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線往前推個百多年,燕國人吼嗓子“我無罪”,沒有宣戰卻來攻打的原軍一定要羞愧而退了。


    現在,程武隻是用吝惜的目光看著燕君稱,很想說一句:朋友,時代變了。


    論起來,不是智瑤一力改變這個時代,在改變規則上貢獻最大的當屬勾踐了。


    至於國與國的相處方式出現變更,每一位諸侯或多或少都有出點力氣,為禮崩樂壞掀磚拆瓦。


    程武大聲喊道:“為君無力庇佑黎庶,有罪;持國無以保衛桑梓,有罪。何敢言無罪焉?”


    燕國現階段一直在遭遇異族的入侵,不就是作為一國之君的燕國曆代君臣經營不善,無法讓燕國變得強大,再來保證萬家萬戶嗎?沒有能力辦到為前提,本身就是一種罪過,不會有錯的。


    因為燕君稱還在活在古典時代,一聽程武的話,露出了心裏有愧的表情,盡管一再欲言又止,還是一個反駁的字都沒有說出來。


    “如今我王,教化萬民,保衛桑梓,護衛黎庶,燕地生人,亦當庇護。”程武直接將原國為什麽要入侵給美化了。


    如果還處在古典時代,原國出兵燕國,根據燕國無力抵抗異族的入侵,還真是具有法統正確性,隻是後麵原國不能占領燕國的一寸土地,還要把軍隊撤個幹幹淨淨。


    所謂的王師,幹得就是吊民伐罪、興滅繼絕、除暴安民的事業。


    原軍當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王師。


    以廣義上來定位,原軍會做的事情其實差別不大,驅逐異族,保衛桑梓,護衛黎庶,皆是王師應做的事情。


    燕君稱聽了屬於半懂沒懂,十分訝異地問道:“你等乃是‘予一人’派遣前來?”


    在燕國人的認知中,天下隻有一位王,便是周室的“予一人”,老天爺的兒子。


    程武知道這是一個舞台,表現得好了或許能在接下來接收燕國時減少非常多的麻煩。


    因此,程武沒有馬上說出來曆,先將中原近百年來發生的大事件講述了一遍,主要講楚國幹出“問鼎輕重”,隨後晉國承擔保衛文明重任,以晉國為中原霸主再統率諸侯與楚國一再大戰的事情大說特說。


    因為“薊”都爆發交戰,逃進宮城的燕國貴族並不少,他們現在已經人在城牆之上。


    一些居住城內的燕國人,他們知道哪裏會比較安全,一樣早就逃了過來,或是陸陸續續從城內各處匯聚過來的人。


    這些燕國人,上到一國之君,下到各家仆從,雖然聽得懂“雅語”的人不多,但凡有人聽得懂又在複述,身邊立刻圍滿了人。


    他們一開始可能不是那麽專心,後來一個個全神貫注在聽程武講曆史了。


    在“天下人”的認知之中,中原就是文明的核心之地,無論中原發生了什麽事情,能夠聽到還是很願意聆聽的。


    程武講的是百多年來的曆史大事件,要是在古典時代的話,曆史可不是誰都有資格知道,哪怕爵位是大夫都不一定能夠知曉。


    現場也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明明是在戰時,偏偏燕國人好像了遺忘了一般,乃至於有一些燕國人情不自禁聚攏到了程武周邊專心傾聽。


    關於晉國在春秋曆史上占到的篇幅簡直太多太多了,要不然不會有那麽一句“一部春秋史,半部晉國書”的話。


    講春秋戰國不提到晉國,還真的無法有“承前”的序章,硬要“啟後”講了會令人聽得莫名其妙。


    真的!


    不講晉國,人們怎麽知道趙國、魏國和韓國怎麽來的?


    不提到晉國,誰都會覺得楚國崛起又衰弱實在有夠撲朔迷離。


    史書的存在是讓人知道,自己的先輩為何人,他們做過了什麽,給後代留下了什麽,包括物質與精神。


    如果恰是民族衰弱屢受欺淩,人們得知自己祖先的輝煌,會激勵他們去努力去奮鬥恢複先輩曾經的榮光。


    民族正在輝煌之時,能夠從曆史中進行借鑒,不要去犯下祖先曾經犯過的錯誤。


    隻是吧?不幸之時,人們會信史書;若是強盛,以史為鑒也就說說而已,以至於有了“史書的存在就是為了記錄一再重犯的錯誤”一說。


    燕國人聽著程武講中原的曆史,了解到諸侯一再出現競爭,中原進入到大爭之世,什麽叫作禮崩樂壞,頻繁的戰爭給予世人帶來了多少苦楚。


    戰爭帶來的苦楚?燕國人對這個能夠有深切的感同身受。黃河改道讓他們孤懸於外,此後再艱難也無法獲得同文同種族裔的幫助,好幾次被異族打得差點亡國了。


    一個國家幾度差點亡國,足夠說明情況危急到何等程度了吧?又是流了多少鮮血與淚水。


    程武開始講到了禮崩樂壞階段,列國頻繁互相征戰帶來的傷痛,晉、吳、楚、越的恩怨情仇,互相之間又各自發生了哪些大事件,等等的曆史片段。


    裏麵少不了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篇幅。說起來,這也是春秋晚期最精彩的博弈,更影響了諸夏的曆史走向。


    燕君稱就在想:“原來已經有那麽多人稱王了?如果吳王夫差沒有被越王勾踐陰謀所害,吳國便是那個續楚國之後挑戰晉國霸權的國家。”


    同時,在場的燕國人也知道了一點,原來晉國是那麽強大,不斷發生內鬥的情況下還能壓製楚國,楚國又是為什麽會被吳國摁在地上捶。


    聽到越王勾踐事跡的人,不同的人有大致的兩種看法。


    比如燕國人一再遭遇不幸,某些燕國人就將越王勾踐當成了偶像,知道隱忍的重要性,隻要能夠達到想要的目標,原來還可以那麽不折手段。


    同樣也有燕國人無比厭惡越王勾踐,不因為其它,隻因為越王勾踐的不折手段。


    現實就是那樣,有人喜歡就會有人不喜歡,同一件事情必定帶著兩麵性。


    程武開始講起了原國的複立,對各諸侯的征戰篇幅講得比較少,著重講述對異族的征討,其中包括了秦國。


    原國竟然拿秦國人當異族?講道理,秦國兼並了數量超多的戎狄,生活習慣以及許多習俗確實是在胡化。


    以時間節點來算,當前的秦國確確實實還沒有進行校正,回歸到諸夏的文明體係之中。


    燕國沒有與列國失去聯係之前,他們就是一個不願意承認秦國與自己同文同種的國家之一,原因就在於秦國做的比楚國還過分,起碼楚國在南方怎麽樣是一回事,進入到中原是執行中原人製度的。


    比如說,楚國打楊越等部落聯盟不會宣戰,更不會講究跑出五十步就不再追的規則,俘虜貴族可不會遞上一塊玉;輪到楚軍跟中原列國交戰,該遵守的規則卻是遵循了。


    秦國開始東出之後,一開始其實也遵循那些規則,自從被晉軍埋伏一次搞得全軍覆沒,秦國人被刺激到不行,不再講究什麽規則了。


    偏偏秦軍是屢戰屢敗的一方,無法像晉國那麽強盛,無力去進行洗白,肯定要在某些時間段背著罵名。


    一旦誰被罵得久了,人們的觀念就會固定下來,一聽到某人,腦子裏下意識就冒出“這家夥不是好人”念頭。


    程武在幹的事情就是洗白原國,同時對某些國家進行蓋棺定論。


    有一句話怎麽說來著?那就是“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


    秦國已經沒有能力進行洗白,他們的曆史定位是怎麽樣,原國哪怕不進行抹黑,以秦國幹過那麽多次不宣而戰,並且還不止一次與異族結盟的汙點,注定是要被釘上曆史恥辱柱的。


    那是跟異族結盟啊!


    諸夏有那麽多的分封國,才有多少個諸侯跟異族結盟?尤其是當時晉國正在抗擊想要顛覆諸夏文明的楚國,秦國卻是趁著晉軍南下與楚軍作戰,屢屢幹出與異族結盟進犯晉國再被打得滿頭包的事情。


    如果某天智瑤達成“一天下”的偉業再修史,不去進行人為的幹涉,不用有過多的懷疑,哪怕楚國某國君喊過一句“我蠻夷也”的話,僅以發生過的事實進行定論,楚國蓋棺定論的正麵評價絕對會超過秦國。


    燕國人非常痛恨異族,聽到秦國已經被原國所滅,有的隻是感到快意。


    隨後,他們又聽程武提到原國滅掉了仇由和中山國,講實話就是挺意外的。


    燕國不知道中山國,提到鮮虞就很了解了。


    不管是中山國還是鮮虞,他們的實力並不差,真要論實力比燕國還要強大,尤其中山那邊的地形無比複雜,想擊敗鮮虞人或許不難,想要滅掉國祚就真挺難的。


    燕國又聽到原國將衛國、齊國、鄭國和魯國先後滅亡,感到震驚的同時,已經有燕國人明白原軍過來是想做什麽了。


    正是因為燕國已經跟中原列國失去聯係太久,對中原的了解還停留在很久以前,才會對原國滅掉那麽多國家感到震驚。


    在燕國人的印象中,無論齊國還是衛國、鄭國都是大國,尤其齊國更是當世的超級強國,結果那些國家竟然被一個從來沒有聽過的原國給滅了?


    由於太過於難以置信,不少燕國人懷疑程武是在欺騙他們。


    現場出現了吵雜聲,程武卻是不管不顧接著往下講。


    提到的不再是列國的曆史,著重講原國內部的改革,包括對征服之地的安置,戰敗列國貴族、黎庶的生活現狀,以及原國到底要完成什麽目標。


    程武沒有將原國想要達成的目標講得太細,廣而論之就是要“一天下”,對內使得肯努力的人生活變好,對外清除掉威脅諸夏文明的任何勢力。


    特別提到保衛文明是應有之意,能夠取得燕國人的認可。


    程武將話題兜轉回來,重新提到燕君稱沒有做到為君者應該擔負的責任,識相點就趕緊投降,還能見證原國怎麽消滅屠何、無終、東胡以及已知的異族。


    最後,程武強調曆史的使命已經落在了原王瑤的身上,在原王瑤的領導下,諸夏必將“內在修政,外取武功”,使文明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燕國人比較奇怪的一點就是,程武講的是順應生民之願,不提“順天應命”的觀點。


    不提“天意”的話,原王瑤怎麽來保證自己是唯一“正朔”呢?


    生民?到底是理解成為貴族,還是隻要在呼吸,作為非奴隸,能夠得到原國王室的重視?


    有一名羽林軍走到程武邊上,低聲說道:“後續大軍再有半個時辰便會抵達。”


    程武直接將這個消息大聲公布出來,追加了一句:“諸位可隨我軍往北,見證異族如何覆滅。”


    這是將“薊”視作囊中之物,更把燕國君臣看作俘虜了啊!


    沒有多久,燕國的儲君載被帶了上來。


    燕君稱看到自己的兒子很是狼狽的模樣,哪裏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情況。


    半個時辰之後,原國後續的大軍抵達。


    大批大批的原軍入城,虎賁軍更是直接來到宮城之外列陣。


    看那旌旗招招,再看列陣原軍的士兵身上反射陽光。


    巨大的壓力向燕君稱席卷而來,很清楚僅以出現的原軍,無論從規模,還是看武器裝備,想要攻陷宮城會挺容易。


    對燕國來說,在外征戰的大軍麵臨危局,在內的一國之君和楚君都將身陷敵手,滅亡就在眼前了啊!


    燕君稱從打開的城門走出來,直接來到程武的麵前,說道:“帶寡人檢閱貴國之軍。”


    肯定還有更多的原軍沒有開進“薊”城。


    程武不太理解燕君稱到底想做什麽,思考了一番決定親自去請示已經到來的太子開。


    後麵,太子開現身,自行介紹身份之後,帶著燕君稱出城檢閱郊外的原軍。


    燕君稱一番檢閱下來,能夠充分看到原軍在武器裝備上的精良程度,並且也能看出不是花架子。


    “不知原王將會如何處置寡人?”燕君稱問道。


    太子開就實說道:“燕君獻國不失爵位待遇。”


    燕君稱又問道:“原國果真必滅屠何、無終、東胡?”


    太子開鏗鏘有力地答道:“開此來,便是為此!”


    滅是肯定要滅的。


    滅掉屠何和無終的難度不大,東胡則是要慢慢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做貴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