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緩過氣來,召集八個大臣進殿來,想起大宋養士一百多年,國難當頭卻隻有八個大臣與自己共患難,又不覺潸然淚下。
寒夜漫長,君臣枯坐相望,誰也沒有睡意,都在苦思“怎麽辦?”
內侍來報:“吏部侍郎李若水從完顏粘罕軍中回來了,想進宮求見官家,說有緊急事項麵稟!”
“快宣進宮來!”趙桓急忙道。
李若水衣衫不整滿頭大汗地進入殿中,一見趙桓便失聲痛哭,跪地叩首。
待趙桓詢問,便一一說明來意,金虜二帥要他回宮,傳遞兩國議和之事,並指明非宰相何栗不可,而且鄭重指出,城破之時,是金國二帥嚴令金兵不得進城殺害百姓,否則滅族。
金國並無滅宋之意,南朝屢次失信於大金,現在不過要求割地而已,讓親王、宰相速去軍前商談。
李若水在原本的曆史上是個迂腐的忠臣,所以現在被斡離不和粘罕當作棋子使喚而不自知。
給李若水灌輸開鋒城外五百裏皆是大金勇士,其實,大金勇士在開鋒周邊已經被不知名的武裝力量殲滅了三萬多人馬了(含完顏斜寶的一萬六千人馬)。
現在斡離不和粘罕需要的是速戰速決,盡快讓趙桓投降,收獲戰爭紅利並速速離開這隱隱讓他們不安的是非之地。
在讓李若水回來傳話之前,粘罕收到軍報,女真勇士順著東城牆向北攻擊到含輝門時,遭遇密集鐵丸彈射,瞬間軍卒死傷過百,不得不停止進攻,待元帥決斷。
斡離不和粘罕因此再次碰頭,商議對策,粘罕也感覺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對大金國虎視眈眈。
粘罕隱隱覺得這股力量並非宋國所掌控,若是為宋國所掌控,大金豈能如此輕易攻破東京。
兩個野蠻人的軍事主帥作戰和指揮經驗豐富,條分縷析,將大軍南下以來的所有不尋常和反常的事情,一一列舉:
一、完顏斜保一萬六千人的部隊不知所蹤;
二、劉家寺和青城寨的二十餘支籌糧隊離開大營四五十裏就失蹤了;
三、先前富國倉大金運糧隊被雷擊事件;
四、今日西水門和含輝門攻擊遇阻,死傷慘重;
五、進城攻擊的女真勇士有去無回,無一生還。
這些事件,分散孤立來看,很難發現其中的聯係,但把所有事件串聯在一起,就不難看出有股巨大的力量,似乎對大金頗有敵意,而且他們似乎對南朝也不是很友好,否則早就與南朝聯手對付大金國了。
而且,這股力量到目前為止,似乎並未被南朝所察覺,下午本擬派使者前往南朝皇宮斥責趙桓,並要求其交出這幫人來,現在看來是有些孟浪了;
如此不啻於給南朝支招,使其平添奧援。
最後,斡離不和粘罕達成一致意見,讓李若水這個腐儒來做一回蔣幹。
李若水說完,何栗害怕出使金虜大營,便置疑金虜的誠信:
“金虜元帥之言可信嗎?我本意欲率百姓與金虜巷戰。”
“不可,萬萬不可,金國元帥已經承諾不下城殺害百姓,此舉隻能激怒金兵,若金虜真的縱兵洗城,百姓何辜,況且東京城外500裏都是金國大軍。”
趙桓君臣一夜無眠地在殿中商議對策,最後決定遵從金國元帥的意思,派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前去議和,並摸清金國元帥的真實意圖。
翌日,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前去青城,隻帶了一小隊侍衛親軍,舉著一麵趙桓禦筆親書“兩國通和”的黃旗。
何栗這個主戰派,臨到出發時卻膽怯了,在門口猶豫很久了也不上馬,被李若水戟指大罵:“大宋有今日,皆因你等無能誤國,萬死不足以贖罪,事到臨頭卻要拖延不去,是何道理?”
何栗渾身發抖,被衛士抬上馬背,走幾步馬鞭就掉地上,走幾步又掉地上,實在是醜態百出。
斡離不和粘罕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已經擬定了周密的談判方案,他們非常清楚,現在雖然攻破了東京外城,但自身兵力卻隻有十來萬人,其中差不多一半是仆從軍(契丹族、奚族、渤海人),女真精銳隻有六七萬人。
一旦南朝百萬軍民與大金巷戰,血拚到底,女真勇士雖然強悍勇猛,但卻未見得能吞得下東京城這頭大象。
還有那個神秘力量在旁虎視眈眈,當前最關鍵的是盡快實打實地把戰爭紅利拿到手,那就是南朝的賠款和割地。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斡離不和粘罕的如意算盤。
粘罕判斷:既然南朝按己方要求派遣和談人員前來,就說明自己的謀略是正確的,因此收到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已到帳前的消息,便下令:
“列刀斧陣,將他們搜身三次方可進賬見本帥,先殺殺他們的氣焰!”
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進賬後,粘罕威嚴地看著何栗,卻不開口。
何栗上前給粘罕見禮:“大宋中書右仆射何栗見過金國丞相元帥!”
“你就是那個狀元宰相?”粘罕冷哼一聲。
“正是...在下!”
“南朝興兵抗拒,可是你的主意?”粘罕拍案大怒,厲聲喝問。
何栗被粘罕發神經班的舉動嚇得渾身一震,他勉勵壓製著內心的恐懼,強作鎮靜緩緩回答:“正是何栗主戰。”
何栗的回答讓粘罕聽出了膽怯。
“你身為南朝宰相,知道本帥提兵前來,竟敢興兵抗拒,卻又守不住城池,是何道理?”粘罕聲色俱厲。
何栗無言以對。
粘罕再問:“聽說南朝皇帝也堅決主戰,果真如此嗎?”
何栗趕緊給趙桓撇清,回應道:
“主戰之意皆出於何栗,我大宋皇帝並無此意。”
何栗說完,覺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粘罕居然信了!
何栗哪知道?粘罕等的就是這個前提。
繼續問道:“當初圍城時,本帥遣使招你前來議和,你為何不來?現在城破了,你倒是一招就來,是何道理?”
“昔日何某不來,是為一城生靈,今日來此,也是為一城生靈。”
粘罕語氣開始緩和:“嗯,你倒還算個忠臣,你回去稟報南朝皇帝,本帥要與他麵談和議,叫他來見我吧!”
何栗悍然道:“一國之君豈可輕動?”
粘罕冷笑著威脅說:“我若屠城,一國之君動不動?”
何栗義正辭嚴地說:“率兵屠城,元帥可逞一時之威,愛民施德卻能成就元帥萬世之恩。”
粘罕聞言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然後說:“自古有南就有北,有北就有南,宋金兩國缺一不可,大金並無滅趙宋之意,但割地是必須的。你們回去稟報南朝皇帝,不得再推辭。”
何栗等人告辭出了金虜大營,何栗已是汗流浹背了,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還算滿意。
回到城裏,往昔繁華的街道白日裏都無人行走,街上有幾處血跡,染紅了街上的積雪,淩亂的雜物被丟棄得到處都是,路邊堆著幾堆屍體,有血跡卻沒有刀劍傷口,屍體基本上是赤裸的,上麵還有寫著“殺人者死、搶劫者死、縱火者死、**婦女者死!”。
何栗還以為是開鋒府所為,不禁心裏頗為讚賞。
其實,趙桓也收到開鋒府稟報,這兩天城裏有潰兵和市井無賴之徒趁火打劫,擄掠財物,**婦女,但都被城裏軍民自發地打殺了。
趙桓見何栗等人回來,問明情況,對何栗的出使表現甚為滿意,總算沒有在完顏宗翰麵前失了國體;對於金國元帥相招親自去金營和談之議,拿不定主意,便召集大臣們來商議對策。
有開鋒府報,“京城裏糧食和取暖用的薪柴嚴重匱乏,饑餓的百姓已經開始吃街上示眾暴徒的屍體了。”
趙桓問大臣們有何良策。
李若水出班跪倒在地:“臣鬥膽請陛下去金營議和。”
“朕為一國之君,豈可輕動?”趙桓不為所動。
“陛下,臣乞求陛下顧念京城無辜生靈。”
李若水雙眼滾落了兩行淚水:“陛下,生民何罪?遭此塗炭!五百裏內全是金兵,不與金國議和,糧米如何運進城來?不與金國議和,金兵如何肯放百姓出城樵采?京城裏還有幾十萬百姓在風雪之中忍饑受凍啊!”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李若水說到這裏,又已是泣不成聲:“陛下,國家到如此境地,都是臣等無能,臣等粉身碎骨都無從贖罪塞責,百姓何罪?百姓何罪啊?”
趙桓聞言不禁動容,他看了看一旁的何栗、孫傅、秦檜等人:“眾卿之意以為如何?”
沒有人回答,隻聽見他們中有人發出了啜泣聲。隨之這七八個大臣一齊跪在了趙桓麵前......(宋朝還沒有臣跪君的規矩,元朝才開始的。)
閏十一月二十五日,趙桓下了手詔,開鋒府張榜公示:
“朕為保存宗廟,救一城之生靈,義當親往金營議和。特告知京城百姓,切勿驚擾,以免有誤國事……”
是日晚,北風凜冽,東京再降大雪,內城饑寒交迫,哀號之聲不絕於耳,百姓們在苦難中煎熬、掙紮。
被儒家文化熏陶得沒有一絲血性的軍民,寄希望於他們的皇帝親自去金營議和,以換取一城軍民的活命機會。
深夜時分,有人偷偷地將街上的屍體拖走,不是掩埋,而是當做續命的食物,因為很多人已經斷糧幾天了,城內雖有難民營,但收留的都是老弱婦幼,哪裏能夠全部照顧到啊。
二十六日上午,大雪終於停了下來。太陽特別的紅,紅得像血一樣。京城裏被恐懼煎熬的人們開始又增加了一種恐懼,到處都在傳言——日色如血,必將有大的殺戮!
到了下午,京城裏謠言四起,說是皇上尚未出城去與金國議和,金帥大怒,準備縱兵屠城。
東京城裏又陷入了混亂,百姓們到處躲藏,百計求生。到了夜間,潰兵地痞混混已經蠢蠢欲動,但剛剛開始就被奔馳而來的東京營鎮壓了。
開鋒府捕快和禦前班直們也緊急出動,捕殺這些惡賊,但是來晚了。
寒夜漫長,君臣枯坐相望,誰也沒有睡意,都在苦思“怎麽辦?”
內侍來報:“吏部侍郎李若水從完顏粘罕軍中回來了,想進宮求見官家,說有緊急事項麵稟!”
“快宣進宮來!”趙桓急忙道。
李若水衣衫不整滿頭大汗地進入殿中,一見趙桓便失聲痛哭,跪地叩首。
待趙桓詢問,便一一說明來意,金虜二帥要他回宮,傳遞兩國議和之事,並指明非宰相何栗不可,而且鄭重指出,城破之時,是金國二帥嚴令金兵不得進城殺害百姓,否則滅族。
金國並無滅宋之意,南朝屢次失信於大金,現在不過要求割地而已,讓親王、宰相速去軍前商談。
李若水在原本的曆史上是個迂腐的忠臣,所以現在被斡離不和粘罕當作棋子使喚而不自知。
給李若水灌輸開鋒城外五百裏皆是大金勇士,其實,大金勇士在開鋒周邊已經被不知名的武裝力量殲滅了三萬多人馬了(含完顏斜寶的一萬六千人馬)。
現在斡離不和粘罕需要的是速戰速決,盡快讓趙桓投降,收獲戰爭紅利並速速離開這隱隱讓他們不安的是非之地。
在讓李若水回來傳話之前,粘罕收到軍報,女真勇士順著東城牆向北攻擊到含輝門時,遭遇密集鐵丸彈射,瞬間軍卒死傷過百,不得不停止進攻,待元帥決斷。
斡離不和粘罕因此再次碰頭,商議對策,粘罕也感覺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對大金國虎視眈眈。
粘罕隱隱覺得這股力量並非宋國所掌控,若是為宋國所掌控,大金豈能如此輕易攻破東京。
兩個野蠻人的軍事主帥作戰和指揮經驗豐富,條分縷析,將大軍南下以來的所有不尋常和反常的事情,一一列舉:
一、完顏斜保一萬六千人的部隊不知所蹤;
二、劉家寺和青城寨的二十餘支籌糧隊離開大營四五十裏就失蹤了;
三、先前富國倉大金運糧隊被雷擊事件;
四、今日西水門和含輝門攻擊遇阻,死傷慘重;
五、進城攻擊的女真勇士有去無回,無一生還。
這些事件,分散孤立來看,很難發現其中的聯係,但把所有事件串聯在一起,就不難看出有股巨大的力量,似乎對大金頗有敵意,而且他們似乎對南朝也不是很友好,否則早就與南朝聯手對付大金國了。
而且,這股力量到目前為止,似乎並未被南朝所察覺,下午本擬派使者前往南朝皇宮斥責趙桓,並要求其交出這幫人來,現在看來是有些孟浪了;
如此不啻於給南朝支招,使其平添奧援。
最後,斡離不和粘罕達成一致意見,讓李若水這個腐儒來做一回蔣幹。
李若水說完,何栗害怕出使金虜大營,便置疑金虜的誠信:
“金虜元帥之言可信嗎?我本意欲率百姓與金虜巷戰。”
“不可,萬萬不可,金國元帥已經承諾不下城殺害百姓,此舉隻能激怒金兵,若金虜真的縱兵洗城,百姓何辜,況且東京城外500裏都是金國大軍。”
趙桓君臣一夜無眠地在殿中商議對策,最後決定遵從金國元帥的意思,派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前去議和,並摸清金國元帥的真實意圖。
翌日,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前去青城,隻帶了一小隊侍衛親軍,舉著一麵趙桓禦筆親書“兩國通和”的黃旗。
何栗這個主戰派,臨到出發時卻膽怯了,在門口猶豫很久了也不上馬,被李若水戟指大罵:“大宋有今日,皆因你等無能誤國,萬死不足以贖罪,事到臨頭卻要拖延不去,是何道理?”
何栗渾身發抖,被衛士抬上馬背,走幾步馬鞭就掉地上,走幾步又掉地上,實在是醜態百出。
斡離不和粘罕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已經擬定了周密的談判方案,他們非常清楚,現在雖然攻破了東京外城,但自身兵力卻隻有十來萬人,其中差不多一半是仆從軍(契丹族、奚族、渤海人),女真精銳隻有六七萬人。
一旦南朝百萬軍民與大金巷戰,血拚到底,女真勇士雖然強悍勇猛,但卻未見得能吞得下東京城這頭大象。
還有那個神秘力量在旁虎視眈眈,當前最關鍵的是盡快實打實地把戰爭紅利拿到手,那就是南朝的賠款和割地。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斡離不和粘罕的如意算盤。
粘罕判斷:既然南朝按己方要求派遣和談人員前來,就說明自己的謀略是正確的,因此收到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已到帳前的消息,便下令:
“列刀斧陣,將他們搜身三次方可進賬見本帥,先殺殺他們的氣焰!”
濟王趙栩和宰相何栗進賬後,粘罕威嚴地看著何栗,卻不開口。
何栗上前給粘罕見禮:“大宋中書右仆射何栗見過金國丞相元帥!”
“你就是那個狀元宰相?”粘罕冷哼一聲。
“正是...在下!”
“南朝興兵抗拒,可是你的主意?”粘罕拍案大怒,厲聲喝問。
何栗被粘罕發神經班的舉動嚇得渾身一震,他勉勵壓製著內心的恐懼,強作鎮靜緩緩回答:“正是何栗主戰。”
何栗的回答讓粘罕聽出了膽怯。
“你身為南朝宰相,知道本帥提兵前來,竟敢興兵抗拒,卻又守不住城池,是何道理?”粘罕聲色俱厲。
何栗無言以對。
粘罕再問:“聽說南朝皇帝也堅決主戰,果真如此嗎?”
何栗趕緊給趙桓撇清,回應道:
“主戰之意皆出於何栗,我大宋皇帝並無此意。”
何栗說完,覺得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粘罕居然信了!
何栗哪知道?粘罕等的就是這個前提。
繼續問道:“當初圍城時,本帥遣使招你前來議和,你為何不來?現在城破了,你倒是一招就來,是何道理?”
“昔日何某不來,是為一城生靈,今日來此,也是為一城生靈。”
粘罕語氣開始緩和:“嗯,你倒還算個忠臣,你回去稟報南朝皇帝,本帥要與他麵談和議,叫他來見我吧!”
何栗悍然道:“一國之君豈可輕動?”
粘罕冷笑著威脅說:“我若屠城,一國之君動不動?”
何栗義正辭嚴地說:“率兵屠城,元帥可逞一時之威,愛民施德卻能成就元帥萬世之恩。”
粘罕聞言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然後說:“自古有南就有北,有北就有南,宋金兩國缺一不可,大金並無滅趙宋之意,但割地是必須的。你們回去稟報南朝皇帝,不得再推辭。”
何栗等人告辭出了金虜大營,何栗已是汗流浹背了,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還算滿意。
回到城裏,往昔繁華的街道白日裏都無人行走,街上有幾處血跡,染紅了街上的積雪,淩亂的雜物被丟棄得到處都是,路邊堆著幾堆屍體,有血跡卻沒有刀劍傷口,屍體基本上是赤裸的,上麵還有寫著“殺人者死、搶劫者死、縱火者死、**婦女者死!”。
何栗還以為是開鋒府所為,不禁心裏頗為讚賞。
其實,趙桓也收到開鋒府稟報,這兩天城裏有潰兵和市井無賴之徒趁火打劫,擄掠財物,**婦女,但都被城裏軍民自發地打殺了。
趙桓見何栗等人回來,問明情況,對何栗的出使表現甚為滿意,總算沒有在完顏宗翰麵前失了國體;對於金國元帥相招親自去金營和談之議,拿不定主意,便召集大臣們來商議對策。
有開鋒府報,“京城裏糧食和取暖用的薪柴嚴重匱乏,饑餓的百姓已經開始吃街上示眾暴徒的屍體了。”
趙桓問大臣們有何良策。
李若水出班跪倒在地:“臣鬥膽請陛下去金營議和。”
“朕為一國之君,豈可輕動?”趙桓不為所動。
“陛下,臣乞求陛下顧念京城無辜生靈。”
李若水雙眼滾落了兩行淚水:“陛下,生民何罪?遭此塗炭!五百裏內全是金兵,不與金國議和,糧米如何運進城來?不與金國議和,金兵如何肯放百姓出城樵采?京城裏還有幾十萬百姓在風雪之中忍饑受凍啊!”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李若水說到這裏,又已是泣不成聲:“陛下,國家到如此境地,都是臣等無能,臣等粉身碎骨都無從贖罪塞責,百姓何罪?百姓何罪啊?”
趙桓聞言不禁動容,他看了看一旁的何栗、孫傅、秦檜等人:“眾卿之意以為如何?”
沒有人回答,隻聽見他們中有人發出了啜泣聲。隨之這七八個大臣一齊跪在了趙桓麵前......(宋朝還沒有臣跪君的規矩,元朝才開始的。)
閏十一月二十五日,趙桓下了手詔,開鋒府張榜公示:
“朕為保存宗廟,救一城之生靈,義當親往金營議和。特告知京城百姓,切勿驚擾,以免有誤國事……”
是日晚,北風凜冽,東京再降大雪,內城饑寒交迫,哀號之聲不絕於耳,百姓們在苦難中煎熬、掙紮。
被儒家文化熏陶得沒有一絲血性的軍民,寄希望於他們的皇帝親自去金營議和,以換取一城軍民的活命機會。
深夜時分,有人偷偷地將街上的屍體拖走,不是掩埋,而是當做續命的食物,因為很多人已經斷糧幾天了,城內雖有難民營,但收留的都是老弱婦幼,哪裏能夠全部照顧到啊。
二十六日上午,大雪終於停了下來。太陽特別的紅,紅得像血一樣。京城裏被恐懼煎熬的人們開始又增加了一種恐懼,到處都在傳言——日色如血,必將有大的殺戮!
到了下午,京城裏謠言四起,說是皇上尚未出城去與金國議和,金帥大怒,準備縱兵屠城。
東京城裏又陷入了混亂,百姓們到處躲藏,百計求生。到了夜間,潰兵地痞混混已經蠢蠢欲動,但剛剛開始就被奔馳而來的東京營鎮壓了。
開鋒府捕快和禦前班直們也緊急出動,捕殺這些惡賊,但是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