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看著匣中陳珪兄弟父子的首級,聽林雨解說完交戰的經過,尤其是聽到陳珪臨終前的感慨,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滿門忠烈?這玩笑開得有點大。你如果說自己是烈士,勉強還能接受,忠卻一點也不靠邊。
林雨有點心虛,求助地看了劉成一眼。劉成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言不發。孫策看到了林雨的眼神,擺擺手。“該殺的就得殺,不過滅人滿門的事要謹慎,影響不好。”
林雨鬆了一口氣,躬身答應。“喏。”
“劉國相,你說呢?”
劉成點了點頭。“將軍所言甚是,陳珪兄弟父子自然是該死的,但陳氏族人以及部曲、奴婢罪不至死,這麽殺有幹天和,也容易讓人非議,有公報私仇的嫌疑。”
“聽到沒有?”孫策看看林雨。林雨是林風的弟弟,原本與是個遊俠兒,武藝不錯,作戰也勇猛,原本隨林風駐守吳郡,今年剛剛被推薦出仕,孫策安排他來下邳做郡尉,是希望他能發揮所長,沒想到這小子立功心切,殺心太重,居然將陳家滅了門。
“聽到了,聽到了。”林雨連聲答應,不敢回嘴。
“功過相抵,賞賜沒有了,還要罰。”孫策坐了回去,拍拍案幾扶手。“以後每個月到郡學聽兩次課,爭取一年時間內把孟子讀完。有什麽不懂的,向劉國相多請教。做郡尉不是在軍中做都尉,要控製住自己的殺心,即使是迫不得己,非殺不可,也是殺一儆百,不能濫殺,明白嗎?”
“明白,明白。”林雨笑嘻嘻地連聲答應,退在一旁。
孫策命人為劉成、林雨設座,商量善後事宜。林雨這件事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雖然他加強了軍中將士的文化學習,大多數人都識文斷字,讀寫公文命令無礙,但畢竟是軍隊,文化修養總體偏低,就算是講武堂也以講授兵法為主,每天想的就是怎麽殺死對手。做郡尉不是一回事,雖然也難免會遇到窮凶極惡的對手,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普通百姓,就算有錯也罪不至死,如果都像林雨這麽搞,難免會有無辜者。
警察和軍人畢竟不是一個概念,這個時代的人不清楚,他卻非常清楚,既然已經看到了這種不良苗頭,當然要予以解決。這退役老兵回家做亭長的確是一個加強控製的好辦法,但思維和做事方式要加以調整,否則不利於內部團結。
劉成對孫策的觀念非常讚同,本來有些意見,現在也消了大半。他向孫策匯報下邳國的情況。經過陶應的努力,豫州世家已經基本清剿完畢,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恢複民生。青徐是黃巾大亂的重災區,徐州沒有青州嚴重,但損失也不小,再加上笮融之亂、劉和入主時發生的幾次戰事,下邳的人口損失比較大,大概隻剩下以前的六成。劉成希望孫策下令遷到江南的徐州百姓回家,彌補人口不足的問題。
孫策沒有立刻答應劉成。徐州固然重要,但江東更重要,讓人口回流必然會影響江東的發展,這和他向南的戰略有衝突。劉成站在下邳相的角度看問題,高度不夠,情有可原,他要從整體戰略考慮,不能隨意更改,尤其是徐州刺史還沒有敲定人選的情況下。
和劉成、林雨談了半天,招待他們吃了一頓便飯。劉成和林雨告辭以後,孫策和當值的諸葛亮、楊儀閑聊,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理徐州的事。徐州的人口本來就不多,現在損失又這麽大,如果不管不問,跨海擊遼東的戰略實現會有困難。
諸葛亮是琅琊人,對徐州比較熟悉。他提出一個建議,從地理上來說,青州、兗州、徐州應該整合考慮。這三州以泰山為中心,就像是泰山延伸出去的三個角,泰山既將三州分隔開來,又起到溝通串聯的作用。考慮徐州的問題應該以泰山為中心,統籌三州進行考慮。在兗州尚由曹昂控製的情況下,青州、徐州更不能分開。青州是前線,耕地有限,人口損失比徐州還要嚴重,糧食供給的負擔大部分要依靠徐州。如果徐州不能迅速恢複,勢必會影響向北進攻的戰略。
孫策表示同意。“人口不足,徐州如何才能盡快恢複?”
諸葛亮說道:“徐州的耕地本來就算不多,出了名的地小人眾,最盛時五十七萬餘戶,二百七十餘萬口,就算損失六成,尚有二十餘萬戶,一百餘萬口,足以耕種徐州的土地。有所不足,也可以通過增加耕牛,使用新式農具來解決。隻要這些人能安居樂業,糧食產量的減小不會太嚴重。徐州沿海,大部分耕地集中在泗水以西,泗水以東的灘塗地並不適合耕種,倒是適合養豬,可以將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到泗水以西,耕種產量高的良田。在泗水以東建一些養豬場,派一些人看守就行,豬食性雜,吃野草就行,肉可以補充糧食不足,皮可以製革,民用、軍用都可以。”
諸葛亮侃侃而談,隨口報出一串串的數字。孫策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就是舉一反三的天才,隻要引對了路,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他太年輕了,過了年才十六,如果是二十六,現在就能將徐州交給他負責,肯定比陶氏兄弟出色。
他們正說著,郭嘉快步走了進來,滿臉喜色。“將軍,張長史有消息來,他已經和趙溫談妥,朝廷詔書已下,趙溫在南陽等長公主的車駕,屆時一起前來傳詔。”
孫策聽了,也很高興。“朝廷答應我們的條件了?”
“基本上都答應了,隻有一點區別,改封將軍為吳侯,以吳郡為食邑,卻沒有給將軍王爵,說是要等將軍平定幽冀,立下不立之功再封王。”
郭嘉說著,將張紘的書信遞了過來。孫策看了,啞然失笑。朝廷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到了這一步還死死拽住最後一塊遮羞布不放,不肯封王,也許天子還沒有最後認輸,還指望著拿到那些軍械、糧食後能平定涼州,然後率涼州精銳出關,橫掃關東。
要平定涼州,三億哪夠,三十億還差不多。
孫策曲指一彈書信。“有了詔書,進攻幽州就名正言順了。奉孝,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在商量徐州的事,孔明建議在徐州屯田,你一起聽聽,出出主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做徐州刺史。”
郭嘉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將軍,現在不宜調整徐州刺史人選,還是由陶商擔任比較合適。”
“我擔心他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可以安排得力助手。陶應已經轉任九江太守,再把陶商調離,會有人疑心將軍涼薄,對收拾人心不利,就連丹陽人都可能有意見。等上兩三年,再將陶商轉任他職,順理成章。”
孫策想想,覺得郭嘉所言也有道理。徐州現在需要安定,需要休養生息,不宜動作太大,尤其是發生了陳氏滅門事件之後。陶商才能一般,也沒什麽野心,這種人最適合做傀儡了。在這段時間內,他大部分時間都會留在徐州,諒陶商也沒膽量搞事。
“誰做他的助手比較合適?”
“呂岱。”
孫策笑了。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呂岱在他身邊一年多,做事穩重,既有大局觀又細心,是個能獨當一麵的人才,況且他是廣陵人,由他來協助陶商,最能安撫徐州人心。
“行,就他了。”
孫策隨即讓楊儀出去找呂岱。郭嘉又對諸葛亮說道:“孔明,你兄長外出遊曆,可曾回來?”
“快了,年前有書來,說是等天氣暖和些,道路好走了,他就準備回徐州。”
“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先去了遼東,後來又一路向西,去了漁陽、廣陽一帶。”
“現在在哪兒?”
“上次書信裏說在代郡,現在在哪兒也說不準,可能會進入冀州。”
郭嘉點了點頭,沒有再問。過了一會兒,呂岱跟著楊儀走了進來。他還不知道孫策找他有什麽事,拱手施禮。孫策開門見山,問他如何治理徐州比較適合。呂岱想了一會兒,提了幾點意見,和諸葛亮的說法大致接近,隻是他的著眼點是安撫徐州人心。
“讓你去刺史府協助陶商,怎麽樣?”
呂岱也沒多想,點頭答應。郭嘉見狀,提醒道:“呂定公,將軍讓你去刺史府可不是做將軍的耳目,而是做將軍的爪牙,你知道這裏麵的輕重嗎?”
呂岱愕然,uu看書w.ukansu.om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轉頭看著孫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的確如郭嘉所說,隻是以為去監視陶商,做孫策的耳目,沒想到孫策會讓他實際負責什麽事務。刺史府是負責全州事務的——至少名義上如此——他出仕不久,隻在劉和主政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郡吏,還沒有負責具體政務,現在突然要將一州事務交給他,他有些忐忑。
“將軍,我……怕是難荷重任。”
孫策擺擺手,示意呂岱不要緊張。呂岱的確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但他這一年參加了無數次會議,有些會議記錄還是經他之手整理的,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理論,隻是缺少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罷了。以他的性格,這不是什麽難事,若非如此,郭嘉也不會推薦他。能將他的幕府各項事務安排得妥妥貼貼,還能管不好一州?
“定公,我對你有信心,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呂岱熱血上湧,躬身領命。“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
滿門忠烈?這玩笑開得有點大。你如果說自己是烈士,勉強還能接受,忠卻一點也不靠邊。
林雨有點心虛,求助地看了劉成一眼。劉成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言不發。孫策看到了林雨的眼神,擺擺手。“該殺的就得殺,不過滅人滿門的事要謹慎,影響不好。”
林雨鬆了一口氣,躬身答應。“喏。”
“劉國相,你說呢?”
劉成點了點頭。“將軍所言甚是,陳珪兄弟父子自然是該死的,但陳氏族人以及部曲、奴婢罪不至死,這麽殺有幹天和,也容易讓人非議,有公報私仇的嫌疑。”
“聽到沒有?”孫策看看林雨。林雨是林風的弟弟,原本與是個遊俠兒,武藝不錯,作戰也勇猛,原本隨林風駐守吳郡,今年剛剛被推薦出仕,孫策安排他來下邳做郡尉,是希望他能發揮所長,沒想到這小子立功心切,殺心太重,居然將陳家滅了門。
“聽到了,聽到了。”林雨連聲答應,不敢回嘴。
“功過相抵,賞賜沒有了,還要罰。”孫策坐了回去,拍拍案幾扶手。“以後每個月到郡學聽兩次課,爭取一年時間內把孟子讀完。有什麽不懂的,向劉國相多請教。做郡尉不是在軍中做都尉,要控製住自己的殺心,即使是迫不得己,非殺不可,也是殺一儆百,不能濫殺,明白嗎?”
“明白,明白。”林雨笑嘻嘻地連聲答應,退在一旁。
孫策命人為劉成、林雨設座,商量善後事宜。林雨這件事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雖然他加強了軍中將士的文化學習,大多數人都識文斷字,讀寫公文命令無礙,但畢竟是軍隊,文化修養總體偏低,就算是講武堂也以講授兵法為主,每天想的就是怎麽殺死對手。做郡尉不是一回事,雖然也難免會遇到窮凶極惡的對手,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普通百姓,就算有錯也罪不至死,如果都像林雨這麽搞,難免會有無辜者。
警察和軍人畢竟不是一個概念,這個時代的人不清楚,他卻非常清楚,既然已經看到了這種不良苗頭,當然要予以解決。這退役老兵回家做亭長的確是一個加強控製的好辦法,但思維和做事方式要加以調整,否則不利於內部團結。
劉成對孫策的觀念非常讚同,本來有些意見,現在也消了大半。他向孫策匯報下邳國的情況。經過陶應的努力,豫州世家已經基本清剿完畢,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恢複民生。青徐是黃巾大亂的重災區,徐州沒有青州嚴重,但損失也不小,再加上笮融之亂、劉和入主時發生的幾次戰事,下邳的人口損失比較大,大概隻剩下以前的六成。劉成希望孫策下令遷到江南的徐州百姓回家,彌補人口不足的問題。
孫策沒有立刻答應劉成。徐州固然重要,但江東更重要,讓人口回流必然會影響江東的發展,這和他向南的戰略有衝突。劉成站在下邳相的角度看問題,高度不夠,情有可原,他要從整體戰略考慮,不能隨意更改,尤其是徐州刺史還沒有敲定人選的情況下。
和劉成、林雨談了半天,招待他們吃了一頓便飯。劉成和林雨告辭以後,孫策和當值的諸葛亮、楊儀閑聊,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理徐州的事。徐州的人口本來就不多,現在損失又這麽大,如果不管不問,跨海擊遼東的戰略實現會有困難。
諸葛亮是琅琊人,對徐州比較熟悉。他提出一個建議,從地理上來說,青州、兗州、徐州應該整合考慮。這三州以泰山為中心,就像是泰山延伸出去的三個角,泰山既將三州分隔開來,又起到溝通串聯的作用。考慮徐州的問題應該以泰山為中心,統籌三州進行考慮。在兗州尚由曹昂控製的情況下,青州、徐州更不能分開。青州是前線,耕地有限,人口損失比徐州還要嚴重,糧食供給的負擔大部分要依靠徐州。如果徐州不能迅速恢複,勢必會影響向北進攻的戰略。
孫策表示同意。“人口不足,徐州如何才能盡快恢複?”
諸葛亮說道:“徐州的耕地本來就算不多,出了名的地小人眾,最盛時五十七萬餘戶,二百七十餘萬口,就算損失六成,尚有二十餘萬戶,一百餘萬口,足以耕種徐州的土地。有所不足,也可以通過增加耕牛,使用新式農具來解決。隻要這些人能安居樂業,糧食產量的減小不會太嚴重。徐州沿海,大部分耕地集中在泗水以西,泗水以東的灘塗地並不適合耕種,倒是適合養豬,可以將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到泗水以西,耕種產量高的良田。在泗水以東建一些養豬場,派一些人看守就行,豬食性雜,吃野草就行,肉可以補充糧食不足,皮可以製革,民用、軍用都可以。”
諸葛亮侃侃而談,隨口報出一串串的數字。孫策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就是舉一反三的天才,隻要引對了路,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他太年輕了,過了年才十六,如果是二十六,現在就能將徐州交給他負責,肯定比陶氏兄弟出色。
他們正說著,郭嘉快步走了進來,滿臉喜色。“將軍,張長史有消息來,他已經和趙溫談妥,朝廷詔書已下,趙溫在南陽等長公主的車駕,屆時一起前來傳詔。”
孫策聽了,也很高興。“朝廷答應我們的條件了?”
“基本上都答應了,隻有一點區別,改封將軍為吳侯,以吳郡為食邑,卻沒有給將軍王爵,說是要等將軍平定幽冀,立下不立之功再封王。”
郭嘉說著,將張紘的書信遞了過來。孫策看了,啞然失笑。朝廷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到了這一步還死死拽住最後一塊遮羞布不放,不肯封王,也許天子還沒有最後認輸,還指望著拿到那些軍械、糧食後能平定涼州,然後率涼州精銳出關,橫掃關東。
要平定涼州,三億哪夠,三十億還差不多。
孫策曲指一彈書信。“有了詔書,進攻幽州就名正言順了。奉孝,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在商量徐州的事,孔明建議在徐州屯田,你一起聽聽,出出主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做徐州刺史。”
郭嘉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將軍,現在不宜調整徐州刺史人選,還是由陶商擔任比較合適。”
“我擔心他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可以安排得力助手。陶應已經轉任九江太守,再把陶商調離,會有人疑心將軍涼薄,對收拾人心不利,就連丹陽人都可能有意見。等上兩三年,再將陶商轉任他職,順理成章。”
孫策想想,覺得郭嘉所言也有道理。徐州現在需要安定,需要休養生息,不宜動作太大,尤其是發生了陳氏滅門事件之後。陶商才能一般,也沒什麽野心,這種人最適合做傀儡了。在這段時間內,他大部分時間都會留在徐州,諒陶商也沒膽量搞事。
“誰做他的助手比較合適?”
“呂岱。”
孫策笑了。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呂岱在他身邊一年多,做事穩重,既有大局觀又細心,是個能獨當一麵的人才,況且他是廣陵人,由他來協助陶商,最能安撫徐州人心。
“行,就他了。”
孫策隨即讓楊儀出去找呂岱。郭嘉又對諸葛亮說道:“孔明,你兄長外出遊曆,可曾回來?”
“快了,年前有書來,說是等天氣暖和些,道路好走了,他就準備回徐州。”
“他都去了哪些地方?”
“先去了遼東,後來又一路向西,去了漁陽、廣陽一帶。”
“現在在哪兒?”
“上次書信裏說在代郡,現在在哪兒也說不準,可能會進入冀州。”
郭嘉點了點頭,沒有再問。過了一會兒,呂岱跟著楊儀走了進來。他還不知道孫策找他有什麽事,拱手施禮。孫策開門見山,問他如何治理徐州比較適合。呂岱想了一會兒,提了幾點意見,和諸葛亮的說法大致接近,隻是他的著眼點是安撫徐州人心。
“讓你去刺史府協助陶商,怎麽樣?”
呂岱也沒多想,點頭答應。郭嘉見狀,提醒道:“呂定公,將軍讓你去刺史府可不是做將軍的耳目,而是做將軍的爪牙,你知道這裏麵的輕重嗎?”
呂岱愕然,uu看書w.ukansu.om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轉頭看著孫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的確如郭嘉所說,隻是以為去監視陶商,做孫策的耳目,沒想到孫策會讓他實際負責什麽事務。刺史府是負責全州事務的——至少名義上如此——他出仕不久,隻在劉和主政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郡吏,還沒有負責具體政務,現在突然要將一州事務交給他,他有些忐忑。
“將軍,我……怕是難荷重任。”
孫策擺擺手,示意呂岱不要緊張。呂岱的確沒有太多的實踐經驗,但他這一年參加了無數次會議,有些會議記錄還是經他之手整理的,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理論,隻是缺少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罷了。以他的性格,這不是什麽難事,若非如此,郭嘉也不會推薦他。能將他的幕府各項事務安排得妥妥貼貼,還能管不好一州?
“定公,我對你有信心,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呂岱熱血上湧,躬身領命。“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