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二年,六月初十。


    深夜。


    洛陽。


    郭府。


    原太尉郭禧、原司徒橋玄、議郎蔡邕三人正在議事。


    上次在蔡邕書房集會的屯騎校尉袁逢不在,他受到詔令,此時正率領部曲守衛著皇宮。


    而名士陳寔、名士韓韶兩人,在上次集會後回到了潁川,準備等待時機。


    至於司空楊賜、光祿勳袁滂、太尉李鹹、太常陳耽早已被張讓、曹節等人以皇帝詔命給弄進了皇宮。


    為的就是擔心他們這些朝臣與叛軍聯合起來,留他們做人質,是為讓他們的家族投鼠忌器。


    身不由己也是權貴們的悲哀。


    他們不像地方勢力,天高皇帝遠,興亡全在乎自己。


    隻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或者給當地官府留下什麽把柄,地方豪族基本上可以長期存在,不用擔心太多的事情。


    而朝中權貴則不同,他們的權力來源於職務,而職務來源於皇帝。


    再加上他們的至親家眷都在都城之中,想要做出什麽對於朝廷不利的事情,首先就要顧忌家眷至親。


    所以,權貴們位高權重不假,但興也匆匆,敗也匆匆。


    故而,真正能一直屹立不倒的世宦家族,無不是手握解釋經典的權力而有大量門生故吏,或是產業龐大、人脈關係足以影響朝局的家族。


    前者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後者如河東衛氏、潁川陳氏。


    郭家與橋家是世宦家族,而且是傳承百年的大家族。


    雖然影響力不能與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相比,產業人脈比不過河東衛氏、潁川陳氏。


    但是郭、橋兩家一直出名士,各代家主都有很高的名望,所以在士人之中的影響力一直都很高。


    正因如此,張讓、曹節等人才沒有把郭禧連同橋玄一起弄到皇宮裏“照顧”起來。


    在張、曹眼裏,他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家夥,家族中的子弟也沒有在軍中擔任官職的,根本翻不起什麽浪花。


    “奸宦輕視我等,正是給我等創造了機會!”橋玄放下手中的茶杯,看著蔡邕道。


    郭禧並沒有坐在中堂下麵,而是坐在橋玄對麵,至於蔡邕則跪坐在郭、橋的左側。


    蔡邕恭聲道:“橋公所言極是。”


    橋玄又看向郭禧,擔憂的道:“我等家眷喬裝打扮,前去投奔西南義軍,此事是否可行?”


    讓家眷投奔劉曜,乃是上次他們在蔡邕書房集會時,商議的對策之一。


    他們考慮到,萬一有其他宗親提前率兵攻下了洛陽,那為了保全各自家族,他們需要表明上順從,但必須暗中讓家眷至親喬裝打扮,投奔劉曜。


    劉曜大勢已成,清君側成功之後,必定登極稱帝。


    他們若能趕在劉曜攻入洛陽之前,把家眷至親送過去,就等於提前送了一份大禮物給劉曜。


    為何這麽說?


    他們哪一個不是百年世宦家族?


    哪一個不是在士人之中有著極高的聲望?


    而且清名在外,在百姓心中也有著不小的地位!


    他們的家眷至親投靠劉曜之後,會給劉曜帶去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


    各家的人脈資源匯聚起來,可以為劉曜集團提供大量的人才和錢財,以及糧草!


    換句話說,即便有宗親控製了洛陽城,又如何?


    不是控製了洛陽就是皇帝,而是要靠手下的人才組成龐大的官僚體係,完成對天下的掌控,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隻要劉曜得到了他們各家的支持,便可以早一天完成對天下各地的掌控,早一日成為實際的帝國主宰,早一日平息天下的戰火。


    當然,楊賜等人投靠劉曜,並不是他們的覺悟非常高,高到了希望劉曜早點主宰帝國,平息各地戰火,讓百姓麵遭劫難。


    而是他們比其他人早一步認清了事實,看出了劉曜已控製了帝國大部分疆域,早晚問鼎帝位的現實。


    “不論是否可行,各家都必須冒這個險!”郭禧比橋玄對眼下形勢認識的更徹底。


    蔡邕給郭禧、橋玄添了一點茶水。


    橋玄看向蔡邕問道:“信使是否出城?”


    蔡邕答道:“三隊信使皆已出城,各家家眷至親也順利混出了城。”


    郭禧與橋玄到不擔心能不能出城。


    就眼下這個情形,劉寵、劉虞麾下將士都忙著抄宦官和其親屬的家,忙的不亦樂乎。


    別說出城,哪怕他們聚集家中部曲,對著看守城門的士卒發動一波攻擊,以武力強行出城,那也是神不知鬼不覺。


    等劉寵、劉虞知道的時候,他們的部曲早就領著各家家眷至親跑的沒了蹤影。


    “有件事,可立即去辦!此事若成,必能保證各家家眷至親無恙!”郭禧靈光一閃,uu看書.uknshuco 想到了一個計策。


    蔡邕躬身,做聆聽狀。


    橋玄也是豎起了耳朵,很好奇郭禧想到了什麽好的計策。


    隻聽郭禧道:“伯喈,你以楊公之密令,派人通知各家家將,速速率領各家部曲到你蔡府匯合。”


    “現在?”蔡邕小聲問道。


    郭禧點頭道:“事不宜遲,時機稍縱即逝,就是現在!我與橋公片刻後亦會去你家。”


    半個時辰後。


    蔡府大院。


    望著被一千二百多人擠得滿滿的大院子,郭禧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的聲音不大,但此時夜深人靜,再加上有蔡邕和蔡家仆人在旁邊傳話,院子裏的眾家兵都能聽見。


    郭禧說了足足一刻鍾。


    他說了這麽多,不外乎是告訴眾家兵,若想活命,就必須守護好自己的本家,必須豁出去護送各家家眷投奔劉曜。


    他們一旦出了城,下一步就是趕到城外莊園,召集各家田莊裏的家丁。


    而後以楊家家將為主將,臨時組成一隊人馬,先以騎兵隊率先護送各家嫡子和主母,後麵的人對其餘家眷進行掩護。


    各家在城外都有田莊,而每個田莊都有或多或少的家丁、部曲,把各家城中看家護院的部曲和城外看守田莊的家丁全部集合起來也有兩三千人。


    各家有馬隊、有弩隊,組建騎兵、弩兵根本不在話下。


    而且從洛陽到長安,一路上到處都有各家的門生故吏。


    再加上這兩三千武裝力量,基本可保證各家家眷至親無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