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回到“新田”的時候是夏季中旬。
在那之前,也就是春季下旬時分,晉君午同意了趙鞅出兵的請求。
這一次晉國出動一個“軍”又三個“師”,以趙鞅為“軍將”,韓不信為“軍佐”,主要負責入侵衛國的軍事行動。
從這裏也能看出晉國的政治格局有點亂了,不再是以軍團形式出征,改為臨時重整軍團,又臨時任命“將”和“佐”。
以前的話,晉國要進行國戰,一般是國君向某位擔任一個軍團主將的“卿”下達命令,看是“中軍”、“上軍”、“下軍”的哪位主將得到命令,率領哪個軍團出征。
晉國現在隻有四名“卿”,還有主將的是“中軍”和“下軍”,“上軍”的主將中行寅和“下軍”的軍佐士吉射被定性為叛亂,等於“上軍”和“下軍”各自出現了重要的職位空懸。
因為智躒的提議遭到趙鞅的強烈反對,遞補卿位遭到擱置,才有了這一次晉國出兵打國戰的特立獨行,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是晉國的老舊製度正在被瓦解。
過完年的智瑤已經十三歲,再過上九年便能行冠禮。
九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其實也不短,足夠做太多的事情了。
夏季炎熱並不是適合外出狩獵,智瑤偶爾會出家門跟幾個二代玩耍,時不時也會邀請二代來家裏玩耍,慢慢跟幾個二代熟絡了起來。
他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當老師,教導安置在院子裏的一群少年。
這群少年從十六歲到二十歲,一開始學的知識都差不多,後來因為各自的興趣不同慢慢被分組。
“如是也,經以反複鍛打,過百可為鋼。”智瑤看著鐵匠不斷揮錘,眼睛裏在冒著光。
旁邊站著十來名少年,他們看上去有些灰頭土臉,說明之前有親自動手試驗。
鐵匠的手臂很粗,一層汗水讓肌肉看著有莫名的魅力,他一隻手正在有節奏地鍛打燒紅了的鐵片,另一隻手則是拿著一根長鉗夾著鐵片進行調整。
反複鍛打能出鋼是老智家近期的新發現,第一個發現的人叫智桓,他原本是智氏一名地位很普通的族人,以輩份算是智瑤的堂哥。
的確,生鐵不斷加熱再鍛打會出鋼,以技術角度稱之為百煉鋼。這種技術原本要到西漢時期才會被發現,因為智瑤起了個頭研究冶煉的關係,衍生出了對生鐵的不斷鍛打研究,春秋晚期就被發現了。
另外一點,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滲碳鋼”,西漢的“百煉鋼”其實就是在“滲碳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鍛造工藝也就非常相似。
精髓就在於反複鍛打,不僅起著加工成型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使夾雜物減少、細化和均勻化,晶粒細化的作用,顯著地提高了鋼的質量。
雖然是將百煉鋼給“發明”出來,很現實的是這種“鋼”隻是一種初步的“鋼”,比之以前的鐵優秀,但是真的沒有優秀到太誇張的程度。
智桓說道:“公孫,桓得知冶礦圈於層,鐵礦為一,煤炭為一,層層疊疊……”
講的是一種目前諸夏各國沒有發現的技術,涉及到了滲碳鋼的發現。
同時,智桓還說已經能夠讓鐵水半融化,這一點引起了智瑤的強烈關注。
之前諸夏沒有“鋼”這個字,發音什麽的同時沒有,智瑤說出來之後就有了。
雖然發現了百煉鋼,可是以工時來說太久,除非是一下子增加數千上萬的人力,要不然量產什麽的根本就別想。
老智家倒是有足夠的人力,可是那麽大的動作需要好好地布局,國都“新田”肯定不會成為百煉鋼的生產基地。
聽著聽著智瑤完全聽懂了!
智桓說的就是“滲碳鋼”的發現,隻不過還是一種初步的發現,沒有掌握好成熟的技術,產品方麵也有點質量堪憂。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話說,滲碳鋼可以用來打造武器嗎?將就著用並非不可以,問題是滲碳鋼硬是硬了,關鍵是非常脆!
智瑤說道:“使鐵為水,在於熱也!”
無法達到熔點想讓鐵熔化變成鐵水是在做夢,而無法讓鐵變成鐵水也就卡在了冶煉成鋼的很多門檻之外。
智瑤說著說著自己好像是呆住了,呢喃道:“鐵半熔化的狀態?我好好想想……,好像是有那麽一種辦法也能成鋼,是什麽來著?”
很多科技的發展就是缺少辦法,更直白一些就是缺那麽個“靈光一閃”啊!
智瑤沒有想起來的“炒鋼法”,一旦沒有找到要點,除非是某天再想到這事給“突破”記憶迷障,要不然隻能是寄望於繼續研究下去給發現了。
“如欲熱高,或可由改爐始?”平夫說道。
智瑤也就問了問,有沒有什麽思路。
很有想法的平夫提出了控製空氣進出的探討,認為隻要能夠找到更好的封閉方式,一定能夠使得煤燃燒的溫度更高。
冶鐵爐能完全封閉嗎?雖然燃燒需要借助於空氣,但還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絕對沒有那種技術,需要到電解爐的時代了。
智瑤一邊跟小夥伴們聊著,一邊等待鐵匠將百煉處理好。
他們今天要做的事情是用百煉鋼來製作出一把兵器,選擇是刀的款式。
沒錯,智瑤認為可以諸夏增加一種新的武器類別,也就是刀呀。
在塑形方麵根本就難不倒有經驗的鐵匠,他在敲敲打打之間就能將塑形,前提是材料要先達到質量要求。
因為材料是從“黃父”那邊拿回來,來之前就已經達到百煉鋼的程度,鐵匠進行的不過是反複加熱與鍛造,用來在鍛打中形成想要的形狀。
智瑤沒有想搞橫刀款式,主要是擔心百煉鋼的質量不足以支撐刀刃的長度,選擇的是一種帶有彎曲幅度的厚背刀。
為了不使第一次試驗失敗傷了研究者的士氣,智瑤要的就是大砍刀,對塑形的要求不高,刀身夠厚,刀麵夠寬,即便鋼的質量不行,不至於砍什麽玩意把刀身砍崩了。
花了大概兩刻鍾的時間,鐵匠完成了塑形,裝柄則是由工匠來進行,再由鐵匠來磨出刀刃。
一步步又一道工序下來,銀黑色的大砍刀也就完工,缺的就是接下來的各種強度試驗。
看完整個過程的智瑤對耗時非常不滿意。
盡管是因為不熟練的關係才導致進度緩慢,可是再熟練也不可能很誇張地縮減工時。
百煉鋼合格,可以用來打造兵器,該花多少人力在打造兵器上麵,產量堪憂的話怎麽拿來列裝?
無法列裝的武器,它的價值就會大幅度減少了!
畢竟,軍隊不需要太過於“高精端”啊!
軍隊要的是適用和便宜,外加數量大大的足夠,使得補充起來能夠迅速,才不是用著好用,想補充的時候不見影子。
所以,技術研究出來了,能不能大批量產才是關鍵!
隨著一聲金屬交鳴之聲,百煉鋼製作的大砍刀和青銅劍對砍,青銅劍一下子斷成了兩截成為斷劍,大砍刀卻隻是留下一個很小的刀刃缺口。
這一幕看呆了觀看者,他們反應過來之後露出了興奮的表情,甚至還有人開始手舞足蹈。
“此,神器也!”
“利劍與之互擊而斷,大有為!”
“公孫,我家得利矣!”
神器?以為是玩遊戲呀。
不過,互相對砍能將青銅劍砍斷,老實說是很牛逼的。
智瑤當然也感到興奮,接過大砍刀仔細觀看起來。
大砍刀全重約是六斤,帶柄的長度約八十五厘米,刃長五十五厘米左右,最大寬麵約十厘米,刀刃帶有一定的彎曲幅度,刀背最厚約五毫米左右。
現在用的青銅劍長度一般不會超過六十厘米,重量方麵從二斤到四斤不固定。
智瑤拿六斤重的大砍刀,隻是拿著當然不會覺得重,要是握柄再擺出格鬥的姿勢,以他的年齡和身板估計是無法使用太久的。
現在使用的戈,一般是四斤到六斤之間,看是怎麽個握姿,握住的部位以及擺出的姿勢不同,士兵的承重量其實都不一樣,一般是拿靠尾部會因為力學的關係變重。
智瑤問道:“百煉鋼需以工時幾何?”
平夫給出了一個數字。
智瑤一聽興奮降低了一些,主要還是耗費的工時太久,想要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百煉鋼需要投入的人力太大。
“看來應該加大對水利設施的研究,要是能把水力鍛錘弄出來……”智瑤開始暢想。
因為產量的限製,老智家肯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列裝百煉鋼製造的武器,再則武器的造型還是要再細細研究一下。
說白了,人體力學是一種必須進行的研究,哪種造型的兵器使用起來順手,取決的是對武器外觀的設計。
僅僅是一個握柄其實就充滿了科學,再來就是武器的長度、厚度、重量等等方麵。
“我弄大砍刀隻是試驗,肯定不會是以大砍刀的款式進行量產。”智瑤必須要開始進行思量,最好是進行各種嚐試,早點將武器造型確定下來。
刀,那肯定是大量生產刀,不代表其餘武器或防具不會使用到百煉鋼。
事實上,當前年代不管是諸夏還是歐羅巴,主要使用的武器比較統一,短兵器基本上就是劍,區別在於諸夏就是單手劍,歐羅巴是劍配盾;長兵器諸夏使戈多,歐羅巴那邊的泛希臘體係主要使用短矛配盾。
智瑤對使用劍沒特殊看法。
有那麽一句話叫:劍刺死,刀砍傷。
也就是說,劍的用法中刺才是精髓,絕對不是用來斬或是劈。刺的話,刺中軀幹就是一個窟窿,想止血非常不容易,內髒被穿沒立刻弊病也是等死了。
刀的話就是各種砍和劈,除非是命中脖子、腦袋,要不然很難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
很多人估計對冷兵器時期一開始劍作為短兵器主流搞不懂,說白了無非就是貴族、士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劍的用法,學習的當然就是更致命的殺人技。
刀開始流行之後,事實證明刀這種武器哪怕不用經過專業的訓練也會用,畢竟使用刀的門檻比較低。
不開任何玩笑,劍不會用的話,對戰就是送人頭。不要相信各種影視作品裏麵那些拿著劍各種揮啊、砍啊、劈啊的招術,傻子才會那麽幹,等著劍身在對砍中崩斷就是等死,刺才是劍術殺人技中的精髓。
智瑤回到自己的住所,換好了衣物來到室外走廊,隨意躺下沒有多久,自然有女仆送來類似於靠枕的玩意讓躺起來更舒服一些,旁邊也會有女仆在扇風。
夏季炎熱,有儲藏冰也不是拿來這麽用,有人扇風就是一種享受。
因為是夏季的關係,知了沒完沒了的鳴叫,聽久了突然沒有知了的叫聲反而會不習慣。
沒有一小會,拿著各種工具的仆從過來,他們開始用便於攜帶的爐子煮湯。
“其實要是技術可以的話,製作雁翎刀最好!”智瑤開始回憶雁翎刀的造型。
為什麽是雁翎刀?它能砍能劈也能刺,並且有著不俗的破甲能力。
然後,為什麽不選擇橫刀?之前提過了,材料不達標導致刀身需要更寬更厚。
雁翎刀是有彎曲幅度的一種刀,它在有明一代達到巔峰。
橫刀則是一種直刃,材料堪憂的話,直刃更容易崩,原因是沒有彎曲幅度來泄力。
“好像也不對,我記得哪本小說提過,製造刀必須選苗刀來著?”智瑤的認知中,苗刀的造型跟橫刀差不多,隻是苗刀有彎曲幅度,刀柄也進行了加長,跟腳盆雞的武士刀非常相似。
他之前已經吩咐了下去,太行山那邊要加大對百煉鋼的生產,爭取在一年之內儲備製造上千兵器的量。
這個要求並不過份,哪怕百煉不一定成鋼,一年的時間儲備一千的份而已。而這一年足夠加大摸索,說不定能夠有新的驚喜出現。
躺得有點夠了的智瑤又去換衣服,接下來他要練習射箭。
老智家府宅的另一個地方。
智躒得到匯報,有點驚訝地問道:“對擊,劍斷?”
作為一家之主的智躒哪能不知道智瑤一直以來在搞什麽,隻是聽了能不能搞懂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博覽道一臉振奮地說道:“公孫取名為鋼,鍛之以刀。此乃是前所未見之物!”
智躒問道:“瑤如今在何處?”
博覽道並不知道,哪怕知道也不能回答,要不然就是蓄意監視智瑤了。
旁邊有家臣小跑出去,吩咐人去問問智瑤在哪,能知道在做什麽的話就更好了。
大概一刻鍾之後,去的人回來稟告,說是智瑤在練習射箭。
“既是瑤不言,不可多問。”智躒不去幹涉智瑤想做什麽,更不允許其他人去幹涉或監視。
他現在最大的煩惱是趙鞅率軍出征,對入侵衛國能不能順利懷有遲疑,原因是晉軍入侵衛國必然驚動齊國、鄭國、宋國和魯國,很可能諸侯會組織新的聯軍。
另外一點,晉國有派人去宋國,主要是想跟宋國結盟一起打衛國,遭到了宋國的拒絕。
晉國的外交全麵困頓,極度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本國的人心,再來也是將諸侯打怕,要不然再這麽下去今日的楚國就是晉國的明日。
現在智躒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麽答應自己主內,由趙鞅主外。
隻是吧?智躒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很明白這種政治格局根本就無從更改。
“必須在我活著的時候穩固跟魏氏的聯盟,不然等智申接替我掌權,家族的狀況會很危險啊……”智躒心想。
在那之前,也就是春季下旬時分,晉君午同意了趙鞅出兵的請求。
這一次晉國出動一個“軍”又三個“師”,以趙鞅為“軍將”,韓不信為“軍佐”,主要負責入侵衛國的軍事行動。
從這裏也能看出晉國的政治格局有點亂了,不再是以軍團形式出征,改為臨時重整軍團,又臨時任命“將”和“佐”。
以前的話,晉國要進行國戰,一般是國君向某位擔任一個軍團主將的“卿”下達命令,看是“中軍”、“上軍”、“下軍”的哪位主將得到命令,率領哪個軍團出征。
晉國現在隻有四名“卿”,還有主將的是“中軍”和“下軍”,“上軍”的主將中行寅和“下軍”的軍佐士吉射被定性為叛亂,等於“上軍”和“下軍”各自出現了重要的職位空懸。
因為智躒的提議遭到趙鞅的強烈反對,遞補卿位遭到擱置,才有了這一次晉國出兵打國戰的特立獨行,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是晉國的老舊製度正在被瓦解。
過完年的智瑤已經十三歲,再過上九年便能行冠禮。
九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其實也不短,足夠做太多的事情了。
夏季炎熱並不是適合外出狩獵,智瑤偶爾會出家門跟幾個二代玩耍,時不時也會邀請二代來家裏玩耍,慢慢跟幾個二代熟絡了起來。
他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當老師,教導安置在院子裏的一群少年。
這群少年從十六歲到二十歲,一開始學的知識都差不多,後來因為各自的興趣不同慢慢被分組。
“如是也,經以反複鍛打,過百可為鋼。”智瑤看著鐵匠不斷揮錘,眼睛裏在冒著光。
旁邊站著十來名少年,他們看上去有些灰頭土臉,說明之前有親自動手試驗。
鐵匠的手臂很粗,一層汗水讓肌肉看著有莫名的魅力,他一隻手正在有節奏地鍛打燒紅了的鐵片,另一隻手則是拿著一根長鉗夾著鐵片進行調整。
反複鍛打能出鋼是老智家近期的新發現,第一個發現的人叫智桓,他原本是智氏一名地位很普通的族人,以輩份算是智瑤的堂哥。
的確,生鐵不斷加熱再鍛打會出鋼,以技術角度稱之為百煉鋼。這種技術原本要到西漢時期才會被發現,因為智瑤起了個頭研究冶煉的關係,衍生出了對生鐵的不斷鍛打研究,春秋晚期就被發現了。
另外一點,戰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滲碳鋼”,西漢的“百煉鋼”其實就是在“滲碳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鍛造工藝也就非常相似。
精髓就在於反複鍛打,不僅起著加工成型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使夾雜物減少、細化和均勻化,晶粒細化的作用,顯著地提高了鋼的質量。
雖然是將百煉鋼給“發明”出來,很現實的是這種“鋼”隻是一種初步的“鋼”,比之以前的鐵優秀,但是真的沒有優秀到太誇張的程度。
智桓說道:“公孫,桓得知冶礦圈於層,鐵礦為一,煤炭為一,層層疊疊……”
講的是一種目前諸夏各國沒有發現的技術,涉及到了滲碳鋼的發現。
同時,智桓還說已經能夠讓鐵水半融化,這一點引起了智瑤的強烈關注。
之前諸夏沒有“鋼”這個字,發音什麽的同時沒有,智瑤說出來之後就有了。
雖然發現了百煉鋼,可是以工時來說太久,除非是一下子增加數千上萬的人力,要不然量產什麽的根本就別想。
老智家倒是有足夠的人力,可是那麽大的動作需要好好地布局,國都“新田”肯定不會成為百煉鋼的生產基地。
聽著聽著智瑤完全聽懂了!
智桓說的就是“滲碳鋼”的發現,隻不過還是一種初步的發現,沒有掌握好成熟的技術,產品方麵也有點質量堪憂。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話說,滲碳鋼可以用來打造武器嗎?將就著用並非不可以,問題是滲碳鋼硬是硬了,關鍵是非常脆!
智瑤說道:“使鐵為水,在於熱也!”
無法達到熔點想讓鐵熔化變成鐵水是在做夢,而無法讓鐵變成鐵水也就卡在了冶煉成鋼的很多門檻之外。
智瑤說著說著自己好像是呆住了,呢喃道:“鐵半熔化的狀態?我好好想想……,好像是有那麽一種辦法也能成鋼,是什麽來著?”
很多科技的發展就是缺少辦法,更直白一些就是缺那麽個“靈光一閃”啊!
智瑤沒有想起來的“炒鋼法”,一旦沒有找到要點,除非是某天再想到這事給“突破”記憶迷障,要不然隻能是寄望於繼續研究下去給發現了。
“如欲熱高,或可由改爐始?”平夫說道。
智瑤也就問了問,有沒有什麽思路。
很有想法的平夫提出了控製空氣進出的探討,認為隻要能夠找到更好的封閉方式,一定能夠使得煤燃燒的溫度更高。
冶鐵爐能完全封閉嗎?雖然燃燒需要借助於空氣,但還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絕對沒有那種技術,需要到電解爐的時代了。
智瑤一邊跟小夥伴們聊著,一邊等待鐵匠將百煉處理好。
他們今天要做的事情是用百煉鋼來製作出一把兵器,選擇是刀的款式。
沒錯,智瑤認為可以諸夏增加一種新的武器類別,也就是刀呀。
在塑形方麵根本就難不倒有經驗的鐵匠,他在敲敲打打之間就能將塑形,前提是材料要先達到質量要求。
因為材料是從“黃父”那邊拿回來,來之前就已經達到百煉鋼的程度,鐵匠進行的不過是反複加熱與鍛造,用來在鍛打中形成想要的形狀。
智瑤沒有想搞橫刀款式,主要是擔心百煉鋼的質量不足以支撐刀刃的長度,選擇的是一種帶有彎曲幅度的厚背刀。
為了不使第一次試驗失敗傷了研究者的士氣,智瑤要的就是大砍刀,對塑形的要求不高,刀身夠厚,刀麵夠寬,即便鋼的質量不行,不至於砍什麽玩意把刀身砍崩了。
花了大概兩刻鍾的時間,鐵匠完成了塑形,裝柄則是由工匠來進行,再由鐵匠來磨出刀刃。
一步步又一道工序下來,銀黑色的大砍刀也就完工,缺的就是接下來的各種強度試驗。
看完整個過程的智瑤對耗時非常不滿意。
盡管是因為不熟練的關係才導致進度緩慢,可是再熟練也不可能很誇張地縮減工時。
百煉鋼合格,可以用來打造兵器,該花多少人力在打造兵器上麵,產量堪憂的話怎麽拿來列裝?
無法列裝的武器,它的價值就會大幅度減少了!
畢竟,軍隊不需要太過於“高精端”啊!
軍隊要的是適用和便宜,外加數量大大的足夠,使得補充起來能夠迅速,才不是用著好用,想補充的時候不見影子。
所以,技術研究出來了,能不能大批量產才是關鍵!
隨著一聲金屬交鳴之聲,百煉鋼製作的大砍刀和青銅劍對砍,青銅劍一下子斷成了兩截成為斷劍,大砍刀卻隻是留下一個很小的刀刃缺口。
這一幕看呆了觀看者,他們反應過來之後露出了興奮的表情,甚至還有人開始手舞足蹈。
“此,神器也!”
“利劍與之互擊而斷,大有為!”
“公孫,我家得利矣!”
神器?以為是玩遊戲呀。
不過,互相對砍能將青銅劍砍斷,老實說是很牛逼的。
智瑤當然也感到興奮,接過大砍刀仔細觀看起來。
大砍刀全重約是六斤,帶柄的長度約八十五厘米,刃長五十五厘米左右,最大寬麵約十厘米,刀刃帶有一定的彎曲幅度,刀背最厚約五毫米左右。
現在用的青銅劍長度一般不會超過六十厘米,重量方麵從二斤到四斤不固定。
智瑤拿六斤重的大砍刀,隻是拿著當然不會覺得重,要是握柄再擺出格鬥的姿勢,以他的年齡和身板估計是無法使用太久的。
現在使用的戈,一般是四斤到六斤之間,看是怎麽個握姿,握住的部位以及擺出的姿勢不同,士兵的承重量其實都不一樣,一般是拿靠尾部會因為力學的關係變重。
智瑤問道:“百煉鋼需以工時幾何?”
平夫給出了一個數字。
智瑤一聽興奮降低了一些,主要還是耗費的工時太久,想要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百煉鋼需要投入的人力太大。
“看來應該加大對水利設施的研究,要是能把水力鍛錘弄出來……”智瑤開始暢想。
因為產量的限製,老智家肯定無法在短時間內列裝百煉鋼製造的武器,再則武器的造型還是要再細細研究一下。
說白了,人體力學是一種必須進行的研究,哪種造型的兵器使用起來順手,取決的是對武器外觀的設計。
僅僅是一個握柄其實就充滿了科學,再來就是武器的長度、厚度、重量等等方麵。
“我弄大砍刀隻是試驗,肯定不會是以大砍刀的款式進行量產。”智瑤必須要開始進行思量,最好是進行各種嚐試,早點將武器造型確定下來。
刀,那肯定是大量生產刀,不代表其餘武器或防具不會使用到百煉鋼。
事實上,當前年代不管是諸夏還是歐羅巴,主要使用的武器比較統一,短兵器基本上就是劍,區別在於諸夏就是單手劍,歐羅巴是劍配盾;長兵器諸夏使戈多,歐羅巴那邊的泛希臘體係主要使用短矛配盾。
智瑤對使用劍沒特殊看法。
有那麽一句話叫:劍刺死,刀砍傷。
也就是說,劍的用法中刺才是精髓,絕對不是用來斬或是劈。刺的話,刺中軀幹就是一個窟窿,想止血非常不容易,內髒被穿沒立刻弊病也是等死了。
刀的話就是各種砍和劈,除非是命中脖子、腦袋,要不然很難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
很多人估計對冷兵器時期一開始劍作為短兵器主流搞不懂,說白了無非就是貴族、士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劍的用法,學習的當然就是更致命的殺人技。
刀開始流行之後,事實證明刀這種武器哪怕不用經過專業的訓練也會用,畢竟使用刀的門檻比較低。
不開任何玩笑,劍不會用的話,對戰就是送人頭。不要相信各種影視作品裏麵那些拿著劍各種揮啊、砍啊、劈啊的招術,傻子才會那麽幹,等著劍身在對砍中崩斷就是等死,刺才是劍術殺人技中的精髓。
智瑤回到自己的住所,換好了衣物來到室外走廊,隨意躺下沒有多久,自然有女仆送來類似於靠枕的玩意讓躺起來更舒服一些,旁邊也會有女仆在扇風。
夏季炎熱,有儲藏冰也不是拿來這麽用,有人扇風就是一種享受。
因為是夏季的關係,知了沒完沒了的鳴叫,聽久了突然沒有知了的叫聲反而會不習慣。
沒有一小會,拿著各種工具的仆從過來,他們開始用便於攜帶的爐子煮湯。
“其實要是技術可以的話,製作雁翎刀最好!”智瑤開始回憶雁翎刀的造型。
為什麽是雁翎刀?它能砍能劈也能刺,並且有著不俗的破甲能力。
然後,為什麽不選擇橫刀?之前提過了,材料不達標導致刀身需要更寬更厚。
雁翎刀是有彎曲幅度的一種刀,它在有明一代達到巔峰。
橫刀則是一種直刃,材料堪憂的話,直刃更容易崩,原因是沒有彎曲幅度來泄力。
“好像也不對,我記得哪本小說提過,製造刀必須選苗刀來著?”智瑤的認知中,苗刀的造型跟橫刀差不多,隻是苗刀有彎曲幅度,刀柄也進行了加長,跟腳盆雞的武士刀非常相似。
他之前已經吩咐了下去,太行山那邊要加大對百煉鋼的生產,爭取在一年之內儲備製造上千兵器的量。
這個要求並不過份,哪怕百煉不一定成鋼,一年的時間儲備一千的份而已。而這一年足夠加大摸索,說不定能夠有新的驚喜出現。
躺得有點夠了的智瑤又去換衣服,接下來他要練習射箭。
老智家府宅的另一個地方。
智躒得到匯報,有點驚訝地問道:“對擊,劍斷?”
作為一家之主的智躒哪能不知道智瑤一直以來在搞什麽,隻是聽了能不能搞懂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博覽道一臉振奮地說道:“公孫取名為鋼,鍛之以刀。此乃是前所未見之物!”
智躒問道:“瑤如今在何處?”
博覽道並不知道,哪怕知道也不能回答,要不然就是蓄意監視智瑤了。
旁邊有家臣小跑出去,吩咐人去問問智瑤在哪,能知道在做什麽的話就更好了。
大概一刻鍾之後,去的人回來稟告,說是智瑤在練習射箭。
“既是瑤不言,不可多問。”智躒不去幹涉智瑤想做什麽,更不允許其他人去幹涉或監視。
他現在最大的煩惱是趙鞅率軍出征,對入侵衛國能不能順利懷有遲疑,原因是晉軍入侵衛國必然驚動齊國、鄭國、宋國和魯國,很可能諸侯會組織新的聯軍。
另外一點,晉國有派人去宋國,主要是想跟宋國結盟一起打衛國,遭到了宋國的拒絕。
晉國的外交全麵困頓,極度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本國的人心,再來也是將諸侯打怕,要不然再這麽下去今日的楚國就是晉國的明日。
現在智躒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麽答應自己主內,由趙鞅主外。
隻是吧?智躒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很明白這種政治格局根本就無從更改。
“必須在我活著的時候穩固跟魏氏的聯盟,不然等智申接替我掌權,家族的狀況會很危險啊……”智躒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