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


    華佗來客棧尋劉曜,卻發現客棧一樓的大廳已經人滿為患,空氣裏彌漫著肉湯的香味。


    到處都是衣衫襤褸的災民,端著個大碗在吃一種小麥色的條狀食物,而且個個吃得津津有味,讓人見了忍不住想流口水。


    春秋時期人們已經把發酵的麵團蒸著吃,稱為“酏食”,由於當時磨盤未發明,並不流行。


    隨著戰國時期磨盤的發明,到了漢朝時蒸製的麵食也流行到了全國各地,統稱為“餅”。


    就像現在,客棧裏這些人吃的湯麵就不叫湯麵,而叫湯餅,至於上籠蒸熟的麵點就叫“籠餅”。


    眼尖的小廝見到華佗走了進來,連忙湊上去見禮,然後說道:“劉君已經吩咐讓小的在這裏等候尊駕,請跟我來。”


    華佗心中有些奇怪:“劉景升怎麽知道我今天會來找他?”


    他跟著小廝來到二樓,在見到劉曜後,立馬把心中疑惑說了出來。


    劉曜笑道:“你早上應該也知曉城中聚集了大量災民的事,你出於善心,自是想救一救這些貧苦百姓,不過你的能力有限,覺得我可能會幫你,所以便來找我,是也不是?”


    華佗歎了口氣,說道:“反正什麽事你都能猜對,我也無話可說了。不過我好奇的是,他們那些災民為何會到這個客棧裏來,是跟你有關係?”


    劉曜神秘地笑了一下,有些高深莫測,雖沒有正麵回答,卻也算默認了華佗的猜測。


    “他們吃的是什麽?”


    “豚肉(豬肉)湯麵條,也就是豚肉湯餅。”


    “一碗幾錢?”


    “兩錢!”


    “兩錢!?”華佗滿臉都是驚訝之色,不敢相信。


    劉曜得意的道:“沒錯,就是兩錢一碗,再窮的災民,我相信他們身上總有十幾二十個錢的。我做這湯麵,就是為了讓貧苦之民也能下得起餐館!”


    華佗道:“這價也太低了,那可是用肉湯做的麵,我看每碗至少有三、四兩實食,隻收兩錢,你豈不是故意通過此等方式在救濟災民?難怪那南陽一等一的名士王師(王暢)會收你為徒,真令人佩服!”


    兩人雖然才認識一天多,但是他們可以互相理解對方的很多理念,以至於兩人之間反而像是相識多年的老友。


    劉曜故作生氣的說道:“莫非你之前認為我劉某人是沽名釣譽之輩?”


    華佗臉色一變,尷尬的道:“景升會錯了我的意思,我是由衷的佩服你啊!”


    “哈哈!”


    劉曜得意一笑,作為一個穿越者,其自身的優越感,從這個簡單的加工麵粉做麵條的商業行為就體現的十分明顯。


    他又不是官府中人,沒義務和權力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讓他無動於衷也不可能,於是才有了現在的這個超低價肉湯麵條。


    西漢中期,一石糧食的價格一般為百餘錢,好一點的住宅要萬錢,較好的馬一匹要萬錢。一匹麻布價格在三百錢左右,一匹絲帛價格在五百錢左右,一柄普通的劍要六七百錢,一鬥普通的酒數十錢,老百姓一頓寒酸的飯要十幾個錢。


    到東漢以後,通貨膨脹,五銖錢貶值,一石糧食要數百錢,在荒年甚至要二千錢一石。


    東漢後期,一枚五銖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二十一世紀中國人民幣四毛,兩錢才等於八毛錢。


    八毛錢一碗的肉湯麵條,絕對是超低價!


    華佗十分激動,語氣真誠的道:“景升,實不相瞞,我與這益州郡守張府君有親,而且還救過他的命。”


    “災民的事,府君已派人應對,不過滇池屬於朝廷治下的偏遠山區,漢夷混居矛盾不斷,處置稍有不當,便會激起民憤。”


    “你之所作,解決了大部分災民的吃食問題,實在是讓元化由衷佩服!佩服!”


    “莫要佩服我,此事並非你想的那樣!”


    劉曜不想被華佗“腦補”成一個大善人,立即簡單的把這筆生意的成本和利潤給華佗算了一下。


    華佗聽後,有些氣急:“這,這,這如何理解?沒道理啊!一石小麥如何能做出兩倍重量的麵條?”


    “你敢不敢跟我打個賭?一年的時間,我隻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讓全城的百姓家家戶戶都能吃上肉!”劉曜一本正經的說道。


    華佗皺眉道:“我聽說這兩年周邊各郡縣的收成可不算好,糧價很高,你究竟有多少錢可以養得起這些災民?”


    劉曜道:“我沒錢。”


    “沒錢也敢說這種大話,府君也不敢說這等話,除非你能搞到糧食!”華佗哼了一聲道。


    劉曜道:“就問你敢不敢賭?”


    華佗畢竟是熱血青年,昂首道:“你想賭什麽?”


    劉曜道:“如果你輸了,以後得做我的合夥人,如何?”


    華佗不解道:“何為‘合夥人’?”


    劉曜道:“合夥人就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奮鬥的好友。”


    “你確定沒有騙我?”華佗有種上當的感覺。


    劉曜挺胸道:“我劉景升有必要騙你麽?”


    華佗點頭道:“若你能兌現承諾,我一定極力向府君推舉,建議他向朝廷舉薦你做孝廉!你若真能做成此事,至少可任一縣之令長!”


    就在這時,劉彪進來了。


    “大兄,按照你的吩咐,我打探到那些災民之中,願意賣身為奴的總計有三百八十九人。”


    華佗聞言,十分氣憤,雙手握拳道:“九真反賊真是該死,uu看書ukansh竟逼得如此多的人活不下去!”


    劉曜對華佗的過激反應也不理會,冷靜的問道:“其中年齡在十六歲之上的有多少人?”


    劉彪回想片刻道:“約有三百多人。”


    “也就是說,年齡不超過十六歲的有六七十人。”華佗接著話頭道:“這些反賊真是畜生不如,逼的近百名少年賣身為奴才能活命,可惡至極!”


    劉曜又問道:“我讓你專門統計的孤兒有多少?”


    他理想中的家奴,乃是十二三歲的孩子。


    古代十二歲以下乃是童子,十二歲至十六歲之間為少年,十六歲至三十歲為青年,三十歲至四十歲為中年,四十歲至五十歲為壯年,五十歲以上便是老年。


    至於那些年齡超過十五六歲,在目前的東漢時代已算是成年人的,且不說性格與思維方式有沒有固定,就從心思這方麵來說,絕對要比少年人重的多。


    一個青年人,其心思的不穩定性,遠高於兩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孤兒有四十九人,年齡最小者隻有八歲。這八歲小童甚為特殊,竟身高六尺有餘,手有六指,很是壯實,看起來像十一二歲的少年,若非他親手寫出自己的年齡,小弟我是不信的。”


    聽著劉彪詳細的匯報,劉曜心中十分感慨。


    他非常清楚,經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短期內可能隻需要半年甚至數月時間就能見到收益。


    但想要建立一個成熟且穩定的商業模式,至少得花上三五年來塑造雛形,若要推而廣之,通行天下,沒有數十年的積累想都別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