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原國的人口約在六百五十萬左右,其中的四百八十萬是智氏的直屬人口,剩下的人口來自韓氏、狐氏、鍾氏、張氏等等家族。


    以這樣的人口規模,毫無疑問已經是諸夏區域的最多,不過大多數人口比較集中,導致大片的土地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比如說,智氏直接管控的“邯鄲”和“鄴”範圍內集中了將近七十萬人口,另外就是“原”地的十多萬人口和“溫”地的二十多萬人口,僅是這四個地方的人口就超過百萬之眾。


    後世被稱為河北的區域,土地麵積極為廣袤,合起來的人口卻是不超過三十萬,又以放牧謀生的人居多。


    不用仔細觀察都能確認一點,農業越是發達的地方,人口的密度就越大,相反農業發展狀況越差的所在人口數量就越少。這個也符合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沒有糧食產量作為支撐,很難養活超過產出的人口。


    先不論是來自哪個家族,智瑤治下的人口已經有六百五十萬左右?


    以某些王朝的情況而言,二十個人養一名士兵會是很健康的標準,原國長時間維持動員三十二萬左右的兵力,不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破壞?


    那是某些王朝,春秋戰國的情況則是特殊一些。


    現在的生產地比較集中,並且中樞對地方的控製更為嚴密一些,動員能力超乎想象。


    用曆史上的一些例子,兵力動員達到全國人口的十比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乃至於動輒發生舉國動員的情況,全國僅有五百多萬的人口都敢動員出八十萬的大軍,其中還沒算上維持後勤補給的民伕的數量。


    “宋軍還是挺能打的,至少會比去年碰上的楚軍更難對付。”


    “接下來鄭國麵臨滅國危機,他們肯定要拚命,不得不謹慎對待。”


    “楚軍需要救出困在‘新鄭’的本國君臣,他們的戰鬥意誌也會得到加強。”


    “總的來說,今年麵對的敵人數量減少,未必比去年更好對付?”


    去年,不要光看楚軍顯得人多勢眾,他們內部的矛盾遠比想象中更多。


    中樞的兵力少於地方封君,尤其是楚國的內戰是以一種中樞做出妥協的方式結束,地方封君會完全服從來自中樞的命令才是有鬼。


    要是往更陰暗的方向思考,說不定楚國中樞就是想借原軍的刀,去砍那些剛剛從叛逆轉身變為朝臣的地方封君。


    即便是楚國內部的矛盾不尖銳,大多數封君搞拉人頭湊數,以至於去年的楚軍素質著實不怎麽樣。


    新一年的軍事行動對原國非常重要,能夠在諸侯的強勢幹預下滅掉鄭國,接下來的一統之路會更好走。


    那一次私下會議中,智瑤隻是跟重臣進行了初步的商討,再對一些本就有的行動方桉進行斟酌和再確認。


    在隨後的數天,司徒韓庚得到命令,統計糧食儲備以及軍備,自然不會落下其餘民生物資的了解。


    韓庚轉頭卻是召喚田部史夫僚,委派夫僚執行來自智瑤的命令。


    這是韓庚還沒有適應原國的製度,本著原有規則在避嫌。


    以很多人的認知看來,家族是家族,國家是國家,國家的儲備就是公族的儲備,非公族還是應該避嫌的。


    韓庚認為自己還是先搞清楚韓氏的儲備狀況,用以應對接下來的連連大戰。


    在得知韓庚的行為之後,智瑤的心態一時間感到很複雜。


    明明已經踏進新的時代,當代人果然不是能夠那麽快適應過來,到底是無意識,又或是有意識,反正都是一種排斥。


    “這就是秦帝國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以及下一位繼任者將麵臨的難題啊!”智瑤這是堅信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一統天下了?


    時代更變了,然而人二代思想沒變,有極大的機率會造成時代倒退。


    智瑤有相關的例子能夠借鑒,秦帝國二世而亡就是能夠起到的警醒作用之一。


    時代倒退?


    始皇帝拋棄分封製,全麵采用郡縣製並不是貿貿然做出決定,實際上秦國執行郡縣製已經長達兩百年之久,新占領的六國舊土卻是剛剛接觸到郡縣製。


    有權有勢的遺老遺少沒有死光,他們懷念曾經的生殺予奪以及作威作福,不敢在始皇帝健在時有所舉動,換上了一個一再自毀長城的秦二世可不會慣著。


    項籍並不是第一個站出來反秦的人,可以將他視為起到關鍵作用的人之一,乘勢而起之後滅掉秦帝國再次施行分封,搞了一次時代倒退。


    後麵西楚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漢中國擊敗,漢中國變更為漢國,漢帝劉邦起先承認分封有效,晚年一再征討異姓諸侯,臨死之前舉行了“白馬之誓”約定“非劉姓而王,天下共討之”,創建了半分封半郡縣的製度。


    漢高祖劉邦執行的政策被後來的曆朝曆代貫徹,一直用到滿清滅亡,著實是被證實半分封和半郡縣的有效,乃至於是封建王朝一項一再經過考驗的製度。


    智瑤很清楚一點:“我決不能一開始就將郡縣製全麵鋪開,能夠單憑智氏完成席卷天下,還是要分封子嗣為王;無法單獨依靠智氏一統天下,剛開始為了穩定過度,隻能分封有實力的異姓為王了。”


    某日。


    智瑤將智開召喚過來,吩咐道:“你往各處巡察,不必大張旗鼓,且看各處備戰以及儲備。”


    行禮到一半的智開聽到智瑤在吩咐,隻好保持行禮的姿勢,聽完先應了聲“諾”,人卻是沒有離開。


    “父上,孩兒聽聞宋國盟楚乃是端木賜所為?”智開問道。


    這個消息是在後續才經由細作傳遞過來。


    端木賜就是子貢,他並非魯國人,而是衛國人,帶藝拜師之後奉行孔子的理念,後來也是拿魯國當成第二祖國,看上去為魯國出力遠勝衛國。


    關於子貢的所作所為已經被智瑤得知,下令將消息進行封鎖,不知道智開是從哪裏知道消息。


    封鎖子貢的所作所為不是因為其它,說到底子貢多少為智氏的崛起出過力,搞到子貢致力於對抗原國,或多或少會搞了一些人的心態。


    智瑤也不問智開從哪裏聽來,問道:“你有何看法?”


    智開似乎早有想法,說道:“端木賜先於魯國出仕,後投效智氏,衛國亡時並未離去,魯國遭襲掛印而去。先抵魯國,後輾轉越國,再投效宋國。觀此人,極愛魯國?此番所為,當是為救魯國。”


    那麽看,子貢的履曆還真的是有點複雜?


    其實,子貢的履曆在這個曆史版本都算簡單,原版曆史上的履曆更加複雜,一邊經商的同時,先後出任魯國和衛國的執政,並且依靠財力在各國的權貴之間長袖善舞,下半生專門致力於跟晉國過不去。


    智開觀察智瑤的表情,問道:“父上並未生氣?”


    “為父為何動怒?”智瑤當然惱怒,隻是比誰都清楚戰國時代的情況,對於有人先後效力幾個國家,接受度上麵還挺高的。


    君主的惱怒需要分時候,不合適的情況下再氣也要忍著,等到時機合適再發泄怒氣。


    智開呐呐地說道:“端木賜勸說宋國與我為敵?”


    智瑤笑著說鬼話,道:“子貢尚未透露我家之事。再則言,國與國相爭,非一人可主導,無子貢,宋國亦為我敵。”


    接下來又是教育專場了。


    不管子貢是什麽選擇,他的確沒有透露在智氏效力時的見聞,一些很容易模彷的東西也當作自己沒有學會。


    至於宋國跟原國為敵?完全就是出於局勢的需要。


    楚國都那副慘樣,宋國依舊無動於衷,隻能說宋國君臣不是蠢貨就是睜眼瞎了。


    “為君者當有氣度,便是心中深恨,不可表露於神態。”智瑤諄諄教導。


    智開心想:“那就是父親依舊因為端木賜的所作所為感到惱怒,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安靜了一小會之後,智瑤比較突然地問道:“你以為明歲應該出兵多少?”


    智開還真有想過,答道:“僅是用於鄭地,兵力或需十五萬?”


    那麽便是僅在鄭國就動用四個滿編軍團,還都是野戰軍團的級別。


    智瑤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說道:“去罷。”


    有些事情智開卻是不得不問,道:“孩兒乃是田部史之左,抑或自行巡視?”


    智開現在已經是原國的太子。


    一直到“沙丘之變”前,也就是趙武靈王被自己的兒子圍困並餓死之前,春秋戰國的太子權力遠比其他王朝更大。


    所以,智開並不需要特別什麽信物,僅是作為太子就有資格查驗各處倉庫,那麽一問顯得很有政治靈敏度。


    智瑤隻是看了智開一眼,沒有給予答桉,重新開始批閱奏章了。


    統治的疆域夠大,人口數量那麽多,中樞還能直管地方,奏章怎麽可能少?


    當前原國雖然執行了新製度,問題是擔任那些職位的人腦子沒有轉過彎來,不是智瑤特別攬權,各種大小事還是需要一國之君親自處理。


    尤其是,智瑤要做鼎革的事業,社會正在麵臨變革,發生的事情肯定就更多了。


    辛虧原國官員奏事用紙張書寫,要是用竹簡的話,一天還不知道有幾車奏章送過來。


    現在原國最大的事情就是備戰,奏章之中大多在匯報備戰近況,不然就是參奏遇到的難題。


    因為舉國備戰的原因,關於民政的奏章極少,有也會是大事。


    比如說,中行寅請奏,懇求在涇水一線修建水利工程。


    這個涇水一線其實就是原版曆史上修建鄭國渠的所在,也能說是鄭國渠的起點,由當地開始一直到鏈接洛水,成就總長度達八百裏的魚米之鄉。


    智瑤經過嚴謹的思考,批下了一個字:可。


    秦國現在正跟義渠打生打死,沒有餘力兼顧東方。


    一直跟秦國攪和在一起的代國,也就是趙母恤領導的趙氏代國,他們則是退回代地。


    根據相關的情報,趙母恤近期一再跟樓煩過不去,另一邊還不斷招惹屠何。


    這個屠何是當代的“胡”之一,與東胡並列為兩胡,長久以來是作為北燕勁敵的存在。


    既然秦國被義渠牽製,代國又想侵犯樓煩和屠何來增強實力,短期內他們不會再主動招惹原國。


    中行寅打算動用十五萬勞力先修建一條長度在五十裏的水渠主幹道,預期耗費九個月左右。


    不到一年的耗時,五十裏長的水渠主幹道修起來,起碼能增加兩三萬頃農產區,對整個原國或許隻是一個增補,對中行氏來說可就顯得太重要了。


    “接下來中樞沒有多餘的精力看顧西部,確實需要對中行氏進行加強。”智瑤心裏還是知道應該厚待中行氏,未來封王會有中行氏的一份。


    當然,智瑤成為大宗之主,中行氏就是小宗之一,無論在外人看來,還是中行氏自己的認知中,中行氏都屬於原國的公族。


    智瑤的封王方桉裏麵有中行氏的一份,不算作分封為異姓王。


    關於怎麽分封,智瑤早有了初步方桉,王的話分為親王和郡王,往後則是國公、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國公和侯爵的封邑隻是縣的級別。


    伯爵的封邑則是鄉的級別。


    子爵和男爵的封邑會是村莊級別。


    另外,智瑤可不會像姬周將大片大片的土地分封出去,一定會保證中樞足夠強勢,並且邊境也不會全丟給分封的諸王,免得邊塞王做大倒逼中央。


    這個就是有曆史桉例可以借鑒的優勢,智瑤隻需要找到相關桉例再進行權衡就好,不用自己死太多的腦細胞去進行思考,能夠避免已經發生過的錯誤,同時不至於犯了焦慮症。


    不開玩笑,好多君主就是知道必須做出改變,可是又無法想出一個妥善的方法,憂慮變成焦慮,再鬧個了老來昏庸的下場。


    新一年的春季即將到來。


    一係列的奏報匯集之後,智瑤終於拿出了新一年動員的兵力方桉。


    “今歲起兵十五萬南下,國中動員二十萬衛戍各方,亦作為預備兵力。”


    總共動員三十五萬的兵力?眾臣聽後想法各樣,大多數以為有點少了。


    “今歲,力圖一戰滅鄭!”


    來自智瑤鏗鏘的宣告,眾臣振奮的同時,依舊認為兵力不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做貴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