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祭祖,接見大臣,走訪百姓,撫問孤老,孫策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空閑的時候。


    當然有些事也是他自找,比較走訪普通百姓。大多數人都反對他這麽做,尤其是郭嘉,認為他這是給刺客機會,但孫策還是覺得有必要。在這個時代,君主也罷,讀書人也罷,心裏還沒有多少普通百姓的位置,對他們來說,這些都不過是被放牧的牛羊罷了,能讓他們有吃的、有穿的,安心生產,不至於鬧事,就是最大的關照,和統治階級、知識分子是不能等量齊觀的。


    在很長時間內,所謂的民都不包括他們,至少不是重心所在,所以普通百姓對政權也沒什麽感情可言,一旦形勢不對,棄之如弊履,南入越,北入胡,東入海,西入山,在所不惜,全無留戀之意。


    而他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觀念,將民的範圍擴大到每一個百姓。萬丈高樓從地起,基礎越夯實,大廈越穩固。文明的主體下沉,文明才能延綿得更久,僅靠精英階層是不夠的。保證耕地、減免賦稅是為了讓百姓能生存,開辦學校是為了提高百姓的素質,開拓他們的眼界,有承擔義務、履行權利的能力。


    明知看到的都是被挑選出來的中產之家,真正的貧民是無法近距離親近的,孫策還是看得很認真,盡可能從被官員們掩飾過的地方看出真相也是一項本領。前世的他隻能從曆史書的字眼行間看到事實的蛛絲馬跡,現在的他要將這項本領用於實際政務。


    不管怎麽說,他也是經過現代傳媒熏陶的人,略知如何從新聞裏尋找真相。隻是這時常讓他有一種錯覺,他的敵人似乎不再是天子、袁譚、曹操,而是眼前這群神情恭敬的官員。鬥智鬥勇,不能有一絲疏忽。


    改革不易啊,尤其是進入深水區之後,一步踏空就是沒頂之災,不能不加倍小心。


    袁衡作為王後,至始至終跟著孫策,形影不離。她並不太理解孫策的行為,畢竟她所受的教育中為君之道不是這樣的,倒是用兵之道更接近些。孫策武人出身,以軍功立國,大概是延襲了之前的習慣。她有隨軍的經曆,也曾多次隨孫策犒軍,對此並不陌生。


    她不讚同這種做法,但是她也絕不直言反對,她隻是陪著孫策,與孫策同甘共苦,雖然她的體力遠遠不能和孫策相提並論,一天走下來渾身酸痛,腿都腫了,也隻是睡前安排女醫幫她按摩一下,第二天若無其事的繼續跟著。


    孫策也看在眼裏,沒有阻止。這是她應盡的責任,別人不能代替。


    每天例行訪問之外,孫策還有大量的軍務要處理。這時候袁衡不跟著,但她會讓人——通常是袁權——準備好夜宵,看準時機送出來。如果有官員的女眷一起來,她還要適當的接見一下,多方撫慰。


    袁衡很快就獲得了朝野的一片讚譽,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袁衡是一個完美的王後。要相貌有相貌,要氣質有氣質,要能力有能力,現在唯一缺的就是一個嫡子。不過這也不是問題,王後身體健康,一年就是多子之相,今年滿十八了,很快就會有喜訊。


    袁夫人也不例外,年前從吳郡趕來過時帶了幾箱小孩子穿的衣服。從剛初生的到能走路的,冬天的、夏天的、春秋天的,一應俱全。看到這些精致如玩具的小衣小帽小鞋時,袁衡又是喜歡又是害羞,靠在袁夫人的肩上笑。


    但孫策沒時間,沒精力,他被日趨緊張的形勢拖住了。


    甘寧傳來消息,水師已經到達江陵,休整完畢,做好了進軍的準備。但情況並非如甘寧說的這麽順利,南郡太守李通上書狀告甘寧殘殺無辜,劫奪商船,掠取財物。緊接著,長沙太守張羨也上書狀告甘寧違反規定,沒有公文,強取長沙郡的存糧,還傷了人。


    孫策頭有點大,隻得傳書正在荊南四郡負責屯田的諸葛亮趕去看看。甘寧西征,應該由屯田提供軍糧,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才會動用各郡存糧,甘寧與長沙郡發生衝突實在不合情理。這件事與諸葛亮有關,且諸葛亮善於調和關係,讓他過去看看情況正合適。諸葛亮是他身邊出去的人,甘寧再囂張也不敢無視諸葛亮,真要他親自出麵處理,甘寧不會有好果子吃。


    豫州也傳來消息。兗州世家內訌,分成不同派係,袁譚的大軍進入東郡的河北部分,前鋒已經進駐東武陽,有搶占倉亭津,進入兗州腹地的可能。曹昂一麵安撫兗州世家,一邊將大軍主力移到黃河沿線,睢水防線幾乎空了,有將領立功心切,想主動跨過分界線,。偷襲兗州後背,被滿寵製止了。但滿寵也搞不懂曹昂的心思,派人來匯報,請示是否要派使者與曹昂聯絡。


    河南也不太平。劉備率萬騎西進,與荀衍合兵,小平津、孟津、五社津有十幾個渡口都發現了幽州騎兵的身影,看起來荀衍、劉備有渡河的可能。魯肅騎兵不足,又不能輕易放棄河南,眼下形勢非常緊張。辛毗分析,從各種跡象來看,袁譚有進兵陳留,強取浚儀的可能,提醒孫策加以留意。


    千頭萬緒,最後都集中在孫策這裏。軍師處固然是忙得晝夜不分,孫策也在為如何應對這些變化而殫精竭慮,軍師處可以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決定卻隻能由他來做,政務、軍務,纏雜在一起,讓他分身乏術,根本沒時間顧及後宮之事。


    孫策時常有一種親自去處理的衝動,但他很清楚,張紘、虞翻等人也勸他,有些事明知交給別人處理會有問題,也隻能這麽做,身為王者,他不可能一力承擔所有的事務,必須依賴大量的官員,而官員能力、思路都會有差異,處理的效果也會有好壞,但這正是選擇大臣的機會,如果什麽事都由他自己來處理,別的官員沒有實踐機會,如何體現出能力高低?


    孫策按捺著自己,勉勵自己要看開一些,佛係一些,要習慣做一個領導者,而不是陷於一堆事務之中。


    尤其是得知戲誌才累死之後。


    ——


    正月十八,蔡瑁在金穀園大宴賓客。


    請柬送到了孫策的麵前,蔡瑁原本也沒指望孫策會親自參加,隻是個禮節而已,隻要孫策派代表露個麵就行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宴請有生意來往的商業夥伴和相關的官員。新船試驗告一段落,他的生意規模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需要更多的關係網。


    孫策原本也沒打算去,可是正好忙完一陣,想找個機會放鬆一下,便臨時起意,決定去看看蔡瑁的生意做得究竟有多大。數據很清楚,但數據畢竟是數據,不夠直觀。蔡瑁是稅收大戶,他也應該去捧個場以示重商,並非嘴上說說。


    蔡瑁措手不及,從裏麵奔出來迎接的時候既興奮又有些窘迫,圓團團的臉上全是油光,眼神閃爍不定,一個勁地向背後的黃月英遞眼色,卻沒有邀請孫策入內的意思。黃月英也沒準備,隻能無辜的聳肩攤手。


    黃承彥從裏麵走了出來,向孫策拱手施禮。“將作臣承彥,見過大王。”


    孫策連忙還禮。這可不僅是臣子,還是老丈人呢。不用說,這是為蔡瑁解圍來了。看蔡瑁這神情,就知道裏麵身份敏感的不少,讓他看見了會影響氣氛,最好是沒直接照麵。


    “這莊園不錯,比太湖的那個莊園還要雅致。”孫策笑盈盈地說道:“有沒有安靜些的地方?最近軍務繁忙,久未與黃公親近,今天難得有機會,一起說說話?”


    “求之不得。”黃承彥對蔡瑁使了個眼色,蔡瑁如釋重負,連忙說道:“有,有,請大王隨我來。不瞞大王說,論建園子,我可是行家,自從這園子建起來之後,來看的可不少,秦淮兩岸大大小小小幾家,沒有一家能和我這金穀園比的……”


    “可不是麽,就連計相建太初宮都是學你的。”蔡玨、蔡珂出現在中門處,一臉嫌棄地看著蔡瑁。蔡瑁嚇了一跳,臉上的油汗更密了,訕訕地搖手。“大姊,我可沒這意思。太初宮是王宮,我可不懂,哪有資格說三道四。”


    “陪你那群酒肉朋友去吧,uu看書 w.uukas 別在這兒礙眼。一開口就是銅臭,薰得人腦殼疼。”


    蔡瑁雖然挨了罵,卻知道大姊是為自己好,嚅嚅的應了兩聲,弓著腰,陪著笑,行了一禮,像受了驚的兔子似的跑了。蔡玨這才向孫策拱手致意。“家父不惑得子,寵溺有餘,教養不足,還請大王見諒。”


    孫策哈哈一笑,揮揮手,以示無所謂。他太清楚這位丈母娘的脾氣了,雖說人前人後把蔡瑁訓得像孫子似的,其實也是個護犢子的。蔡瑁作為老幺,寵他的不僅是父母,這個大姊也不例外,隻是後來隨著蔡瑁漸漸長大,蔡玨也漸漸成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才變得嚴厲起來。


    “嫂嫂,國儀呢?”孫策看向蔡珂。一年不見,蔡珂又富態了幾分,慈眉善目,看來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孫輔轉會稽太守後,經常向郡丞顧雍請教,進步不小。


    “他沒回來,說最近形勢緊張,他身為會稽太守,身荷重任,不能輕離,要守護好後方。”


    孫策笑笑。“那有點可惜了,我還想嚐嚐他又創了哪些新菜呢。”


    蔡珂掩嘴而笑。“到了金穀園,大王還吃他的菜?不如由我來下廚,做幾道蔡家不外傳的私房菜,請大王品鑒。”


    “求之不得。”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霸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三國小霸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