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向的智氏控製了齊國的兩座城邑,不止齊國沒有當回事,連帶其他列國其實也感官一般。
不是說晉軍攻占他國城邑沒什麽大不了,或是大家都知道晉國卿位家族的戰鬥力,純粹就是所選擇進軍路線上的問題。
這麽說吧,濟水對齊國很重要,但是濟水北岸對齊國完全不重要。這一點從濟水北南沒有多少城邑能夠看得出來,並且智瑤一路過來所見所聞,齊國真的沒有對濟水北岸的勢力範圍進行多大的建設。
齊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不是作為都城的“臨淄”周邊,其實是在濟水中下遊區域。
而濟水中下遊區域的人口之所以會比都城周邊更稠密,與齊國的國策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齊國的經濟十分依賴製鹽與紡織,他們的生絲以及其它紡織相關則是分布在濟水中下遊,曆經兩百多年的發展之久,肯定會讓這邊的人口形成一定的積累。
現狀就是濟水中下遊不止有眾多人口,還有著非常大的經濟基礎。
所以了,曆史上公子陽生獲得齊國內亂的勝利,不止是他有田乞這種陰謀家的支持,更多是選擇的基本盤占據非常大的優勢。
智瑤是帶著軍隊過來了,就實而言一個“師”的兵力顯得有些略微單薄,再來就是盤踞的地理位置對齊國的威脅不大。
為什麽季孫肥一聽說智瑤要率軍南下會一臉怪怪的表情?
上一次,智瑤來到齊國,幹出了進入“臨淄”並掠奪國之禮器的事情。
季孫肥心裏在想的是:“你待這邊都能引得萬眾矚目,沒人搭理你不代表不夠重視,相反大家都在看著你到底想做什麽。你一南下,信不信內鬥的齊國立刻停止火拚?另外一點,公輸氏既然去了晉國,我們也沒想要回來呀。”
“宗子……”季孫肥看到智瑤抬起了手,阻止自己說下去。
智瑤一臉的堅毅,說道:“我在此處,魯國便於行事。若我南下,齊國勢必洶洶,屆時公子陽生必來攻我,不攻則無以承繼國祚;齊君荼與公子壽、公子駒和公子黔不複再戰,或行聯合抗魯之事。”
這些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
反正魯國現在不希望看到一個重新團結起來的齊國。雖說“長勺”打的是城池攻防戰,可是他們連打這樣的魯國都打出了一個一比五的傷亡,一旦齊國重新團結,魯國還要不要光複“艾陵”啦?
機會難得的局麵之下,魯國肯定是希望能夠光複更多的失地,並且“艾陵”對魯國來說相當重要,說什麽都要重新奪回去的!
“宗子,餘不敢妄議智氏軍略,僅有所建言……”季孫肥講了不少話,總的來說就一個意思,大家都是想削弱齊國,要不智氏就在濟水北岸暫時別動彈吧?
什麽意思啊?先說不敢幹涉,然後又想幹涉。
智瑤露出了不悅的表情。
季孫肥趕緊說道:“我光複‘陽橋’、‘長勺’亦有宗子之功,依禮需予貢獻也!”
魯人說“餘”就是代表自己;說“我”跟晉國的語法一樣,代表自己的家族或國家。
很久之前,晉國對接魯國邦交的家族是郤氏,後來郤氏滅亡變成趙氏,前一段時間對接的魏氏。
現在季孫肥說要將“貢獻”交給智氏?還是僅僅拿出符合“陽橋”和“長勺”的價值,給予智瑤好處?
如果是後者,說好了是歸還叔孫氏的人情,智瑤肯定不會拿。
換作是前者,魯國這是要智氏和魏氏爆發矛盾嗎?
智瑤覺得魯國沒有膽子挑撥智氏跟魏氏的關係,肯定是後者啦?
然後,作為三桓如今扛把子的季孫氏還真是有夠小氣,玩手段也玩得太粗糙了一些,明知道智氏不會拿魯國這一次軍事行動的好處,還給堂而皇之地提了出來。
季孫肥走了,帶著很複雜的心情離去。
智氏肯定不會馬上南下,甚至不一定會南下。
他們這一次過來最大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怎麽說?齊國亂中生亂,乃至於已經形成割據事實,對於智瑤來說就是最願意看到的結果,不一定是他們這次來了有多少戰果或繳獲。
另外一點,魯國是因為智氏要出兵齊國才有膽子收複失地,亦能算是智瑤這一次過來的收獲之一。
戰略之所以是戰略,高度就是對長久有好處,不是計較一時的得失。
齊國這樣,魯國那樣,智氏過來的部隊幾乎沒有損失控製了兩座齊國的城邑,並且趙氏對智氏的忌憚心理下降,智瑤還能有什麽不滿足的地方呢?
智瑤當然沒有感到滿足,隻是以當前的局勢隻能是這樣子了。
他們在“崔”可不光是看齊國的稀奇,還兼顧晉國其餘幾個卿位家族的動向。
根據國內傳回的消息,第一個動手的是狐氏,他們在自家的封地集結完畢,向魏氏和智氏借道過境,沒有派人對白翟宣戰就展開入侵。
白翟並不是一個國家,他們隻能算是多部落的聯合體,以前還有一名總首領,連續被秦國坑了幾次變得四分五裂,當前大的首領有七個,小首領的數量就更多了。
狐氏之所以需要向魏氏和智氏借道,原因在於從狐氏的封地攻擊白翟會被大河以及群山擋著。
晉國幾十年前滅掉了一個叫大荔的勢力,隨後封地被一切兩半分給智氏和魏氏。
從大荔入侵白翟一樣需要途經山區,可是隻要穿過大約十來裏的山區就能出現在一片地勢開闊的位置。
狐氏的自身狀況決定很難打山地戰,采用騎馬行軍的方式在地形開闊的環境,不說什麽占盡便宜,起碼打起來會比較容易迂回一些。
第二個有實際行動的是趙氏。
趙氏早就在為攻打中山國做相關謀劃,困於國內局勢,再來也是沒有那麽迫切需要得到補血,計劃就隻是計劃而已。
一場內戰,再有幾次跟諸侯交戰,趙氏的兵力折損有點嚴重,尋找目標來進行補血就變得很是迫切。
趙鞅清楚不能再掀起新一輪的內戰,打其他諸侯又一時半會不知道該選哪個國家,隻能翻箱倒櫃將針對中山國的計劃找出來並實施。
看晉國卿位家族的勢力範圍分布就能清楚趙鞅為什麽要選擇中山國,他們在東南區域有封地,能攻打的國家除了齊國就是衛國。
趙鞅沒有一再東擴的野心,選擇對付齊國會有實際好處,戰略方麵卻是將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拿衛國開刀?人家衛國已經重新屈服晉國,再次攻打衛國隻會讓趙氏的名聲變得越加不堪,並且以後別想再找諸侯進行合作了。
至於說打鄭國?趙氏或許能得到一些好處,占盡最大好處的卻會是魏氏。
目前趙氏跟魏氏的競爭很激烈,趙鞅一點都不想讓魏氏占到任何便宜。
在趙武時代,趙氏的擴張目標就選擇了晉國的北部,才有了趙氏不留餘力推動晉國向北部的勢力動武,先後吞並了鼓國和肥國。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輪到趙鞅這一代,他本來應該著力消滅中山國,可惜是的趙氏跟範氏的矛盾太大,甚至演變成不死不休的局麵,太多的時間花費在與範氏的對抗,更是打了一場耗時六年的內戰。
既然內戰已經出現結果,趙氏又需要進行補血,趙鞅思來想去也是時候該對中山國下手了。
隨後,魏氏和韓氏也有自己的動作,隻不過相較於其他家族,他們兩家真的是有點小打小鬧了。
時間來到秋季中旬。
智瑤還是待在“崔”沒有動彈。
“趙氏受阻,兩‘師’被困?”智瑤在看今天送來的情報。
中山國並不弱小,尤其他們的山地非常多,很限製戰車的發揮。
趙氏這一波入侵中山國有進行宣戰,曠野裏先擊敗中山國應戰的部隊,隨後入境侵略變得節節不順了。
中山國雖然是異族,了解的人卻會知道他們已經在諸夏化,收到宣戰書會願意約個地點開戰,打輸了也願意進行賠償。
約架打輸的中山國本來都表態願意賠付戰爭賠款,然而趙鞅根本沒有滿足,趙氏選擇了繼續入侵。
“趙鞅出動了三個‘師’攻打中山國,一下子兩個‘師’被困在山區?這是趙鞅在設局,還是真的陷進去了?”智瑤沒有記錯的話,第一次將中山國徹底打服的是魏氏吧?
當然,魏氏並沒有滅掉中山國,純粹是當時的魏國各種牛逼,看誰不爽都要去揍一頓,偏偏通常也就是揍一頓,頂多就是卷走一些人口和資源,土地是不占一寸;最誇張的是魏國明明能把秦國徹底滅掉,聽了秦君派人來幾句好聽的話,給、給、給……收兵啦!
智瑤重複審閱相關情報,有了一些心得之後,喚來司馬穰苴,說道:“瑤需歸國,請穰苴為此地之‘將’。”
這是智瑤要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司馬穰苴?
其實算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這一次智瑤帶來的人之中以司馬穰苴的戰略眼光最好,另外就是智徐吾和程朔沒有跟過來,連帶子路、冉有也不在智氏了。
司馬穰苴沉默了半響,慎重對智瑤行禮,說道:“必不負世子厚望!”
第183章:那個叫事出突然喲!
不是說晉軍攻占他國城邑沒什麽大不了,或是大家都知道晉國卿位家族的戰鬥力,純粹就是所選擇進軍路線上的問題。
這麽說吧,濟水對齊國很重要,但是濟水北岸對齊國完全不重要。這一點從濟水北南沒有多少城邑能夠看得出來,並且智瑤一路過來所見所聞,齊國真的沒有對濟水北岸的勢力範圍進行多大的建設。
齊國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不是作為都城的“臨淄”周邊,其實是在濟水中下遊區域。
而濟水中下遊區域的人口之所以會比都城周邊更稠密,與齊國的國策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齊國的經濟十分依賴製鹽與紡織,他們的生絲以及其它紡織相關則是分布在濟水中下遊,曆經兩百多年的發展之久,肯定會讓這邊的人口形成一定的積累。
現狀就是濟水中下遊不止有眾多人口,還有著非常大的經濟基礎。
所以了,曆史上公子陽生獲得齊國內亂的勝利,不止是他有田乞這種陰謀家的支持,更多是選擇的基本盤占據非常大的優勢。
智瑤是帶著軍隊過來了,就實而言一個“師”的兵力顯得有些略微單薄,再來就是盤踞的地理位置對齊國的威脅不大。
為什麽季孫肥一聽說智瑤要率軍南下會一臉怪怪的表情?
上一次,智瑤來到齊國,幹出了進入“臨淄”並掠奪國之禮器的事情。
季孫肥心裏在想的是:“你待這邊都能引得萬眾矚目,沒人搭理你不代表不夠重視,相反大家都在看著你到底想做什麽。你一南下,信不信內鬥的齊國立刻停止火拚?另外一點,公輸氏既然去了晉國,我們也沒想要回來呀。”
“宗子……”季孫肥看到智瑤抬起了手,阻止自己說下去。
智瑤一臉的堅毅,說道:“我在此處,魯國便於行事。若我南下,齊國勢必洶洶,屆時公子陽生必來攻我,不攻則無以承繼國祚;齊君荼與公子壽、公子駒和公子黔不複再戰,或行聯合抗魯之事。”
這些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
反正魯國現在不希望看到一個重新團結起來的齊國。雖說“長勺”打的是城池攻防戰,可是他們連打這樣的魯國都打出了一個一比五的傷亡,一旦齊國重新團結,魯國還要不要光複“艾陵”啦?
機會難得的局麵之下,魯國肯定是希望能夠光複更多的失地,並且“艾陵”對魯國來說相當重要,說什麽都要重新奪回去的!
“宗子,餘不敢妄議智氏軍略,僅有所建言……”季孫肥講了不少話,總的來說就一個意思,大家都是想削弱齊國,要不智氏就在濟水北岸暫時別動彈吧?
什麽意思啊?先說不敢幹涉,然後又想幹涉。
智瑤露出了不悅的表情。
季孫肥趕緊說道:“我光複‘陽橋’、‘長勺’亦有宗子之功,依禮需予貢獻也!”
魯人說“餘”就是代表自己;說“我”跟晉國的語法一樣,代表自己的家族或國家。
很久之前,晉國對接魯國邦交的家族是郤氏,後來郤氏滅亡變成趙氏,前一段時間對接的魏氏。
現在季孫肥說要將“貢獻”交給智氏?還是僅僅拿出符合“陽橋”和“長勺”的價值,給予智瑤好處?
如果是後者,說好了是歸還叔孫氏的人情,智瑤肯定不會拿。
換作是前者,魯國這是要智氏和魏氏爆發矛盾嗎?
智瑤覺得魯國沒有膽子挑撥智氏跟魏氏的關係,肯定是後者啦?
然後,作為三桓如今扛把子的季孫氏還真是有夠小氣,玩手段也玩得太粗糙了一些,明知道智氏不會拿魯國這一次軍事行動的好處,還給堂而皇之地提了出來。
季孫肥走了,帶著很複雜的心情離去。
智氏肯定不會馬上南下,甚至不一定會南下。
他們這一次過來最大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怎麽說?齊國亂中生亂,乃至於已經形成割據事實,對於智瑤來說就是最願意看到的結果,不一定是他們這次來了有多少戰果或繳獲。
另外一點,魯國是因為智氏要出兵齊國才有膽子收複失地,亦能算是智瑤這一次過來的收獲之一。
戰略之所以是戰略,高度就是對長久有好處,不是計較一時的得失。
齊國這樣,魯國那樣,智氏過來的部隊幾乎沒有損失控製了兩座齊國的城邑,並且趙氏對智氏的忌憚心理下降,智瑤還能有什麽不滿足的地方呢?
智瑤當然沒有感到滿足,隻是以當前的局勢隻能是這樣子了。
他們在“崔”可不光是看齊國的稀奇,還兼顧晉國其餘幾個卿位家族的動向。
根據國內傳回的消息,第一個動手的是狐氏,他們在自家的封地集結完畢,向魏氏和智氏借道過境,沒有派人對白翟宣戰就展開入侵。
白翟並不是一個國家,他們隻能算是多部落的聯合體,以前還有一名總首領,連續被秦國坑了幾次變得四分五裂,當前大的首領有七個,小首領的數量就更多了。
狐氏之所以需要向魏氏和智氏借道,原因在於從狐氏的封地攻擊白翟會被大河以及群山擋著。
晉國幾十年前滅掉了一個叫大荔的勢力,隨後封地被一切兩半分給智氏和魏氏。
從大荔入侵白翟一樣需要途經山區,可是隻要穿過大約十來裏的山區就能出現在一片地勢開闊的位置。
狐氏的自身狀況決定很難打山地戰,采用騎馬行軍的方式在地形開闊的環境,不說什麽占盡便宜,起碼打起來會比較容易迂回一些。
第二個有實際行動的是趙氏。
趙氏早就在為攻打中山國做相關謀劃,困於國內局勢,再來也是沒有那麽迫切需要得到補血,計劃就隻是計劃而已。
一場內戰,再有幾次跟諸侯交戰,趙氏的兵力折損有點嚴重,尋找目標來進行補血就變得很是迫切。
趙鞅清楚不能再掀起新一輪的內戰,打其他諸侯又一時半會不知道該選哪個國家,隻能翻箱倒櫃將針對中山國的計劃找出來並實施。
看晉國卿位家族的勢力範圍分布就能清楚趙鞅為什麽要選擇中山國,他們在東南區域有封地,能攻打的國家除了齊國就是衛國。
趙鞅沒有一再東擴的野心,選擇對付齊國會有實際好處,戰略方麵卻是將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拿衛國開刀?人家衛國已經重新屈服晉國,再次攻打衛國隻會讓趙氏的名聲變得越加不堪,並且以後別想再找諸侯進行合作了。
至於說打鄭國?趙氏或許能得到一些好處,占盡最大好處的卻會是魏氏。
目前趙氏跟魏氏的競爭很激烈,趙鞅一點都不想讓魏氏占到任何便宜。
在趙武時代,趙氏的擴張目標就選擇了晉國的北部,才有了趙氏不留餘力推動晉國向北部的勢力動武,先後吞並了鼓國和肥國。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輪到趙鞅這一代,他本來應該著力消滅中山國,可惜是的趙氏跟範氏的矛盾太大,甚至演變成不死不休的局麵,太多的時間花費在與範氏的對抗,更是打了一場耗時六年的內戰。
既然內戰已經出現結果,趙氏又需要進行補血,趙鞅思來想去也是時候該對中山國下手了。
隨後,魏氏和韓氏也有自己的動作,隻不過相較於其他家族,他們兩家真的是有點小打小鬧了。
時間來到秋季中旬。
智瑤還是待在“崔”沒有動彈。
“趙氏受阻,兩‘師’被困?”智瑤在看今天送來的情報。
中山國並不弱小,尤其他們的山地非常多,很限製戰車的發揮。
趙氏這一波入侵中山國有進行宣戰,曠野裏先擊敗中山國應戰的部隊,隨後入境侵略變得節節不順了。
中山國雖然是異族,了解的人卻會知道他們已經在諸夏化,收到宣戰書會願意約個地點開戰,打輸了也願意進行賠償。
約架打輸的中山國本來都表態願意賠付戰爭賠款,然而趙鞅根本沒有滿足,趙氏選擇了繼續入侵。
“趙鞅出動了三個‘師’攻打中山國,一下子兩個‘師’被困在山區?這是趙鞅在設局,還是真的陷進去了?”智瑤沒有記錯的話,第一次將中山國徹底打服的是魏氏吧?
當然,魏氏並沒有滅掉中山國,純粹是當時的魏國各種牛逼,看誰不爽都要去揍一頓,偏偏通常也就是揍一頓,頂多就是卷走一些人口和資源,土地是不占一寸;最誇張的是魏國明明能把秦國徹底滅掉,聽了秦君派人來幾句好聽的話,給、給、給……收兵啦!
智瑤重複審閱相關情報,有了一些心得之後,喚來司馬穰苴,說道:“瑤需歸國,請穰苴為此地之‘將’。”
這是智瑤要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司馬穰苴?
其實算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這一次智瑤帶來的人之中以司馬穰苴的戰略眼光最好,另外就是智徐吾和程朔沒有跟過來,連帶子路、冉有也不在智氏了。
司馬穰苴沉默了半響,慎重對智瑤行禮,說道:“必不負世子厚望!”
第183章:那個叫事出突然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