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沒被冊封太子,項南並未怎樣難過,反而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隨後留言給柴牧,讓他派人盯緊李釅。
因為李釅最近剛從兵部調去了戶部,而這件事很不簡單。
李釅在兵部是侍郎,又在丹蚩立過戰功,按理說高升一步都有可能。
但是他卻自請調入戶部,做一個小小的主事。
自己貶黜自己。當中若無貓膩,鬼才肯信。
項南就知道,李釅之所以調去戶部,主要是為李承鄴撈銀子去得。
李承鄴籠絡老臣、培養死士、養望天下,無一不是要花錢的,而且花得還不是小錢。
但以他太子的薪俸,要做這些事,自然是捉襟見肘。
所以,他便將主意打到了戶部。將李釅調入戶部,正是借機撈錢。
就像康熙年間,九龍奪嫡一樣。
太子爺、八王爺、九王爺、十王爺,都曾大肆招攬門生,扶植貪官搜刮錢財,為奪嫡所用。
……
項南隨後又去見了高於明。
“舅公,最近西境,丹蚩餘黨作亂。父皇有意在朝中,挑選一名得力的幹將為鎮北侯,帶兵鎮守丹蚩。”他笑著向高於明道,“我認為高顯表舅長年駐守西境,以他在西境的威望,定能收服丹蚩餘黨,明日在朝堂之上,我會向父皇力薦高顯表舅。”
高於明微微一笑,“其實誰去鎮守丹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翊王一定不能去!”
項南點了點頭,“多謝舅公提醒。”
若他做了鎮北侯,離了京城這個權力中心,以後想要再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而鎮北侯鎮守一方,看似如土皇帝一般,但其實權力還是來自上麵。
一旦李賾病故,李承鄴繼位,輕飄飄的一紙聖旨,就能將他這鎮北侯遞解進京,下獄問斬。
即便他起兵造反,到時候,他一介豊朝皇子,又能調動多少西境人,又能與豊朝大軍打多少勝仗。
曆史上,雖然匈奴、突厥、回鶻、鮮卑、吐蕃、契丹、柔然、沙陀等屢屢犯邊,但能占領中原的,真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一時得利,然後很快就會被逐出。
因此,就算沒有高於明提醒,項南也不會去做鎮北侯。
“翊王是聰明人,如今太子之位已定,唯有明哲保身,蟄伏不動,才能夠厚積薄發。”高於明又道。
項南點了點頭。
……
隨後,高坤又向項南講了李釅的事。
“翊王,最近李釅從戶部申請了一批銀子,要修鑄萬佛寺銅像,我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他說道。
“這修鑄銅像,不是您戶部的差事嗎?他李釅為什麽要插手啊?”項南奇道。
不過他其實清楚,李釅之所以插手鑄佛一事,其實是有意貪墨鑄佛的錢。
“前段時間,李釅托忠王的麵子調來了戶部,剛一進戶部,忠王便跟我攀起了交情,要我把監管鑄造銅像的事交給李釅。忠王身為皇親,又是長輩,親自登門拜訪,我……我豈能不答應?”高坤解釋道。
“那依二表舅的意思,他李釅會在其中,做什麽文章?”項南開口問道。
“我身為戶部尚書,雖然有所懷疑,可是自己人查自己人,身份多有不便,翊王不如好好查一查,看看這李釅到底想要做什麽?”高坤推諉道。
項南知道,他是故意撇清自己。
其實,以高坤戶部尚書的身份,查李釅一個戶部主事,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但是他卻將此事推給自己。
項南知道,他的目的有兩個。
一來是為了考驗自己。畢竟他將來要當太子,能力不夠是不行的;
二來是為了撇清他自己。高相和忠王本就是對頭,因為由他去查,倒好像是故意陷害,借黨爭來清除異己。
這會引起皇帝的忌憚,而讓項南去查就不會。
“承鄞知道了。”項南點點頭。
……
轉過天來,上朝論政。
“丹蚩一戰,鐵達爾雖被斬首,但這幾個月以來,各個貴族之間紛爭不斷,常有流寇騷擾豊朝、朔博、西州三國邊境。
朕決定在我朝之中,選一位熟知西境地形、了解當地風俗人情、並能帶兵之人,封其為鎮北侯,去治理丹蚩,諸位愛卿可有推薦的人選啊?”李賾開口說道。
項南一聽,精神一凜。
知道皇帝其實是想讓他鎮守丹蚩。
他曾在找到過丹蚩王帳,顯然是熟知西境地形。而且帶兵貢獻丹蚩王帳,生擒鐵達爾王,顯然也是知兵之人。
“父皇,兒臣舉薦鎮遠大將軍高顯,高將軍鎮守西北多年,對西北的局勢、兵力、民情,都頗有了解。要想長治丹蚩,沒有比高將軍更合適的人選了。”項南隨即起身,先下手為強道。
“翊王殿下還真是舉賢不避親啊!高顯高將軍的安護府,已經轄製了整個西境,如若讓他再接手丹蚩,那與直接封王何異?!”項南話音剛落,忠王之子李釅便陰陽怪氣的道。
“李大人此話恐怕有失偏頗,陛下唯賢是舉,唯才是用,高將軍這些年鎮守西境,多次平息外患,立下赫赫戰功!這次鎮守丹蚩、剿滅流寇之重任,非高將軍莫屬!”高相一黨的吏部尚書葉成葉大人開口道。
“葉大人此言過於武斷了吧?豊朝乃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僅這朝堂之上,文治武功,擅帶兵者,便不下數十人。若要舉賢,首當公正!”刑部尚書宗奐開口反駁道。
“若論擅帶兵者,忠王首屈一指!”忠王一黨,也有朝臣開口道。
“高顯將軍在破丹蚩一戰中,勞苦功高,理應擔此重任!”高相一黨又有人開口道。
“正因為如此,高將軍破了丹蚩,再去治理丹蚩,丹蚩怎會心服口服!”忠王一黨又有人反駁道。
項南仔細觀察著,一一記憶著。
這些忠王、高相一黨的臣子,等他將來上位之後,一定要全部清除。
……
“吵什麽吵啊?一個一個說!”皇帝李賾見他們吵做一團,頓時生氣的一拍龍膽,大聲嗬斥道。
一時間,四座皆靜,鴉雀無聲。
“陛下,臣舉薦翊王!”此時,李釅忽然站起來道。
項南一聽,心中咯噔一下。
(本章完)
他隨後留言給柴牧,讓他派人盯緊李釅。
因為李釅最近剛從兵部調去了戶部,而這件事很不簡單。
李釅在兵部是侍郎,又在丹蚩立過戰功,按理說高升一步都有可能。
但是他卻自請調入戶部,做一個小小的主事。
自己貶黜自己。當中若無貓膩,鬼才肯信。
項南就知道,李釅之所以調去戶部,主要是為李承鄴撈銀子去得。
李承鄴籠絡老臣、培養死士、養望天下,無一不是要花錢的,而且花得還不是小錢。
但以他太子的薪俸,要做這些事,自然是捉襟見肘。
所以,他便將主意打到了戶部。將李釅調入戶部,正是借機撈錢。
就像康熙年間,九龍奪嫡一樣。
太子爺、八王爺、九王爺、十王爺,都曾大肆招攬門生,扶植貪官搜刮錢財,為奪嫡所用。
……
項南隨後又去見了高於明。
“舅公,最近西境,丹蚩餘黨作亂。父皇有意在朝中,挑選一名得力的幹將為鎮北侯,帶兵鎮守丹蚩。”他笑著向高於明道,“我認為高顯表舅長年駐守西境,以他在西境的威望,定能收服丹蚩餘黨,明日在朝堂之上,我會向父皇力薦高顯表舅。”
高於明微微一笑,“其實誰去鎮守丹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翊王一定不能去!”
項南點了點頭,“多謝舅公提醒。”
若他做了鎮北侯,離了京城這個權力中心,以後想要再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而鎮北侯鎮守一方,看似如土皇帝一般,但其實權力還是來自上麵。
一旦李賾病故,李承鄴繼位,輕飄飄的一紙聖旨,就能將他這鎮北侯遞解進京,下獄問斬。
即便他起兵造反,到時候,他一介豊朝皇子,又能調動多少西境人,又能與豊朝大軍打多少勝仗。
曆史上,雖然匈奴、突厥、回鶻、鮮卑、吐蕃、契丹、柔然、沙陀等屢屢犯邊,但能占領中原的,真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一時得利,然後很快就會被逐出。
因此,就算沒有高於明提醒,項南也不會去做鎮北侯。
“翊王是聰明人,如今太子之位已定,唯有明哲保身,蟄伏不動,才能夠厚積薄發。”高於明又道。
項南點了點頭。
……
隨後,高坤又向項南講了李釅的事。
“翊王,最近李釅從戶部申請了一批銀子,要修鑄萬佛寺銅像,我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他說道。
“這修鑄銅像,不是您戶部的差事嗎?他李釅為什麽要插手啊?”項南奇道。
不過他其實清楚,李釅之所以插手鑄佛一事,其實是有意貪墨鑄佛的錢。
“前段時間,李釅托忠王的麵子調來了戶部,剛一進戶部,忠王便跟我攀起了交情,要我把監管鑄造銅像的事交給李釅。忠王身為皇親,又是長輩,親自登門拜訪,我……我豈能不答應?”高坤解釋道。
“那依二表舅的意思,他李釅會在其中,做什麽文章?”項南開口問道。
“我身為戶部尚書,雖然有所懷疑,可是自己人查自己人,身份多有不便,翊王不如好好查一查,看看這李釅到底想要做什麽?”高坤推諉道。
項南知道,他是故意撇清自己。
其實,以高坤戶部尚書的身份,查李釅一個戶部主事,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但是他卻將此事推給自己。
項南知道,他的目的有兩個。
一來是為了考驗自己。畢竟他將來要當太子,能力不夠是不行的;
二來是為了撇清他自己。高相和忠王本就是對頭,因為由他去查,倒好像是故意陷害,借黨爭來清除異己。
這會引起皇帝的忌憚,而讓項南去查就不會。
“承鄞知道了。”項南點點頭。
……
轉過天來,上朝論政。
“丹蚩一戰,鐵達爾雖被斬首,但這幾個月以來,各個貴族之間紛爭不斷,常有流寇騷擾豊朝、朔博、西州三國邊境。
朕決定在我朝之中,選一位熟知西境地形、了解當地風俗人情、並能帶兵之人,封其為鎮北侯,去治理丹蚩,諸位愛卿可有推薦的人選啊?”李賾開口說道。
項南一聽,精神一凜。
知道皇帝其實是想讓他鎮守丹蚩。
他曾在找到過丹蚩王帳,顯然是熟知西境地形。而且帶兵貢獻丹蚩王帳,生擒鐵達爾王,顯然也是知兵之人。
“父皇,兒臣舉薦鎮遠大將軍高顯,高將軍鎮守西北多年,對西北的局勢、兵力、民情,都頗有了解。要想長治丹蚩,沒有比高將軍更合適的人選了。”項南隨即起身,先下手為強道。
“翊王殿下還真是舉賢不避親啊!高顯高將軍的安護府,已經轄製了整個西境,如若讓他再接手丹蚩,那與直接封王何異?!”項南話音剛落,忠王之子李釅便陰陽怪氣的道。
“李大人此話恐怕有失偏頗,陛下唯賢是舉,唯才是用,高將軍這些年鎮守西境,多次平息外患,立下赫赫戰功!這次鎮守丹蚩、剿滅流寇之重任,非高將軍莫屬!”高相一黨的吏部尚書葉成葉大人開口道。
“葉大人此言過於武斷了吧?豊朝乃泱泱大國,人才濟濟,僅這朝堂之上,文治武功,擅帶兵者,便不下數十人。若要舉賢,首當公正!”刑部尚書宗奐開口反駁道。
“若論擅帶兵者,忠王首屈一指!”忠王一黨,也有朝臣開口道。
“高顯將軍在破丹蚩一戰中,勞苦功高,理應擔此重任!”高相一黨又有人開口道。
“正因為如此,高將軍破了丹蚩,再去治理丹蚩,丹蚩怎會心服口服!”忠王一黨又有人反駁道。
項南仔細觀察著,一一記憶著。
這些忠王、高相一黨的臣子,等他將來上位之後,一定要全部清除。
……
“吵什麽吵啊?一個一個說!”皇帝李賾見他們吵做一團,頓時生氣的一拍龍膽,大聲嗬斥道。
一時間,四座皆靜,鴉雀無聲。
“陛下,臣舉薦翊王!”此時,李釅忽然站起來道。
項南一聽,心中咯噔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