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
盛夏。
熱浪滾滾。
西邊的太陽剛落山,夜幕緩緩籠罩大地。
長安城內,劉曜臨時征用的住所。
劉曜正在與班恭、張俞商議著如何管理占領區的地方民政建設,忽然接到朱大鴻的稟告。
由於賈小六擔任了代理軍法司副司,現在也有很多事需要他忙,故而劉曜的貼身保鏢朱大鴻便不得不充任侍從的角色。
“啟稟主公,軍情署傳來消息,在城東二十裏外發現一隊五百人規模的車馬隊,經過打探,獲知該車馬隊乃是從洛陽而來,他們馬不停蹄向西而行,是為了尋找主公,請求歸附。”
聽了朱大鴻言簡意賅的匯報,劉曜轉頭向身邊的班恭、張俞兩個看了一眼。
自益州起兵之初,劉曜便把程昱、虞辰、劉彪、陳群慶留下,讓他們坐鎮百姓軍在西南的大本營。
一方麵維持百姓集團的運轉,向義軍提供錢糧、兵源,一方麵確保對根據地的絕對統治。
而具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與管理等行政事務能力的班恭、張俞,則被劉曜帶著一起跟著大軍同行。
班恭為軍團的後勤部長,張俞是長史部長,由於劉曜手下仍然缺各種人才,所以班、張兩人還兼任著其他的事務,比如作為劉曜的軍師參謀,獻言獻策。
“兩位部長怎麽看?”
朱大鴻匯報完畢後,自然是退出了議事廳,回到門外繼續站崗。
至於班恭、張俞兩人,聽了劉曜的發問後,皆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班家兄弟跟了劉曜十幾年,對於劉曜的脾氣秉性不可謂不了解。
班恭知道劉曜喜歡務實的人,討厭高談闊論,行動能力極差的家夥。
他本人偶爾喜歡高談闊論,但他的動手能力與執行力,依然很強。
這也是劉曜欣賞的他的原因之一。
劉曜曾經不止一次的感歎過,誇讚班恭有王佐之才。
班恭認為劉曜說得對,並非是他狂傲自大,而是他對自身能力有著清醒認識。
也正因如此,他形成了謹言慎行的習慣,麵對劉曜的提問,即便已經猜到了一些端倪,但他仍然不會輕易率先開口。
張俞就沒有班恭那麽多顧慮,他自從十年前跟著張儉等太學生從洛陽不遠萬裏跑到益州,見識過滇池的“不似人間”的“小康”社會之後,對劉曜除了拜服還是拜服。
他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擔任什麽職務,就做好分內的事務,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提出一些他自認為有用的建議。
“該是洛陽有變!”
劉曜對張俞點了點頭,道:“升濟推測的不錯,洛陽時局變化乃是必然,隻是這一天比我預料的要早。”
就在此時,班恭開口道:“主公,為了表示對他們的重視,或許可以先派遣西涼鐵騎營趕去接應。”
劉曜聞言,笑了笑,道:“善長啊善長,你怎麽就知道他們那些人是朝中權貴?”
班恭表麵看起來穩重的言論,實際上是帶著深深的惡意。
一個鐵騎營的戰鬥力,恐怕能把那五百人的車馬隊全部絞殺。
假如那些人真的是朝中權貴或其親屬,騎兵營趕去可以保護其周全。
反之,若那些人是心懷叵測的敵人,鐵騎營可以毫不猶豫就地發起攻擊。
“傳皇甫將軍與董校尉過來議事!”
半個時辰後。
皇甫嵩與董卓率領騎兵營,從正麵截住了從洛陽來的車馬隊。
“爾等何人,為何攔住我等去路?”楊力策馬行到隊伍前麵,對著皇甫嵩所在的騎兵營高聲喊道。
董卓謹慎的驅馬來到陣前右邊,大聲回應道:“我等乃是益州劉公麾下騎兵營,你等又是什麽人?!”
楊力聞言一喜,但他乃是各家家將之中的首腦,也是郭禧臨時任命的車馬隊主將,自然不會輕易相信董卓的話。
可他也不能不信,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跳出馬車,疾步跑到了他的身邊。
青年從左邊袖口裏掏出一卷竹簡,遞給了馬上的楊力,接著又從右邊袖口裏掏出一本書,也遞給了楊力。
“楊叔,你把這兩樣東西扔給對方,他們見了之後,應該會看出我們的身份!”青年胸有成竹道。
楊力對這青年點了點頭,然後策馬行到董卓對麵三丈外停下,喊道:“這是證明我等身份的物件,還請接收勘驗!”
兩個騎士翻身下馬,撿起那兩樣東西,然後交給了董卓。
董卓看著那卷竹簡與那一本紙質書,皺了一下眉頭。
他看不懂竹簡內容,但是發現竹簡的落款是一個人的名字。
“袁紹?和曹操一起偷搶新婦的袁紹?”
董卓之所以聽過袁紹的名字,是因為袁紹和曹操一樣,十六七歲便在洛陽出了名,隻是這個名聲並不好罷了——搶新娘子的小賊!
但另外一本書他真看不出來什麽,uu看書wwuukanshu 隻好驅馬回到皇甫嵩身邊,將東西交給了皇甫嵩。
皇甫嵩雖說是將門世家,但也是讀過書的,文學造詣恐怕比得上十個董卓的水平。
他仔細看了下竹簡,發現裏麵的內容,像是節抄自汝南袁氏的傳家經典,又看了一下竹簡的落款,乃是一個人的名字。
由於近些年他一直待在滇池,對於洛陽發生的事情並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袁紹是誰。
但名叫《四書五經》的紙質書他卻是認得。
這種用極品紙質印刷的書本,是當年百姓集團聯合數大富商發行的典藏版,數額有限。
當時劉曜設計這麽一套典藏版,乃是專門送給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等通過富商而與百姓集團有著利益聯係的世家大族的禮物。
皇甫嵩有幸在滇池圖書館見過這版書籍,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他合上書,心想:“這名叫袁紹的青年,應該是汝南袁氏子弟無疑。”
皇甫嵩把書與竹簡還給董卓,對後者道:“身份確認,乃朝臣親屬無疑!”
過了片刻後,楊力從董卓手中接過了竹簡和書。
“我等乃是奉了百姓軍劉公之命,前來接應諸位的騎兵營。在下董卓,騎兵營校尉,此乃本校尉之印綬。”
董卓拿出自己的校尉印綬,在楊力麵前晃了一下說道。
楊力也不可能去驗證對方印綬的真偽,立刻拱手道:“見過袁校尉,在下楊力,乃楊司空家將!”
“請!”董卓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盛夏。
熱浪滾滾。
西邊的太陽剛落山,夜幕緩緩籠罩大地。
長安城內,劉曜臨時征用的住所。
劉曜正在與班恭、張俞商議著如何管理占領區的地方民政建設,忽然接到朱大鴻的稟告。
由於賈小六擔任了代理軍法司副司,現在也有很多事需要他忙,故而劉曜的貼身保鏢朱大鴻便不得不充任侍從的角色。
“啟稟主公,軍情署傳來消息,在城東二十裏外發現一隊五百人規模的車馬隊,經過打探,獲知該車馬隊乃是從洛陽而來,他們馬不停蹄向西而行,是為了尋找主公,請求歸附。”
聽了朱大鴻言簡意賅的匯報,劉曜轉頭向身邊的班恭、張俞兩個看了一眼。
自益州起兵之初,劉曜便把程昱、虞辰、劉彪、陳群慶留下,讓他們坐鎮百姓軍在西南的大本營。
一方麵維持百姓集團的運轉,向義軍提供錢糧、兵源,一方麵確保對根據地的絕對統治。
而具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與管理等行政事務能力的班恭、張俞,則被劉曜帶著一起跟著大軍同行。
班恭為軍團的後勤部長,張俞是長史部長,由於劉曜手下仍然缺各種人才,所以班、張兩人還兼任著其他的事務,比如作為劉曜的軍師參謀,獻言獻策。
“兩位部長怎麽看?”
朱大鴻匯報完畢後,自然是退出了議事廳,回到門外繼續站崗。
至於班恭、張俞兩人,聽了劉曜的發問後,皆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班家兄弟跟了劉曜十幾年,對於劉曜的脾氣秉性不可謂不了解。
班恭知道劉曜喜歡務實的人,討厭高談闊論,行動能力極差的家夥。
他本人偶爾喜歡高談闊論,但他的動手能力與執行力,依然很強。
這也是劉曜欣賞的他的原因之一。
劉曜曾經不止一次的感歎過,誇讚班恭有王佐之才。
班恭認為劉曜說得對,並非是他狂傲自大,而是他對自身能力有著清醒認識。
也正因如此,他形成了謹言慎行的習慣,麵對劉曜的提問,即便已經猜到了一些端倪,但他仍然不會輕易率先開口。
張俞就沒有班恭那麽多顧慮,他自從十年前跟著張儉等太學生從洛陽不遠萬裏跑到益州,見識過滇池的“不似人間”的“小康”社會之後,對劉曜除了拜服還是拜服。
他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擔任什麽職務,就做好分內的事務,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提出一些他自認為有用的建議。
“該是洛陽有變!”
劉曜對張俞點了點頭,道:“升濟推測的不錯,洛陽時局變化乃是必然,隻是這一天比我預料的要早。”
就在此時,班恭開口道:“主公,為了表示對他們的重視,或許可以先派遣西涼鐵騎營趕去接應。”
劉曜聞言,笑了笑,道:“善長啊善長,你怎麽就知道他們那些人是朝中權貴?”
班恭表麵看起來穩重的言論,實際上是帶著深深的惡意。
一個鐵騎營的戰鬥力,恐怕能把那五百人的車馬隊全部絞殺。
假如那些人真的是朝中權貴或其親屬,騎兵營趕去可以保護其周全。
反之,若那些人是心懷叵測的敵人,鐵騎營可以毫不猶豫就地發起攻擊。
“傳皇甫將軍與董校尉過來議事!”
半個時辰後。
皇甫嵩與董卓率領騎兵營,從正麵截住了從洛陽來的車馬隊。
“爾等何人,為何攔住我等去路?”楊力策馬行到隊伍前麵,對著皇甫嵩所在的騎兵營高聲喊道。
董卓謹慎的驅馬來到陣前右邊,大聲回應道:“我等乃是益州劉公麾下騎兵營,你等又是什麽人?!”
楊力聞言一喜,但他乃是各家家將之中的首腦,也是郭禧臨時任命的車馬隊主將,自然不會輕易相信董卓的話。
可他也不能不信,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跳出馬車,疾步跑到了他的身邊。
青年從左邊袖口裏掏出一卷竹簡,遞給了馬上的楊力,接著又從右邊袖口裏掏出一本書,也遞給了楊力。
“楊叔,你把這兩樣東西扔給對方,他們見了之後,應該會看出我們的身份!”青年胸有成竹道。
楊力對這青年點了點頭,然後策馬行到董卓對麵三丈外停下,喊道:“這是證明我等身份的物件,還請接收勘驗!”
兩個騎士翻身下馬,撿起那兩樣東西,然後交給了董卓。
董卓看著那卷竹簡與那一本紙質書,皺了一下眉頭。
他看不懂竹簡內容,但是發現竹簡的落款是一個人的名字。
“袁紹?和曹操一起偷搶新婦的袁紹?”
董卓之所以聽過袁紹的名字,是因為袁紹和曹操一樣,十六七歲便在洛陽出了名,隻是這個名聲並不好罷了——搶新娘子的小賊!
但另外一本書他真看不出來什麽,uu看書wwuukanshu 隻好驅馬回到皇甫嵩身邊,將東西交給了皇甫嵩。
皇甫嵩雖說是將門世家,但也是讀過書的,文學造詣恐怕比得上十個董卓的水平。
他仔細看了下竹簡,發現裏麵的內容,像是節抄自汝南袁氏的傳家經典,又看了一下竹簡的落款,乃是一個人的名字。
由於近些年他一直待在滇池,對於洛陽發生的事情並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袁紹是誰。
但名叫《四書五經》的紙質書他卻是認得。
這種用極品紙質印刷的書本,是當年百姓集團聯合數大富商發行的典藏版,數額有限。
當時劉曜設計這麽一套典藏版,乃是專門送給弘農楊氏、汝南袁氏等通過富商而與百姓集團有著利益聯係的世家大族的禮物。
皇甫嵩有幸在滇池圖書館見過這版書籍,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他合上書,心想:“這名叫袁紹的青年,應該是汝南袁氏子弟無疑。”
皇甫嵩把書與竹簡還給董卓,對後者道:“身份確認,乃朝臣親屬無疑!”
過了片刻後,楊力從董卓手中接過了竹簡和書。
“我等乃是奉了百姓軍劉公之命,前來接應諸位的騎兵營。在下董卓,騎兵營校尉,此乃本校尉之印綬。”
董卓拿出自己的校尉印綬,在楊力麵前晃了一下說道。
楊力也不可能去驗證對方印綬的真偽,立刻拱手道:“見過袁校尉,在下楊力,乃楊司空家將!”
“請!”董卓做了一個請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