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關於人類來源的討論已經愈演愈烈,甚至影響到了現實生活,雖然上層領導三令五申的不允許傳播極端思想和邪教組織,但是這已經不是靠一個組織就能控製的問題了,不管在不在意,它已經是涉及到每一個人的思想問題,各種猜忌和爭辯每時每刻的都在上演,甚至大法都有死灰複燃的跡象,更不要說什麽佛教、基督教等等合法的組織了,所以華國已經陷入了思想混亂的危機……
就在社會上繼續討論人類的起源問題時,太空資源開發集團正緊張的忙碌著,除了進取號空間站的擴展,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金星探測器的製造上。
之所以要首先探測金星,是因為陶明知道,金星就就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而且是華夏族的發源地,在上麵有不少前人類留下的古科技。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在目前的天文學中,有人稱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確實,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裏,隻比地球半徑小300公裏,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人類已經向金星發射過接近40個探測器,僅僅比火星探測器少3個,它們拍攝了不少金星表麵的照片,而且前蘇聯的4個探測器已經成功著陸,對金星土壤進行了測定。
美國和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合作發射一個金星探測器,但是在陶明那個年代,這個探測器莫名奇妙的失連了,直到冷戰過後,在2112年,人類才登上了金星,有了各種重大發現,2150年,美國陸續的對外公布了金星探測的成果,陶明去柯伊伯帶之前,聽說華國也在金星上發現了不少甲骨文的遺跡。
其實,早在1988年蘇聯就已經解密了金星探測的一些成果,其中包括在金星上發現了一些古代遺跡,起初科學家認為這些城鎮的照片可能是由於大氣幹擾形成的虛幻的影像,再就是儀器發生了故障。
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說“根據天文觀測結果表明,金星在曆史上曾存在海洋,另外還有2萬多座城市的殘骸,種種跡象都說明金星在曆史上曾經有類似人類的生命存在,所以說,人類的祖先來自金星是值得人們相信的。根據行星對日躍遷論,這一點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由於地球所處的運行軌道最適合人類居住,而金星以前就處於目前地球所在的運行軌道,因此有生命存在是正常的,目前地球上的生命是從金星上來的,而隨著下一次軌道的躍遷,火星將代替地球變得適合人類的星球。”
但是陶明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可是口說無憑,陶明需要拿出實際的證據去統一思想、解放思想,如果一切順利,就能打破禁錮,激發國家和人民對於宇宙探索的最大熱情。
但是每次思想的大解放,都會衝破層層禁區,擺脫種種束縛,如果不能夠拿出強有力的證據,人們的思想態度不會輕易的改變,反而真實的東西容易被搞成“陰謀論”……
這個金星探測項目被命名為“源計劃”,目的是發現並帶回人類起源於金星的證據。
由於金星的引力和地球差不多,而且具有厚重的大氣層,而且金星地麵壓力達到了恐怖的90個大氣l,溫度接近500c,還有腐蝕性的硫酸雨,所以需要研發新一代的返回式火箭,包括一係列的需要攜帶的儀器和設備,都需要針對性的研發設計。
8月12日,已經晚上9點了,太空資源開發集團還是燈火輝煌,陶明也坐在指揮中心最高層的辦公室加班,他在修改金星大氣層內探測器的設計方案。
隻見他邊思考,邊對著夢幻筆記本進行語音輸入,隨著筆記本的運算,一副探測器的三維動畫正在他麵前不斷完善。
“金星由於具有濃厚的大氣層,可以采用四個機身上的螺旋槳作為動力,機艙具有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x射線譜儀、γ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等儀器設備,能源采用二氧化碳作冷卻劑的小型核電站。
機翼采用氣囊式設計,氣體為自身攜帶的氫氣,整機不具有降落係統。
由於金星大氣也有明顯的分層,近表麵32公裏內是一層透明潔淨的大氣,往上到48公裏是一層濃霧區,在48-70公裏則是一層終年不散的厚雲區,它使人無法看到金星的表麵,70公裏以上則是薄霧區,因此為了保證最佳的拍攝效果,飛機隻能在48公裏以下進行飛行。
但是,由於未知的原因,金星的地麵風速在逐年加大,赤道附件的風速已經達到了550km每小時,uu看書ww.uukanh.cm 因此飛機的飛行速度最好超過音速,這樣應該能計算出飛機所需要的動力和每個螺旋槳驅動電機的功率。
至於高溫的問題,這個……”
陶明猶豫了,在金星32公裏左右的溫度是300攝氏度,這個溫度已經接近普通電子設備工作的極限了。
很多材料在高溫情況下的特性變化很大。例如,矽是一種半導體,但在高溫下-約300度時(572 f)-它開始成為一個導體,因此不能應用在電子設備中。另一個問題是,即使矽電路本身能夠在高溫下穩定工作,也很難找到耐高溫的鏈接電路之間的其他材料。
集團研究出的華龍一號芯片也是石墨稀和矽的結合體,如果使用這種芯片,在48km左右飛飛還可以,再往下肯定會完蛋。
設計小組一開始考慮使用碳化矽為基礎的電子產品,它可以在這種溫度下運行更長的時間,使飛行器可以在金星表麵運行。
而缺點在於,到目前為止,用此類芯片的計算機似乎比現代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弱的不是一點半點,這樣的電子產品就好像上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當然,它也可以通過一些創造性的設計,使這種電子設備將探測器上的圖片和數據傳輸到衛星上,然後再傳遞回地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使探測器能工作上千小時,相當於金星上的一日,也就是地球上的117天。
陶明痛苦的搖了搖頭,保存數據後關閉了筆記本,這種壽命的探測器肯定不能使用,他需要研發一種耐高溫還必須處理速度夠快的芯片……
就在社會上繼續討論人類的起源問題時,太空資源開發集團正緊張的忙碌著,除了進取號空間站的擴展,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金星探測器的製造上。
之所以要首先探測金星,是因為陶明知道,金星就就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而且是華夏族的發源地,在上麵有不少前人類留下的古科技。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在目前的天文學中,有人稱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確實,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裏,隻比地球半徑小300公裏,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人類已經向金星發射過接近40個探測器,僅僅比火星探測器少3個,它們拍攝了不少金星表麵的照片,而且前蘇聯的4個探測器已經成功著陸,對金星土壤進行了測定。
美國和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合作發射一個金星探測器,但是在陶明那個年代,這個探測器莫名奇妙的失連了,直到冷戰過後,在2112年,人類才登上了金星,有了各種重大發現,2150年,美國陸續的對外公布了金星探測的成果,陶明去柯伊伯帶之前,聽說華國也在金星上發現了不少甲骨文的遺跡。
其實,早在1988年蘇聯就已經解密了金星探測的一些成果,其中包括在金星上發現了一些古代遺跡,起初科學家認為這些城鎮的照片可能是由於大氣幹擾形成的虛幻的影像,再就是儀器發生了故障。
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說“根據天文觀測結果表明,金星在曆史上曾存在海洋,另外還有2萬多座城市的殘骸,種種跡象都說明金星在曆史上曾經有類似人類的生命存在,所以說,人類的祖先來自金星是值得人們相信的。根據行星對日躍遷論,這一點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由於地球所處的運行軌道最適合人類居住,而金星以前就處於目前地球所在的運行軌道,因此有生命存在是正常的,目前地球上的生命是從金星上來的,而隨著下一次軌道的躍遷,火星將代替地球變得適合人類的星球。”
但是陶明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可是口說無憑,陶明需要拿出實際的證據去統一思想、解放思想,如果一切順利,就能打破禁錮,激發國家和人民對於宇宙探索的最大熱情。
但是每次思想的大解放,都會衝破層層禁區,擺脫種種束縛,如果不能夠拿出強有力的證據,人們的思想態度不會輕易的改變,反而真實的東西容易被搞成“陰謀論”……
這個金星探測項目被命名為“源計劃”,目的是發現並帶回人類起源於金星的證據。
由於金星的引力和地球差不多,而且具有厚重的大氣層,而且金星地麵壓力達到了恐怖的90個大氣l,溫度接近500c,還有腐蝕性的硫酸雨,所以需要研發新一代的返回式火箭,包括一係列的需要攜帶的儀器和設備,都需要針對性的研發設計。
8月12日,已經晚上9點了,太空資源開發集團還是燈火輝煌,陶明也坐在指揮中心最高層的辦公室加班,他在修改金星大氣層內探測器的設計方案。
隻見他邊思考,邊對著夢幻筆記本進行語音輸入,隨著筆記本的運算,一副探測器的三維動畫正在他麵前不斷完善。
“金星由於具有濃厚的大氣層,可以采用四個機身上的螺旋槳作為動力,機艙具有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x射線譜儀、γ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等儀器設備,能源采用二氧化碳作冷卻劑的小型核電站。
機翼采用氣囊式設計,氣體為自身攜帶的氫氣,整機不具有降落係統。
由於金星大氣也有明顯的分層,近表麵32公裏內是一層透明潔淨的大氣,往上到48公裏是一層濃霧區,在48-70公裏則是一層終年不散的厚雲區,它使人無法看到金星的表麵,70公裏以上則是薄霧區,因此為了保證最佳的拍攝效果,飛機隻能在48公裏以下進行飛行。
但是,由於未知的原因,金星的地麵風速在逐年加大,赤道附件的風速已經達到了550km每小時,uu看書ww.uukanh.cm 因此飛機的飛行速度最好超過音速,這樣應該能計算出飛機所需要的動力和每個螺旋槳驅動電機的功率。
至於高溫的問題,這個……”
陶明猶豫了,在金星32公裏左右的溫度是300攝氏度,這個溫度已經接近普通電子設備工作的極限了。
很多材料在高溫情況下的特性變化很大。例如,矽是一種半導體,但在高溫下-約300度時(572 f)-它開始成為一個導體,因此不能應用在電子設備中。另一個問題是,即使矽電路本身能夠在高溫下穩定工作,也很難找到耐高溫的鏈接電路之間的其他材料。
集團研究出的華龍一號芯片也是石墨稀和矽的結合體,如果使用這種芯片,在48km左右飛飛還可以,再往下肯定會完蛋。
設計小組一開始考慮使用碳化矽為基礎的電子產品,它可以在這種溫度下運行更長的時間,使飛行器可以在金星表麵運行。
而缺點在於,到目前為止,用此類芯片的計算機似乎比現代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弱的不是一點半點,這樣的電子產品就好像上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當然,它也可以通過一些創造性的設計,使這種電子設備將探測器上的圖片和數據傳輸到衛星上,然後再傳遞回地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使探測器能工作上千小時,相當於金星上的一日,也就是地球上的117天。
陶明痛苦的搖了搖頭,保存數據後關閉了筆記本,這種壽命的探測器肯定不能使用,他需要研發一種耐高溫還必須處理速度夠快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