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墨也是聰明,每天跟著方奇跑前跑後,跟個小尾巴似的。苗苗對他倆呆在一起還算比較放心,一是韻墨年紀最小,二是韻墨脾氣最厲害,方奇要是敢對她動手動腳,這小丫頭可不是吃素的。
外出行醫,對外便宣稱韻墨是自已的妹妹,不然如此親近跟人家不太好解釋。
韻墨的前翻所受的箭傷已經傷及骨頭,方奇不便讓她脫衣施針,便讓她自已給自已紮針,因是隱傷,想徹底恢複必須長期針灸,貫通血脈,多吃著增生骨殖的食物。剛好方奇教她內練真氣的法門,讓其自已運氣對傷處治療。
沒多久便是農曆春節,受中原文化影響,無論蒙元還是原金遼屬地,都將除夕中元節當作盛大節日,但是除夕是自個過自個的,跟現代不一樣,中元節才會相互串門拜訪。
二十六那天忙完,方奇早早收工,給藥工們發餉銀,讓他們提前一天回家團聚,自已帶著韻墨騎馬回家,剛回到府中,提督府就差人送來獐麅野鹿等野味,還帶來一封耶律愷嵐的手貼,無非說感謝方奇這幾日悉心照料其夫人,送些打獵的獵物以示敬意。
方奇字寫的太醜,便托來人帶個口信給提督大人,感謝饋贈之物,希望母子康健。還讓彩雲打賞了來人,讓人準備了些禮物和野味差人送到騎快馬送至監造府給子聰那個禿驢。
禿驢果然很守信用,自從方奇住進燕京城後,從來沒有登門拜訪過,也不差人送書信來。監造府並不在燕京城內,而是在燕京東南的監造兵營,離城尚有三四十裏。直到外城全部完成,監造府才遷到城內,但是兵營仍然留在那負責運送建築材料。
這次禿驢倒是回信了,話裏話外透著不想跟他多打交道的意思,方奇看完嗬嗬一笑,把信丟進火盆裏燒了。苗苗笑道:“這家夥是不想惹火燒身吧。”
方奇道:“正好我也不想搭理他。”
苗苗嗔笑:“說的好,佩服佩服!”
正好酒菜端上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彩雲大約是每天聽見韻墨說外麵的趣事,給勾的心癢癢,也提出來要去藥號學醫術,家裏確實沒什麽大事,每天隻要支派好人手,下人們便能做的井井有條。彩雲還推薦一位大叔,這位大叔便是柴火房的老李頭。此人原先便是邯州一家大戶人家的管家,被抓來運石塊木頭,子聰見他能識文斷字,便提拔他做了管理。還有位姓王的是跟他一道被送到方府的,是個記賬的。
紫菊也說王叔管賬也很好,隻要每天她管著賬,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不如人盡其才,升了他倆吧。
方奇說道:“好啊,正好藥工也回家了,你倆跟著韻墨去學一段時間的藥材認識,也好快點上手。”
姐妹三人自是喜不自勝,不管怎麽說,大爺手藝這麽強,又和提督大人拉上關係,便是靠著這棵大樹也好乘涼的呐。她們三個現在又有了樁新差事,少了些玩耍的時間,多了些忙碌。
吃了晚飯,方奇讓人叫來老王頭和老宋詢問了幾句,心說這倆人倒也算是伶俐,可是一個姓王一個姓宋,特麽都不是神碼好人名,便說:“大爺我姓方,不如你們也隨方姓吧,老王你叫方安,老宋你叫方富。方安你從今日起做起管家,家中大小之事交由你來處理。方富你做賬房先生,記清楚每日賬目,給彩雲和紫菊兩人監管。”古代仆從主姓一點也不奇怪。
方安方富二人道謝,準備起明日除夕過節之事。無論是管家還是賬房確實要有一套,府內各人得各司其職,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醬醋茶,少一樣不可。伺候內宅的人跟外宅也不一樣,餉銀和服飾也是不一樣的。
他們如何打理,自然不用方奇和苗苗去操心了。三姐妹搬進內宅之後住在東側臥房,方奇他們住在西邊,中間相隔了書房花房和廳堂。東邊的臥房還帶回廊,向後通往後花園,後花園頗大,裏麵沒種什麽花草,正是練武的好地方。
這姐妹三人沒事就在後花園中練武,方奇和苗苗還去練練,教她們一些少林武夫。對於練氣這種事,韻墨領悟的較快,對兩個姐姐也多加指點。
方府的仆人要不然便是元兵抓來建造燕京城的,要不便是實在走投無路自已主動加入建城隊伍混口飯的,還有便是宋兵俘虜,總之沒有一個是完整的一家人,團聚之日也隻能湊合在一起過個團圓年。
好在方奇和苗苗比較大方,傳話下去,每人發些碎銀子做過年錢,還給每人置辦一身新衣服,過年從初一到十五輪班休息,可以出去玩玩,買些自已需要的小東西。消息傳出闔府人人喜笑顏開。方安方福也是忙著給府裏置辦新衣服,辦年貨。生病不擇日,年前後幾天,方奇和韻墨還是守在藥號裏,彩雲和紫菊便跟著韻墨學習認識藥材及各種配藥知識。而方奇則坐在後堂裏一邊喝茶一邊看順手牽羊偷的那本老古書。那本書太老舊了,拿回來時讓漿洗的王婆裱糊了下,要不然翻翻就爛了。
當時他之所以對這本書好奇,是因為既不是賬本,也不是什麽經書,而是一本誌怪筆記。與漢唐時期傳奇誌怪小說不同,這本筆記不僅記錄各種詭異事件,還介紹了書寫筆記的人降服一些妖邪的過程。這就大大的精彩了。
想來記錄這本書的人一定是某個道士,這是他的工作日誌,記錄下來大概是想傳承給他的弟子門人。看了開始的記錄日期卻是北宋初至宋元滅金這麽多年的事。虎踞嶺是唐朝時其師及十幾位師叔籌錢建造了一座道觀,虎踞嶺是燕山餘脈,向西北幾十裏便是綿延的長城,此處山勢險惡,自古怪事也多。
正看的津津有味,忽聽大街上人聲嘈雜,接著響起一陣沉悶的類似牛角號的聲音,那動靜跟高級音響開了超重低音似的,震的人心發慌,方奇撂下書本,朝堂外走去,走到店門口,就見大街之上遠遠來了三匹馬隊,馬隊前高舉紅藍紫三色旗幡。
外出行醫,對外便宣稱韻墨是自已的妹妹,不然如此親近跟人家不太好解釋。
韻墨的前翻所受的箭傷已經傷及骨頭,方奇不便讓她脫衣施針,便讓她自已給自已紮針,因是隱傷,想徹底恢複必須長期針灸,貫通血脈,多吃著增生骨殖的食物。剛好方奇教她內練真氣的法門,讓其自已運氣對傷處治療。
沒多久便是農曆春節,受中原文化影響,無論蒙元還是原金遼屬地,都將除夕中元節當作盛大節日,但是除夕是自個過自個的,跟現代不一樣,中元節才會相互串門拜訪。
二十六那天忙完,方奇早早收工,給藥工們發餉銀,讓他們提前一天回家團聚,自已帶著韻墨騎馬回家,剛回到府中,提督府就差人送來獐麅野鹿等野味,還帶來一封耶律愷嵐的手貼,無非說感謝方奇這幾日悉心照料其夫人,送些打獵的獵物以示敬意。
方奇字寫的太醜,便托來人帶個口信給提督大人,感謝饋贈之物,希望母子康健。還讓彩雲打賞了來人,讓人準備了些禮物和野味差人送到騎快馬送至監造府給子聰那個禿驢。
禿驢果然很守信用,自從方奇住進燕京城後,從來沒有登門拜訪過,也不差人送書信來。監造府並不在燕京城內,而是在燕京東南的監造兵營,離城尚有三四十裏。直到外城全部完成,監造府才遷到城內,但是兵營仍然留在那負責運送建築材料。
這次禿驢倒是回信了,話裏話外透著不想跟他多打交道的意思,方奇看完嗬嗬一笑,把信丟進火盆裏燒了。苗苗笑道:“這家夥是不想惹火燒身吧。”
方奇道:“正好我也不想搭理他。”
苗苗嗔笑:“說的好,佩服佩服!”
正好酒菜端上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彩雲大約是每天聽見韻墨說外麵的趣事,給勾的心癢癢,也提出來要去藥號學醫術,家裏確實沒什麽大事,每天隻要支派好人手,下人們便能做的井井有條。彩雲還推薦一位大叔,這位大叔便是柴火房的老李頭。此人原先便是邯州一家大戶人家的管家,被抓來運石塊木頭,子聰見他能識文斷字,便提拔他做了管理。還有位姓王的是跟他一道被送到方府的,是個記賬的。
紫菊也說王叔管賬也很好,隻要每天她管著賬,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不如人盡其才,升了他倆吧。
方奇說道:“好啊,正好藥工也回家了,你倆跟著韻墨去學一段時間的藥材認識,也好快點上手。”
姐妹三人自是喜不自勝,不管怎麽說,大爺手藝這麽強,又和提督大人拉上關係,便是靠著這棵大樹也好乘涼的呐。她們三個現在又有了樁新差事,少了些玩耍的時間,多了些忙碌。
吃了晚飯,方奇讓人叫來老王頭和老宋詢問了幾句,心說這倆人倒也算是伶俐,可是一個姓王一個姓宋,特麽都不是神碼好人名,便說:“大爺我姓方,不如你們也隨方姓吧,老王你叫方安,老宋你叫方富。方安你從今日起做起管家,家中大小之事交由你來處理。方富你做賬房先生,記清楚每日賬目,給彩雲和紫菊兩人監管。”古代仆從主姓一點也不奇怪。
方安方富二人道謝,準備起明日除夕過節之事。無論是管家還是賬房確實要有一套,府內各人得各司其職,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醬醋茶,少一樣不可。伺候內宅的人跟外宅也不一樣,餉銀和服飾也是不一樣的。
他們如何打理,自然不用方奇和苗苗去操心了。三姐妹搬進內宅之後住在東側臥房,方奇他們住在西邊,中間相隔了書房花房和廳堂。東邊的臥房還帶回廊,向後通往後花園,後花園頗大,裏麵沒種什麽花草,正是練武的好地方。
這姐妹三人沒事就在後花園中練武,方奇和苗苗還去練練,教她們一些少林武夫。對於練氣這種事,韻墨領悟的較快,對兩個姐姐也多加指點。
方府的仆人要不然便是元兵抓來建造燕京城的,要不便是實在走投無路自已主動加入建城隊伍混口飯的,還有便是宋兵俘虜,總之沒有一個是完整的一家人,團聚之日也隻能湊合在一起過個團圓年。
好在方奇和苗苗比較大方,傳話下去,每人發些碎銀子做過年錢,還給每人置辦一身新衣服,過年從初一到十五輪班休息,可以出去玩玩,買些自已需要的小東西。消息傳出闔府人人喜笑顏開。方安方福也是忙著給府裏置辦新衣服,辦年貨。生病不擇日,年前後幾天,方奇和韻墨還是守在藥號裏,彩雲和紫菊便跟著韻墨學習認識藥材及各種配藥知識。而方奇則坐在後堂裏一邊喝茶一邊看順手牽羊偷的那本老古書。那本書太老舊了,拿回來時讓漿洗的王婆裱糊了下,要不然翻翻就爛了。
當時他之所以對這本書好奇,是因為既不是賬本,也不是什麽經書,而是一本誌怪筆記。與漢唐時期傳奇誌怪小說不同,這本筆記不僅記錄各種詭異事件,還介紹了書寫筆記的人降服一些妖邪的過程。這就大大的精彩了。
想來記錄這本書的人一定是某個道士,這是他的工作日誌,記錄下來大概是想傳承給他的弟子門人。看了開始的記錄日期卻是北宋初至宋元滅金這麽多年的事。虎踞嶺是唐朝時其師及十幾位師叔籌錢建造了一座道觀,虎踞嶺是燕山餘脈,向西北幾十裏便是綿延的長城,此處山勢險惡,自古怪事也多。
正看的津津有味,忽聽大街上人聲嘈雜,接著響起一陣沉悶的類似牛角號的聲音,那動靜跟高級音響開了超重低音似的,震的人心發慌,方奇撂下書本,朝堂外走去,走到店門口,就見大街之上遠遠來了三匹馬隊,馬隊前高舉紅藍紫三色旗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