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這個臨時探險隊隊員們都下到了洞中,在大功率手電的照射下,大家慢慢跟著往裏走,連著這個一個洞口,是一個往下稍陡的斜坡,接著又往走了五十多米,一個大洞豁然出現了,光線也亮了,往上的斜峰裏有光線漏進來。


    一個仙洞的麵貌終於呈現在了眼前,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別有洞天。原來,從洞口下幾十米的所到地方,隻是洞內的一個小坑,從這個坑到仙洞真正的底部,還有五六米的落差,也就是說,主洞和洞口地勢基本是平行的。


    這一回,大家算是領略到了“別有洞天”的含義,因為一個又一個“洞中洞”呈現在眼前,有的高度隻到膝蓋,除非匍匐前進,否則根本進不去;有的則足有兩個足球門大小,裏麵石幔、石柱、石花和鵝管石應有盡有。


    有一個“洞中洞”,景象更不一般,洞底有清水,大小石柱交錯,幾個流石壩,壩內盛滿了清水,清水下麵米粒大小的石花看起來就像白色小雛菊,時不時,洞頂的鵝管石滴下一滴水,激起壩內一陣漣漪。


    有的小洞裏,大家都聞到了飄來的陣陣臭味。


    “什麽味道?”


    “沒事,不用擔心!”原來,這是蝙蝠長期生活於此的痕跡,“都是蝙蝠的糞便,別看臭,可是中藥材,名字很好聽,叫夜明砂……”善於野外探險的鄧勇說。


    正說著話,突然,不知誰的手電光劃過的地麵上,出現了一抹紅色,警惕的鄧勇立即做出了反應,“小心,大家不要靠近,盡量不要動,都用手電照過去,看看是什麽……”


    當幾把手電的光,全部聚集在那個地方後,紅色變得更加耀眼了,仔細一看,是一隻青蛙,哦,大家鬆了口氣。


    “難道是箭蛙?”鄧勇說,但幾秒後,他自己否定了,“這種環境應該沒有箭蛙,不要慌,不要驚動它就行了。”


    出洞後,鄧勇才告訴魚頭,當時他確實有些緊張,因為在野外環境中,紅色這樣鮮豔的顏色,意味著的就是危險,“顏色越鮮豔,表明這個動物越毒,大家隻要看過動物世界,應該就知道這個常識。”鄧勇經驗果然相當豐富。


    節目組的攝影師今天最興奮,“意外的收獲啊,這放出來一定火……”


    隻有文物專家張教授有點失望,繼續四處看看有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快來,大家快來看!”若蘭突然大喊,聽聲音很興奮。她和蘇怡在探索一個新洞,停在了洞口大喊大叫。


    大家急忙過去,看看有什麽發現。又是一個大洞,一圈一百多米,很平整的一個洞,四周的邊上和角落,明顯地散落地東西,堆著蒙著厚厚的灰塵,張教授興奮了,衝過去,一吹,有幾個木箱子現出了,四周更多的黃泥巴似的衣服褲子,一動就變成了粉末。


    “這是國民黨的軍服!”張教授及時出現,肯定的說。


    還有些國民黨時期的損害的槍支,保存地還不錯。看來當年那個失蹤的部隊有可能就躲到這個洞裏,這幾個洞很大,躲個上千人都不成問題,而且有的往下的細縫裏能聽到水流的聲音。


    難怪此前各種腦洞大開的猜測,有的說青龍山溶洞直通長江,還真有那一種可能的。畢竟青龍山最北過去幾公裏就是長江了。


    大約1個小時後,仙洞的每一個有可能通向別處的小洞和細縫,都被大家仔細看了又看。隻有一個一線天往上走可能走出去,大家沿著一線天往前艱難地走了幾十米,幸虧沒有大胖子,不然還擠不出去。越往上,亮多了,明顯是到洞口了,但被樹藤等遮住了。砍掉了密密麻麻的樹枝遊藤,果然到了外麵,居然到了剛才下去山頭的另外一麵山腰中。


    好累,裏麵又悶,大家已經大汗淋漓……


    出了山洞,是一塊密林,大家準備先往山下走。沒走幾步路,“唉呀”,蘇怡被一個圓不溜秋的石頭跘了一下,摔了一小跤。


    魚頭趕緊扶起她,去他的,一腳把這塊石頭踢了出去,滾到了張教授的腳底下。誒,這是什麽東西,張教授畢竟年紀大一點,視力恢複沒那麽快,定了定神,啊,這不是龜趺的頭嗎?


    “啊,這是龜趺啊,小心,小心,大家都幫我仔細盯著,看看有沒有石頭碑刻之類的東西?”


    “龜趺,什麽東東?”鄧勇不解,照著這個發音問。


    “龜趺啊,又叫贔屭等,在我們漢族的神話中裏,龍生九子,它呢,排行第六。貌似龜,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它的背上也總是負以重物,所以多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牆頭的裝飾,屬靈禽祥獸。簡單說吧,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碑下的龜形石座。”


    哦,這麽一解釋大家都明白了,明孝陵裏這些東西多了,以往大家都以為是烏龜,原來這玩意叫龜趺。


    除龜趺外,從這個山腰向南通往山下的路上,需要跨過一道水溝,上麵有一塊長方形青石搭成的跳板。


    蘇怡這次小心了,輕輕地牽著若蘭的小手,跨了上去。


    這塊石頭外形讓魚頭聯想到了碑刻,上麵被雨水衝洗,人來回踩踏,已經行成一層包漿,表麵光滑無紋。朝下的一麵,魚頭趴下去,簡單摸索後感覺也無文字,也許是多心了。


    這一塊密林裏,散落著多件古代和尚墓塔的構件,不遠處還有一個石刻龜趺,這些墓塔屬於誰,又和哪座寺廟有關係呢?


    “這是一座塔林,是我們最近爬青龍山時無意中發現的!”張教授在“青龍山傳奇2,天寧寺再現”裏是主角,他介紹說,這一個山頭叫黃龍山,這批構件就散落在黃龍山西南山麓的樹林裏,附近還有幾口小水塘和一條山澗,山澗那邊就是溶洞的入口發現處。


    這些石構件有正方形的、長方形的,還有圓錐形的。


    張教授對佛教文物比較了解,他很快認出這些構件都是古代僧人墓塔的組成部分。墓塔,又稱為“僧塔”,是供奉和安置僧人舍利、經文和各種法物的佛塔,一般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構成。墓塔又分為亭閣式、覆缽式等多種類型。


    這批墓塔構件是宋代文物,是文物新發現,很可能與一座已經消失了數百年的古刹——天寧寺有關。


    “墓塔是分段雕刻的,然後組合在一起,如果被毀,一般都散落成三個部分,如果構件完整,組合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張教授說。


    張教授給記者提供的圖片顯示,uu看書 ww.ukanhu 這些墓塔構件大部分都較完整,上麵有獅子滾繡球紋、覆蓮紋、雲紋等多種精美的花紋。


    在墓塔構件不遠處,四周散布著青石條,張教授說,“按照這種結構,很可能這地下還有一處墓壙,規模更大,應該有墓塔的地宮。”


    另外,現場還發現了一個石龜趺,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馱碑烏龜”。石碑早已經不見了蹤影,石龜身上還留有放石碑的槽。張教授說,根據石龜頸部的紋飾判斷,這也是一個宋代文物。


    按照這個銘文信息,透露了這裏是一座失蹤已久的千年古刹,“天寧寺”。


    很多人都知道少林寺塔林,裏麵放置了曆朝曆代少林寺僧人的墓塔。


    張教授說,古代寺廟旁邊,往往會設置塔林,密布寺廟曆代圓寂的僧人的墓塔。


    因此,黃龍山西南麓山林出現了這些墓塔殘件,說明附近曾有過一座寺廟。


    張教授試圖從現場殘存的墓塔塔身上尋找線索,因為墓塔上銘刻僧人的身份信息。


    在一件塔身上,張教授讀出了這樣的文字“臨濟第三十四世天寧霈庵澍和尚塔”。


    “臨濟”,是指臨濟宗,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張教授說,“天寧”,可能是寺廟的名字,說明該塔林所屬的寺廟叫做“天寧寺”。


    “天寧”,是寺廟的常用名字,蘇江省內揚州、龍城、通州都有天寧寺,都是曆史悠久的古刹,但金陵曆史上有沒有天寧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鍋魚頭之神奇小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風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風寒並收藏黑鍋魚頭之神奇小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