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中軸的最北端,是金陵大學的主樓,學子們愛稱“北大樓”。魚頭看著牆上的銘牌:建於1919年由美國帕金斯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司馬設計。采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設計,同時又柔和了西式建築的布局。大樓為歇山頂式,瓦筒屋麵。中部建有一座高五層樓的塔樓,塔樓頂部為十字形脊頂,將大樓分割成對稱的東西兩半。大樓牆體用明城牆磚砌築,清水勾縫。


    東大樓,位於北大樓東南側,建於1913年。時稱“科學館”。大樓三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歇山頂,筒瓦屋麵,屋頂脊中加脊,中部高聳,外牆用青磚砌築,速回勾縫。大樓入口處建有突出的門套。


    西大樓位於北大樓的西南側。內廊式布局。大樓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底部為明代城牆磚砌築,上部為青磚砌築。勒腳部位和門窗過梁均使用斬毛青石。


    禮拜堂位於東大樓南麵,建築造型仿照中國古代的廟宇。地上兩層,磚木結構屋頂主跨為歇山頂,副跨為硬山頂,筒瓦屋麵。


    這幾棟則由甲乙樓、丙丁樓、戊己庚樓、辛壬樓組成樓群,位於北大樓、西大樓的西麵。磚木結構,卷棚式屋頂,筒瓦屋麵。都屬於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在形式上采用了大屋頂中西結合,建造方式則為局部混凝土框架結構,隔牆采用木板條,建築空間裏所有具有時間記憶痕跡的元素都被精心的保留下來,新加入的部分被處理成勻質的背景突出了建築的曆史感,形成了記憶的場所。


    “這是當年的學生宿舍……”


    “啊,學生宿舍?奢侈,太tmd的奢侈了!”魚頭歎道。


    “是啊,不過,現在這一邊都是教學區和辦公區,俗稱北園……”


    “這邊,”站在學府路大門口,蘇怡指著天天食府學府路店笑意盈盈,“以學府路為界,學府路到廣州路那一片叫做南園,都是生活宿舍區。靠小粉橋那一邊都叫這陶園幾舍幾舍,是青年老師的筒子樓。學生宿舍呢,都叫南園1舍、2舍,按次序下去。對,你在這裏往東看過去,就是那飛特餐廳的後麵,校醫院旁邊那裏原來就是4舍……當時也是北園那些建築一樣的一棟二層小樓……但4舍樓裏一向住的雜,主要是培訓生,成教之類,而且男女混住…………金大東麵就是以那條小巷為界,小粉橋,小粉橋壹號現在是拉貝故居,剛修繕的,我那時住在8舍……”


    蘇怡是1992年入學讀的中文係,“案發後,我們都嚇死了,周邊小巷子都不敢走……”


    三人慢慢走到學府路頭上,“這邊往左就是青鳥路,往右就是開倉巷,青鳥路還好一點,馬路寬一點,有些小館子,同學們經常來吃,學府路大門走到頭也不過兩百米。愛德基金會門口這裏早上總有一些小吃攤,尤其是就這居民樓裏大媽早上送出來的小餛飩,味道還真不賴……反正那時也沒有城管,不過到了晚上這條路上人就少了,尤其是冬天,那時候也沒什麽車經過這裏,路窄,不好走……”


    “青鳥路我知道,案卷裏記載的很清楚,當年這裏的每一家小餐廳、攤販、居民樓,還有那華達賓館,青鳥路頭上的兒童醫院都是搜索重點,可是一無所獲啊……”魚頭歎息道。


    “開倉巷這裏路窄,兩邊都是圍牆,要是有小車經過,大家都要貼著圍牆走。從學府路到學校西門,也是兩百米的距離……我們慢慢走,這個是學校的幼兒園……哦,現在大門擴大了,當時很小,也是這個小巷子裏唯一的一所大門。”


    “這裏路燈都沒有,當年也是這樣?”若蘭問蘇怡,96年的時候,她還沒入學。


    “和現在一樣,也沒有,金銀巷上也是,到了晚上都是黑乎乎的。不過因為平時走慣了,反正就這點距離。逸夫館教學樓靠著西門,中午下了課不少人直接沿著這個巷子走到學府路上……食堂又貴又差,學府路頭上有兩家快餐店蠻便宜,天天排隊,好到什麽程度,他們都隻做中午一頓。我有次問老板娘,為什麽晚餐不做呢?老板娘樂嗬嗬地說了,這裏場地都是租的學校的,要是做兩頓,食堂就要有意見了,所以後勤部門隻允許中午做一頓,反正一頓也足夠了。中午從西門往學府路走的,一大半都是去買盒飯的。”蘇怡苦笑了一下,“所以,大家走在這個小巷子也並不擔心什麽,直到發生了這個案子……”


    走平倉巷的人少了,很快快餐店的生意也冷清了。快餐店老板娘們都把這個碎屍凶手恨得咬牙切齒……


    綠樹黃牆一片寂靜,似乎訴說著曆史的故事。


    站在西門口,蘇怡指著西門一進去右手一棟高樓說,“這就是逸夫館,樓上是計算機係用,下麵三層是教學用。開倉巷和南秀村交岔口,就是這個斜對著西門的是管理學院,原來這裏是一個學校的什麽藥廠,具體做什麽我也不知道。”


    這個魚頭知道,看過卷宗,是金大生化廠,當年也是搜索重點,不過排查中也沒有發現什麽疑點和嫌疑人物。


    在西門進去右手是體育教研室小樓,後麵那個不顯眼的黃色二層小樓。“這就是著名的美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女士的故居。”


    賽珍珠故居是一座典型的西洋風格的別墅。始建於1912年。坐西向東,磚混結構的二層小樓。黃牆紅頂,大門口的四根圓形立柱支撐二樓的露台。小樓有一地下室,將樓體整體抬高。


    1919年下半年,賽珍珠隨丈夫貝克來到金陵,受聘於金陵大學。在這座別墅裏寫作完成了她的處女座,以及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等文學作品。除了寫作之外,賽珍珠還用五年的時間,將中國的古典名作譯成英文。雖然,現在已有許多版本的譯作。但是,翻譯的最準確、最精彩、也最具影響的,還是賽珍珠所翻譯的第一個譯本。


    賽珍珠後來因離婚離開金陵回到美國定居。u看書 w.uukansu.om但是,她依然對在中國金陵度過的日子十分珍惜;她在文中寫道:“在這裏,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在金陵大學教書,教授英國文學……我住在金陵的一所舊磚瓦房裏,房子的四周是一座我喜歡的大花園。在那裏,我種樹栽花,我丈夫培植蔬菜。我們在花園裏工作,夏天在這裏進餐,朋友們帶著孩子同我們一起在這裏遊憩。”


    賽珍珠十分渴望能在回到她魂牽夢繞的金陵舊居,但還是帶著終身遺憾而去……


    “這種樓裏,不可能啊,人來人往,不具備基本的作案條件……”魚頭感歎道。


    三人從西門口沿著南秀村路往西走了一百米,“喏,這個是天文係的地方。”蘇怡指著小樓頂上圓拱說,“那是天文台,上去過一次,在那裏看過星星,正好一顆流星劃過,那記憶,就像昨晚剛發生一樣……”


    蘇怡回味說,“這一片就是南北秀村了,學校的教職工住宅區為主,再下去上海路,這邊……”指著對著天文台的下坡路說,“這一條小路,就是金銀巷了。”


    “金銀巷?不是說西苑那裏酒吧門口東西向的那條小路叫金銀巷?”若蘭有點懷疑,指著下坡路拐過去的方向,“那裏才是。”


    “嗬嗬,那裏也是,這條路沒有路牌,以前我也一直以為是個無名路。有次看了地圖才知道,這一條南北向,下去拐到西苑門口那一條形成丁字路,整個丁字路都叫金銀巷。也不知道這路名是怎麽起的,有些人是腦子燒壞了?”蘇怡亦是難得吐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鍋魚頭之神奇小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風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風寒並收藏黑鍋魚頭之神奇小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