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漢末武聖》最新章節...
卻說何進誅殺蹇碩,統領禁軍以後,權勢滔天。
袁紹趁機勸諫:“前竇武欲誅內寵反為所害者,因其言語漏泄,而五營百官畏懼宦官之故也。”
“今將軍貴為國舅,兄弟二人又統領天下兵馬,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皆願竭力效命,萬事都在在掌握,此天讚之時也。”
“將軍宜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進聞言大喜。
不過很快,他就有些憂慮的說道:“誅殺宦官需謹慎行事,我如今身在宮闈,為陛下守靈,若事情泄露,宦官豈會坐以待斃?”
何進這是擔心事情泄露,自己呆在宮內被十常侍謀害。
袁紹笑曰:“今陛下靈柩尚在前殿,將軍可以受詔統領禁兵、不宜輕出入宮省為由,離開皇宮,如此可除後顧之憂。”
何進深以為然,乃稱疾不入陪喪,又不送天子屍骨於皇陵。
就在劉宏被下葬期間,何進已經與袁紹等人,商議好了除掉十常侍之策。
何進以其計告知太後。
何太後當即反駁道:“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規矩,不可廢也。”
“且先帝去世不久,若不依靠宦官,我又如何能夠壓製朝臣、士人?”
何進聞言,這才有所警覺。
士人之所以依附何進,正是為了借助其手中權力,而後除掉宦官。
假如宦官全部被除掉,何進與士人之間就沒有了共同敵人,那時雙方恐怕就要走到對立麵。
雖說何進現在權勢滔天,卻也知道那些士人,並沒有真正瞧得起自己。
故此,何進也有些猶豫。
奈何袁紹及士大夫、黨人,紛紛請奏殺盡宦官,以報往日之仇。
何進無奈,不得不做出妥協,準備隻誅殺那些為首宦官。
袁紹再諫:“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除,後必為患。”
何太後母親舞陽君,以及其弟何苗,知道袁紹等人欲誅宦官之時,也都想要保住宦官。
首先,何氏能夠有今日恩寵,與十常侍脫不開關係。
且十常侍皆富甲天下,以重金賄賂舞陽君以及何苗,更是讓二人親近宦官。
最為重要的是。
何氏並非望族出身,縱然如今執掌朝堂,也不可能真正壓製世家大族。
若沒有了宦官,世家下一個目標就會是何氏。
以宦官製衡世家之策,並非隻有劉宏會用,何苗也覺得這樣做對於何氏有利。
二人勸說何進。
卻不想,何進被袁紹等人再三逼迫,也沒有辦法拒絕。
何苗當即暗中告知何太後:“大將軍及士族欲擅殺左右親信,專權以弱陛下。”
何太後聞言心中懷疑,當即與何進產生間隙。
她雖然也是何進妹妹,卻也更看重自己兒子皇位,自然不想大漢江山落入旁人之手。
何皇後如今,也隻能倚靠十常侍了。
何皇後遂下詔書怒斥何進,不準其采納袁紹等人之言,誅殺宦官。
何進本來就猶豫不決。
如今得到何皇後詔書,自然找到台階下,就不願繼續誅殺宦官。
袁氏府邸,袁紹麵沉如水。
“何進優柔寡斷,不願誅殺十常侍,卻是如何是好?”
他與袁氏謀劃這麽久,以為天子駕崩之後,士族就能重新執掌朝堂。
想做到這點,首先就是要除掉十常侍,而後再除掉何進。
他們本來想利用何進誅殺十常侍,然後再對付何進,卻不想到了最後,何進居然不願誅殺十常侍。
如此,事情就要超出袁紹等人預料之外了。
許攸卻是冷笑道:“本初難道真以為,何進乃是因為優柔寡斷,才不肯誅殺十常侍?”
袁紹先是一愣,繼而問道:“不如此,又是何等緣故?”
許攸道:“我等行事雖周密,那何進又豈會沒有絲毫察覺。”
“十常侍若被除掉,何進就沒有了製衡世家手段,縱然手握重兵,也會被玩弄於鼓掌之中。”
“何進並非優柔寡斷,不敢殺十常侍,隻是不願耳。”
袁紹聞言,臉色當即沉了下來。
“事已至此,卻當如何應對?”
許攸笑道:“此事易耳。”
“隻要給何進足夠信心,令其知道誅殺十常侍以後,仍舊不懼我等。”
“如此,何進自然不會繼續留下十常侍。”
袁紹問道:“如何才能堅其心誌?”
許攸道:“何進擔任大將軍久矣,所提拔將領亦不在少數。”
“若本初向何進建議,令其召四方猛將引軍入京都,何進必定以為天下盡在掌握中。”
“那時,他自然沒有了後顧之憂。”
袁紹卻是皺眉道:“若果真如此,縱然最終能夠除掉宦官,我們又當如何製衡何進?”
許攸滿臉不屑:“何進不過一介匹夫,縱然手握重兵,亦何懼哉?”
“且那些受何進提拔之人,也不見得會有多少忠誠,本初你說是也不是?”
聽到這裏,袁紹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何進出身不好,縱然極力拉攏世家大族,甚至非常優待袁紹等人。
然而袁紹這些世家子弟,仍舊從心底瞧不起何進。
他們就是如此,那些被何進提拔的將領,想必大多也持有這種態度。
既然這樣,袁紹還需要擔心什麽?
兩人定計畢,袁紹當即麵見何進,進言道:“大將軍若有所忌憚,不妨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詐稱欲起兵誅宦官,以脅太後。”
“太後聞言,必定畏懼,而後下令殺十常侍。”
“縱有變故,大將軍手握重兵,亦何懼之有?”
何進聞言大喜,就準備依計行事。
主簿陳琳諫曰:“諺雲:‘掩目捕雀’捕一微物,尚不可自欺而得之,況以詐而理國事,其可成乎?”
“今將軍身傍皇威,手握重兵,欲誅閹豎,僅舉手之勞。”
“而反借外臣,令犯京闕,何異倒恃太阿,授人以柄?恐事無功,反生亂也!”
何進卻不聽諫言,仍舊依照袁紹計策行事。
何進遂令大將軍府掾王匡,返回家鄉泰山郡,招募五百強健弓箭手,屯於雒陽西側。
令東郡太守橋瑁,率眾屯於城皋。
又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放出風聲欲誅宦官。
相比起曆史上,隻是少了董卓而已。
何太後卻仍不屈服,始終想要保住十常侍,用以製衡何進以及朝臣。
何苗知道事情緊急,急忙勸諫何進:“我等起初從南陽而來,俱以貧賤,依靠十常侍才得貴富。”
“國家之事,並不簡單,正如覆水不可收也。”
“今若誅十常侍,又有何人鉗製士族?望兄深思之,且與宮內和好如初。”
何進聞言,越加猶豫不定。
袁紹擔心何進改變主意,於是威脅道:“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複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何進遂下定決心,以袁紹為司隸校尉、持符節,對此事有專橫獨斷之權,另外還冊封王允為河南尹,作為策應。
袁紹得到獨斷之權,當即暗中冷笑:“合該宦官與何進皆亡矣。”
袁紹當即令雒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並催促丁原等人快速進兵,準備進宮平樂觀。
直到此時,何太後才知道局勢失控,不由恐懼萬分。
她急忙罷免中常侍及小黃門,讓這些人前去何進那裏領罪,隻留何進平素親近之人守衛省中。
諸常侍小黃門皆詣何進謝罪,聽侯對方處置。
何進謂眾人曰:“天下混亂至此,皆因諸君之故。”
“今丁原等人即將領兵抵達,諸君何不趁早返回自己封地,好好過下半生?”
袁紹聞言大驚。
他完全沒有想到,何進到了最後居然不殺張讓等人,反而準備將他們放回封地。
袁紹再三勸諫何進殺掉眾宦官,何進卻已經下定決心,根本不聽勸諫。
張讓等人,雖然不想離開雒陽。
奈何大勢如此,他們也沒有辦法,反而謝過何進不殺之恩,準備收拾完畢當即返回封地,安安穩穩過完後半生。
卻說袁紹離去以後,心中暗恨何進。
他謂許攸曰:“何進不殺十常侍,卻當如何?”
許攸沉吟半晌,道:“本初不是有獨斷之權麽,可以大將軍名義,書信於各州郡,令各州郡官吏抓捕十常侍親眷。”
“本初再故意泄露這個消息,十常侍得知豈能罷休?”
“如此,既可借十常侍之手殺何進,本初又能以獨斷之權領兵殺十常侍。”
“何進與十常侍先後被除去,本初擔任司隸校尉且手持節仗,又有袁氏背後支持,天下權勢盡在手中。”
袁紹聞言,眼中當即精光暴漲。
卻說張讓等人,本來已經準備返回封地,安安穩穩渡過下半輩子。
他們卻忽然得知,何進命令各州郡官吏,捕殺自己親眷的消息,不由大驚失色。
張讓當即找來中常侍常侍段珪、畢嵐等人,厲聲說道:“何屠戶忘恩負義,表麵讓我等返回封地,實際上卻讓各州郡捉拿我等親眷。”
“今若不反抗,必死無疑。”
眾常侍也都憤憤不平,商議先行動手誅殺何進之策。
隻是眾人如今已經出宮,何進又手握兵權,想要殺掉對方並不容易。
不過眾人合計以後,終究還是想到了策略。
卻說張讓兒媳,乃何太後妹妹。
張讓向兒媳叩頭道:“受到老臣連累,你才不得不與我返回封地。”
“隻是我想到世受皇恩,如今卻要遠離宮殿,實在戀戀不舍,請讓我再一次進宮,隻要能夠看到太後以及陛下,哪怕日後回到家鄉,也死而無憾了。”
張讓兒媳聞言,就將此事告知何太後。
何太後感念張讓忠義,於是下詔讓諸常侍進宮,最後看天子一眼。
正好此時,何進也得知袁紹所作所為。
他雖然怨恨袁紹,卻更擔心張讓等人得到消息,而後對自己不利。
何進不敢怠慢,再次進宮麵見何太後,請求殺掉所有宦官。
張讓當即聚集宮內常侍,厲聲說道:“大將軍托病不居喪、不送葬,如今驟然來到宮中,難道是想讓竇氏之事再起?”
“我等若不先發製人,趁著對方在宮中之時動手,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眾常侍聞言盡皆大驚,而後齊聲喝道:“願聽張大人調遣!”
張讓遂率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從側門進,埋伏宮中。
待何進出來以後,張讓派人就假傳太後詔書,將何進引入宮中。
何進剛剛進入宮殿,張讓等人就手持利刃蜂擁而至。
張讓厲聲質問何進:“天下大亂,亦非獨我輩之罪也。”
“先帝曾與太後不合,幾乎將其皇後之位廢除,我等哭泣解救,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博取陛下歡心,渡過那個難關,隻是想要依附何氏耳。”
“今日汝忘恩負義,反而欲將我等滅族,簡直欺人太甚!”
“爾等隻言宮內常侍藏汙納垢,試問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
何進大驚,欲出言爭辯。
奈何眾常侍早已怒發衝冠,張讓剛剛說完,尚方監渠穆當即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
殺了何進,張讓說道:“何進雖死,然司隸校尉袁紹、河南尹王允,皆為何進黨羽。”
“若不奪權除之,我等必遭橫禍。”
“我等不若擬矯詔,以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先奪袁紹、王允之權,再殺之以泄憤。”
眾常侍聞言,當即出言讚成。
尚書得到詔書,懷疑有假,喝道:“請大將軍出來議事。”
中黃門遂斬何進首級,將其扔給尚書,喝道:“何進謀反,已被誅殺。”
袁紹得到消息,遂與叔父袁隗商議:“欲誅宦官,u看書 ww.uukansh.om 必要先除其羽翼。”
“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許相,皆因諂媚十常侍,才能竊居如此高位,若不除之,必為後患。”
二人乃擬矯詔,召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許相前來,斬之。
殺了兩人以後,袁紹當即與車騎將軍何苗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
趙忠等人既然被除,袁紹當即秘密吩咐吳匡,殺何苗以奪權。
王匡乃對軍士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
軍士皆流涕曰:“願致死!”
王匡遂引兵襲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
袁紹得其眾,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者,不論老幼皆斬盡殺絕。
袁紹此番屠殺二千餘人,不少年幼無須非宦官者,亦被誤殺而死。
卻說何進誅殺蹇碩,統領禁軍以後,權勢滔天。
袁紹趁機勸諫:“前竇武欲誅內寵反為所害者,因其言語漏泄,而五營百官畏懼宦官之故也。”
“今將軍貴為國舅,兄弟二人又統領天下兵馬,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皆願竭力效命,萬事都在在掌握,此天讚之時也。”
“將軍宜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進聞言大喜。
不過很快,他就有些憂慮的說道:“誅殺宦官需謹慎行事,我如今身在宮闈,為陛下守靈,若事情泄露,宦官豈會坐以待斃?”
何進這是擔心事情泄露,自己呆在宮內被十常侍謀害。
袁紹笑曰:“今陛下靈柩尚在前殿,將軍可以受詔統領禁兵、不宜輕出入宮省為由,離開皇宮,如此可除後顧之憂。”
何進深以為然,乃稱疾不入陪喪,又不送天子屍骨於皇陵。
就在劉宏被下葬期間,何進已經與袁紹等人,商議好了除掉十常侍之策。
何進以其計告知太後。
何太後當即反駁道:“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規矩,不可廢也。”
“且先帝去世不久,若不依靠宦官,我又如何能夠壓製朝臣、士人?”
何進聞言,這才有所警覺。
士人之所以依附何進,正是為了借助其手中權力,而後除掉宦官。
假如宦官全部被除掉,何進與士人之間就沒有了共同敵人,那時雙方恐怕就要走到對立麵。
雖說何進現在權勢滔天,卻也知道那些士人,並沒有真正瞧得起自己。
故此,何進也有些猶豫。
奈何袁紹及士大夫、黨人,紛紛請奏殺盡宦官,以報往日之仇。
何進無奈,不得不做出妥協,準備隻誅殺那些為首宦官。
袁紹再諫:“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除,後必為患。”
何太後母親舞陽君,以及其弟何苗,知道袁紹等人欲誅宦官之時,也都想要保住宦官。
首先,何氏能夠有今日恩寵,與十常侍脫不開關係。
且十常侍皆富甲天下,以重金賄賂舞陽君以及何苗,更是讓二人親近宦官。
最為重要的是。
何氏並非望族出身,縱然如今執掌朝堂,也不可能真正壓製世家大族。
若沒有了宦官,世家下一個目標就會是何氏。
以宦官製衡世家之策,並非隻有劉宏會用,何苗也覺得這樣做對於何氏有利。
二人勸說何進。
卻不想,何進被袁紹等人再三逼迫,也沒有辦法拒絕。
何苗當即暗中告知何太後:“大將軍及士族欲擅殺左右親信,專權以弱陛下。”
何太後聞言心中懷疑,當即與何進產生間隙。
她雖然也是何進妹妹,卻也更看重自己兒子皇位,自然不想大漢江山落入旁人之手。
何皇後如今,也隻能倚靠十常侍了。
何皇後遂下詔書怒斥何進,不準其采納袁紹等人之言,誅殺宦官。
何進本來就猶豫不決。
如今得到何皇後詔書,自然找到台階下,就不願繼續誅殺宦官。
袁氏府邸,袁紹麵沉如水。
“何進優柔寡斷,不願誅殺十常侍,卻是如何是好?”
他與袁氏謀劃這麽久,以為天子駕崩之後,士族就能重新執掌朝堂。
想做到這點,首先就是要除掉十常侍,而後再除掉何進。
他們本來想利用何進誅殺十常侍,然後再對付何進,卻不想到了最後,何進居然不願誅殺十常侍。
如此,事情就要超出袁紹等人預料之外了。
許攸卻是冷笑道:“本初難道真以為,何進乃是因為優柔寡斷,才不肯誅殺十常侍?”
袁紹先是一愣,繼而問道:“不如此,又是何等緣故?”
許攸道:“我等行事雖周密,那何進又豈會沒有絲毫察覺。”
“十常侍若被除掉,何進就沒有了製衡世家手段,縱然手握重兵,也會被玩弄於鼓掌之中。”
“何進並非優柔寡斷,不敢殺十常侍,隻是不願耳。”
袁紹聞言,臉色當即沉了下來。
“事已至此,卻當如何應對?”
許攸笑道:“此事易耳。”
“隻要給何進足夠信心,令其知道誅殺十常侍以後,仍舊不懼我等。”
“如此,何進自然不會繼續留下十常侍。”
袁紹問道:“如何才能堅其心誌?”
許攸道:“何進擔任大將軍久矣,所提拔將領亦不在少數。”
“若本初向何進建議,令其召四方猛將引軍入京都,何進必定以為天下盡在掌握中。”
“那時,他自然沒有了後顧之憂。”
袁紹卻是皺眉道:“若果真如此,縱然最終能夠除掉宦官,我們又當如何製衡何進?”
許攸滿臉不屑:“何進不過一介匹夫,縱然手握重兵,亦何懼哉?”
“且那些受何進提拔之人,也不見得會有多少忠誠,本初你說是也不是?”
聽到這裏,袁紹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何進出身不好,縱然極力拉攏世家大族,甚至非常優待袁紹等人。
然而袁紹這些世家子弟,仍舊從心底瞧不起何進。
他們就是如此,那些被何進提拔的將領,想必大多也持有這種態度。
既然這樣,袁紹還需要擔心什麽?
兩人定計畢,袁紹當即麵見何進,進言道:“大將軍若有所忌憚,不妨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其引兵向京城,詐稱欲起兵誅宦官,以脅太後。”
“太後聞言,必定畏懼,而後下令殺十常侍。”
“縱有變故,大將軍手握重兵,亦何懼之有?”
何進聞言大喜,就準備依計行事。
主簿陳琳諫曰:“諺雲:‘掩目捕雀’捕一微物,尚不可自欺而得之,況以詐而理國事,其可成乎?”
“今將軍身傍皇威,手握重兵,欲誅閹豎,僅舉手之勞。”
“而反借外臣,令犯京闕,何異倒恃太阿,授人以柄?恐事無功,反生亂也!”
何進卻不聽諫言,仍舊依照袁紹計策行事。
何進遂令大將軍府掾王匡,返回家鄉泰山郡,招募五百強健弓箭手,屯於雒陽西側。
令東郡太守橋瑁,率眾屯於城皋。
又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放出風聲欲誅宦官。
相比起曆史上,隻是少了董卓而已。
何太後卻仍不屈服,始終想要保住十常侍,用以製衡何進以及朝臣。
何苗知道事情緊急,急忙勸諫何進:“我等起初從南陽而來,俱以貧賤,依靠十常侍才得貴富。”
“國家之事,並不簡單,正如覆水不可收也。”
“今若誅十常侍,又有何人鉗製士族?望兄深思之,且與宮內和好如初。”
何進聞言,越加猶豫不定。
袁紹擔心何進改變主意,於是威脅道:“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複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
何進遂下定決心,以袁紹為司隸校尉、持符節,對此事有專橫獨斷之權,另外還冊封王允為河南尹,作為策應。
袁紹得到獨斷之權,當即暗中冷笑:“合該宦官與何進皆亡矣。”
袁紹當即令雒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並催促丁原等人快速進兵,準備進宮平樂觀。
直到此時,何太後才知道局勢失控,不由恐懼萬分。
她急忙罷免中常侍及小黃門,讓這些人前去何進那裏領罪,隻留何進平素親近之人守衛省中。
諸常侍小黃門皆詣何進謝罪,聽侯對方處置。
何進謂眾人曰:“天下混亂至此,皆因諸君之故。”
“今丁原等人即將領兵抵達,諸君何不趁早返回自己封地,好好過下半生?”
袁紹聞言大驚。
他完全沒有想到,何進到了最後居然不殺張讓等人,反而準備將他們放回封地。
袁紹再三勸諫何進殺掉眾宦官,何進卻已經下定決心,根本不聽勸諫。
張讓等人,雖然不想離開雒陽。
奈何大勢如此,他們也沒有辦法,反而謝過何進不殺之恩,準備收拾完畢當即返回封地,安安穩穩過完後半生。
卻說袁紹離去以後,心中暗恨何進。
他謂許攸曰:“何進不殺十常侍,卻當如何?”
許攸沉吟半晌,道:“本初不是有獨斷之權麽,可以大將軍名義,書信於各州郡,令各州郡官吏抓捕十常侍親眷。”
“本初再故意泄露這個消息,十常侍得知豈能罷休?”
“如此,既可借十常侍之手殺何進,本初又能以獨斷之權領兵殺十常侍。”
“何進與十常侍先後被除去,本初擔任司隸校尉且手持節仗,又有袁氏背後支持,天下權勢盡在手中。”
袁紹聞言,眼中當即精光暴漲。
卻說張讓等人,本來已經準備返回封地,安安穩穩渡過下半輩子。
他們卻忽然得知,何進命令各州郡官吏,捕殺自己親眷的消息,不由大驚失色。
張讓當即找來中常侍常侍段珪、畢嵐等人,厲聲說道:“何屠戶忘恩負義,表麵讓我等返回封地,實際上卻讓各州郡捉拿我等親眷。”
“今若不反抗,必死無疑。”
眾常侍也都憤憤不平,商議先行動手誅殺何進之策。
隻是眾人如今已經出宮,何進又手握兵權,想要殺掉對方並不容易。
不過眾人合計以後,終究還是想到了策略。
卻說張讓兒媳,乃何太後妹妹。
張讓向兒媳叩頭道:“受到老臣連累,你才不得不與我返回封地。”
“隻是我想到世受皇恩,如今卻要遠離宮殿,實在戀戀不舍,請讓我再一次進宮,隻要能夠看到太後以及陛下,哪怕日後回到家鄉,也死而無憾了。”
張讓兒媳聞言,就將此事告知何太後。
何太後感念張讓忠義,於是下詔讓諸常侍進宮,最後看天子一眼。
正好此時,何進也得知袁紹所作所為。
他雖然怨恨袁紹,卻更擔心張讓等人得到消息,而後對自己不利。
何進不敢怠慢,再次進宮麵見何太後,請求殺掉所有宦官。
張讓當即聚集宮內常侍,厲聲說道:“大將軍托病不居喪、不送葬,如今驟然來到宮中,難道是想讓竇氏之事再起?”
“我等若不先發製人,趁著對方在宮中之時動手,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眾常侍聞言盡皆大驚,而後齊聲喝道:“願聽張大人調遣!”
張讓遂率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從側門進,埋伏宮中。
待何進出來以後,張讓派人就假傳太後詔書,將何進引入宮中。
何進剛剛進入宮殿,張讓等人就手持利刃蜂擁而至。
張讓厲聲質問何進:“天下大亂,亦非獨我輩之罪也。”
“先帝曾與太後不合,幾乎將其皇後之位廢除,我等哭泣解救,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博取陛下歡心,渡過那個難關,隻是想要依附何氏耳。”
“今日汝忘恩負義,反而欲將我等滅族,簡直欺人太甚!”
“爾等隻言宮內常侍藏汙納垢,試問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
何進大驚,欲出言爭辯。
奈何眾常侍早已怒發衝冠,張讓剛剛說完,尚方監渠穆當即拔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
殺了何進,張讓說道:“何進雖死,然司隸校尉袁紹、河南尹王允,皆為何進黨羽。”
“若不奪權除之,我等必遭橫禍。”
“我等不若擬矯詔,以用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先奪袁紹、王允之權,再殺之以泄憤。”
眾常侍聞言,當即出言讚成。
尚書得到詔書,懷疑有假,喝道:“請大將軍出來議事。”
中黃門遂斬何進首級,將其扔給尚書,喝道:“何進謀反,已被誅殺。”
袁紹得到消息,遂與叔父袁隗商議:“欲誅宦官,u看書 ww.uukansh.om 必要先除其羽翼。”
“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許相,皆因諂媚十常侍,才能竊居如此高位,若不除之,必為後患。”
二人乃擬矯詔,召前太尉樊陵及前司徒許相前來,斬之。
殺了兩人以後,袁紹當即與車騎將軍何苗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
趙忠等人既然被除,袁紹當即秘密吩咐吳匡,殺何苗以奪權。
王匡乃對軍士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
軍士皆流涕曰:“願致死!”
王匡遂引兵襲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
袁紹得其眾,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者,不論老幼皆斬盡殺絕。
袁紹此番屠殺二千餘人,不少年幼無須非宦官者,亦被誤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