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未時三刻。


    滇池縣北城門外,護城河向北三裏,反賊大營。


    “首領,兄弟們吃飽喝足,現已休息了半個時辰,是否一鼓作氣攻破北門?!”


    洪保保舔了舔油膩的嘴唇,弓腰低頭向常阿猛請示接下來的打算。


    常阿猛並沒有因為射殺了縣丞而沾沾自喜,他看了看身後負傷的一百多人,又仔細想了想,最後卻是沒有回答洪保保。


    “首領,千萬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我們攻城的消息必定已經傳開,若不能拿下滇池,日後我們恐怕會麵臨官兵的圍剿,定然不得安生!”


    洪保保沒有放棄,仍繼續闡述著他的觀點。


    “偌大一個益州郡,那張老賊卻不向朝廷請派郡尉,以自己太守之權,設一縣尉領兵,難道不足以說明這益州郡治所的外強中幹麽?”


    常阿猛搖了搖頭,皺眉道:“剛才一戰,我們有五十多人被官兵用弩箭射殺,一百多人中箭身負重傷,還有一百多輕傷,能戰之人已不滿五百。”


    他負手而立,遙望滇池縣北城門,說道:“滇池城雖不是雄城,且牆高不足兩丈,雖然我們弓弩犀利,但我們即便強攻拿下北城門,損失也一定不輕,到時候恐怕無法震懾城中大戶!”


    “首領,我有一計,可保全我方實力。”洪保保摸了一下大鼻子,頓時想出一個計策。


    常阿猛問道:“快快說來!”


    “首領可還記得,我們繞過大山時,發現東北方向也有一座大山,那半山腰上有一片村落,我們可以放火燒村子,逼迫他們與我們一起殺官造反!”洪保保陰惻惻笑道。


    常阿猛點頭道:“好主意!事不宜遲,你立即派人去辦!未免發生意外,我們必須在天黑之前發動新的進攻,拿下城門!”


    兩個時辰後。


    金鍾莊園。


    議事廳,書房。


    劉曜背靠書桌,負手而立。


    在他對麵三米之外,陳群慶微微弓腰站在那裏。


    除了他們倆,整個書房之中便沒有第三者。


    大門口,有劉一與劉二把守著。


    “稟少主,屬下已經打聽清楚,今早攻打城門的反賊約有千人,縣丞所領之兵卻僅有不到三百!”


    陳群慶說完這話,仍然憂心忡忡。


    劉曜緊繃的神經,卻因此鬆了下來。


    他心裏清楚,郡縣兵的戰鬥力肯定無法與邊軍相比,但以不到三百人的隊伍,占據城牆打退近千流民,應該在情理之中。


    “報——!”


    就在這時,滿頭是汗的賈小六,托著衣袍慌慌張張跑了進來。


    他撲通一聲跪下,磕了一個頭,哭喪道:“稟莊主,縣尉、縣尉被反賊用弩箭射殺了!”


    “怎麽回事?”陳群慶急忙問道。


    劉曜眉頭一跳,深深吸了口氣,強行讓自己的心神鎮定下來,道:“起來說話!”


    賈小六發現劉曜並沒有因此而驚慌失措,他的心也逐漸穩了下來。


    陳群慶瞥見賈小六兩條腿直打哆嗦,便立即上去攙扶,後者慢慢站了起來。


    這一路從城裏跑來莊園,少說也有五六裏地,一個十多歲孩子的雙腿哪裏能吃得消。


    “就在一個時辰前,反賊又開始攻城。不知為何,反賊忽然增加了三百多人。”


    “太守命令縣尉召集所有可戰之兵,統兵親自坐鎮,可惜反賊勢大人多,縣尉當場被反賊用弩箭射死,太守也負了箭傷。”


    “不過,反賊的首領也中了一箭,聽說被射中了胸口,應該是活不成了。”


    聽了賈小六的匯報,劉曜問道:“反賊退了?”


    賈小六搖了搖頭道:“那些反賊把大營紮在了城門外。”


    陳群慶道:“看樣子,他們是打算等天亮再繼續攻城。”


    “不錯。我若是反賊,也一定會守住城門,盡量不讓城中之人出城搬救兵。”劉曜接著道。


    陳群慶急道:“這該如何是好?我們、我們該怎麽辦?”


    賈小六也是緊張萬分,他才十多歲,還沒成年,可不想死在亂兵之下。


    “別慌!”劉曜出言安慰道:“有我在,有眾鏢師、家丁在,可保金鍾莊園,亦可保全爾等!”


    說到這裏,他朝門外大喊道:“劉二,你去把張勇、張靖兩位大匠請來!”


    半刻鍾後。


    “勇(靖)參見莊主!”張勇、張靖同時行禮道。


    劉曜道:“兩位大匠不必多禮,陳掌櫃、小六你們都認識,也無需多禮。這次喚你們前來,是有一件大事,非你兩人不得成功!”


    張勇、張靖頓時喜上眉梢,他們非常渴望證明自己的價值,能被劉曜如此鄭重其事的召見,他們摩拳擦掌,很是興奮。


    “這是我改良的新式木弩設計圖,你們倆看下,是否可以用莊園內現有的材料製作出來?”


    劉曜拉開抽屜,從手稿中翻出一張紙,然後平放在桌麵上,示意張勇、張靖過來觀看。


    自古以來,弓弩就讓大山裏的人們崇敬、倍愛有加,甚至弓弩已經滲透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他們終身的好伴侶。


    可以說,弓弩在這些山中土人的生命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對於益州原居民來講,弓弩不僅僅是他們保家護國的武器、狩獵的工具,還是避邪消災的法器、婚嫁禮器、陪葬品等。


    經過數百年的演化,已成為其群族特征的一部分,鑲嵌在他們心理的深層,成為他們精神的載體。


    張勇與張靖雖然祖上來自中原,但他們父輩已久居益州,他們更是生在益州,u看書ww.uukansh.co 長在益州,可謂是地地道道的益州人。


    因此,他們自小就對弓弩特別感興趣,在學會將作之技能後,更是精通各種弩弓的製造。


    所以,對於劉曜的設計圖,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關鍵。


    “似乎更簡單了。”張勇道。


    張靖道:“好像多了一個方便瞄準目標的槽。”


    “不錯,你們說的都對。”劉曜道。


    他示意張勇把圖紙收起來,然後沉著臉,道:“有一夥反賊正在攻打北城門,縣丞、縣尉已經相繼戰死,太守也負傷在身。”


    “什麽?!”張家兄弟大吃一驚。


    張勇道:“那些反賊就不怕朝廷派大軍來剿滅他們?”


    劉曜冷笑道:“滇池縣位於群山之中,消息閉塞,有賊造反的事傳到臨縣恐怕都需要數日之久,更不用指望朝廷!”


    “這可如何是好?”張家兄弟也沒有經曆過這等事情,頓時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劉曜又道:“城中可戰之縣兵已不足兩百,若不能組織一批鄉勇對敵,恐怕明天就會城破。”


    “反賊攻城所依仗的是弓弩犀利,而城中縣兵人數不足以靠一般的弩箭打退反賊。”


    “如果新式木弩能夠製造出來,那麽即便是從未經過訓練的普通人,也可以憑借一把新式木弩,射殺反賊!”


    張勇與張靖對視一眼,然後張勇向劉曜行了一禮,道:“懇請莊主容我兄弟二人嚐試一番。”


    “可!”劉曜鏗鏘有力道:“有任何需要,皆可提出,我必量全莊之物力,助兩位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