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當然不是要把智開放逐,隻是智開從小錦衣玉食不說,二十多年以來過得也是非常順風順水。


    有些年輕人不喜歡「玉不琢不成器」這一句話,認為長輩壓根就是沒事找事,刻意製造一些困難去刁難小輩。


    然而,人過得太順真不太好,尤其是一些注定要承擔重任的人。他們一旦過得太順的話,突然間遭遇到挫折很難扛住,偏偏又沒有第二次機會,一下子不止自己廢了,遭到拖累的那些人該是何其無辜呢。


    「太子已至「巴」城。」智瑤真不知道這個「巴」城是現代的重慶。


    有人會將智開遭遇了什麽和正在做什麽匯報給智瑤知曉。


    同時,智瑤和智開也保持著信件交流。


    智瑤事先就知道前往巴國的路不好走,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讓智開在那邊待上兩三年。


    至於智開會不會出事?沒有人敢百分百進行擔保,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杜絕人為疏忽導致的意外發生。


    別人可以在夏季之外趕路,智開被嚴格限製在夏季。這個就是一種保護措施。


    芬嬴得知智開會離開兩年以上的時間,沒有選擇與智瑤鬧,隻是經常會一人偷偷流淚。


    母親都是這樣,女兒在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煩,一旦長久沒有見到兒女又會稀罕,情緒上會顯得比較感性。


    「太子此行收獲良多,為儲君者,應有如此磨礪。」芬嬴不知道是不是在安慰自己。


    木已成舟無可改變,鬧隻會惹人嫌,並且表現得很不像是一名王後。


    當然了,隻要智瑤不親近另外的王子,給予他們莫須有的希望,芬嬴能夠忍耐的事情簡直太多太多了。


    換作智瑤突然重視起某位王子,哪怕是智開一母同胞的弟弟,看看芬嬴到底會不會鬧。


    智瑤作為一國之君需要顧及的事情太多,首先保證國家的安穩以及持續發展,再來才是親人,親人之中又以對智開的關注最多,其餘的親人不是刻意造成,隻是免不了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是事實,尤其像智瑤有那麽多的子子孫孫,好些子女不光沒能記住名字,臉龐也沒有記住一張,更不用說內外的孫兒輩了。


    「走罷。」智瑤說著站起身來。


    今天又是原國王室出城圍獵的日子,一同參與圍獵的還有在都城的勳貴與官員。


    換作是在其它年代,每年要搞也是搞祭祀類的活動,以圍獵來作為重要節目,少不得被讀書人各種噴。


    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適合外出,圍獵的場地在「中京」南麵的濮水北岸。


    同樣是在今天,普通人也會結伴,再帶上家中的妻兒外出狩獵。


    因此,每年八月十五左右進行狩獵已經成了原國的一種節日。


    中秋節被這麽一搞,真不是智瑤故意導致,隻能說一次意外。


    話又說回來,春秋戰國、秦一統、東西兩漢,一直到南北朝並沒有中秋節這個節日,需要到唐初才確認為一個節日。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沒有吃月餅的習俗,到元末年才出現,並且起因是義軍用藏在糕點的紙條用來傳遞信息,隨後也才有了月餅中藏了硬幣或紅棗等等,吃到代表好運的習俗。


    在原國,白天進行狩獵,當夜會在野外不歸家,圍坐在篝火邊上烤打來又經過處理的獵物,提前過上了在月色下燒烤的日子。


    智瑤每年會在今天記住一些後輩的名字,原因是他們在圍獵上表現出色。


    圍獵嘛,不是純粹的狩獵,圍獵講究的是分工合作,涉及到了管理以及團隊成員調派。


    這種活動隻有協調性很強的團隊才能取得更多的收獲,能夠看到每一個擁有團隊的人


    ,他們的各項能力。


    能夠在圍獵上表現優異,起碼指揮一隊人馬作戰的問題不是太大,當一個基層或中層的軍官也能合格。


    「諸卿教子有方,寡人深感欣慰。」智瑤不是在裝逼,真心為了一些後輩的表現感到高興。


    作為人父,有子嗣被君王高看一眼,肯定是既欣慰又覺得未來有盼頭。


    隻是太子不在的關係,往年還能稱讚太子讓智瑤感到愉悅,去年和今年沒有臣工稱讚智瑤的其餘子嗣。這是他們明白其中該懂的道理,一點都不想自找麻煩。


    哪怕智開離開原國前往巴國已經一年多,再有智瑤從來都沒有表現出儲君更易的念頭,身為人臣再去稱讚君王的某位子嗣,一來會惡了王後,再來就是會讓君王以為成了某王子的狗腿,哪怕對某位王子高看一眼,誰傻了才幹那種事情啊?


    「大王,日後滅楚,或可使小輩有其表現。」智徐吾笑著說道。


    智瑤對此也是跟著笑了起來。


    他們這一輩人,最年輕的也有四十多歲,老的有七八十歲,他們有再大的本事,還能發揮多少年,肯定盼著小輩之中人才輩出。


    「老夫子嗣未有成才之人,日後隻盼不惹禍,便足以泉下有福了。」孫武的牙幾乎掉光,說話要很努力才能聽得清晰。


    眾人對孫武是越來越無語,偏偏隻能賠笑,或是幹脆當做沒有聽清楚在講什麽。


    智瑤看著孫武,想道:「以前孫武給夫差效力,有太大顧慮沒有培養自己的子嗣,除了早早兵敗身死的孫馳,孫武的次子孫明和三子孫敵,還真的是無比平庸。」


    這是孫武知道自己立下的功勞不少,不想子嗣之中有誰再表現得太出色,怕給家族惹禍。


    輪到孫武給智瑤效力,想要挽救孫馳、孫敵已經很難,隻能傾心教導孫兒輩了。


    所以,剛才孫武講那一句話就一個意思,希望智瑤別給孫馳或孫敵什麽重任,又暗示孫兒輩可以得到重用。


    諸夏自古有尊老的習俗,隻是不像到了西漢用官方權威正式給予活到幾歲的人一些特權。


    至於西漢給老叟特權?那是漢武帝年紀大了進行反思,意識到戰爭帶來的問題,先給一些老兵特權,後來漢庭中樞延續下去,慢慢也就讓年紀大的人擁有了特權。


    兩漢的習俗在後麵的諸夏王朝得到延續,異族入主中原的話,隻有一個滿清繼續執行,其餘異族政權並沒有采納。


    異族那邊,他們奉行的是適者生存,由於棲息環境惡劣的關係,年紀大了的老人很難得到奉養,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去野外自生自滅了。


    君臣很難得才有以放鬆方式相處的機會,有些人也就想趁著這種氛圍提出一些訴求。


    智瑤並不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對待功臣上並不虧心,隻是也在提防某些現象的發生。


    越來越多的人將訴求提出來,慢慢見到智瑤有些皺眉,聰明人開始轉開話題。


    「大王,三年抑或五年,展開滅楚之戰?」司馬穰苴警告地掃視了一些人,笑嗬嗬地對智瑤問道。


    若是在正式場合,司馬穰苴根本不會問,智瑤也很難給出答案。


    今年是原國吞並宋國的第二年,也是做最後一統之戰準備的第一年。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原國大體上沒有出現什麽大事。


    現階段仍舊在頻繁爆發戰事的地方,主要是集中在東南那一塊,原軍剿殺不服之人,跟楚軍持續著小打小鬧。


    原國與楚國已經進入交戰狀態,其它區域卻是保持一種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態勢。


    去年秋季時分,東北那一塊東胡寇邊,遭到了原國邊軍的有力反擊,東胡丟下近千具屍


    體,跑進山林再一次消失不見了。


    原國現在顧不上東胡,隻要將東胡攔截在國門之外,暫時並沒有動作太大的軍事反製行動。


    有鑒於以後原國一定會入侵東胡,邊軍現階段主要是以摸索地形為主,再找到東胡的棲息地,為日後進軍做先行準備。


    與此同時,原國在夏屋山的邊軍回報,說是代地幾乎沒有人煙,智瑤命令邊軍向代地移動,建設相關的駐軍地點,對代地實施占領。


    代地既然空了,隻能說趙氏代國全數搬遷到了大河九曲區域。


    智瑤對趙氏代國發生了什麽事情未必事事盡知,大體上的動向還是能夠掌握。


    現階段,趙毋恤想要跟義渠深度結盟,同時在拉攏白翟,想要組建聯盟對付樓煩。


    義渠對北上一點興趣都沒有,倒是對秦地非常垂涎,屢屢邀請趙氏代國合兵南下進犯秦地,遭到了趙毋恤的拒絕。


    並不是趙毋恤對原國突然間變得很友愛,純粹是他很清楚根本惹不起原國,現階段不想招惹來原軍的攻伐。


    智瑤知道趙毋恤在拿什麽主意,無非就是趁原國暫時顧不上,趙氏代國想要用征討樓煩來增加人口與資源,等待原國與楚國進行生死之戰,再找機會南下嘛。


    原國與楚國什麽時候展開大戰?


    在智瑤的計劃中,原國應該先鞏固在燕地、鄭地、宋地、魯地、吳地的統治,起碼不管是占領下來,還要能夠獲得產出,並且當地有一半以上的人願意為國家出力。


    現階段,由於三桓接受現狀的關係,魯地那邊最為平穩,不止能夠貢獻稅收,征召徭役以及兵源也沒有出現問題。


    鄭地一開始對原國的反抗跟吳地差不多,後來大批受到征召的人獲得屬於自己名下的土地,變得跟齊地起初的情況差不多,三年過去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有自己的恒產,社會環境變得安穩下來,求戰意識上比齊地的人更濃烈。


    再來就是宋地,他們的君王變成了原國的伯爵,公主還是原國的太子妃,盡管存在反抗原國統治的現象,大體上還是顯得相對安穩。


    燕地的情況不少,直至近期邊軍抵禦東胡在國門之外的消息傳開,當地的人才開始嚐試接受原國的統治。


    總的來說,智瑤很滿意各項事情的進展,打算耗費三年的時間來打造一個平穩期。


    在這三年的時間之內,各郡縣需要做的就是每年花費一個季度,各縣、鄉、裏、村展開就地軍訓,再將相關數據稟告給中樞。


    這是智瑤想將國家有多少兵源摸個底,做到正式征討楚國的時候,對能拿出多少軍隊用於楚國的滅國之戰,以及各處需要駐軍防衛的地方可以部署多少兵力。


    所以,趙毋恤想趁原國與楚國大戰玩一手卷土重來?簡直是在想屁吃。


    楚國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不是滅國之戰出動一二十萬兵力還行,想打滅國之戰少於五十萬以下的兵力會打得很難受。


    智瑤會汲取原曆史上秦國的教訓,要麽一直拖著不打,一打就調動五十萬以上的兵力,再以絕對強橫的姿態,一下子打得楚國人沒有脾氣。


    原曆史上秦國滅楚之戰,第一次動用二十萬兵力,遭到了秦國進行一統之戰後的首場慘敗,一下子也讓項燕成名了。


    一次失敗對秦國再一次展開滅楚之戰造成的影響極大,不止讓楚人認為可以再次擊敗秦國,參戰以及開戰後的士氣更高,戰後輸得也是非常不服氣。


    後麵始皇帝委派王翦為大將,動用了八十萬的兵力,楚國倒是滅掉,問題是國祚滅亡,普通楚人以及貴族壓根就沒有覺得秦軍贏得多漂亮,時時刻刻想著要進行複仇。


    所以了,智瑤很清楚滅掉楚國隻是一


    個目標,不是最終目的,沒有徹底將楚國人打服的話,今天的吳地就是日後的楚地,發生在原版曆史上的事情也會在原國身上重演。


    到底是三年之後,還是五年之後,再展開滅楚之戰?


    智瑤的目標一直都很明確,有機會就三年之內,沒有機會就先試圖吞並巴國和蜀國,五年的時間完全等得起。


    原國盯上巴國和蜀國,不是兩個國家的物產有多麽豐富,人口又是多少,純粹看重的是戰略價值。


    占領巴蜀之後的原國對楚國展開滅國之戰,完全可以利用大江順流而下的優勢,屆時再從陳地和吳地出兵,一個三叉戟的攻勢也就成型了。


    掌握大江上遊不止是在交戰時期能夠具有快速出兵以及保證後勤線的優勢,後麵對統治楚地也能發揮很多的價值。


    「我記得大江也需要改造,才能用來水運的吧?」智瑤不是記得太清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做貴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