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東海郡。


    劉虞大本營。


    “軍師,我們的下一步該如何?”劉虞問計陶謙道。


    劉虞起兵一個月,現已奪得了東海郡實際的控製權,麾下聚集了一萬五千多的人馬。


    文臣有陶謙、笮融等謀士,武將有糜竺、朱治等猛士。


    得益於他父親劉舒曾在丹陽做太守,因此其麾下人馬裏有來自丹陽的四千青壯義勇,眾丹陽義勇之中以十七歲的猛士朱治為首。


    陶謙撚須道:“主公既然已經控製了東海郡,下一步應該盡快攻入洛陽,好實現鏟除朝中奸宦的目的。”


    實際上,誰心裏都明白,一旦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就算最後殺掉了宦官,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要麽是自立為帝,要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當一個權臣。


    劉虞並沒有想太多,他很是單純的希望為百姓出頭,鏟除朝中奸邪,還天下太平。


    他是漢室宗親,乃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


    原時空的曆史上,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甚至百姓傳唱歌謠讚頌他的功德。後來,袁紹願意擁立他為帝,被他拒絕了。


    陶謙是丹陽郡人,公元132年出生,其父曾經擔任過餘姚縣長。


    因幼年喪父,他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裏。


    十四歲時,陶謙以布作為戰旗,騎著竹馬與鄉裏小孩子一起嬉戲。


    他的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出門時遇見陶謙,見到陶謙的外貌不凡,於是叫上車來與他交談。


    甘公後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陶謙,甘公之妻對此非常憤怒,但甘公卻對其妻說:“這個孩子外貌奇特,長大後必成大器。”


    之後,陶謙考上諸生,在州郡為官,後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先後出任舒縣令、盧縣令。


    因其當初是被劉虞之父舉薦為茂才,故而在天下百姓呼籲有漢室宗親力挽狂瀾的時候,他便開始暗中關注劉虞。


    陶謙見時機成熟,他便糾集同郡猛士朱治等人率領義勇,相助劉虞。


    笮融是個陰險毒辣的貨色,原時空的曆史上是個善用詭詐之計,反複無常的小人。


    朱治這人在原時空的曆史上是東吳將領,初為縣吏、州從事等職,後隨孫堅、孫策征戰,累拜吳郡太守。孫策死後,與張昭等共尊奉孫權嗣位,為穩定江東局勢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不過,在這個時空,他受陶謙招募,成為了劉虞的麾下青年戰將。


    糜竺是徐州富商,見劉虞有意舉兵,自帶幹糧和人馬進行投靠(投資)。原時空的曆史上,他投資了劉備,還把妹妹嫁給了劉備。


    陶謙接著道:“所以,可走水路!”


    “敢問軍師,這水路如何走法?”劉虞問道。


    陶謙答道:“我等義軍可從東海一路向北,拿下琅琊,再借道魯國,轉攻泰山郡,然後從曆城沿水路一路向西南而下,直奔洛陽。”


    劉焉並不知道陶謙與琅琊郡守、魯國國相關係密切,所以按照他的計劃,未來義軍隻可能會在泰山郡受到一些阻礙。


    但有琅琊太守和魯國國相的支持,到時候他們的義軍數量也定會得到增加,打下泰山郡應該不難。


    陶謙的計劃是,全速行軍,盡可能趕在陳王劉寵之前入主洛陽,執掌權柄。


    最次,也要趕在江夏劉焉之前趕到洛陽,否則最後勝利的果實就輪不到他們了。


    江夏。


    竟陵。


    劉焉義軍大營。


    大營外已經豎起了江夏王的旗號,劉焉自以為手下有三萬多人,覺得大事可成,於是迫不及待的稱了王。


    劉焉,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裔,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曆任洛陽令﹑南陽太守等官。


    他的父親曾任長沙太守,為他攢了一些人脈關係。


    他和張魯的關係不錯,所以得到了張魯麾下五鬥米道的兩萬多教徒的投靠,另有一萬多人馬是他的表弟黃琬組織的江夏本地義勇。


    “丞相覺得,我們下一步該如何打算?”


    張魯現在充當劉焉的軍師,也是劉焉以江夏王的名義敕封的丞相。


    張魯道:“王上既然已經完全控製江夏全境,下一步自當以最快的速度入主洛陽。”


    “陳王距離洛陽最近,本該最有可能入主洛陽,但臣聽說他竟然派兵攻打汝南郡,打算在獲得汝南糧草之後才去洛陽,實乃蠢也!”


    “此乃上天賜給王上的良機!王上可以先率兵攻下南陽,然後直接北上洛陽,以此縮短行軍的時間!”


    “王上義旗高舉,聞者必定會紛紛選擇歸順。想來,本月底我江夏軍便可到達南陽,若是順利,次月王上便可趕到洛陽!屆時,大事可成!”


    就在劉焉和張魯商量著進攻路線的時候,陳王劉寵也正和他的國相在研究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入駐洛陽。


    畢竟,他們可是距離洛陽最近的一方義軍勢力!


    劉寵是漢明帝劉莊玄孫,勇猛過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


    原曆史上,劉寵此人就有覬覦帝位的心思。


    史載,熹平二年(公元173年),陳國國相師遷追奏陳國前任國相魏愔與劉寵共祭天神,有不法企圖,實屬大逆不道之罪,有關官員上奏派遣使者案查此事。


    當時漢靈帝劉宏剛剛處罰勃海孝王劉悝,不忍心再施刑罰,於是詔命用檻車傳送魏情、師遷到北寺詔獄,派中常侍王酺與尚書令、侍禦史共同拷問。


    魏愔借口說是與劉寵共同祭祀黃老君,求長生之福而已,沒有其他的企圖。


    王酺等上奏說魏愔的職責在於匡正,然而卻行為不正,師遷誣告他的國王,以不道欺騙國王,於是全部誅殺,但漢靈帝下詔赦免劉寵而不追查。


    後來黃巾軍起義,郡縣官兵都棄城逃走,劉寵於是征兵自守衛。當時天下饑荒,諸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賦,反屢遭搶掠,有的甚至流離在外,死於荒野。隻有陳國仍很富強,鄰郡百姓紛紛前去投靠,陳國擁有部眾達十餘萬人。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uu看書ukans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劉寵率軍屯駐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向陳國求取糧草,遭陳國國相駱俊拒絕,袁術大為生氣,便派刺客張闓假裝路過陳國,乘機殺死了駱俊和劉寵。


    如今“宦官專權,以皇帝為傀儡”的輿論傳遍天下,億萬百姓呼籲有宗親力挽狂瀾,劉寵與心腹駱俊自然認為是天賜良機,當肩負起清君側的重任,匡扶天下!


    “我王可兵分兩路,一路為主,一路為輔!”


    “主力軍可直撲洛陽,另一路輔軍則下汝南,再轉道南陽,最後北上洛陽。”


    說話的人叫駱俊,乃是陳國國相。


    駱俊,字孝遠,會稽烏傷人。


    他擔任陳國國相期間,勵精圖治,深得民眾愛戴。


    在原時空的曆史上,他因拒絕借糧給袁術而遭其派遣的刺客暗殺,他的兒子駱統為東吳著名武將。


    劉寵疑惑道:“為何不集中兵力直取洛陽,還要分兵兩路,國相這是何意?”


    駱俊笑道:“此乃障眼法爾!”


    “如今中常侍把持朝政,以皇帝命令調任段熲為平叛大將軍,所以我王可派一隊兵馬去迷惑他們。”


    “進攻汝南,對外宣稱是為了奪取糧草,實際上正是為了迷惑段熲,為我王的主力軍爭取時間。”


    “至於主力軍則偽裝成客商,晝伏夜行,分批秘密前往洛陽!入城後,進行匯合!”


    “如此,大事可期!”


    劉寵聞言,忍不住撫掌道:“國相之計,實乃高明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