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日。
天未亮。
洛陽皇城。
西宮。
劉寵剛在仆人的服侍下洗漱完畢,在準備去吃早餐的路上,便遇到了火急火燎的駱俊。
“發生了何事,讓駱相如此慌張?”
劉寵現在成為了洛陽皇城的主人,正意氣風發,感覺一切盡在其掌握之中,說話非常有氣度。
駱俊躬身行禮道:“臣打攪大王用膳,實為有罪,請大王責罰。”
“寡人赦你無罪,發生了何事,還請駱相快快說來!”
劉寵知道駱俊不會如此莽撞,一定是有大事發生。
駱俊恭聲道:“啟稟大王,探子來報,劉焉被段熲派的追兵趕上,雙方在江夏郡境內血戰兩日,最後劉焉身死,其膝下三子無一幸免,皆被亂兵所殺,其麾下大將黃琬帶著殘餘兵力四散而逃。”
“賊軍占領了江夏郡?”
劉寵有點不敢相信,江夏可是劉焉的大本營,豈能說破就破。
“大王有所不知,五千賊軍之中,尚有一千鐵騎,劉焉敗亡到不足為奇!”駱俊解釋道。
他們兩人口中的“賊軍”就是段熲之前派去追殺劉焉的那一隊兵馬,如今劉寵入主洛陽,自認為正統,其他當然就是賊軍。
等待片刻後,駱俊又道:“大王,臣還有一事稟告!”
劉寵見駱俊說話時臉上的神色有些奇怪,問道:“何事?”
“探子來報,益州漢室宗親劉曜劉景升,正領三萬精兵趕來洛陽,預計明日未時前後便可抵達洛陽城外!”駱俊沉聲道。
劉寵聞言,心頭一震:“速度這麽快?”
他想了想,急忙下令道:“立即召集眾臣工到正殿議事!快!”
同一時間,魯王劉虞也獲得了這個消息。
劉寵成為假皇帝後,已冊封劉虞為魯王,並把青州、徐州、兗州三州全境作為劉虞的封地。
隻不過,劉寵獲知劉曜舉兵趕來洛陽的消息後,除了驚訝,還有著一絲害怕。
但劉虞則不同,他很糾結!
一方麵他挺希望劉曜和劉寵雙方打起來,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另一方麵他又不想見到漢室宗親內部發生戰爭。
他和原時空的自己一樣,都懷著一顆關心民生疾苦的心。
天亮的時候,劉虞與他的眾心腹,也來到了北宮正殿。
“臣等恭問大王聖安!”
劉寵一出場,眾臣工急忙禮拜。
三十多人共同高呼,有點山呼海嘯的味道。
“寡人躬安!”劉寵大聲回道。
這排場氣勢,足以和皇帝臨朝相媲美。
“寡人命駱相召集諸臣工前來,乃是為了商議一件要事!”
劉寵的話音落下,駱俊等了片刻,然後接過話頭,把早上跟劉寵說的話,又對眾臣工複述了一遍。
“漢室宗親劉曜劉景升,正領三萬精兵趕來洛陽,預計明日未時前後便可抵達洛陽城外!”
這話對於知情者而言,無疑是沒什麽衝擊力。
但對那些首次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來說,無異於重磅炸彈,被轟得腦袋嗡嗡響!
大殿之中立即響起了各種各樣的議論聲。
“聽說來的還有兩千涼州鐵騎!”
“莫非涼州已經被劉曜占領?”
“何止涼州,據說並州也是!”
“這該如何是好?”
“......”
“肅靜!”駱俊聽著眾人的議論,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大聲喊了一聲。
他原是陳國國相,劉寵成為假皇帝後,他毫無意外的被任命為丞相。
東漢朝廷的“丞相”叫“司空”,劉寵恢複西漢的稱呼,此舉等於告訴其他人,他有誌改革朝政。
本來這是件好事,但笮融、陶謙等歸屬劉虞一派的人,卻不這麽看,私底下議論紛紛。
實際上,不管劉寵怎麽做,劉虞麾下的文臣武將,都難以跟陳王一係的人一條心。
“啟奏大王,臣認為,可冊封劉曜為楚王,讓他把漢中、長安京兆等地讓出來,把荊州除南陽之外的地方、益州除漢中之外的地方、揚州及交州全境作為他的封地。”
魯王劉虞的國相陶謙走了出來,向劉寵獻了一策。
“這樣以來,既能穩住他,也能讓他去對付江夏境內的賊軍。”
劉寵聽了陶謙的建議,側目與駱俊對視了一眼。
駱俊原本也有類似陶謙這樣的想法,建議劉寵冊封劉曜為楚王,但怎麽劃分勢力範圍,他一直沒有想好。
“如此一來,天下過半的州郡,都成他劉曜的了,故而臣認為不妥!”
駱俊不讚成陶謙的話。
陶謙力爭道:“丞相此言差矣,交州乃蠻荒之地,揚州亦不比中原,益州也是漢夷混居,荊州又常有蠻族作亂。這些地方之前就因為時常發生叛亂,而一直掣肘著朝廷,致使朝廷無財力、人力發展內政。”
他緩了口氣,接著道:“隻要劉曜同意把漢中、長安京兆等地讓出來,大王坐擁八百裏秦川,修養生息數年,便可募兵數十萬,屆時掃平天下不服,易如反掌!”
駱俊聽到“八百裏秦川”時,雙眼一亮,他忽然覺得陶謙說的挺有道理。
“啟奏大王,臣以為此策可行!”待陶謙說完後,uu看書wukash.cm 駱俊接著說道。
劉寵不知道駱俊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但他知道駱俊不會亂說話,讚成陶謙的建議,必有其道理。
“丞相,你認為誰可擔當信使,代表寡人,前去冊封劉曜啊?”
麵對劉寵的提問,現場眾人皆縮了縮腦袋。
他們誰都知道,萬一劉曜拒絕冊封,信使很有可能會被殺掉。
而且,這種可能性很高!
駱俊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既然冊封劉曜的辦法是陶國相想出來的,臣認為陶國相最合適不過!”
“臣願往!”陶謙主動站了出來。
劉寵點頭道:“陶國相忠義無雙,寡人甚慰!”
到此,臨時的“二劉集團”針對劉曜領兵來洛陽的解決辦法,已經有了應對的策略。
隨後,作為假皇帝的劉寵又對現場眾人勉勵了幾句,然後結束了議事。
散會後,劉寵走到了正殿的幕後,而駱俊自然很懂事的也跟了過去。
“啟奏大王,臣剛才讚同陶謙之計策,乃是出於三點原因。”
劉虞就知道駱俊沒安好心,頗有興趣的靜靜聽著。
“其一,若劉曜拒絕,並殺了陶謙,那等於替大王除掉了魯王的心腹,且大王亦可以陶謙事沒辦妥為由而問責魯王。”
“其二,若劉曜拒絕,沒有殺陶謙,那大王便以陶謙事沒辦妥為由,將其問罪貶官!”
“其三,若劉曜同意,則表示其願意聽從大王之號令!屆時,大王便可正式稱帝,執掌大義名分!”
劉寵沉思片刻道:“駱相言之有理!”
天未亮。
洛陽皇城。
西宮。
劉寵剛在仆人的服侍下洗漱完畢,在準備去吃早餐的路上,便遇到了火急火燎的駱俊。
“發生了何事,讓駱相如此慌張?”
劉寵現在成為了洛陽皇城的主人,正意氣風發,感覺一切盡在其掌握之中,說話非常有氣度。
駱俊躬身行禮道:“臣打攪大王用膳,實為有罪,請大王責罰。”
“寡人赦你無罪,發生了何事,還請駱相快快說來!”
劉寵知道駱俊不會如此莽撞,一定是有大事發生。
駱俊恭聲道:“啟稟大王,探子來報,劉焉被段熲派的追兵趕上,雙方在江夏郡境內血戰兩日,最後劉焉身死,其膝下三子無一幸免,皆被亂兵所殺,其麾下大將黃琬帶著殘餘兵力四散而逃。”
“賊軍占領了江夏郡?”
劉寵有點不敢相信,江夏可是劉焉的大本營,豈能說破就破。
“大王有所不知,五千賊軍之中,尚有一千鐵騎,劉焉敗亡到不足為奇!”駱俊解釋道。
他們兩人口中的“賊軍”就是段熲之前派去追殺劉焉的那一隊兵馬,如今劉寵入主洛陽,自認為正統,其他當然就是賊軍。
等待片刻後,駱俊又道:“大王,臣還有一事稟告!”
劉寵見駱俊說話時臉上的神色有些奇怪,問道:“何事?”
“探子來報,益州漢室宗親劉曜劉景升,正領三萬精兵趕來洛陽,預計明日未時前後便可抵達洛陽城外!”駱俊沉聲道。
劉寵聞言,心頭一震:“速度這麽快?”
他想了想,急忙下令道:“立即召集眾臣工到正殿議事!快!”
同一時間,魯王劉虞也獲得了這個消息。
劉寵成為假皇帝後,已冊封劉虞為魯王,並把青州、徐州、兗州三州全境作為劉虞的封地。
隻不過,劉寵獲知劉曜舉兵趕來洛陽的消息後,除了驚訝,還有著一絲害怕。
但劉虞則不同,他很糾結!
一方麵他挺希望劉曜和劉寵雙方打起來,他好坐收漁翁之利,另一方麵他又不想見到漢室宗親內部發生戰爭。
他和原時空的自己一樣,都懷著一顆關心民生疾苦的心。
天亮的時候,劉虞與他的眾心腹,也來到了北宮正殿。
“臣等恭問大王聖安!”
劉寵一出場,眾臣工急忙禮拜。
三十多人共同高呼,有點山呼海嘯的味道。
“寡人躬安!”劉寵大聲回道。
這排場氣勢,足以和皇帝臨朝相媲美。
“寡人命駱相召集諸臣工前來,乃是為了商議一件要事!”
劉寵的話音落下,駱俊等了片刻,然後接過話頭,把早上跟劉寵說的話,又對眾臣工複述了一遍。
“漢室宗親劉曜劉景升,正領三萬精兵趕來洛陽,預計明日未時前後便可抵達洛陽城外!”
這話對於知情者而言,無疑是沒什麽衝擊力。
但對那些首次聽到這個消息的人來說,無異於重磅炸彈,被轟得腦袋嗡嗡響!
大殿之中立即響起了各種各樣的議論聲。
“聽說來的還有兩千涼州鐵騎!”
“莫非涼州已經被劉曜占領?”
“何止涼州,據說並州也是!”
“這該如何是好?”
“......”
“肅靜!”駱俊聽著眾人的議論,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大聲喊了一聲。
他原是陳國國相,劉寵成為假皇帝後,他毫無意外的被任命為丞相。
東漢朝廷的“丞相”叫“司空”,劉寵恢複西漢的稱呼,此舉等於告訴其他人,他有誌改革朝政。
本來這是件好事,但笮融、陶謙等歸屬劉虞一派的人,卻不這麽看,私底下議論紛紛。
實際上,不管劉寵怎麽做,劉虞麾下的文臣武將,都難以跟陳王一係的人一條心。
“啟奏大王,臣認為,可冊封劉曜為楚王,讓他把漢中、長安京兆等地讓出來,把荊州除南陽之外的地方、益州除漢中之外的地方、揚州及交州全境作為他的封地。”
魯王劉虞的國相陶謙走了出來,向劉寵獻了一策。
“這樣以來,既能穩住他,也能讓他去對付江夏境內的賊軍。”
劉寵聽了陶謙的建議,側目與駱俊對視了一眼。
駱俊原本也有類似陶謙這樣的想法,建議劉寵冊封劉曜為楚王,但怎麽劃分勢力範圍,他一直沒有想好。
“如此一來,天下過半的州郡,都成他劉曜的了,故而臣認為不妥!”
駱俊不讚成陶謙的話。
陶謙力爭道:“丞相此言差矣,交州乃蠻荒之地,揚州亦不比中原,益州也是漢夷混居,荊州又常有蠻族作亂。這些地方之前就因為時常發生叛亂,而一直掣肘著朝廷,致使朝廷無財力、人力發展內政。”
他緩了口氣,接著道:“隻要劉曜同意把漢中、長安京兆等地讓出來,大王坐擁八百裏秦川,修養生息數年,便可募兵數十萬,屆時掃平天下不服,易如反掌!”
駱俊聽到“八百裏秦川”時,雙眼一亮,他忽然覺得陶謙說的挺有道理。
“啟奏大王,臣以為此策可行!”待陶謙說完後,uu看書wukash.cm 駱俊接著說道。
劉寵不知道駱俊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但他知道駱俊不會亂說話,讚成陶謙的建議,必有其道理。
“丞相,你認為誰可擔當信使,代表寡人,前去冊封劉曜啊?”
麵對劉寵的提問,現場眾人皆縮了縮腦袋。
他們誰都知道,萬一劉曜拒絕冊封,信使很有可能會被殺掉。
而且,這種可能性很高!
駱俊毫不猶豫的回答道:“既然冊封劉曜的辦法是陶國相想出來的,臣認為陶國相最合適不過!”
“臣願往!”陶謙主動站了出來。
劉寵點頭道:“陶國相忠義無雙,寡人甚慰!”
到此,臨時的“二劉集團”針對劉曜領兵來洛陽的解決辦法,已經有了應對的策略。
隨後,作為假皇帝的劉寵又對現場眾人勉勵了幾句,然後結束了議事。
散會後,劉寵走到了正殿的幕後,而駱俊自然很懂事的也跟了過去。
“啟奏大王,臣剛才讚同陶謙之計策,乃是出於三點原因。”
劉虞就知道駱俊沒安好心,頗有興趣的靜靜聽著。
“其一,若劉曜拒絕,並殺了陶謙,那等於替大王除掉了魯王的心腹,且大王亦可以陶謙事沒辦妥為由而問責魯王。”
“其二,若劉曜拒絕,沒有殺陶謙,那大王便以陶謙事沒辦妥為由,將其問罪貶官!”
“其三,若劉曜同意,則表示其願意聽從大王之號令!屆時,大王便可正式稱帝,執掌大義名分!”
劉寵沉思片刻道:“駱相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