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麽一件事情肯定是出於需要,等待哪天絕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那一刻,又有那麽一位猛人站起來,舊有的習俗以及規則肯定是會得到改變。


    對於現在的貴族女子來說,她們不希望自己孤零零一個人到夫家,需要有幾位姐妹一塊過去,不說聯合起來從內宅架空到掌握夫家的全部權力,僅僅是平時能有個聊天解悶的人就挺好的。


    智瑤因為“魂穿”再根據所處家庭環境的關係,好像沒什麽跟芬嬴聊的話題。


    要是在現代?作為男性再沒有話也要找話說,免得女性待得非常不舒服,別提什麽以後的可持續性發展,見一麵大概就沒有再見的可能性了。


    一對訂婚的夫妻,再加上幾個附贈的媵,他們的相處方式很符合當代。


    過程中完全是媵在各種嘰嘰喳喳,問一些話看智瑤沒有想要回答的意思,她們會很主動地再次改換話題,反正不會造成冷場的情況。


    智瑤了解了一下四個媵的名字,她們分別叫碧、茗、好(hào)、葦。


    媵是陪嫁,一輩子注定就是附屬品,生了孩子也不會有做母親的權力。一名男性的妻會是所有孩子共同的母親,再區別出嫡、庶之分,情況就是這麽一個情況。


    智瑤還了解到,四媵之中有兩名是嫡出,她們是碧和葦,碧是梁嬰父的女兒,葦則是來自邯鄲趙,茗和好則是趙鞅的庶女。


    現在有一個好的“名”是貴族的待遇之一,其餘階層不管男女很難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甚至還存在沒有“名”的情況,有的就是一個昵稱、外號什麽的。


    至於姓和氏?大把大把沒有姓、氏的人,等進入戰國階段都是這麽個情況,連去秦國受到重用才變法的那一位“鞅”,他的前綴前前後後就改了幾次,在衛國獨稱“名”,出了衛國稱“衛鞅”,在秦國當官了以官職為前綴,直至獲得“商”這塊封地才被稱呼為“商鞅”。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趙氏陪嫁的媵之中有邯鄲趙的嫡女?這個真心沒有什麽問題,甚至外人都會因此而對趙氏的印象改觀。原因是趙鞅的表現顯示趙氏仍然認可邯鄲趙這門親戚,後麵會扶持趙午的後代。


    梁氏的話?他們雖然跟邯鄲趙一樣不服從趙氏這個大宗,隻是梁氏做得更為隱晦,隨著梁嬰父被襲身亡,後麵趙氏肯定會加強對梁氏的管控。


    整場聊天中,芬嬴是話最少的那一個,不由讓智瑩懷疑芬嬴以後能不能持家。


    然而,智瑤知道自己的擔憂很多餘,媵就隻會是媵,再厲害也隻能通過妻來實施影響力。而妻子是通過丈夫來施展權力,等於丈夫有自主意識的話,女人的話語權也就那樣。


    衛國的南子就是那麽個情況,她能通過衛靈公去達到很多目標;等到了衛輒成為衛國的國君,她是依靠孫子的地位去施展影響力,壓根就沒有可能走到前台。


    “瑤日後多來,芬亦可尋我。”智瑤一個眼神就讓四個媵閉嘴,再對芬嬴講了那麽一句話。


    現在沒有什麽男女大防,貴族男女沒有婚約之前,小夥子隻是不喜歡跟小姑娘湊一堆,交朋友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時間已經來到傍晚,消失了很久的趙伯魯重新出現,邀請智瑤前往吃宴。


    接下來沒有芬嬴等小姑娘的發揮空間,也就是說她們不會再出現在正式的飲宴場合。


    智瑤來到飲宴場地時,第一眼就看到自己父親智申的那一臉便秘表情。


    其實也就是衣服穿了好幾層,要不然絕對能夠看到智申的後背一片汗跡。


    作為兒子的智瑤不會嘲笑父親,更不會心生“父親真沒用”的想法。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同樣不是每一個人跟誰都能談笑風生,有些人就是不擅長社交,對上氣場太強的人心理壓力大而已,不代表無法在其它方麵發揮出屬於自己的優勢。


    趙鞅是一個大家族的現任家主,還是晉國的中軍佐,主要的是他的氣場太有侵略性,地位相同的人與之相處都會難受,智躒因為地位高還能扛得住,像是同地位的魏侈和韓不信也會被趙鞅壓製,何況是作為二代的智申呢?


    大家分別就坐。


    智瑤順著智申的作為被排在順位第二,正對麵是趙獲。


    趙鞅坐在加高的台子之上,主位肯定是他的。


    世子趙伯魯坐在右側的第一位,第二位是趙獲這個趙氏核心族人,往下就是根據家族地位的排序。


    智瑤的左邊是智申,右邊則是輔果,再後麵同樣是來自智氏的核心族人。


    “得此佳婿,我心甚喜。諸位,共飲一樽!”趙鞅進行了開宴的調子。


    今晚這一頓飯的性質已經被定了下來,隻談趙氏和智氏的友好。其餘有什麽爭議的事情,反正今晚誰都別提,提就是在添堵。


    現場,趙鞅、趙伯魯和智申、智瑤用的酒具都是“爵”,其餘人或是“盞”、“勺”、“觶”等等。


    說白了,身份不同的關係,用的餐具也就不一樣,跟趙鞅能用鼎來盛載食物,其餘人暫時不夠資格的理由一樣。


    趙鞅是晉國位比諸侯的“卿”來著,除非是智躒、魏侈或韓不信在場,要不然其餘人……包括注定會成為“卿”卻暫時不是“卿”的智申一樣,暫時不夠資格“鼎食”。


    作為今天主角之一的智瑤,舉著酒爵站起來,說道:“得此良緣,瑤之幸也。以此‘樽’敬參禮諸位!”


    老趙家的酒有點苦,喝起來好像度數也比外麵的酒更高一些?


    坐在主位的趙鞅全程在注視智瑤這位準女婿,能看出心情方便非常不錯。


    其實也對,有女兒的話,注定作為嶽父,誰不想自己有一個優秀的女婿呢?


    年僅十五歲的智瑤已經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優秀,乃至於是遠比大多數成年人更加優秀。


    不提虛的,晉國有多少人能率軍更諸侯交戰,打出三戰三勝的戰績?


    智瑤兩次跟諸侯聯軍打,兩次都是獲得勝利,其中的一次還挽救趙鞅於敗局。


    產生最大影響的是智瑤率軍奔襲齊國,成功地攻進“臨淄”並搶掠了禮器。


    如果智瑤不是來自晉國,又或者說不是出身智氏,其實攻下“臨淄”和搶掠一個國家的禮器,哪一件都不算是什麽好事。原因當然是能得手一次,未必能扛得住齊國隨後的報複。


    老趙家的飲宴肯定要展現出一個悠久家族的底蘊,可以從宴會上的用具得到體現,再來就是仆從表現出來的高素質。


    老智家同樣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家族,會在各種禮儀上進行回饋。


    兩個家族的族人在對話,能聽到很多的“引經據典”,一般是引用自《詩經》,再表達出某個典故就是自己想說什麽話。


    就是這樣,搞得去了一些特殊場合,沒有讀過書完全不知道別人在講什麽,隻能坐在一旁傻愣傻愣的,想插一嘴話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智瑤在跟孔子交流時期,不止一次遭遇到相同的情況。


    別人是在特殊場合才那樣,孔子則是不分場合一定會引經據典,整得別人跟孔子聊天需要有一定文學素養,要不然根本就聊不到一塊去。


    很多時候智瑤會拿老子跟孔子來對比,納悶文學素養更高的老子怎麽就沒有那毛病,後來搞清楚老子沒有想要立人設,孔子則不一樣。


    “伯魯將要統兵出征。”趙鞅提到了趙氏對‘溫’的軍事行動。


    智瑤一聽,心想:“果然會提這事。”


    晉國的內戰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不出意外範氏和中行氏沒有任何反撲成功的可能性,有資格分食範氏、中行氏的各個家族,哪一家都在用最快的速度嚐試收割勝利果實。


    盡管範氏和中行氏的敗亡已經注定,不代表他們就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要是有誰被“蹬”了一下,不知道會出現多大損失,遭到其他家族的笑話是必然。


    智瑤擺出了一副用心在聽的姿態,話卻是沒有打算多講幾句。


    趙鞅給趙伯魯一個“師”的兵力,他們掌握的情報中,“溫”的抵抗兵力應該在四千左右。


    那個“溫”的曆史已經有些久,近百年前是郤氏在經營,郤至將“溫”給發展了起來,一度成為晉國最大的糧倉之一。


    後麵欒氏設局滅掉了郤氏,範氏在攻打“溫”的時候損失慘重才拿下,隨後“溫”也就成了範氏的封邑之一了。


    現在,趙伯魯隻有一個“師”的兵力,負責攻打至少有四千守軍的“溫”地?


    城池攻防戰肯定是對守方比較有利,一般是進攻方要有守軍的五倍數量,才適合進行攻城。


    趙鞅看著智瑤,問道:“瑤以為伯魯當如何取之?”


    就說吧!


    先問問看法,鐵了心要智瑤跟趙伯魯一塊去,不管智瑤講什麽趙鞅都能找到由頭。


    智瑤已經有善戰的名聲,講不出什麽看法則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舉辦飲宴的大廳在趙鞅提到“溫”之後,趙氏那邊的人就很自覺地停下交談。


    這壓根就擺明了一件事情,他們知道趙鞅會在飲宴上提到什麽話題,又是有什麽目的。


    智瑤在腦海風暴,需要提出一個至少靠譜的說法,又能把自己摘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做貴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