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漢末武聖》最新章節...
“主公,萬萬不可。”
關羽得知劉宏身死,劉辨繼承皇位的消息以後,就準備興兵入雒陽。
當時關羽在雒陽時,君臣交心,無話不談。
劉宏已經明確表示過,不會冊封劉辨為太子。
可是現在,先是劉宏忽然死去,而後劉辨登基為帝,若沒有貓膩,關羽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
且兩者早有約定,劉宏將要動手之時,就會頒布密詔讓關羽進京。
可是直到現在,關羽都沒有等到詔書。
正是為此,關羽才心急火燎,想要趕赴雒陽穩住局勢,順便查明真相。
隻不過。
關羽剛剛下達命令,賈詡就急忙上前阻攔。
“文和為何攔我?”
賈詡說道:“主公雖忠心為國,奈何並未得到陛下征召,貿然領兵入京,與叛逆何異?”
“縱然主公並未有此等心思,天下人恐怕也不會這麽想。”
關羽聞言,臉色不由變得十分陰沉。
“我在並州厲兵秣馬,正是等待陛下詔書,如今詔書尚未抵達,陛下卻忽然駕崩,卻該如何是好?”
賈詡臉色鄭重道:“為今之計,隻能先行觀望,如果妄動,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關羽皺眉沉思良久,最終隻能深深歎息,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
事到如今,局勢已經超出掌控。
董卓早已被殺,沒有了這個禍國殃民之輩,就連關羽也看不清未來局勢。
“若何進果真執掌朝堂,以天子名義召我入京為官,奪我兵權,又當如何應對?”
賈詡道:“主公早已今非昔比。”
“大將軍真敢這麽做,主公完全可以借故推脫,料想大將軍也不敢逼迫過甚。”
關羽沉思許久,最終仍舊說道:“雖說我如今手中並無詔,不得擅自領兵入京,卻也不能消極等候。”
“我欲令高順、張飛二人,統帥一萬五千兵馬,提前駐紮於上黨。”
“若天下有變,即可率眾出河內,直指京師!”
兩人定計畢,關羽當即令高順為主帥、張飛為副將,令二人率領兩萬五千兵馬,星夜兼程趕往上黨,奪取天井關。
不僅如此。
關羽還讓徐晃領兵五千,屯於雁門郡,張濟領兵五千,屯於雲中郡。
就在並州軍被頻頻調動之時,京師消息也不斷傳來。
先是何進被十常侍誅殺。
而後袁紹殺宦官掌控洛陽。
最後丁原率軍迎天子,收降西園八校,被少帝封為劉辯司空,專權朝堂。
呂布被封為羽林中郎將,執掌禁軍,維持雒陽秩序。
李儒被封為郎中令,掌管皇宮警衛。
“真沒想到,何進居然還是被殺,丁原反而代替了董卓入主雒陽。”
關羽看著手中消息,眉頭緊緊皺起。
平陰城內,呂方已經躲起來幾個月,都未能等到呂強的到來。
與此同時,雒陽接連不斷有震撼消息傳來,也讓呂方隱隱感到不安。
“臨走之前,父親再三交代,此物關係重大,要我一定要保護好。”
“然而,我等待這麽長時間,父親仍舊杳無音訊,卻該如何是好?”
呂方看著手中,被包裹得嚴嚴實實之物,表情有些陰晴不定。
呂強可是鄭重交代過,此物關係重大,不可貿然查看。
可是如今,呂強生死未卜。
呂方也不可能,拿著這個未知東西,始終躲在平陰城內。
“也不知道,父親如今究竟如何。”
“既然此物關係重大,父親卻遲遲不來與我匯合,莫非已經遭遇不測?”
想到這裏,呂方心中就感到無比煩躁。
“不管了。”
“我背井離鄉,東躲西藏這麽長時間,總應該知道保護的究竟是什麽東西吧。”
呂方眼中閃過堅定之色,而後深吸一口氣,就將手伸向了那個東西。
“何進手握重兵,專政朝堂,今召征北大將軍關羽領兵入京,震懾宵小。”
“待除去何進匹夫,再冊立皇子協為太子,卿當為護國大將軍。”
掠過其餘內容。
呂方看完這段以後,再想到這段時間,京城發生的種種事情,不由感覺後背冷汗淋漓。
“如此重要密詔,父親若能脫身,絕不可能拖延至今,都不來相見。”
“難道說,父親已經遇難?”
想到這裏,呂方就不由握緊了拳頭,淚水也在眼眶內不停打轉。
不過很快,他就抹掉了眼淚。
“父親忠君為國,深得陛下信任,否則也不可能擁有密詔。”
“雖然父親如今不在,我身為其子,定要秉承先帝遺願,將此密詔交到征北大將軍手中。”
做完決定以後,呂方當即鄭重收起密詔,而後喬裝打扮,日夜兼程朝著晉陽疾行而去。
雒陽,司空府。
“砰!”
丁原抓起精美瓷器,狠狠摔倒在地。
“我已經百般妥協、忍讓,奈何袁紹等人仍舊不知好歹,處處與我做對。”
丁原入主雒陽以後,當即聽從李儒建議,迅速掌控了雒陽軍政大權。
可惜的是。
丁原終究隻是武夫,那些世家大族、朝中公卿,從未真正瞧得起他。
若非丁原手握重兵,恐怕早就被滿朝公卿排擠至死。
雖說丁原掌控雒陽軍政大權,政令卻仍舊需要通過滿朝公卿施行。
他擺出禮賢下士姿態,卻從未得到過滿朝公卿的真正認可,隻是敷衍了事罷了。
特別是袁紹所在的袁氏,更是陽奉陰違,這才讓丁原怒火中燒。
“袁氏謀劃已久,本來就已經能夠執掌朝堂,卻被主公摘了桃子,uu看書.ukahu.om 肯定心懷怨恨,不得不防。”
李儒目光如炬,很快就看出其中關鍵。
丁原卻是說道:“話雖如此,然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聲望卓絕。”
“我若動袁氏,肯定與天下為敵,卻該如何是好?”
李儒沉吟半晌,道:“留袁紹等人在洛陽,早晚都是禍害,不如外方為官。”
“此舉既能表達明公善意,又能讓這些遠離朝堂,豈非兩全其美之策?”
“且袁氏雖聲望卓絕,卻也並非無人能夠製衡。”
“明公不妨召天下名士入京,且為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以及眾多因因黨錮之禍遇害之士人平反。”
“如此,定能得到士人支持。”
丁原深以為然,當即依計行事。
“主公,萬萬不可。”
關羽得知劉宏身死,劉辨繼承皇位的消息以後,就準備興兵入雒陽。
當時關羽在雒陽時,君臣交心,無話不談。
劉宏已經明確表示過,不會冊封劉辨為太子。
可是現在,先是劉宏忽然死去,而後劉辨登基為帝,若沒有貓膩,關羽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
且兩者早有約定,劉宏將要動手之時,就會頒布密詔讓關羽進京。
可是直到現在,關羽都沒有等到詔書。
正是為此,關羽才心急火燎,想要趕赴雒陽穩住局勢,順便查明真相。
隻不過。
關羽剛剛下達命令,賈詡就急忙上前阻攔。
“文和為何攔我?”
賈詡說道:“主公雖忠心為國,奈何並未得到陛下征召,貿然領兵入京,與叛逆何異?”
“縱然主公並未有此等心思,天下人恐怕也不會這麽想。”
關羽聞言,臉色不由變得十分陰沉。
“我在並州厲兵秣馬,正是等待陛下詔書,如今詔書尚未抵達,陛下卻忽然駕崩,卻該如何是好?”
賈詡臉色鄭重道:“為今之計,隻能先行觀望,如果妄動,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關羽皺眉沉思良久,最終隻能深深歎息,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
事到如今,局勢已經超出掌控。
董卓早已被殺,沒有了這個禍國殃民之輩,就連關羽也看不清未來局勢。
“若何進果真執掌朝堂,以天子名義召我入京為官,奪我兵權,又當如何應對?”
賈詡道:“主公早已今非昔比。”
“大將軍真敢這麽做,主公完全可以借故推脫,料想大將軍也不敢逼迫過甚。”
關羽沉思許久,最終仍舊說道:“雖說我如今手中並無詔,不得擅自領兵入京,卻也不能消極等候。”
“我欲令高順、張飛二人,統帥一萬五千兵馬,提前駐紮於上黨。”
“若天下有變,即可率眾出河內,直指京師!”
兩人定計畢,關羽當即令高順為主帥、張飛為副將,令二人率領兩萬五千兵馬,星夜兼程趕往上黨,奪取天井關。
不僅如此。
關羽還讓徐晃領兵五千,屯於雁門郡,張濟領兵五千,屯於雲中郡。
就在並州軍被頻頻調動之時,京師消息也不斷傳來。
先是何進被十常侍誅殺。
而後袁紹殺宦官掌控洛陽。
最後丁原率軍迎天子,收降西園八校,被少帝封為劉辯司空,專權朝堂。
呂布被封為羽林中郎將,執掌禁軍,維持雒陽秩序。
李儒被封為郎中令,掌管皇宮警衛。
“真沒想到,何進居然還是被殺,丁原反而代替了董卓入主雒陽。”
關羽看著手中消息,眉頭緊緊皺起。
平陰城內,呂方已經躲起來幾個月,都未能等到呂強的到來。
與此同時,雒陽接連不斷有震撼消息傳來,也讓呂方隱隱感到不安。
“臨走之前,父親再三交代,此物關係重大,要我一定要保護好。”
“然而,我等待這麽長時間,父親仍舊杳無音訊,卻該如何是好?”
呂方看著手中,被包裹得嚴嚴實實之物,表情有些陰晴不定。
呂強可是鄭重交代過,此物關係重大,不可貿然查看。
可是如今,呂強生死未卜。
呂方也不可能,拿著這個未知東西,始終躲在平陰城內。
“也不知道,父親如今究竟如何。”
“既然此物關係重大,父親卻遲遲不來與我匯合,莫非已經遭遇不測?”
想到這裏,呂方心中就感到無比煩躁。
“不管了。”
“我背井離鄉,東躲西藏這麽長時間,總應該知道保護的究竟是什麽東西吧。”
呂方眼中閃過堅定之色,而後深吸一口氣,就將手伸向了那個東西。
“何進手握重兵,專政朝堂,今召征北大將軍關羽領兵入京,震懾宵小。”
“待除去何進匹夫,再冊立皇子協為太子,卿當為護國大將軍。”
掠過其餘內容。
呂方看完這段以後,再想到這段時間,京城發生的種種事情,不由感覺後背冷汗淋漓。
“如此重要密詔,父親若能脫身,絕不可能拖延至今,都不來相見。”
“難道說,父親已經遇難?”
想到這裏,呂方就不由握緊了拳頭,淚水也在眼眶內不停打轉。
不過很快,他就抹掉了眼淚。
“父親忠君為國,深得陛下信任,否則也不可能擁有密詔。”
“雖然父親如今不在,我身為其子,定要秉承先帝遺願,將此密詔交到征北大將軍手中。”
做完決定以後,呂方當即鄭重收起密詔,而後喬裝打扮,日夜兼程朝著晉陽疾行而去。
雒陽,司空府。
“砰!”
丁原抓起精美瓷器,狠狠摔倒在地。
“我已經百般妥協、忍讓,奈何袁紹等人仍舊不知好歹,處處與我做對。”
丁原入主雒陽以後,當即聽從李儒建議,迅速掌控了雒陽軍政大權。
可惜的是。
丁原終究隻是武夫,那些世家大族、朝中公卿,從未真正瞧得起他。
若非丁原手握重兵,恐怕早就被滿朝公卿排擠至死。
雖說丁原掌控雒陽軍政大權,政令卻仍舊需要通過滿朝公卿施行。
他擺出禮賢下士姿態,卻從未得到過滿朝公卿的真正認可,隻是敷衍了事罷了。
特別是袁紹所在的袁氏,更是陽奉陰違,這才讓丁原怒火中燒。
“袁氏謀劃已久,本來就已經能夠執掌朝堂,卻被主公摘了桃子,uu看書.ukahu.om 肯定心懷怨恨,不得不防。”
李儒目光如炬,很快就看出其中關鍵。
丁原卻是說道:“話雖如此,然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聲望卓絕。”
“我若動袁氏,肯定與天下為敵,卻該如何是好?”
李儒沉吟半晌,道:“留袁紹等人在洛陽,早晚都是禍害,不如外方為官。”
“此舉既能表達明公善意,又能讓這些遠離朝堂,豈非兩全其美之策?”
“且袁氏雖聲望卓絕,卻也並非無人能夠製衡。”
“明公不妨召天下名士入京,且為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以及眾多因因黨錮之禍遇害之士人平反。”
“如此,定能得到士人支持。”
丁原深以為然,當即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