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
曆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作者:卷毛狗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劫持金營當日,姚平仲獨自一人入宮,覲見欽宗皇帝趙桓,向欽宗趙桓稟告了他的劫營安排。姚平仲道:“啟奏聖上。臣已挑選精銳兵馬三千餘,由臣親率,於午夜三時,劫持金營,擒獲完顏宗望,搶回康王及太宰。”欽宗聞奏大喜,站起身來,走下龍座,拉了姚平仲的手道:“好!甚好!卿真乃朝廷第一猛將也!今日午夜,卿隻管去劫他金營,朕派李留守帶兵馬接應卿。卿啊!若劫營成功,卿便是滅金第一功臣!將來童貫的樞密使,非卿莫屬。”
姚平仲得到欽宗樞密使的封官許願,激動得渾身顫抖,忙跪伏於地道:“聖上待臣恩重如山,臣萬死難報聖上之隆恩。”欽宗又攙扶姚平仲道:“卿快快請起,殿中乃咱君臣二人,無需多禮。”姚平仲爬起身來,對欽宗說道:“請聖上放心,臣此番劫營,定將擒獲完顏那廝,搶回康王及太宰!”欽宗連聲道:“好!好!”隨即,欽宗讓執殿官端來了禦酒,欽賜姚平仲,祝其馬到成功。
姚平仲接過禦酒,一飲而盡,然後和欽宗告辭。
姚平仲出了宮,策馬疾馳,回到汴京城下兵營大帳中,準備著半夜劫營之事。
姚平仲令人宰牛十頭、羊百隻,抬來燒酒十餘大缸,犒賞劫營兵士。姚平仲將三千劫營兵馬召集在大帳前,自吃了兩大塊牛肉,喝了一大碗燒酒,然後高聲說道:“眾將士們!今夜劫持金營,殺金狗個片甲不留,活擒寇首完顏氏,搶回康王及太宰,全靠諸位努力了。來!請眾將士們滿飲一觴,努力向前。”
姚平仲手下見說,麵麵相覷,反應並不熱烈。
姚平仲見眾人麵上似有難色,乃拔劍在手,怒吒曰:“吾身為上將,朝廷京畿兩河副宣撫使,且不惜命,汝等何得遲疑!”眾將領兵士見姚平仲作色,皆高聲答道:“吾等願效死命,定將奮勇向前,斬殺金狗,搶回康王及太宰。”姚平仲遂將酒肉與三千餘兵士共飲食盡,單等在午晚三時,劫持金營。
是夜,月色朦朧。約二更時,姚平仲取三千餘根白鵝翎,令兵士們插於盔上為號。快三更時,眾將士披掛已了,馬摘鸞鈴,人披軟戰,軍卒銜枚疾走,一齊乘馬,姚平仲一馬當先,率三千餘兵馬飛奔金營。
姚平仲率三千兵馬來自金營寨邊,扒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徑奔中軍,欲擒獲完顏宗望。
然而,金營中靜悄悄的,沒半點聲音,也不見一人。姚平仲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已經來不及了。隻聽一聲炮響,金兵從四麵殺出。金兵圍住營寨一起放起箭來。箭矢螞蟥般飛向宋軍,宋軍被射倒無數。姚平仲大驚,騎在黑騾子上,揮舞著大刀,拚死向寨外殺去。金兵又望寨中投擲火把。金軍提前擺放在營寨中的幹草被點燃,燃起熊熊烈火。情急中,姚平仲驅動胯下的黑騾子,竟然突出了火海,望南逃奔而去,隻可憐了遂姚平仲劫持金營的三千兵馬,皆葬身於火海之中。
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汴京城中,欽宗安排觀察情況的人見金營中火光一片,以為姚平仲劫營成功,趕忙奏報給欽宗。欽宗聞報大喜,急令人傳旨於汴京留守李綱,道姚平仲已舉事,著李綱速率兵馬接應。
李綱隨即點起兵馬,望金營疾馳,馳援姚平仲。
金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見姚平仲所率劫營宋軍皆被消滅,遂令大將劉彥宗統率五千餘金兵,向汴京城進發,攻打汴京。
劉彥宗得令,急率五千餘金兵,馳往汴京。途中,正遇李綱統率的的一萬餘宋軍,雙方發生激戰,劉彥宗所率五千餘金兵被李綱擊退。
劉彥宗率兵逃回牟駝岡,向完顏宗望稟告情況。完顏宗望大怒,責令劉彥宗再率兩萬兵馬,攻打汴京城池。劉彥宗遂又點起兩萬兵馬,攻打汴京。
劉彥宗率兵走後,完顏宗望令人找來了在金營中做人質的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
自昨天夜裏起,太宰張邦昌就恐懼了一夜,他知道,朝廷兵馬劫持金營,違反了雙方已經達成的約定,金軍必然憤怒,必然要拿在金營中做人質的他和康王問罪。金人殘暴無比,一怒之下,斬了他的頭,也是有可能的。張邦昌為此而恐懼了一夜。
相比於張邦昌,康王趙構要坦然許多。
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隨金國兵士進入到完顏宗望的中軍大帳。完顏宗望見了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勃然大怒,斥責趙構、張邦昌道:“你國朝廷不遵守約定,出爾反爾,竟然半夜劫持俺國大營,你倆作為人質在此,將如何解釋?”
康王趙構冷著臉,不做回答。康王右側,張邦昌驚恐的渾身顫抖,竟然哭泣起來。
完顏宗望也冷著臉看著康王趙構。
康王趙構的表現,更加令完顏宗望對他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完顏宗望覺得,趙構絕非宋國皇家子弟。那宋國皇家子弟,養尊處優,何曾見過如此場麵?他作為人質,在宋國違約的情況下,在他會被俺給殺了的情形下,竟然麵不改色,是何等的鎮靜,如此表現,顯然不是皇室子弟,而是將家子弟也!
完顏宗望將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訓斥了一陣後,令他倆回去,等待後續處理。
趙構哼了一聲,站起身來,返身就走。
張邦昌跟在趙構身後,一邊往外走著,一邊回過身來,給完顏宗望施禮,口稱道:“二王子,朝廷劫持營寨,不管俺和康王之事。”
完顏宗望嗬斥道:“出去!”
張邦昌驚恐不安著跟著康王回到了住處。
劉彥宗率二萬兵馬去攻打汴京。種師道聞聽到消息,隨即也組織起西軍二萬,與劉彥宗的二萬金軍於汴京城外廝殺,雙方互有勝敗,戰局僵持在城外。
金營中,完顏宗望又派王汭前往汴京城中,入宮進殿,來找趙桓要說法來了。王汭聲稱,假若貴國朝廷不能給出滿意的答複,作為人質的康王,性命堪憂,金軍也將強力攻打汴京城池,到時候,合約作廢,以戰爭結果來結束兩國之間的爭執。
趙桓無以對答,先安排王汭住了下來,答應給王汭一個說法。
安排金使王汭住下後,趙桓惶恐不安,急忙召來了李綱、種師道、李邦彥、白時中等人商量對策。白時中、李彥幫原本就極力主和,現在借著這個機會,極力攻擊李綱,道李剛壞了大局,要讓李綱承擔責任。
這事情,執意要戰的是欽宗,具體策劃的也是欽宗和姚平仲,主要責任在欽宗、姚平仲身上。當然,李綱也負有很大責任。當時,種師道明確告訴李綱,現在還不是和金人作戰的好時機,等其弟種師中統率的其他西軍到來後,再與金人決一死戰;但李綱聽信姚平仲之言,將姚平仲引薦與欽宗,以致有了姚平仲午夜劫寨之舉。
麵對白時中、李邦彥的攻擊,李綱百口莫辯,隻好沉默不語。
欽宗見狀,勸慰李邦彥、白時中道:“二位卿,此事全怪朕聽信李留守、姚平仲之言,過於倉促了。”
欽宗將責任推在了李綱、姚平仲身上。
李邦彥見欽宗已經承認劫持金營不妥了,遂稟報道:“啟奏聖上。事情既然已經發生,說別的已經沒啥作用,當務之急,乃是抓緊割地賠款,以此來安撫金人,不使事態更一步嚴重。”
種師道聞言,出班奏道:“啟奏聖上,李宰相所言,萬不可行。目今,朝廷兵馬與金人大戰於汴京城下,雙方互有勝敗,金人並無並必勝之把握,隻要朝廷拖延一段時間,待更多勤王之師抵達汴京,金人必退。”
李邦彥奏道:“聖上,萬不可輕啟戰端。若勤王之師不能及時抵達,汴京城失陷了,又該將如何?為汴京城安危起見,為康王安危起見,臣請求聖上,盡快割地賠款,換娶康王返朝、金人退軍。”
欽宗聞奏,點頭道:“卿所言甚是。”
種師道見狀,又奏道:“啟奏聖上。割地賠款之事,萬不可行。”
欽宗道:“老種,你不要說了,目今之情形,隻有先行割地賠款,方能解除汴京之危急。種老將軍,汴京城防至關重要,你就在城防之事上多操點心吧。與金軍交涉之事,交給李、白二位卿辦理。”
李邦彥見狀,又奏道:“啟奏聖上。朝廷兵馬劫持金人營寨,金人必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為康王安全起見,臣請求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以安撫金人。”
李綱尚未言語,種師道出班奏道:“啟奏聖上。李留守在汴京軍民百姓中聲望甚高,若罷免李留守之職,於汴京城防不利。臣奏請聖上,萬莫行此仇快親痛之事。”
欽宗沉吟了一會兒道:“卿之奏請,也非是沒有道理。然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也便於與金人和解。”說著,欽宗麵情一變,高聲說道:“欽令!免除李綱汴京留守一職,暫由種老將軍代理。”
李綱聞旨,邁步出班,望欽宗一拜,高聲答道:“臣謹遵聖旨。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姚平仲得到欽宗樞密使的封官許願,激動得渾身顫抖,忙跪伏於地道:“聖上待臣恩重如山,臣萬死難報聖上之隆恩。”欽宗又攙扶姚平仲道:“卿快快請起,殿中乃咱君臣二人,無需多禮。”姚平仲爬起身來,對欽宗說道:“請聖上放心,臣此番劫營,定將擒獲完顏那廝,搶回康王及太宰!”欽宗連聲道:“好!好!”隨即,欽宗讓執殿官端來了禦酒,欽賜姚平仲,祝其馬到成功。
姚平仲接過禦酒,一飲而盡,然後和欽宗告辭。
姚平仲出了宮,策馬疾馳,回到汴京城下兵營大帳中,準備著半夜劫營之事。
姚平仲令人宰牛十頭、羊百隻,抬來燒酒十餘大缸,犒賞劫營兵士。姚平仲將三千劫營兵馬召集在大帳前,自吃了兩大塊牛肉,喝了一大碗燒酒,然後高聲說道:“眾將士們!今夜劫持金營,殺金狗個片甲不留,活擒寇首完顏氏,搶回康王及太宰,全靠諸位努力了。來!請眾將士們滿飲一觴,努力向前。”
姚平仲手下見說,麵麵相覷,反應並不熱烈。
姚平仲見眾人麵上似有難色,乃拔劍在手,怒吒曰:“吾身為上將,朝廷京畿兩河副宣撫使,且不惜命,汝等何得遲疑!”眾將領兵士見姚平仲作色,皆高聲答道:“吾等願效死命,定將奮勇向前,斬殺金狗,搶回康王及太宰。”姚平仲遂將酒肉與三千餘兵士共飲食盡,單等在午晚三時,劫持金營。
是夜,月色朦朧。約二更時,姚平仲取三千餘根白鵝翎,令兵士們插於盔上為號。快三更時,眾將士披掛已了,馬摘鸞鈴,人披軟戰,軍卒銜枚疾走,一齊乘馬,姚平仲一馬當先,率三千餘兵馬飛奔金營。
姚平仲率三千兵馬來自金營寨邊,扒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徑奔中軍,欲擒獲完顏宗望。
然而,金營中靜悄悄的,沒半點聲音,也不見一人。姚平仲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已經來不及了。隻聽一聲炮響,金兵從四麵殺出。金兵圍住營寨一起放起箭來。箭矢螞蟥般飛向宋軍,宋軍被射倒無數。姚平仲大驚,騎在黑騾子上,揮舞著大刀,拚死向寨外殺去。金兵又望寨中投擲火把。金軍提前擺放在營寨中的幹草被點燃,燃起熊熊烈火。情急中,姚平仲驅動胯下的黑騾子,竟然突出了火海,望南逃奔而去,隻可憐了遂姚平仲劫持金營的三千兵馬,皆葬身於火海之中。
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汴京城中,欽宗安排觀察情況的人見金營中火光一片,以為姚平仲劫營成功,趕忙奏報給欽宗。欽宗聞報大喜,急令人傳旨於汴京留守李綱,道姚平仲已舉事,著李綱速率兵馬接應。
李綱隨即點起兵馬,望金營疾馳,馳援姚平仲。
金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見姚平仲所率劫營宋軍皆被消滅,遂令大將劉彥宗統率五千餘金兵,向汴京城進發,攻打汴京。
劉彥宗得令,急率五千餘金兵,馳往汴京。途中,正遇李綱統率的的一萬餘宋軍,雙方發生激戰,劉彥宗所率五千餘金兵被李綱擊退。
劉彥宗率兵逃回牟駝岡,向完顏宗望稟告情況。完顏宗望大怒,責令劉彥宗再率兩萬兵馬,攻打汴京城池。劉彥宗遂又點起兩萬兵馬,攻打汴京。
劉彥宗率兵走後,完顏宗望令人找來了在金營中做人質的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
自昨天夜裏起,太宰張邦昌就恐懼了一夜,他知道,朝廷兵馬劫持金營,違反了雙方已經達成的約定,金軍必然憤怒,必然要拿在金營中做人質的他和康王問罪。金人殘暴無比,一怒之下,斬了他的頭,也是有可能的。張邦昌為此而恐懼了一夜。
相比於張邦昌,康王趙構要坦然許多。
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隨金國兵士進入到完顏宗望的中軍大帳。完顏宗望見了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勃然大怒,斥責趙構、張邦昌道:“你國朝廷不遵守約定,出爾反爾,竟然半夜劫持俺國大營,你倆作為人質在此,將如何解釋?”
康王趙構冷著臉,不做回答。康王右側,張邦昌驚恐的渾身顫抖,竟然哭泣起來。
完顏宗望也冷著臉看著康王趙構。
康王趙構的表現,更加令完顏宗望對他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完顏宗望覺得,趙構絕非宋國皇家子弟。那宋國皇家子弟,養尊處優,何曾見過如此場麵?他作為人質,在宋國違約的情況下,在他會被俺給殺了的情形下,竟然麵不改色,是何等的鎮靜,如此表現,顯然不是皇室子弟,而是將家子弟也!
完顏宗望將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訓斥了一陣後,令他倆回去,等待後續處理。
趙構哼了一聲,站起身來,返身就走。
張邦昌跟在趙構身後,一邊往外走著,一邊回過身來,給完顏宗望施禮,口稱道:“二王子,朝廷劫持營寨,不管俺和康王之事。”
完顏宗望嗬斥道:“出去!”
張邦昌驚恐不安著跟著康王回到了住處。
劉彥宗率二萬兵馬去攻打汴京。種師道聞聽到消息,隨即也組織起西軍二萬,與劉彥宗的二萬金軍於汴京城外廝殺,雙方互有勝敗,戰局僵持在城外。
金營中,完顏宗望又派王汭前往汴京城中,入宮進殿,來找趙桓要說法來了。王汭聲稱,假若貴國朝廷不能給出滿意的答複,作為人質的康王,性命堪憂,金軍也將強力攻打汴京城池,到時候,合約作廢,以戰爭結果來結束兩國之間的爭執。
趙桓無以對答,先安排王汭住了下來,答應給王汭一個說法。
安排金使王汭住下後,趙桓惶恐不安,急忙召來了李綱、種師道、李邦彥、白時中等人商量對策。白時中、李彥幫原本就極力主和,現在借著這個機會,極力攻擊李綱,道李剛壞了大局,要讓李綱承擔責任。
這事情,執意要戰的是欽宗,具體策劃的也是欽宗和姚平仲,主要責任在欽宗、姚平仲身上。當然,李綱也負有很大責任。當時,種師道明確告訴李綱,現在還不是和金人作戰的好時機,等其弟種師中統率的其他西軍到來後,再與金人決一死戰;但李綱聽信姚平仲之言,將姚平仲引薦與欽宗,以致有了姚平仲午夜劫寨之舉。
麵對白時中、李邦彥的攻擊,李綱百口莫辯,隻好沉默不語。
欽宗見狀,勸慰李邦彥、白時中道:“二位卿,此事全怪朕聽信李留守、姚平仲之言,過於倉促了。”
欽宗將責任推在了李綱、姚平仲身上。
李邦彥見欽宗已經承認劫持金營不妥了,遂稟報道:“啟奏聖上。事情既然已經發生,說別的已經沒啥作用,當務之急,乃是抓緊割地賠款,以此來安撫金人,不使事態更一步嚴重。”
種師道聞言,出班奏道:“啟奏聖上,李宰相所言,萬不可行。目今,朝廷兵馬與金人大戰於汴京城下,雙方互有勝敗,金人並無並必勝之把握,隻要朝廷拖延一段時間,待更多勤王之師抵達汴京,金人必退。”
李邦彥奏道:“聖上,萬不可輕啟戰端。若勤王之師不能及時抵達,汴京城失陷了,又該將如何?為汴京城安危起見,為康王安危起見,臣請求聖上,盡快割地賠款,換娶康王返朝、金人退軍。”
欽宗聞奏,點頭道:“卿所言甚是。”
種師道見狀,又奏道:“啟奏聖上。割地賠款之事,萬不可行。”
欽宗道:“老種,你不要說了,目今之情形,隻有先行割地賠款,方能解除汴京之危急。種老將軍,汴京城防至關重要,你就在城防之事上多操點心吧。與金軍交涉之事,交給李、白二位卿辦理。”
李邦彥見狀,又奏道:“啟奏聖上。朝廷兵馬劫持金人營寨,金人必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為康王安全起見,臣請求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以安撫金人。”
李綱尚未言語,種師道出班奏道:“啟奏聖上。李留守在汴京軍民百姓中聲望甚高,若罷免李留守之職,於汴京城防不利。臣奏請聖上,萬莫行此仇快親痛之事。”
欽宗沉吟了一會兒道:“卿之奏請,也非是沒有道理。然暫時罷免李留守之職,也便於與金人和解。”說著,欽宗麵情一變,高聲說道:“欽令!免除李綱汴京留守一職,暫由種老將軍代理。”
李綱聞旨,邁步出班,望欽宗一拜,高聲答道:“臣謹遵聖旨。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