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山民的船靠了岸,龐山民快步上了岸,緊趕幾步,來到孫策的麵前,躬身行禮。
孫策上下打量了龐山民兩眼,笑道:“見龐兄心情不錯,我就放心了。怎麽樣,家父那邊沒人欺負你吧?”
龐山民忍不住笑了。“多謝將軍關心。我是犯過錯的人,就算有人說兩句,我也應該反省自己,豈敢有什麽不滿。況且有將軍父子照應,沒人欺負我。”
孫策哈哈一笑,示意衛士牽過馬來。龐山民上了馬,和孫策並肩而行。除了龐統之外,其他人都自覺地離得遠遠的,不經意的將行人隔開。說了兩句話家常話,龐山民迅速轉入正題。
“得知將軍擊敗徐榮,令尊很滿意,為將軍感到自豪,還大宴諸將,醉了一場。兩天後,正月初二,牛輔就撤了,撤得非常快。我離開潁川的時候收到的消息是他已經撤出了整個洛陽,走得非常急。”
“為什麽?”
“不知道,朱車騎說,可能是長安有了變故。具體什麽情況,他沒說。”
孫策心裏一緊。長安出了變故,西涼軍迅速撤軍,連整個洛陽都放棄了,會不會是王允得手,董卓掛了?王允謀劃了那麽久,現在又借著南陽的戰事將五萬西涼精銳調離,他成功的概率更大,提前幾個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正月朝賀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董卓再囂張,大年初一給皇帝拜年總是要去的。
孫策打量著龐山民。龐山民在笑,但笑得很勉強,顯然有難言之隱。他迅速品味了一下龐山民剛才的話,立刻明白了問題所在:朱儁。朱儁應該知道內情,但是塵埃落定之前,他不能透露太多。也可能是他認為這樣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了解的,所以含糊其辭。
不用懷疑,朱儁是大漢朝的忠臣,而且他輩份威望極高,就連老爹孫堅都是他的故吏。就算袁術在世,在朱儁麵前也不敢放肆,後將軍要歸車騎將軍管的,更何況孫堅那個雜號將軍。
這事兒麻煩大了。龐山民是知道他的,對大漢基本談不上什麽忠誠,否則也不會對劉表下手。可是現在形勢突變,董卓死了,朝政回到王允手中,也就是回到了天子手中,朱儁無疑會遵從長安的詔令,以他的身份和威望,就算孫堅有什麽想法,也不可能在明麵上反對。
我怎麽辦?是做個聽話的乖寶寶,交出南陽,還是幹脆撕破臉,扯起反旗?
都不可行。交出南陽肯定不可能,這麽重要的地盤,又費了那麽多心思才拿下,怎麽可能白白的交出去。撕破臉皮也不行,這不是請人來圍毆嗎,比曆史上的袁術還要犯二。袁術多少還有袁家的背景呢,他孫家有什麽啊。真要扯起反旗,估計老子孫堅第一個要反對。
孫策迅速分析了一下形勢,覺得這事情很棘手。“家父派你來,有什麽計劃?”
“令尊讓你去汝陽送葬。”
“送葬?”
“是的。”
孫策沒再說話,他明白了孫堅的意思。這事情很棘手,他太年輕,連出麵處理的資格都沒有,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躲起來,去汝陽給袁術送葬是最合適的理由。既表示孫策是袁術指定的繼承者,又避免和朝廷發生直接衝突。如果有什麽事,孫堅會一力承擔,全權處理。
說實話,孫策覺得孫堅未必能處理得好。可是除此之外,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是孫堅對他的保護。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孫堅變相的承認了袁術的亂命。對孫堅來說,這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決定。
“行,我把手頭的事交待一下,明天就起程。”
“將軍還有什麽事,可以交待給我。”
孫策轉頭看著龐山民,眼神疑惑。孫堅這麽急著催他去汝南,有點不太正常啊。原來龐山民不僅僅是來送信的,還是接管他的人馬的?老爹這是什麽意思?
龐山民苦笑一聲:“將軍,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你不要有任何擔心。如果你知道令尊現在麵臨著什麽樣的壓力,你就知道他這麽做是萬不得已了。你去汝陽奔喪期間,大軍由周公瑾統率。他正在趕來的路上,可能會耽擱一兩天,所以將軍也不要那麽急,可以再等兩天。”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把大軍交給周瑜大概是孫堅能做的最大努力了,的確沒什麽好懷疑的。
父子終究是父子。孫堅未必想割據一方,但是自家父子打下來的地盤,別人休想插手,這個態度非常堅決。聽龐山民的這個意思,弄不好他還要放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令尊說,你去汝陽奔喪時,將令堂接來隨軍。”
孫策思索良久,點了點頭。
見孫策同意了孫堅的提議,龐山民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任務不容易,這個要求太容易引起爭議了。他原本以為要費很多苦舌,現在知道多慮了,孫策很清楚眼前的形勢。
回到大帳,龐山民拿出孫堅的親筆信,孫策接過來,仔細讀了兩遍。孫堅沒什麽文化,文字很簡單,甚至粗陋,但意思說得很明白,正是龐山民已經傳達的那幾點意見。他之所以寫親筆信,應該是擔心孫策不相信龐山民,否則他不需要自己寫信,由龐山民代筆就行了。
孫策仔細考慮了很久,派人請來了趙儼,請趙儼擬一份功勞簿。趙儼是軍正,不僅管軍中的紀律,還負責記錄核實各部軍功,這些事都記在他的腦子裏,uu看書 kashuco 根本不用回大帳去核對,提筆就寫。他很快就寫好了。孫策看了一遍,暗自稱讚,這趙儼是個人才,腦子真好使,一筆一筆的記得分毫不差。
不過,孫策卻不同意趙儼寫好的這份功勞簿,他拿起朱砂筆,“唰唰”兩筆,先把黃承彥的名字刪掉了,又在裏麵打了幾個圈,標出幾個名字,寫上序號。趙儼第一,杜畿第二,婁圭第三,其他一仍其舊,依次是他、周瑜和立下斬將奪旗大功的黃忠、鄧展諸將。
趙儼大惑不解,這和孫策之前提的相去甚遠。“將軍,這是為何?”
“伯然,這份功勞簿如果能為你們謀一官半職,不需要再從小吏做起,也不枉我們並肩作戰一場。”
趙儼低下頭,看著那份被孫策改得麵目全非的功勞簿,苦笑道:“多謝將軍,隻怕諸將……”
“諸將那邊不會有事,我會親自解釋。”
趙儼心中一暖,忍住湧到眼眶邊的熱淚,躬身一拜。
“喏!”
孫策上下打量了龐山民兩眼,笑道:“見龐兄心情不錯,我就放心了。怎麽樣,家父那邊沒人欺負你吧?”
龐山民忍不住笑了。“多謝將軍關心。我是犯過錯的人,就算有人說兩句,我也應該反省自己,豈敢有什麽不滿。況且有將軍父子照應,沒人欺負我。”
孫策哈哈一笑,示意衛士牽過馬來。龐山民上了馬,和孫策並肩而行。除了龐統之外,其他人都自覺地離得遠遠的,不經意的將行人隔開。說了兩句話家常話,龐山民迅速轉入正題。
“得知將軍擊敗徐榮,令尊很滿意,為將軍感到自豪,還大宴諸將,醉了一場。兩天後,正月初二,牛輔就撤了,撤得非常快。我離開潁川的時候收到的消息是他已經撤出了整個洛陽,走得非常急。”
“為什麽?”
“不知道,朱車騎說,可能是長安有了變故。具體什麽情況,他沒說。”
孫策心裏一緊。長安出了變故,西涼軍迅速撤軍,連整個洛陽都放棄了,會不會是王允得手,董卓掛了?王允謀劃了那麽久,現在又借著南陽的戰事將五萬西涼精銳調離,他成功的概率更大,提前幾個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正月朝賀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董卓再囂張,大年初一給皇帝拜年總是要去的。
孫策打量著龐山民。龐山民在笑,但笑得很勉強,顯然有難言之隱。他迅速品味了一下龐山民剛才的話,立刻明白了問題所在:朱儁。朱儁應該知道內情,但是塵埃落定之前,他不能透露太多。也可能是他認為這樣的事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了解的,所以含糊其辭。
不用懷疑,朱儁是大漢朝的忠臣,而且他輩份威望極高,就連老爹孫堅都是他的故吏。就算袁術在世,在朱儁麵前也不敢放肆,後將軍要歸車騎將軍管的,更何況孫堅那個雜號將軍。
這事兒麻煩大了。龐山民是知道他的,對大漢基本談不上什麽忠誠,否則也不會對劉表下手。可是現在形勢突變,董卓死了,朝政回到王允手中,也就是回到了天子手中,朱儁無疑會遵從長安的詔令,以他的身份和威望,就算孫堅有什麽想法,也不可能在明麵上反對。
我怎麽辦?是做個聽話的乖寶寶,交出南陽,還是幹脆撕破臉,扯起反旗?
都不可行。交出南陽肯定不可能,這麽重要的地盤,又費了那麽多心思才拿下,怎麽可能白白的交出去。撕破臉皮也不行,這不是請人來圍毆嗎,比曆史上的袁術還要犯二。袁術多少還有袁家的背景呢,他孫家有什麽啊。真要扯起反旗,估計老子孫堅第一個要反對。
孫策迅速分析了一下形勢,覺得這事情很棘手。“家父派你來,有什麽計劃?”
“令尊讓你去汝陽送葬。”
“送葬?”
“是的。”
孫策沒再說話,他明白了孫堅的意思。這事情很棘手,他太年輕,連出麵處理的資格都沒有,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躲起來,去汝陽給袁術送葬是最合適的理由。既表示孫策是袁術指定的繼承者,又避免和朝廷發生直接衝突。如果有什麽事,孫堅會一力承擔,全權處理。
說實話,孫策覺得孫堅未必能處理得好。可是除此之外,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是孫堅對他的保護。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孫堅變相的承認了袁術的亂命。對孫堅來說,這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決定。
“行,我把手頭的事交待一下,明天就起程。”
“將軍還有什麽事,可以交待給我。”
孫策轉頭看著龐山民,眼神疑惑。孫堅這麽急著催他去汝南,有點不太正常啊。原來龐山民不僅僅是來送信的,還是接管他的人馬的?老爹這是什麽意思?
龐山民苦笑一聲:“將軍,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你不要有任何擔心。如果你知道令尊現在麵臨著什麽樣的壓力,你就知道他這麽做是萬不得已了。你去汝陽奔喪期間,大軍由周公瑾統率。他正在趕來的路上,可能會耽擱一兩天,所以將軍也不要那麽急,可以再等兩天。”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把大軍交給周瑜大概是孫堅能做的最大努力了,的確沒什麽好懷疑的。
父子終究是父子。孫堅未必想割據一方,但是自家父子打下來的地盤,別人休想插手,這個態度非常堅決。聽龐山民的這個意思,弄不好他還要放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令尊說,你去汝陽奔喪時,將令堂接來隨軍。”
孫策思索良久,點了點頭。
見孫策同意了孫堅的提議,龐山民也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任務不容易,這個要求太容易引起爭議了。他原本以為要費很多苦舌,現在知道多慮了,孫策很清楚眼前的形勢。
回到大帳,龐山民拿出孫堅的親筆信,孫策接過來,仔細讀了兩遍。孫堅沒什麽文化,文字很簡單,甚至粗陋,但意思說得很明白,正是龐山民已經傳達的那幾點意見。他之所以寫親筆信,應該是擔心孫策不相信龐山民,否則他不需要自己寫信,由龐山民代筆就行了。
孫策仔細考慮了很久,派人請來了趙儼,請趙儼擬一份功勞簿。趙儼是軍正,不僅管軍中的紀律,還負責記錄核實各部軍功,這些事都記在他的腦子裏,uu看書 kashuco 根本不用回大帳去核對,提筆就寫。他很快就寫好了。孫策看了一遍,暗自稱讚,這趙儼是個人才,腦子真好使,一筆一筆的記得分毫不差。
不過,孫策卻不同意趙儼寫好的這份功勞簿,他拿起朱砂筆,“唰唰”兩筆,先把黃承彥的名字刪掉了,又在裏麵打了幾個圈,標出幾個名字,寫上序號。趙儼第一,杜畿第二,婁圭第三,其他一仍其舊,依次是他、周瑜和立下斬將奪旗大功的黃忠、鄧展諸將。
趙儼大惑不解,這和孫策之前提的相去甚遠。“將軍,這是為何?”
“伯然,這份功勞簿如果能為你們謀一官半職,不需要再從小吏做起,也不枉我們並肩作戰一場。”
趙儼低下頭,看著那份被孫策改得麵目全非的功勞簿,苦笑道:“多謝將軍,隻怕諸將……”
“諸將那邊不會有事,我會親自解釋。”
趙儼心中一暖,忍住湧到眼眶邊的熱淚,躬身一拜。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