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法律法規的儲君取消準太子資格,因不可抗拒力,導致工作年限不滿的,酌情處之以寬。


    至於任職期滿但年齡沒超過四十五歲的上一屆太子,也屬於準太子的範圍。


    皇家學院每年對各儲君及上屆太子、上屆準太子的情況跟蹤記錄一次,滿足以上條件的儲君或上屆太子、上屆準太子,由皇家學院向宗正署報備。


    宗正署核實無誤後,必須上奏皇帝,由皇帝進行批準,頒發詔令擢升儲君為準太子。


    依照皇位繼承序列法,每屆準太子最多選三人。


    皇家學院還需要把年齡超出標準的上屆太子或上屆準太子的檔案,交給宗正署,宗正署核實無誤後,必須把名單對應的檔案轉移到曆屆皇儲檔案室,以備不時之需。


    劉曜表示,準太子屬於閑職,在沒有擔任太子之前,必須跟隨政事堂的台相一起輪值相台,隻有建言權,不具有任何實權。


    說到這裏的時候,劉曜拋出了一個驚人的構思。


    “寡人欲為太子設定任期,同時也為台相、閣帥,及其他官職設定任期!”


    在座的朝臣們嚇了一跳,但大家都是聰明人,眼睛一轉便想到了任期製的好處。


    最明顯便是三公之位,人人皆有機會坐上一坐!


    具體任期怎麽設定,劉曜沒有明說,隻不過蜻蜓點水般的提了一下。


    “此外,寡人登上帝位之後,未來將成立皇族列侯長老會!”


    見眾人眼神之中透露著好奇的神色,劉曜粗略介紹了一下他構思的“皇侯會”。


    顧名思義,皇族列侯長老會由皇族長老及列侯長老組成,具體是七位皇族長老、六位列侯長老。


    劉曜的計劃是,用法律對皇族長老及列侯長老的身份進行明確規定!


    “皇侯會”不是一直存在的機構,隻是在推選準太子為太子的時候,由宗正署按照法律規定主持臨時組建。


    太子一旦定下來,便會按規定自行解散。


    皇家學院做講席的,且年齡在五十五歲以上,沒有皇位繼承權的皇族中人。


    在這些人之中,按照年齡從高至低,排序前七位即為當屆的皇族長老。


    若當屆皇家學院的院長是正常退位的皇帝,則自動成為當屆皇族長老,占據一個席位。


    在皇家學院做講席的,且年齡在五十五歲以上,享受虛封的公侯爵。


    在這些人之中,按照年齡從高至低,排序前六位即為當屆的列侯長老。


    說完了“皇侯會”,劉曜又開始繼續往下講述繼承人培養的事情。


    他的打算是在首相換屆那一年,同時進行太子推舉。


    推舉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先由皇族貴侯長老會進行投票,人手一票,共十三票,按照末尾淘汰製取最後勝出的兩名準太子為太子候選人。


    第二步,然後三台三票,即丞相、禦史大夫、諫議長各一票,與天子二票,共五票,進行最終投票,得票率高者當朝冊封為太子。


    劉曜給太子設定的任職為五年,滿五年後若沒有登基為帝,則自動降級為準太子,可參與下一屆的太子選舉。


    這裏有一個前提,那便是其年齡沒超過準太子的最高四十五歲規定。


    劉曜會用法律進行規定,凡是年齡超過期限的,將失去了參與下一屆太子的推舉機會。


    前麵劉曜說過,他給太子的定位是一個職務。


    這個職務的職責是作為丞相、禦史大夫、太尉的助手,隻有對於軍、政、法等一切事務的建言權,沒有處置、決斷等任何實權!


    換句話說,作為太子,可以對天下任何事發表看法,隨便議論朝政,指點江山。


    隻要他願意,隨時可以檢查朝中官員的工作狀態,甚至對某些做事不用心的官員進行斥責批評指導。


    但他不能打這個官員,也不能處罰或要求這個官員下台,因為他隻有建言權,沒有對具體事務進行決斷處置的權力!


    總之,太子的權力看似無窮大,其實同樣無窮小。


    劉曜這樣設定,乃是為防止太子威脅皇帝地位。


    “眾卿以為如何?”


    在場的朝臣聽完了劉曜剛才一係列的闡述之後,皆陷入了沉默狀態。


    他們都在細細回想有關準太子與太子之間的遞進關係,還有推舉太子的流程及涉及到的人事安排。


    眾人都是人中之龍,腦子靈光的很。


    照劉曜剛剛所說,在培養繼承人的一整套體係之中,皇家學院、宗正署、皇族列侯長老會這三個組織,成為了除皇帝以外,對繼承人的培養起著至關作用的存在!


    有沒有這三個組織同時與某一個繼承人進行勾結,uu看書 uukashu.om 或者被某一個人操作的可能?


    有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幾乎不存在!


    假如真有這樣的一個人物,那必將是逆天的存在!


    準儲君在地方做官,進行培養的時候,所考評的標準都是量化的,容不得弄虛作假。


    儲君已在中樞擔任具體的職務,其能力大小皇帝與朝臣都是有目共睹的。


    至於“準太子”介於太子與儲君之間的過渡階段,說起來與太子基本一樣,並沒有實權。


    孰強孰弱,皆一目了然。


    未來的繼承人即便是想進入軍中,靠積累軍功提升聲望,隻要不在順序繼承序列之內,不在繼承人培養體係之內,便沒有資格繼承帝位。


    眾人沉思片刻,待劉曜一一詢問之後,發現他們竟然分成了五個派別。


    班恭、虞辰、程昱自然是表示支持劉曜的整套構思,可以按這個來執行。


    袁逢、楊賜、郭禧皆認為繼承人培養之事幹係太大,表示需要再仔細想想,一時半會不好做出決斷。


    陳寔、郭泰、荀爽皆認為,就眼下的情形而言,可以先施行準儲君的選拔,把他們當成儲君進行培養。


    龐德公與橋玄兩人各成一派!


    橋玄認為按照準儲君、儲君、準太子三個階段的培養即可,去掉後麵推舉準太子為太子的環節,由皇帝獨斷即可!


    龐德公既沒有表示讚成,也沒有表示反對,而是問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特殊情況之下,比如君主意外駕崩,又該如何確定繼承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