批程序。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三個措施是設立調查處。調查處的工作分為平時和臨時。
平時主要是比較官員的政績,了解和跟蹤社會輿論和民眾反應,發現問題展開調查。
臨時就是承辦朝廷發下來的參奏問題,總督交辦案件,官員互相揭發的問題,紳民告訴事件等。對像僅限道、府以下人員。
致力於使貪腐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懲處,讓搞貪腐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整飭吏治的第四個措施是“開官智”,就是陪養官員,提高官員的素質。
為了使官員能接觸到新知識,袁世凱首先設立了課吏館,不久改成了直隸法政學堂。
專招候補人員學習,附設幕僚學堂專教幕僚學習。法政學堂每年招收一百二十人,分預科(半年),正科(一年半),學製二年。
正科講義,絕大多數由日本教員講授。
科程有:大清律例、大清會典、交涉約章、政治學、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國際公約、國際私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裁判所構成法、應用經濟、財政學、警察學、監獄學、統計學、中外通商史、日語、演習裁判。
畢業後分優劣委派差缺。
其次,袁世凱還命未赴任的實缺州縣官員先赴日本遊曆三個月,參觀行政、司法、各官屬和學校、實業,回來後再赴新任。
為防止日俄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其他地區,清政府嚴令奉天和直隸的邊要地區由北洋統籌防守;沿海口岸則由相應督撫各自戰備。
袁世凱趁機大幅度的擴軍備戰,於是他的武衛右軍擴充為北洋軍。或許,這支北洋軍對袁世凱以後的人生有多至關重要,這個時候的袁世凱也未必能夠清楚的知道。
第四、肅貪治吏。
晚清官員的腐敗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國家貧弱交加,官員的薪俸極低。靠那一點可憐的官俸,維持家庭生活得精打細算。但是,別看薪俸沒幾個錢,但官員幾乎是人人有錢。
對此,袁世凱有深刻的體會。
逃難在外的慈禧回到到皇宮以後,見宮內設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大多數陳設被搶走或毀壞,慈禧在召見袁世凱時,要求他趕緊籌款維修。
這諾大的一筆歀子,從哪裏來呢?
因為還庚子賠款,清政.府加大了各種賦稅,搞得民怨沸騰。袁世凱到任直隸後,曾因為負擔太重,已經爆發過景延賓在直隸廣宗縣領導的抗捐鬥爭。
雖然起義已經被鎮壓下去了,民眾心中的怒火沒有平息,如果往下攤派,勢必激起民變。
老百姓不好得罪,老佛爺就好得罪嗎?無論如何,這筆錢必須得搞到。
袁世凱召集手下的藩、臬、司、道等官員來商議,想和他們大家私人籌借,事後肯定如數償還。
他知道,這些官員手裏都有錢。
但是這些人一張口,一個比一個會哭窮。有人還給袁世凱算了筆帳。自己一個月薪俸是多少,自己一家人一個月要吃多少糧,多少菜。糧多少錢一斤,菜多少錢一斤,算來算去根本不夠用,隻能節衣縮食。
袁世凱一見如此,也隻能作罷。
接下來,袁世凱不動聲色的派人找天津的各大票號聯絡,謊稱要把一筆公款存到票號,問他們能給多少利?
他們說最多是八厘。這個人說不對,他可是聽說了,別人把錢存到這裏,利錢可不是這個數。
票號都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就矢口否認,但這個人說什麽都不相信。
為了說服這個人,就把賬簿拿出來,把某官署某官員個人的存歀數字和利錢是多少一一報給了他。
這個人把這些人和存款數記下來,報給了袁世凱。
過了幾天,袁世凱把那些人請來,和他們說了大致經過。
話鋒一轉說:“這些票號的掌櫃的太可惡了,竟敢打著諸公的名義來招搖撞騙。為了懲處他們,我已經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
那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幹吃了個啞巴虧。
對於官場的腐敗,袁世凱深知,任其發展下去,任何的統治是很難維持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這個直隸總督新官上任要燒三把火,他需要政績。
在當山東巡撫時,他也曾抓過幾個貪官。
比如手下有個叫王治馨的,派他到東北出差,他趁機大貪了一筆。
被袁世凱發現後,本來是要砍這人頭的,後來有袁世凱沒法不給麵子的人出來說情,才饒他不死。
正是這個王治馨,後來一直追隨袁世凱的北洋嫡係趙秉鈞。
一九一三年趙秉鈞任中華民國總理時,王治馨當上了北京市長。
官大了,貪心更大,被大總統袁世凱主持成立的“肅政廳”抓個正著,最後還是被袁世凱處死。
當然,這是後話。
但是,一方麵袁世凱在山東時間有限,權力有限,又那麽多大事,難事纏身。對於治理腐敗,隻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了,他決心要大刀闊斧,大幹一場。
在整飭吏治上,袁世凱采取的第一措施是破除陋規。
所謂陋規,也叫“規禮”或“常規”,就是官吏憑借手中的權力,公開按時、按節、按事,向所屬機關和人員索取的金錢和禮物。
因為各級官府,上邊撥付的辦公費用嚴重不足,隻能和下屬收取。對此,上邊也心裏有數,不是睜一眼閉一眼,而是睜著雙眼什麽也看不見。
因為,這其中有必須的費用,所以,向下邊伸手也就理直氣壯,有持無恐。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這也就為利用陋規來巧取豪奪大開方便之門。
袁世凱認為,吏治最大的問題“莫如收受陋規一事”。
他的作法是,確實必須的辦公費用和必須的支出,該多少就多少,由公費實報實銷,把利用陋規索賄和必須和正常的支出劃分開來。
要肅貪,首先需要明確界定什麽樣的行為是“貪”, 破除陋規對於肅貪當然意義重大。
袁世凱在直隸的財政狀況得到一定改善後,他還拿出一部分資金給官員一定的補助。緩解官員薪俸過低的問題,拿出錢來養廉。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二個措施是設立官吏考驗處,對各級官員進行考核。
用官員,除了道、府的大員他親自過問外,其他的官員任用主要是由官吏考驗處拿出考核意見,核準後才能進人審批程序。
袁世凱整飭吏治的第三個措施是設立調查處。調查處的工作分為平時和臨時。
平時主要是比較官員的政績,了解和跟蹤社會輿論和民眾反應,發現問題展開調查。
臨時就是承辦朝廷發下來的參奏問題,總督交辦案件,官員互相揭發的問題,紳民告訴事件等。對像僅限道、府以下人員。
致力於使貪腐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懲處,讓搞貪腐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整飭吏治的第四個措施是“開官智”,就是陪養官員,提高官員的素質。
為了使官員能接觸到新知識,袁世凱首先設立了課吏館,不久改成了直隸法政學堂。
專招候補人員學習,附設幕僚學堂專教幕僚學習。法政學堂每年招收一百二十人,分預科(半年),正科(一年半),學製二年。
正科講義,絕大多數由日本教員講授。
科程有:大清律例、大清會典、交涉約章、政治學、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國際公約、國際私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裁判所構成法、應用經濟、財政學、警察學、監獄學、統計學、中外通商史、日語、演習裁判。
畢業後分優劣委派差缺。
其次,袁世凱還命未赴任的實缺州縣官員先赴日本遊曆三個月,參觀行政、司法、各官屬和學校、實業,回來後再赴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