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手觸到蟠龍玉璽後,眼前顯現一篇靈氣繪製的奏章,剛看到開頭朱由校臉色就是一變,當閱覽完畢後再忍不住怒火,一掌拍在禦案上,將禦案“轟”的一聲拍得四分五裂。
“狗膽包天!連一國宰輔也敢拘禁,簡直大逆不道,目無君父!”
朱由校臉上冷的可以刮下一層冰來,他是真的怒了,從未想過,區區一個地方豪族竟敢拘禁他的宰輔,這是在打他的臉啊!
若不能以雷霆之怒將之蕩平,那皇明在民間還有什麽威嚴可言?屆時豈不是連鄉間草頭王也敢蔑視朝廷?
“魏伴伴,製詔!”
“喏。”
“詔令神衛軍都指揮使曹文詔,即刻率領神機營及神衛軍出京,限一日內抵達延慶平叛,延慶凡韓氏所屬夷三族!”
朱由校這時怒火衝天,連自己劃拉的五十名神衛軍侍衛都放了出去。
“喏!”
魏忠賢是司禮監秉筆,按理在一般情況下司禮監有批紅權,沒有擬詔權,擬詔的權利屬於翰林院,但眼前並非一般情況,內閣宰輔被拘禁,這性質太惡劣了,和造反沒什麽區別,因此是可以從權的。
揮手示意魏忠賢和駱思恭離開後,朱由校半躺在龍椅上陷入沉思。
朱國禎急奏上所提的事,他心裏頗為疑慮,奏報說到他拿出韓家侵占民田的證據後,韓家斷然否認,直言人證錢阿四的田契是假,韓家甚至拿出了同樣的田契。
朱由校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韓家和知縣衙門勾結以為錢阿四一家已死偽造的,豪族與地方官員勾結蘊含的意味著實讓他覺得可怖。
他相信不止一個延慶如此,必定還有更多的地方也是如此,作為皇明政權最基本的知縣,竟已如此大膽,連考成法和大計也不再畏懼,為了財貨不惜勾結地方魚肉百姓,這樣的地方官,他還能信任?
基層不穩,那他不惜耗費巨額戰功兌換的定世樹不僅起不到提升國運的作用,反而還會加速大明崩塌。
靈氣複蘇帶來極大好處的同時也意味著什麽妖魔鬼怪都會跳出來,數千年來這片大地就從來不缺奇人異怪。
朱由校驀然明悟,就算他有著超凡力量,甚至成為這個世界最強的存在,但對於一個國家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的作用,治國不在力量還是要落到吏治上。
“傳所有在京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及都禦史來乾清宮議事!”
“喏。”
此時,朱由校全部心思都落到如何整頓吏治上,至於延慶一事,他隻有被侵犯威嚴的憤怒而並不當太大的事,在他看來有全員裝備最先進火器的神機營再加五十神衛軍戰士,朱國禎奏章所提到的法力高深的妖道也不可能對抗得了。
不多時,首輔葉向高,東閣大學士顧秉謙,文淵閣大學士何宗彥,兵部尚書李春燁、刑部尚書喬允升、工部尚書王舜鼎、戶部尚書李宗延、農部尚書徐光啟、督察院右都禦史孫瑋齊至。
禮部尚書魏廣微被貶出缺,至於吏部尚書則因前尚書趙南星因身涉東林被抄家砍頭還未增補同樣出缺,另有新設法部和民部尚書也因沒有合適人選暫時出缺。
“臣等敬問陛下聖躬?”
“朕躬安,諸卿平身,賜坐!”
“謝陛下。”
“朕傳眾卿來此是有幾件事要問問諸卿!”
“臣等必據實以奏!”部閣大佬們立刻起身鞠躬,表明態度。
“孫卿,本朝外官大計與京察定於何年?”
“回稟陛下,今年為葵亥年合該京察,因吏部尚書出缺,因此今年京察將難以施行!大計則於去年已完成考核!”孫瑋不加思索道。
所謂京察就是每六年舉行一次考核京官的製度,而大計則是每三年考核地方官員的製度,大明以這種固定期限的考核來決定全國官員的升貶。
朱由校不動聲色:“去年大計時延慶知縣陳平和考核結果如何?”
孫瑋心裏一跳,區區一個地方知縣,皇帝竟專門拿出來問他,他已隱隱感覺到不妙。
如今吏部尚書出缺,能回答的隻有他,隻能硬著頭皮老老實實道:“此人民間官聲頗優,雖戶籍並無增加,卻也因此考績為中上!”
“考績中上?官聲頗優?”朱由校加重語氣。
孫瑋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腿肚子都在鑽筋,可事實俱在他不敢胡言亂語,每一次大計的結果在吏部和督察院可都是有存檔的。
“諸卿且看看再議!”朱由校不再多說,在蟠龍玉璽上隨著心意一點。
朱國禎的奏章頓時化作虹光分散落入在場大佬的官印,所有人急忙取出官印,以文氣注入閱覽。
當一目十行閱畢後所有大佬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孫瑋臉色慘白,跪下大禮參拜,脫帽謝罪:“此臣之罪,臣年邁不能明辨良莠之吏,愧對陛下厚望,臣請乞骸骨!”
朱由校眉頭一皺:“起來罷,朕無意怪罪誰,天下官吏數以萬計,卻僅以督察院及吏部寥寥數百人監察,有所錯漏並非多大的罪過!”
孫瑋一愣,u看書 uuans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竟主動在為他開脫,剛才的奏章他也看過了,這是潑天大的事,國朝自洪武一來,還從未出現過這麽惡劣的事,說句難聽的這是比造反還惡劣啊!
造反說白了隻針對老朱家而已,身為皇帝肯定認為這是罪大惡極,但實際上對於整個官府威信的影響肯定沒羈押宰輔來得大!
出了這等事,怎麽可能不追究責任?第一責任人肯定是延慶知縣陳平和,這貨下場簡直可以預見,抄家問斬都算輕的,而吏部尚書和他這督察院右都禦史也肯定有責任。
吏部尚書早就抄家問斬了,這個鍋隻能他來背,現在皇帝卻表現出不追究的態度。
孫瑋心中一熱,感動的五體投地,這說明皇帝是真的理解他的難處。
“諸卿以為何?”
大佬們眉頭緊鎖,腦子急速思索,在座的都是政治智慧超人的重臣,不難明白皇帝問的根本不是怎麽處置這事,而是此事背後所藏的吏治問題該怎麽解決。
顧炳輝急於搬回之前在皇帝麵前的失分,起身鞠躬:“臣以為,此事緣由還在吏治,可將三年一大計縮小至兩年一計從而考公,並增設巡按禦史,以達每季一巡,每季更換不同巡按禦史交叉巡查!”
大明在吏治結構上還是很給力的,本來就常設巡查禦史一職,每年八月出巡地方,考核各省府縣主官的治理,顧炳輝的意思就是增加出巡頻率,從一年一巡變成每個季度都有一次巡查,而且還更換不同禦史,最大程度增加地方官隱瞞巡查禦史的成本。
“狗膽包天!連一國宰輔也敢拘禁,簡直大逆不道,目無君父!”
朱由校臉上冷的可以刮下一層冰來,他是真的怒了,從未想過,區區一個地方豪族竟敢拘禁他的宰輔,這是在打他的臉啊!
若不能以雷霆之怒將之蕩平,那皇明在民間還有什麽威嚴可言?屆時豈不是連鄉間草頭王也敢蔑視朝廷?
“魏伴伴,製詔!”
“喏。”
“詔令神衛軍都指揮使曹文詔,即刻率領神機營及神衛軍出京,限一日內抵達延慶平叛,延慶凡韓氏所屬夷三族!”
朱由校這時怒火衝天,連自己劃拉的五十名神衛軍侍衛都放了出去。
“喏!”
魏忠賢是司禮監秉筆,按理在一般情況下司禮監有批紅權,沒有擬詔權,擬詔的權利屬於翰林院,但眼前並非一般情況,內閣宰輔被拘禁,這性質太惡劣了,和造反沒什麽區別,因此是可以從權的。
揮手示意魏忠賢和駱思恭離開後,朱由校半躺在龍椅上陷入沉思。
朱國禎急奏上所提的事,他心裏頗為疑慮,奏報說到他拿出韓家侵占民田的證據後,韓家斷然否認,直言人證錢阿四的田契是假,韓家甚至拿出了同樣的田契。
朱由校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韓家和知縣衙門勾結以為錢阿四一家已死偽造的,豪族與地方官員勾結蘊含的意味著實讓他覺得可怖。
他相信不止一個延慶如此,必定還有更多的地方也是如此,作為皇明政權最基本的知縣,竟已如此大膽,連考成法和大計也不再畏懼,為了財貨不惜勾結地方魚肉百姓,這樣的地方官,他還能信任?
基層不穩,那他不惜耗費巨額戰功兌換的定世樹不僅起不到提升國運的作用,反而還會加速大明崩塌。
靈氣複蘇帶來極大好處的同時也意味著什麽妖魔鬼怪都會跳出來,數千年來這片大地就從來不缺奇人異怪。
朱由校驀然明悟,就算他有著超凡力量,甚至成為這個世界最強的存在,但對於一個國家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的作用,治國不在力量還是要落到吏治上。
“傳所有在京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及都禦史來乾清宮議事!”
“喏。”
此時,朱由校全部心思都落到如何整頓吏治上,至於延慶一事,他隻有被侵犯威嚴的憤怒而並不當太大的事,在他看來有全員裝備最先進火器的神機營再加五十神衛軍戰士,朱國禎奏章所提到的法力高深的妖道也不可能對抗得了。
不多時,首輔葉向高,東閣大學士顧秉謙,文淵閣大學士何宗彥,兵部尚書李春燁、刑部尚書喬允升、工部尚書王舜鼎、戶部尚書李宗延、農部尚書徐光啟、督察院右都禦史孫瑋齊至。
禮部尚書魏廣微被貶出缺,至於吏部尚書則因前尚書趙南星因身涉東林被抄家砍頭還未增補同樣出缺,另有新設法部和民部尚書也因沒有合適人選暫時出缺。
“臣等敬問陛下聖躬?”
“朕躬安,諸卿平身,賜坐!”
“謝陛下。”
“朕傳眾卿來此是有幾件事要問問諸卿!”
“臣等必據實以奏!”部閣大佬們立刻起身鞠躬,表明態度。
“孫卿,本朝外官大計與京察定於何年?”
“回稟陛下,今年為葵亥年合該京察,因吏部尚書出缺,因此今年京察將難以施行!大計則於去年已完成考核!”孫瑋不加思索道。
所謂京察就是每六年舉行一次考核京官的製度,而大計則是每三年考核地方官員的製度,大明以這種固定期限的考核來決定全國官員的升貶。
朱由校不動聲色:“去年大計時延慶知縣陳平和考核結果如何?”
孫瑋心裏一跳,區區一個地方知縣,皇帝竟專門拿出來問他,他已隱隱感覺到不妙。
如今吏部尚書出缺,能回答的隻有他,隻能硬著頭皮老老實實道:“此人民間官聲頗優,雖戶籍並無增加,卻也因此考績為中上!”
“考績中上?官聲頗優?”朱由校加重語氣。
孫瑋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腿肚子都在鑽筋,可事實俱在他不敢胡言亂語,每一次大計的結果在吏部和督察院可都是有存檔的。
“諸卿且看看再議!”朱由校不再多說,在蟠龍玉璽上隨著心意一點。
朱國禎的奏章頓時化作虹光分散落入在場大佬的官印,所有人急忙取出官印,以文氣注入閱覽。
當一目十行閱畢後所有大佬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孫瑋臉色慘白,跪下大禮參拜,脫帽謝罪:“此臣之罪,臣年邁不能明辨良莠之吏,愧對陛下厚望,臣請乞骸骨!”
朱由校眉頭一皺:“起來罷,朕無意怪罪誰,天下官吏數以萬計,卻僅以督察院及吏部寥寥數百人監察,有所錯漏並非多大的罪過!”
孫瑋一愣,u看書 uuans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竟主動在為他開脫,剛才的奏章他也看過了,這是潑天大的事,國朝自洪武一來,還從未出現過這麽惡劣的事,說句難聽的這是比造反還惡劣啊!
造反說白了隻針對老朱家而已,身為皇帝肯定認為這是罪大惡極,但實際上對於整個官府威信的影響肯定沒羈押宰輔來得大!
出了這等事,怎麽可能不追究責任?第一責任人肯定是延慶知縣陳平和,這貨下場簡直可以預見,抄家問斬都算輕的,而吏部尚書和他這督察院右都禦史也肯定有責任。
吏部尚書早就抄家問斬了,這個鍋隻能他來背,現在皇帝卻表現出不追究的態度。
孫瑋心中一熱,感動的五體投地,這說明皇帝是真的理解他的難處。
“諸卿以為何?”
大佬們眉頭緊鎖,腦子急速思索,在座的都是政治智慧超人的重臣,不難明白皇帝問的根本不是怎麽處置這事,而是此事背後所藏的吏治問題該怎麽解決。
顧炳輝急於搬回之前在皇帝麵前的失分,起身鞠躬:“臣以為,此事緣由還在吏治,可將三年一大計縮小至兩年一計從而考公,並增設巡按禦史,以達每季一巡,每季更換不同巡按禦史交叉巡查!”
大明在吏治結構上還是很給力的,本來就常設巡查禦史一職,每年八月出巡地方,考核各省府縣主官的治理,顧炳輝的意思就是增加出巡頻率,從一年一巡變成每個季度都有一次巡查,而且還更換不同禦史,最大程度增加地方官隱瞞巡查禦史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