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中,崇禎動情地對陳雨說:“望愛卿滌蕩群醜,大敗建奴,成就不世之功,不負朕之厚望。凱旋而歸之時,朕定率百官出城十裏相迎!”
陳雨鎮定地行禮:“臣必當全力以赴。”
崇禎招招手,一旁的王承恩領著小太監舉著一個明黃綢布蓋住的長形物體上前。
“此乃禦賜尚方寶劍,今賜予卿。從即日起,卿以征虜護國文武大將軍之名節製天下兵馬,見此劍如見朕,若征伐途中有不服軍令者,文臣武將,不論官職高低,皆可先斬後奏!”
陳雨沒有立刻接過尚方寶劍謝恩,而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崇禎一眼。
節製天下兵馬固然是大權在握,但戰時可對任何品階的文武官員先斬後奏更是權勢滔天,從明王朝建立之日起就從不曾有過,這柄尚方寶劍的含金量堪稱明朝之最。這個敏感的授權,已經觸及了封建皇權統治的底限,雖然陳雨挾大軍之威,迫使崇禎不得不就範,但他還是想看看崇禎的反應。
兩人目光相交一刹那,陳雨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甘、糾結,但更多的是希冀,以及大展宏圖的興奮。
看來,這位皇帝雖然有委屈,但借助大將之手成就宏圖偉業的念頭還是占了上風。陳雨心裏默默的想,這倒也符合對方的性格,眼下這一幕,和當年寄希望於“五年平遼”的袁崇煥頗有幾分相似,隻不過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迫,但皇帝建功立業的心思是一樣的。
揣測了皇帝的心思後,陳雨心裏有了主意,他接過尚方寶劍,推金山,倒玉柱,單膝跪地,將寶劍高舉過頂,大聲說:“陛下委以重任,臣不甚惶恐。古人詩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今日臣當著文武百官和數萬京城軍民的麵,對天起誓:如果不能擊敗偽汗皇太極,將建奴悉數驅逐出關,還大明一片淨土,臣無顏以對陛下,便卸甲歸田,辭去一切官職爵位,終身不踏入京城一步!”
因為皇帝在場,廣渠門前的大街上雖然人頭濟濟,但無論軍士還是百姓都不敢喧嘩,兩人的對話數十步之內清晰可聞,陳雨的誓言更是傳到了百步之外。這番擲地有聲的話,一下子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大臣們驚訝於陳雨誇下海口不給自己留後路,兵士和百姓們則聽得熱血沸騰,人人都被震住了。
崇禎更是吃驚,陳雨借“清君側”之名,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還控製了大部分軍權,把自己這個皇帝逼到了無路可退的死角,與曆史上諸多傀儡君王隻有一步之遙,估計若不是顧忌大義名分,弑君自立也不是不可能,卻沒想到在眾目睽睽之下,立下如此絕誓——要知道,辭去官職,不入京城,就等同於放棄了眼下擁有的一切權力,之前的作為全部成了無用功。
望著神情堅毅的陳雨,崇禎有些恍惚,這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他取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上權力,理應牢牢抓住才是,卻為何立下這般誓言,如果戰事不順,難道真的甘心拱手相讓?
士兵和百姓是淳樸的,他們不懂廟堂之上的黨爭傾軋和爾虞我詐,隻知道為了打韃子敢立下重誓的就值得尊敬,愣了片刻之後,許多人自發地歡呼起來。受到情緒感染,更多的人也跟著歡呼起來,廣渠門前大街的寂靜被打破,空氣中彌漫著自豪和揚眉吐氣的味道。
多少年了,京畿百姓親眼目睹清軍入關燒殺搶掠,鐵蹄所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朝廷卻無能為力,官兵屢戰屢敗,以至於產生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荒謬言論,今天終於有一個英雄站了出來,賭上自己的前程和命運,發誓要改變這一切,讓他們如何不高興?
陳雨掃視了一眼周圍,大臣們神情複雜,百姓們歡呼雀躍,微微一笑,舉著尚方寶劍高呼:“陛下勵精圖治,乃大明中興之主,臣若能僥幸擊退建奴,建功立業,必定仰仗陛下運籌帷幄、知人善用。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軍民的情緒正處於高漲之中,馬上被陳雨帶了節奏,呼啦啦跪下一大片,跟著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慌了,這樣的場合和氣氛下,他們哪敢置身事外,雖然不知道陳雨打的什麽主意,也隻能忙不迭地跪了下來,口裏跟著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感動得快哭了。這樣的場景,是他夢中都不敢想象的,兢兢業業做了這麽多年皇帝,不就是圖個萬眾敬仰的聖君之名嗎?
他顫抖著伸手扶起陳雨,哽咽著說:“卿不負朕,朕必不負卿。無論勝負,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今日君臣軍民見證,朕宣布:大軍凱旋歸來之日,朕必封卿為王,子孫萬代世襲罔替!”
幾乎所有大臣都驚訝地合不攏嘴,異姓封王,還世襲罔替,這還是他們熟悉的大明王朝嗎?在他們看來,文國公沽名釣譽,斷了自己後路已經無異於瘋狂,沒想到皇帝更瘋狂。要知道大明數百年來,除了開國初期和靖難之役,異姓封王的屈指可數,而且絕大多數還是死後追封,生前封王簡直是百年難見。
“謝陛下恩賜!”
陳雨意氣風發地站了起來,左手托起尚方寶劍,右手朝前一指:“全軍聽令,出發!”
如雷的歡呼聲中,大軍浩浩蕩蕩出城,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承載著皇帝和全城百姓希望的征途正式拉開帷幕。
五十裏外,清軍軍營。
“什麽,明軍出城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打斷了中軍大帳內持續了兩天的爭論,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都暫時緩和了下來。
多鐸興奮地舔了舔嘴唇,嚷嚷道:“難得明軍出城送死,要我說,與其在這裏打嘴仗,還不如各自領兵和明軍手底下見真章,誰打贏了誰就是主帥。肅親王,你敢嗎?”
不少人符合:“豫親王說的在理。明軍縮在城裏不好打,可是出了城還不是任咱們拿捏?論野戰,uu看書.ukansu.m 再多的明軍也不是大清勇士的對手!”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以勇猛著稱的豪格沒有接茬,而是尷尬地摸了摸鼻子。朝鮮之戰以前,他也是清軍野戰無敵論的忠實擁泵,可是那一場刺刀見紅的戰役動搖了他的自信,文登營銃炮的犀利和士兵肉搏時的英勇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單憑正藍旗,他根本不敢承諾野戰必勝。
多爾袞的神情比豪格自然,但也沒有順著多鐸的話頭接下去。安定門外的戰鬥,顛覆了他對明軍的認知,其實他和豪格一樣,獨領一旗不敢與文登營單打獨鬥,否則以對方的實力,無非是重演當初正白旗慘敗的一幕罷了。
阿濟格倒是躍躍欲試,他至今仍對當初的戰敗耿耿於懷,覺得明軍夜襲勝之不武,堂堂正正的戰鬥絕不會重蹈覆轍。可是看了看豪格和多爾袞的反應,再想想正藍旗和正白旗分別在朝鮮和京城的慘敗,猶豫了片刻,主動求戰的話還是咽了回去。
正主沒有吭聲,倒是其他沒有和文登營交過手的郡王和固山額真們蠢蠢欲動,要是能在這種敏感而關鍵的時候領兵擊敗名聲在外的文登營,那是多麽無上的榮耀啊!
就在這時,一名正黃旗的佐領跌跌撞撞衝進了大帳,慌亂地稟報:“陛下醒了!”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陳雨鎮定地行禮:“臣必當全力以赴。”
崇禎招招手,一旁的王承恩領著小太監舉著一個明黃綢布蓋住的長形物體上前。
“此乃禦賜尚方寶劍,今賜予卿。從即日起,卿以征虜護國文武大將軍之名節製天下兵馬,見此劍如見朕,若征伐途中有不服軍令者,文臣武將,不論官職高低,皆可先斬後奏!”
陳雨沒有立刻接過尚方寶劍謝恩,而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崇禎一眼。
節製天下兵馬固然是大權在握,但戰時可對任何品階的文武官員先斬後奏更是權勢滔天,從明王朝建立之日起就從不曾有過,這柄尚方寶劍的含金量堪稱明朝之最。這個敏感的授權,已經觸及了封建皇權統治的底限,雖然陳雨挾大軍之威,迫使崇禎不得不就範,但他還是想看看崇禎的反應。
兩人目光相交一刹那,陳雨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甘、糾結,但更多的是希冀,以及大展宏圖的興奮。
看來,這位皇帝雖然有委屈,但借助大將之手成就宏圖偉業的念頭還是占了上風。陳雨心裏默默的想,這倒也符合對方的性格,眼下這一幕,和當年寄希望於“五年平遼”的袁崇煥頗有幾分相似,隻不過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迫,但皇帝建功立業的心思是一樣的。
揣測了皇帝的心思後,陳雨心裏有了主意,他接過尚方寶劍,推金山,倒玉柱,單膝跪地,將寶劍高舉過頂,大聲說:“陛下委以重任,臣不甚惶恐。古人詩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今日臣當著文武百官和數萬京城軍民的麵,對天起誓:如果不能擊敗偽汗皇太極,將建奴悉數驅逐出關,還大明一片淨土,臣無顏以對陛下,便卸甲歸田,辭去一切官職爵位,終身不踏入京城一步!”
因為皇帝在場,廣渠門前的大街上雖然人頭濟濟,但無論軍士還是百姓都不敢喧嘩,兩人的對話數十步之內清晰可聞,陳雨的誓言更是傳到了百步之外。這番擲地有聲的話,一下子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大臣們驚訝於陳雨誇下海口不給自己留後路,兵士和百姓們則聽得熱血沸騰,人人都被震住了。
崇禎更是吃驚,陳雨借“清君側”之名,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還控製了大部分軍權,把自己這個皇帝逼到了無路可退的死角,與曆史上諸多傀儡君王隻有一步之遙,估計若不是顧忌大義名分,弑君自立也不是不可能,卻沒想到在眾目睽睽之下,立下如此絕誓——要知道,辭去官職,不入京城,就等同於放棄了眼下擁有的一切權力,之前的作為全部成了無用功。
望著神情堅毅的陳雨,崇禎有些恍惚,這到底是奸臣還是忠臣?他取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上權力,理應牢牢抓住才是,卻為何立下這般誓言,如果戰事不順,難道真的甘心拱手相讓?
士兵和百姓是淳樸的,他們不懂廟堂之上的黨爭傾軋和爾虞我詐,隻知道為了打韃子敢立下重誓的就值得尊敬,愣了片刻之後,許多人自發地歡呼起來。受到情緒感染,更多的人也跟著歡呼起來,廣渠門前大街的寂靜被打破,空氣中彌漫著自豪和揚眉吐氣的味道。
多少年了,京畿百姓親眼目睹清軍入關燒殺搶掠,鐵蹄所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朝廷卻無能為力,官兵屢戰屢敗,以至於產生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荒謬言論,今天終於有一個英雄站了出來,賭上自己的前程和命運,發誓要改變這一切,讓他們如何不高興?
陳雨掃視了一眼周圍,大臣們神情複雜,百姓們歡呼雀躍,微微一笑,舉著尚方寶劍高呼:“陛下勵精圖治,乃大明中興之主,臣若能僥幸擊退建奴,建功立業,必定仰仗陛下運籌帷幄、知人善用。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軍民的情緒正處於高漲之中,馬上被陳雨帶了節奏,呼啦啦跪下一大片,跟著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慌了,這樣的場合和氣氛下,他們哪敢置身事外,雖然不知道陳雨打的什麽主意,也隻能忙不迭地跪了下來,口裏跟著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感動得快哭了。這樣的場景,是他夢中都不敢想象的,兢兢業業做了這麽多年皇帝,不就是圖個萬眾敬仰的聖君之名嗎?
他顫抖著伸手扶起陳雨,哽咽著說:“卿不負朕,朕必不負卿。無論勝負,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今日君臣軍民見證,朕宣布:大軍凱旋歸來之日,朕必封卿為王,子孫萬代世襲罔替!”
幾乎所有大臣都驚訝地合不攏嘴,異姓封王,還世襲罔替,這還是他們熟悉的大明王朝嗎?在他們看來,文國公沽名釣譽,斷了自己後路已經無異於瘋狂,沒想到皇帝更瘋狂。要知道大明數百年來,除了開國初期和靖難之役,異姓封王的屈指可數,而且絕大多數還是死後追封,生前封王簡直是百年難見。
“謝陛下恩賜!”
陳雨意氣風發地站了起來,左手托起尚方寶劍,右手朝前一指:“全軍聽令,出發!”
如雷的歡呼聲中,大軍浩浩蕩蕩出城,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承載著皇帝和全城百姓希望的征途正式拉開帷幕。
五十裏外,清軍軍營。
“什麽,明軍出城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打斷了中軍大帳內持續了兩天的爭論,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都暫時緩和了下來。
多鐸興奮地舔了舔嘴唇,嚷嚷道:“難得明軍出城送死,要我說,與其在這裏打嘴仗,還不如各自領兵和明軍手底下見真章,誰打贏了誰就是主帥。肅親王,你敢嗎?”
不少人符合:“豫親王說的在理。明軍縮在城裏不好打,可是出了城還不是任咱們拿捏?論野戰,uu看書.ukansu.m 再多的明軍也不是大清勇士的對手!”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一向以勇猛著稱的豪格沒有接茬,而是尷尬地摸了摸鼻子。朝鮮之戰以前,他也是清軍野戰無敵論的忠實擁泵,可是那一場刺刀見紅的戰役動搖了他的自信,文登營銃炮的犀利和士兵肉搏時的英勇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單憑正藍旗,他根本不敢承諾野戰必勝。
多爾袞的神情比豪格自然,但也沒有順著多鐸的話頭接下去。安定門外的戰鬥,顛覆了他對明軍的認知,其實他和豪格一樣,獨領一旗不敢與文登營單打獨鬥,否則以對方的實力,無非是重演當初正白旗慘敗的一幕罷了。
阿濟格倒是躍躍欲試,他至今仍對當初的戰敗耿耿於懷,覺得明軍夜襲勝之不武,堂堂正正的戰鬥絕不會重蹈覆轍。可是看了看豪格和多爾袞的反應,再想想正藍旗和正白旗分別在朝鮮和京城的慘敗,猶豫了片刻,主動求戰的話還是咽了回去。
正主沒有吭聲,倒是其他沒有和文登營交過手的郡王和固山額真們蠢蠢欲動,要是能在這種敏感而關鍵的時候領兵擊敗名聲在外的文登營,那是多麽無上的榮耀啊!
就在這時,一名正黃旗的佐領跌跌撞撞衝進了大帳,慌亂地稟報:“陛下醒了!”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