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介肅有多大的野心,並不影響成國和西國,張豪和李傲兩個穿越者誰沒有雄心壯誌。隻是麵對最強的齊國要暫時聯合起來,先要把齊國解決掉,再各憑本事逐鹿天下。
蘇秦和趙雲離開上京城後,一路馳騁,全天不斷趕路,隻休息三個時辰,不到三天時間就回到了鮮卑人的王庭,見到了鮮卑單於拓跋宏。
這次蘇秦和趙雲回到鮮卑人王庭,也跟來一個人,就是遼國的審密查。
光是蘇秦和趙雲回來口頭上說遼國不幹涉出兵之事,拓跋宏肯定不放心。
而耶律介肅也不可能把自己兒子派來做保,那麽作為遼國大臣,又兼是遼王的小舅子,遼國國舅,這樣一個有分量的人物足夠讓拓跋宏放棄顧慮,放心出兵了。
鮮卑之事暫且放下不談,我們把視線拉回匈奴人所在的草原。
風吹著帳篷的簾布咧咧作響,像是在悲歎這眼前殘酷的景象。
這滿地的匈奴人屍體引來天空中的禿鷲不斷盤旋,若不是顧及在這屍山血海中不斷移動的紅衣黑甲的士兵,這些禿鷲早就一擁而上,享受這饕餮盛宴了。
“都動作快點!”高寵抹了一把臉上的鮮血,對底下的士兵催促道。
自從十天前高寵和謝三金帶著一萬遠征軍從肅州進入匈奴人的草原,這已經是他們屠滅的第二個匈奴人聚集的部落。
每次他們襲擊匈奴部落,無論老幼婦孺,統統屠戮殆盡。所有部落的牛羊馬匹全部宰殺,隻帶走夠自己吃七八天的補給輕裝撤走。
不怪高寵、謝三金他們這惡魔般的行徑,他們進入草原就是要惹怒匈奴人,讓匈奴人調動更多的軍隊來追剿他們。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匈奴人發現這些地獄般場景的時候,十分憤怒,誓要把高寵的部隊剿滅。
目前匈奴人已調集了十八萬人馬對高寵進行追剿。
但在這遼闊的草原上,想追蹤一個機動力較高的萬餘人馬,顯然這十八萬大軍不能合兵一處追擊。他們以萬人為伍,分出十八路人馬對高寵的部隊進行地毯式的搜索圍剿。
隨著匈奴人大範圍的找尋,高寵、謝三金率軍東躲西藏,已經被匈奴人不斷壓縮可活動範圍,以高寵部隊所在的位置計算,方圓兩百裏幾乎被匈奴人包圍,眼看著不久後就要被匈奴人的十八萬大軍圍死。
雖然局勢對高寵的部隊十分不利,但他手下遠征軍的戰士情緒卻並不低落。
這要歸功於謝三金不斷給將士們做思想工作,其核心就是‘我們已經屠戮了兩個匈奴部落,匈奴人對我們恨之入骨,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了,這輩子都不可能投降了,隻有全體將士齊心用力,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當然這樣說隻能讓將士們團結起來,還達不到士氣高昂的地步。
謝三金又組織所有中高層軍官開會,給他們劃出了一條可行的辦法,讓他們能看到突破包圍的希望,從而傳達給每一位遠征軍將士,使全軍鬥誌高昂、意誌空前堅定。
謝三金之所以能這樣,完全出自張豪對其的教導,在張豪教導他的過程中,張豪曾講解了一個數萬人突破數十萬人包圍的經典戰例――四渡赤水。
這是張豪現實世界所在的國度開國太祖親自指揮的最得意之作,張豪稍微修改成冷兵器時代的作戰講解給謝三金聽,其實大致也差不多。
張豪曾給謝三金說過,四渡赤水能夠成功有幾個要素:
一、指揮者高超的指揮能力。
二、對情報判斷的精準。
三、戰士鐵一般的意誌力。
先壓下第一條不說,別說謝三金現在沒有太祖的軍事指揮能力,就算是張豪也沒有。但是現在情況已經這樣了,不行也得行,必須趕鴨子上架。
謝三金現在需要解決的是第二條和第三條。
為了完成情報的收集,作為此次主將的高寵親自上陣成為斥候,不斷刺探各路匈奴人馬的動向,又憑著自己高超的武藝來去自如,算是解決了情報的問題。
順便一提,高寵所騎之馬是張豪親自為高寵挑選的良駒,取名神行蓋世,是一匹四肢矯健、肌肉飽滿的黑馬。
高寵前世就是因為所騎之馬不給力,導致馬失前蹄,自己被滑車壓死。因此張豪為了防止高寵重蹈覆轍,特意為他配了一匹寶馬。
在高寵不斷探索方圓兩百裏匈奴人軍隊所在位置的時候,這匹叫做神行蓋世的黑馬功勞甚大,其耐力驚人,速度也不慢,跟隨高寵擺脫了所有匈奴人騎兵的追擊。uu看書 .uanhu
至於第三條軍隊的意誌力,謝三金天天給全軍將士做思想工作,灌輸投降無用論,使所有將士都深刻地認識到必須聽從指揮,團結合作,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因此意誌力的問題也算解決了,畢竟求生才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高寵花了不到兩天時間,就探明了匈奴人所有人馬所在位置,他一剛回到遠征軍隊伍裏,就和謝三金一起召集所有中層以上的將領開會,準備商討作戰事宜。
為了保持機動性,高寵的遠征軍並未紮營,因此他們就在露天的草原上圍成一圈席地而坐,鋪開三尺長寬的地圖開始討論。
高寵用石墨在地圖上畫下目前匈奴人所有人馬所在的大概位置,開始介紹到目前的態勢:“本將軍已經探明一共有十八支匈奴人馬對我軍形成包圍。其中北麵八支,南麵兩支,東麵六支,西麵兩支。每支部隊大約都在萬餘人左右。”
“這北麵乃是匈奴人追擊過來的主要方向,部隊多可以理解,為何東麵會有六支隊伍?”一名遠征軍團長疑惑道。
“我在東麵探得,那裏有一處匈奴人的部落,他們應是怕我們前去屠戮,才在東麵會出現這麽多部隊。”高寵解釋道。
謝三金詳細打量著地圖,良久後才說道:“東麵有一條河流,因此我們移動之時,東麵的匈奴人因為要渡河而追擊會最慢,我們先往西走,讓匈奴人覺得我們會選擇薄弱的地方突圍。當把北麵和南麵的匈奴部隊調到西麵時,我們立刻折返,在北麵和南麵的匈奴人還未合圍之前,穿插往東。”
蘇秦和趙雲離開上京城後,一路馳騁,全天不斷趕路,隻休息三個時辰,不到三天時間就回到了鮮卑人的王庭,見到了鮮卑單於拓跋宏。
這次蘇秦和趙雲回到鮮卑人王庭,也跟來一個人,就是遼國的審密查。
光是蘇秦和趙雲回來口頭上說遼國不幹涉出兵之事,拓跋宏肯定不放心。
而耶律介肅也不可能把自己兒子派來做保,那麽作為遼國大臣,又兼是遼王的小舅子,遼國國舅,這樣一個有分量的人物足夠讓拓跋宏放棄顧慮,放心出兵了。
鮮卑之事暫且放下不談,我們把視線拉回匈奴人所在的草原。
風吹著帳篷的簾布咧咧作響,像是在悲歎這眼前殘酷的景象。
這滿地的匈奴人屍體引來天空中的禿鷲不斷盤旋,若不是顧及在這屍山血海中不斷移動的紅衣黑甲的士兵,這些禿鷲早就一擁而上,享受這饕餮盛宴了。
“都動作快點!”高寵抹了一把臉上的鮮血,對底下的士兵催促道。
自從十天前高寵和謝三金帶著一萬遠征軍從肅州進入匈奴人的草原,這已經是他們屠滅的第二個匈奴人聚集的部落。
每次他們襲擊匈奴部落,無論老幼婦孺,統統屠戮殆盡。所有部落的牛羊馬匹全部宰殺,隻帶走夠自己吃七八天的補給輕裝撤走。
不怪高寵、謝三金他們這惡魔般的行徑,他們進入草原就是要惹怒匈奴人,讓匈奴人調動更多的軍隊來追剿他們。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匈奴人發現這些地獄般場景的時候,十分憤怒,誓要把高寵的部隊剿滅。
目前匈奴人已調集了十八萬人馬對高寵進行追剿。
但在這遼闊的草原上,想追蹤一個機動力較高的萬餘人馬,顯然這十八萬大軍不能合兵一處追擊。他們以萬人為伍,分出十八路人馬對高寵的部隊進行地毯式的搜索圍剿。
隨著匈奴人大範圍的找尋,高寵、謝三金率軍東躲西藏,已經被匈奴人不斷壓縮可活動範圍,以高寵部隊所在的位置計算,方圓兩百裏幾乎被匈奴人包圍,眼看著不久後就要被匈奴人的十八萬大軍圍死。
雖然局勢對高寵的部隊十分不利,但他手下遠征軍的戰士情緒卻並不低落。
這要歸功於謝三金不斷給將士們做思想工作,其核心就是‘我們已經屠戮了兩個匈奴部落,匈奴人對我們恨之入骨,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了,這輩子都不可能投降了,隻有全體將士齊心用力,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當然這樣說隻能讓將士們團結起來,還達不到士氣高昂的地步。
謝三金又組織所有中高層軍官開會,給他們劃出了一條可行的辦法,讓他們能看到突破包圍的希望,從而傳達給每一位遠征軍將士,使全軍鬥誌高昂、意誌空前堅定。
謝三金之所以能這樣,完全出自張豪對其的教導,在張豪教導他的過程中,張豪曾講解了一個數萬人突破數十萬人包圍的經典戰例――四渡赤水。
這是張豪現實世界所在的國度開國太祖親自指揮的最得意之作,張豪稍微修改成冷兵器時代的作戰講解給謝三金聽,其實大致也差不多。
張豪曾給謝三金說過,四渡赤水能夠成功有幾個要素:
一、指揮者高超的指揮能力。
二、對情報判斷的精準。
三、戰士鐵一般的意誌力。
先壓下第一條不說,別說謝三金現在沒有太祖的軍事指揮能力,就算是張豪也沒有。但是現在情況已經這樣了,不行也得行,必須趕鴨子上架。
謝三金現在需要解決的是第二條和第三條。
為了完成情報的收集,作為此次主將的高寵親自上陣成為斥候,不斷刺探各路匈奴人馬的動向,又憑著自己高超的武藝來去自如,算是解決了情報的問題。
順便一提,高寵所騎之馬是張豪親自為高寵挑選的良駒,取名神行蓋世,是一匹四肢矯健、肌肉飽滿的黑馬。
高寵前世就是因為所騎之馬不給力,導致馬失前蹄,自己被滑車壓死。因此張豪為了防止高寵重蹈覆轍,特意為他配了一匹寶馬。
在高寵不斷探索方圓兩百裏匈奴人軍隊所在位置的時候,這匹叫做神行蓋世的黑馬功勞甚大,其耐力驚人,速度也不慢,跟隨高寵擺脫了所有匈奴人騎兵的追擊。uu看書 .uanhu
至於第三條軍隊的意誌力,謝三金天天給全軍將士做思想工作,灌輸投降無用論,使所有將士都深刻地認識到必須聽從指揮,團結合作,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因此意誌力的問題也算解決了,畢竟求生才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高寵花了不到兩天時間,就探明了匈奴人所有人馬所在位置,他一剛回到遠征軍隊伍裏,就和謝三金一起召集所有中層以上的將領開會,準備商討作戰事宜。
為了保持機動性,高寵的遠征軍並未紮營,因此他們就在露天的草原上圍成一圈席地而坐,鋪開三尺長寬的地圖開始討論。
高寵用石墨在地圖上畫下目前匈奴人所有人馬所在的大概位置,開始介紹到目前的態勢:“本將軍已經探明一共有十八支匈奴人馬對我軍形成包圍。其中北麵八支,南麵兩支,東麵六支,西麵兩支。每支部隊大約都在萬餘人左右。”
“這北麵乃是匈奴人追擊過來的主要方向,部隊多可以理解,為何東麵會有六支隊伍?”一名遠征軍團長疑惑道。
“我在東麵探得,那裏有一處匈奴人的部落,他們應是怕我們前去屠戮,才在東麵會出現這麽多部隊。”高寵解釋道。
謝三金詳細打量著地圖,良久後才說道:“東麵有一條河流,因此我們移動之時,東麵的匈奴人因為要渡河而追擊會最慢,我們先往西走,讓匈奴人覺得我們會選擇薄弱的地方突圍。當把北麵和南麵的匈奴部隊調到西麵時,我們立刻折返,在北麵和南麵的匈奴人還未合圍之前,穿插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