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截殺金軍(6)
曆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作者:卷毛狗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由王進斷後,其他人馬緊急撤退。金軍急追而來,王進策馬迎前,刷刷幾槍,幾員金將被挑於馬下。王進怒睜雙眼,高聲斷喝。金兵金將膽怯,麵麵相覷,不敢再上前。完顏闍母大怒,策馬衝出。其餘金將皆遂在完顏闍母馬後追殺過來。
“拙!”王進大吼一聲:“灑家在此!哪個敢來會會灑家這杆長槍?”
王進橫槍立馬,威風凜凜,嗬斥金軍。
完顏闍母見王進一人堵在當道,還高聲叫嚷著“哪個敢來會會灑家這杆長槍”,氣得哇哇直叫,輪著開山斧就要衝殺過來。完顏闍母馬旁早有一將策馬衝出,來戰王進。
王進策馬迎對,錯馬之際,一槍戳入來將腹腔,用力一挑,把來將挑離馬背,高高舉在空中。來將手中拿著的大刀掉在地上。
王進哈哈大笑,其聲如暴雷,響徹穹霄。
完顏闍母大怒,策馬來戰王進。緊隨完顏闍母,十幾員金將蜂擁而上,將王進團團圍住。刀槍斧並舉,齊齊指向王進!
把他家的!直娘賊!王進大吼兩聲,策動戰馬,揮動手中長槍,力戰完顏闍母及十多員金將,不落下風。
忽然,金軍後麵傳來鑼聲。完顏闍母勒停了戰馬,其他金將也勒停了戰馬。王進策馬疾衝,衝出了金軍包圍圈。金軍金將未來追趕,而是向後撤去。
王進打馬追趕許貫中、燕青他們去了。
金軍緣何鳴鑼撤退?原來,黃河中馳來一支船隊,遍插旌旗,船上兵士大鼓擂得山動,首船插兩麵大旗,一麵中間大大一個“宋”字;另一麵中間大大一個“阮”字。這番動靜驚動了金軍,皆湧至岸邊觀看,船上兵士拉弓射箭,箭矢螞蟥般飛向金軍。金軍被射倒一大片。
岸邊金將忙派裨將將此情況報告給中軍大帳中的完顏宗望。
裨將拉轉馬頭,猛地一抽馬屁股,瘋狗攆狼般跑向金軍中軍大帳。至中軍大帳前,裨將滾鞍下馬,慌慌張張跑向大帳。
“報——”
裨將跑進中軍大帳,高聲報道:“大元帥!宋國水陸兩軍殺向我軍,情勢危急!”
完顏宗望聞報,大吃一驚,心裏暗想:難道宋軍已控製住了黃河渡口?若如此,我軍危矣,說不定要全軍覆沒在黃河岸邊。完顏宗望努力鎮靜了下來,令來將再探再報。
裨將轉身出了中軍大帳,給岸邊將軍匯報情況去了。
裨將出了大帳後,完顏宗望轉首看向這之前被傳喚來的肅王趙樞及太宰張邦昌。
肅王趙樞淡定,無所表示。張邦昌忙對完顏宗望一拜,說道:“大帥!這事絕對不關我和肅王之幹係。”完顏宗望道:“我軍撤退,乃因你朝求和之故。我軍原本可打下汴州城,另立新主;然考慮到兩國曾有盟約,屬友好之國,故留給你國一些休養生息的機會,你國卻屢屢違約,引起戰端,乃是何故?是需要本帥率領大金兵馬,再次兵臨汴京城下嗎?”
張邦昌望了肅王趙樞一眼,肅王麵上沒有任何表情。張邦昌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張邦昌知道的是他和肅王趙樞為人質,對方以蕭仲恭、趙倫為人質,共同履行兩國罷戰,金軍安全撤離事宜。現在,朝廷的軍隊怎麽打到了黃河岸邊,這個張邦昌真不知道。張邦昌見肅王趙樞沒有表態,隻好向完顏宗望說道:“大元帥,我朝是禮儀之邦,向來是講信用的。目前這些兵勇,絕非是朝廷兵馬,這個我敢保證。”
“你敢保證?”完顏宗望吼道:“你拿什麽保證?!”
張邦昌難得硬氣地說了句:“不是我和肅王都在這裏嘛!”
完顏宗望努力平息了下憤怒。他也想知道究竟是什麽情況?如果僅僅是些遊兵散勇,好說,剿他就是了,隻要不影響大軍東撤,就無傷大雅;如果真是宋國朝廷的正規兵馬,那問題就嚴重了,牽扯到還能不能回去的問題。完顏宗望想讓張邦昌回去,覲見宋朝皇帝,趕緊勒兵收馬,不要節外生枝,以免招來更大禍災,他也好趁機退回金國去。
如此一想,完顏宗望看著張邦昌說道:“張少宰,你是南朝難得的明事理之人。”張邦昌不知完顏宗望此話何意,慌忙點頭。完顏宗望續說道:“張少宰,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常規;我國大臣蕭仲恭、趙倫也質於你國。但現在情況複雜,本帥放你回去。”
張邦昌聽到完顏宗望要放他回去,大喜,但一想肅王趙樞還質於金軍,俺一個做大臣的回去了,君王卻回不去,這個不好交代。隨即,張邦昌心情便冷靜了下來,昂首對完顏宗望說道:“大元帥!俺與肅王同質於貴軍,現在貴國欲放人質回去,也當肅王與臣同時回去。”
“不可!”完顏宗望說道:“目前隻能是你回去。”
張邦昌不解,看向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也看向張邦昌道:“張少宰,你此番返回你國朝廷,要稟明你國君王,不要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絕不可發一兵一卒攻擊我大金兵馬。假如我國兵馬遭到攻擊,便視為你國對我國的宣戰,所有談妥的條例一律無效,到時候局麵恐怕就不好掌控了。”
張邦昌也想回去,但肅王趙樞沒有去,單放他回去,讓他有點忐忑。張邦昌轉臉看向肅王趙樞。趙樞也看了眼張邦昌,款款說道:“張少宰,既然金帥放你回去,你就回去;完全按金帥說的辦,萬不可節外生枝,再起戰端,再燃烽煙。”
肅王趙樞也怕兩國再打起來,那他這個人質就不好當了。
張邦昌遂跪伏於地,給肅王趙樞扣了三個頭,爬起身來,望完顏宗望長長一揖。張邦昌道:“既是俺朝肅王允許下官回去,那我就回去。至於大帥所言,本太宰將如實稟告朝廷與聖上,一切皆有聖上定奪。”
說畢,張邦昌轉身出帳。
隨即,肅王趙樞也被禮送出帳。
帳門外,張邦昌等候著肅王趙樞,想知道肅王趙樞還有什麽安排。旋即,肅王趙樞也出了大帳。張邦昌迎候過去,與肅王趙樞見禮。趙樞道:“太宰無需多禮,這裏不是講禮節的地方。太窄啊,你這次回去,一定稟告聖上,莫要輕啟戰端,以致百姓黎民再遭塗炭。”
剛說到此,陪同肅王出來的大將就催促肅王道:“快走!快走!不準私下交談。”
肅王和張邦昌無奈,隻得揮淚道別。肅王趙樞被幾個金將擁著走了。張邦昌望著肅王趙樞的背影拜了一拜。一名金兵牽著馬匹過來。張邦昌伸手接過馬韁繩,準備上馬離去。
中軍大帳中,帥座上,完顏宗望衝劉彥昌招了招手。劉彥昌起身,來到完顏宗望帥座前,躬身問道:“元帥有何指示?”
完顏宗望道:“劉將軍,你是漢人,熟悉南朝文化,就由你送張少宰離境。”劉彥昌彎腰答道:“末將遵令!”劉彥昌轉身便走。完顏宗望又喊道:“劉將軍且止步!”劉彥昌聞令站住,反轉身,複來到完顏宗望帥座前,躬身問道:“元帥還有何吩咐?”
完顏宗望從龍椅上彎了下腰,湊近劉彥昌的耳朵說道:“依我看,南朝的張邦昌,也是個膽小之人,放他回去,無傷大礙;隻是劉將軍要給他透個底,就是堅決不能讓南朝兵馬攻打咱大金部隊。”
劉彥昌點頭道:“這個末將明白。”
隨即,劉彥昌轉身出帳,正見張邦昌已騎在馬上,準備離開。劉彥昌忙喊道:“張少宰且留步!”
張邦昌見狀吃了一大驚,以為金人改變主意了,不放他回去了。張邦昌心裏難免有了些悔意,後悔剛才沒趕緊離開這危險之地。
劉彥昌快步來到張邦昌馬前。張邦昌無奈,隻得下馬。
劉彥昌對張邦昌說道:“張少宰,你是南朝宰相,俺是北方大將,雖然各為其主,但總的來講都是漢人,文化習性等方麵都是相通的。”
張邦昌不明白劉彥昌如此說是什麽意思,眨巴著眼,看向劉彥昌。
“和為貴!”劉彥昌繼續說道:“這是咱們中原文化的核心。”張邦昌點頭。張邦昌悟出點意思了,敢情是劉彥昌來給自己做說客來了。張邦昌衝劉彥昌一揖,說道:“劉將軍有話請講,邦昌洗耳恭聽。”
“客氣了,客氣了。”劉彥昌道:“我家主帥怕金宋兩國再起戰端,致使百姓再遭塗炭,特讓末將送太宰一程,就是相對太宰說,金宋兩國不能再打仗了,我們金國退軍後,主要致力於北方事務;你們南朝搞你們南朝的事情,互不幹擾。不知太宰明白末將的意思沒?”
張邦昌道:“劉將軍,你的意思就是我朝要確保貴軍安全無恙地渡過黃河,確保貴軍撤離過程中不受攻擊?”
劉彥昌笑道:“張太宰是個明白人。”
張邦昌也笑道:“劉將軍用心良苦,邦昌領受,領受了。”
隨即,張邦昌再次上馬。劉彥昌也接過一匹馬的韁繩,翻身上馬,與張邦昌齊駕並驅,往南而去。
“拙!”王進大吼一聲:“灑家在此!哪個敢來會會灑家這杆長槍?”
王進橫槍立馬,威風凜凜,嗬斥金軍。
完顏闍母見王進一人堵在當道,還高聲叫嚷著“哪個敢來會會灑家這杆長槍”,氣得哇哇直叫,輪著開山斧就要衝殺過來。完顏闍母馬旁早有一將策馬衝出,來戰王進。
王進策馬迎對,錯馬之際,一槍戳入來將腹腔,用力一挑,把來將挑離馬背,高高舉在空中。來將手中拿著的大刀掉在地上。
王進哈哈大笑,其聲如暴雷,響徹穹霄。
完顏闍母大怒,策馬來戰王進。緊隨完顏闍母,十幾員金將蜂擁而上,將王進團團圍住。刀槍斧並舉,齊齊指向王進!
把他家的!直娘賊!王進大吼兩聲,策動戰馬,揮動手中長槍,力戰完顏闍母及十多員金將,不落下風。
忽然,金軍後麵傳來鑼聲。完顏闍母勒停了戰馬,其他金將也勒停了戰馬。王進策馬疾衝,衝出了金軍包圍圈。金軍金將未來追趕,而是向後撤去。
王進打馬追趕許貫中、燕青他們去了。
金軍緣何鳴鑼撤退?原來,黃河中馳來一支船隊,遍插旌旗,船上兵士大鼓擂得山動,首船插兩麵大旗,一麵中間大大一個“宋”字;另一麵中間大大一個“阮”字。這番動靜驚動了金軍,皆湧至岸邊觀看,船上兵士拉弓射箭,箭矢螞蟥般飛向金軍。金軍被射倒一大片。
岸邊金將忙派裨將將此情況報告給中軍大帳中的完顏宗望。
裨將拉轉馬頭,猛地一抽馬屁股,瘋狗攆狼般跑向金軍中軍大帳。至中軍大帳前,裨將滾鞍下馬,慌慌張張跑向大帳。
“報——”
裨將跑進中軍大帳,高聲報道:“大元帥!宋國水陸兩軍殺向我軍,情勢危急!”
完顏宗望聞報,大吃一驚,心裏暗想:難道宋軍已控製住了黃河渡口?若如此,我軍危矣,說不定要全軍覆沒在黃河岸邊。完顏宗望努力鎮靜了下來,令來將再探再報。
裨將轉身出了中軍大帳,給岸邊將軍匯報情況去了。
裨將出了大帳後,完顏宗望轉首看向這之前被傳喚來的肅王趙樞及太宰張邦昌。
肅王趙樞淡定,無所表示。張邦昌忙對完顏宗望一拜,說道:“大帥!這事絕對不關我和肅王之幹係。”完顏宗望道:“我軍撤退,乃因你朝求和之故。我軍原本可打下汴州城,另立新主;然考慮到兩國曾有盟約,屬友好之國,故留給你國一些休養生息的機會,你國卻屢屢違約,引起戰端,乃是何故?是需要本帥率領大金兵馬,再次兵臨汴京城下嗎?”
張邦昌望了肅王趙樞一眼,肅王麵上沒有任何表情。張邦昌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張邦昌知道的是他和肅王趙樞為人質,對方以蕭仲恭、趙倫為人質,共同履行兩國罷戰,金軍安全撤離事宜。現在,朝廷的軍隊怎麽打到了黃河岸邊,這個張邦昌真不知道。張邦昌見肅王趙樞沒有表態,隻好向完顏宗望說道:“大元帥,我朝是禮儀之邦,向來是講信用的。目前這些兵勇,絕非是朝廷兵馬,這個我敢保證。”
“你敢保證?”完顏宗望吼道:“你拿什麽保證?!”
張邦昌難得硬氣地說了句:“不是我和肅王都在這裏嘛!”
完顏宗望努力平息了下憤怒。他也想知道究竟是什麽情況?如果僅僅是些遊兵散勇,好說,剿他就是了,隻要不影響大軍東撤,就無傷大雅;如果真是宋國朝廷的正規兵馬,那問題就嚴重了,牽扯到還能不能回去的問題。完顏宗望想讓張邦昌回去,覲見宋朝皇帝,趕緊勒兵收馬,不要節外生枝,以免招來更大禍災,他也好趁機退回金國去。
如此一想,完顏宗望看著張邦昌說道:“張少宰,你是南朝難得的明事理之人。”張邦昌不知完顏宗望此話何意,慌忙點頭。完顏宗望續說道:“張少宰,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是常規;我國大臣蕭仲恭、趙倫也質於你國。但現在情況複雜,本帥放你回去。”
張邦昌聽到完顏宗望要放他回去,大喜,但一想肅王趙樞還質於金軍,俺一個做大臣的回去了,君王卻回不去,這個不好交代。隨即,張邦昌心情便冷靜了下來,昂首對完顏宗望說道:“大元帥!俺與肅王同質於貴軍,現在貴國欲放人質回去,也當肅王與臣同時回去。”
“不可!”完顏宗望說道:“目前隻能是你回去。”
張邦昌不解,看向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也看向張邦昌道:“張少宰,你此番返回你國朝廷,要稟明你國君王,不要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絕不可發一兵一卒攻擊我大金兵馬。假如我國兵馬遭到攻擊,便視為你國對我國的宣戰,所有談妥的條例一律無效,到時候局麵恐怕就不好掌控了。”
張邦昌也想回去,但肅王趙樞沒有去,單放他回去,讓他有點忐忑。張邦昌轉臉看向肅王趙樞。趙樞也看了眼張邦昌,款款說道:“張少宰,既然金帥放你回去,你就回去;完全按金帥說的辦,萬不可節外生枝,再起戰端,再燃烽煙。”
肅王趙樞也怕兩國再打起來,那他這個人質就不好當了。
張邦昌遂跪伏於地,給肅王趙樞扣了三個頭,爬起身來,望完顏宗望長長一揖。張邦昌道:“既是俺朝肅王允許下官回去,那我就回去。至於大帥所言,本太宰將如實稟告朝廷與聖上,一切皆有聖上定奪。”
說畢,張邦昌轉身出帳。
隨即,肅王趙樞也被禮送出帳。
帳門外,張邦昌等候著肅王趙樞,想知道肅王趙樞還有什麽安排。旋即,肅王趙樞也出了大帳。張邦昌迎候過去,與肅王趙樞見禮。趙樞道:“太宰無需多禮,這裏不是講禮節的地方。太窄啊,你這次回去,一定稟告聖上,莫要輕啟戰端,以致百姓黎民再遭塗炭。”
剛說到此,陪同肅王出來的大將就催促肅王道:“快走!快走!不準私下交談。”
肅王和張邦昌無奈,隻得揮淚道別。肅王趙樞被幾個金將擁著走了。張邦昌望著肅王趙樞的背影拜了一拜。一名金兵牽著馬匹過來。張邦昌伸手接過馬韁繩,準備上馬離去。
中軍大帳中,帥座上,完顏宗望衝劉彥昌招了招手。劉彥昌起身,來到完顏宗望帥座前,躬身問道:“元帥有何指示?”
完顏宗望道:“劉將軍,你是漢人,熟悉南朝文化,就由你送張少宰離境。”劉彥昌彎腰答道:“末將遵令!”劉彥昌轉身便走。完顏宗望又喊道:“劉將軍且止步!”劉彥昌聞令站住,反轉身,複來到完顏宗望帥座前,躬身問道:“元帥還有何吩咐?”
完顏宗望從龍椅上彎了下腰,湊近劉彥昌的耳朵說道:“依我看,南朝的張邦昌,也是個膽小之人,放他回去,無傷大礙;隻是劉將軍要給他透個底,就是堅決不能讓南朝兵馬攻打咱大金部隊。”
劉彥昌點頭道:“這個末將明白。”
隨即,劉彥昌轉身出帳,正見張邦昌已騎在馬上,準備離開。劉彥昌忙喊道:“張少宰且留步!”
張邦昌見狀吃了一大驚,以為金人改變主意了,不放他回去了。張邦昌心裏難免有了些悔意,後悔剛才沒趕緊離開這危險之地。
劉彥昌快步來到張邦昌馬前。張邦昌無奈,隻得下馬。
劉彥昌對張邦昌說道:“張少宰,你是南朝宰相,俺是北方大將,雖然各為其主,但總的來講都是漢人,文化習性等方麵都是相通的。”
張邦昌不明白劉彥昌如此說是什麽意思,眨巴著眼,看向劉彥昌。
“和為貴!”劉彥昌繼續說道:“這是咱們中原文化的核心。”張邦昌點頭。張邦昌悟出點意思了,敢情是劉彥昌來給自己做說客來了。張邦昌衝劉彥昌一揖,說道:“劉將軍有話請講,邦昌洗耳恭聽。”
“客氣了,客氣了。”劉彥昌道:“我家主帥怕金宋兩國再起戰端,致使百姓再遭塗炭,特讓末將送太宰一程,就是相對太宰說,金宋兩國不能再打仗了,我們金國退軍後,主要致力於北方事務;你們南朝搞你們南朝的事情,互不幹擾。不知太宰明白末將的意思沒?”
張邦昌道:“劉將軍,你的意思就是我朝要確保貴軍安全無恙地渡過黃河,確保貴軍撤離過程中不受攻擊?”
劉彥昌笑道:“張太宰是個明白人。”
張邦昌也笑道:“劉將軍用心良苦,邦昌領受,領受了。”
隨即,張邦昌再次上馬。劉彥昌也接過一匹馬的韁繩,翻身上馬,與張邦昌齊駕並驅,往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