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為了引出議和的論點,引經據典,搬出了東漢光武帝和北宋太宗的典故,殿中眾人都是人精,自然聽出了他的意思。但是與韃虜議和的事情太敏感,即便有人讚同,也不敢當出頭鳥,持反對意見的有心想駁斥,但楊嗣昌並沒有捅破議和的窗戶紙,想辯論也無從辯起,一時間殿內無人作聲。
崇禎環顧一圈,對大臣們的態度很不滿,點名溫體仁:“長卿,你是內閣之首,朕的股肱之臣,對文弱的話有何見解?”
溫體仁向來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選邊站,講究的是中庸之道,聽到崇禎點自己的名字,心中哀歎一聲,硬著頭皮站了出來,斟詞酌句地回答:“東漢初年國弱民貧,與匈奴議和,休養生息,是韜光養晦的明智之舉;宋太宗時經過太祖的數年治理,國力不俗,且遼國鐵騎自燕雲十六州頻繁南下,威脅大宋邊境,為收回國土,興師伐遼也是利國利民之舉,奈何兵敗高粱河,功敗垂成,也不能說做錯了,打仗嘛,本來就沒有必勝的道理……”
崇禎一聽非常失望,讓你站出來是幫忙的,不是探討古人的對錯,要說鑽研典故、以古鑒今,群臣大多是滿腹經綸,比你強的人多得是。現在這一通廢話下來,不僅沒有幫上忙,反而隱約有讚同與清軍開戰的意思。
他看了看其他大臣,似乎沒有站出來提倡議和的打算,決定實施事前另一個計劃,迂回前進。
“今日除了考校一下諸位愛卿,另有一事也一並商議。兵部尚書楊文弱,無偏無黨、勇於任事,朕擬提拔其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事,諸位覺得如何?”
崇禎的想法是,引導大臣提出議和的建議一時半會沒有效果,那就提拔楊嗣昌入閣,以大學士身份繼續掌管兵部,加強話語權,通過他逐步推動議和的計劃。
這個決定頓時讓群臣不滿了,楊嗣昌被皇帝寵信,早就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了,現在他又隱約有議和的想法,還加強權力和地位,豈不是讓他更容易得逞?與韃虜議和這種讓人戳脊梁骨的事情,說什麽也不能讓他楊文弱幹成,讓文武百官跟著一起背鍋。
少詹事黃道周立刻站了出來,大聲說:“陛下,楊文弱父母先後逝世,尚在丁憂期內,免行守喪出任本兵一職已經是於禮不合,如今再奪情入閣,禮樂崩壞,如何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不少內心反對議和的大臣也紛紛站出來:“臣附議。”
崇禎大怒,朕為大明殫精竭慮,奪情任命大臣也是為了國事,你們這些庸臣在軍國大事上出不了主意也就是算了,現在居然揪著禮製的小問題不放,當真是一些誤國誤民、屍位素餐的廢物。他也知道,這些人反對楊嗣昌奪情入閣,其實就是反對楊嗣昌議和的打算,不能與自己同一條心還要拖後腿的大臣,如何能忍?
“住口!楊文弱丁憂期間起複出任本兵是朕的意思,奪情入閣也是朕的意思,忠孝不能兩全,家事國事,孰重孰輕?”崇禎怒目圓睜,“朕主意已定,誰敢反對?”
黃道周毫無懼色:“縱使陛下一意孤行,臣無力阻擋,但仍然反對,請陛下責罰便是。”
崇禎厲聲說:“那就如你所願,從今日起,免除你少詹事之職,降為六品府丞(注1)!”
黃道周取下官帽捧在手中,平靜地說:“謝陛下。”
崇禎掃視眾人:“還有誰反對?”
一個前程似錦的少詹事就這麽被貶了,其餘人雖有心反對,卻都顧忌自己的前途,不願在這個風口浪尖出頭,一時間偃旗息鼓。
正當崇禎以為無人聒噪時,唐世濟輕輕邁動腳步,站了出來。
崇禎盯著他:“唐愛卿,連你也要效仿黃道周嗎?”聲音中帶著一絲寒意。
唐世濟搖搖頭:“臣有本啟奏,但並不僅僅是為了楊部堂入閣之事。楊部堂才幹過人,陛下提拔他入閣,自有其中的道理,但是以禮部尚書兼任大學士,同時掌兵部事,未免引人非議,再說他也沒有三頭六臂,內閣和兵部兩頭,都無比重要,如何兼顧?”
崇禎聞言,眼神和善了不少,反問:“那唐愛卿有何建議?”
唐世濟回答:“右僉都禦史、巡撫宣府的陳新甲,頗具才幹,以知兵著稱,臣推薦他接替本兵一職,輔佐楊文弱掌管兵部。”
“是整飭邊防有功的宣府巡撫陳新甲嗎?”
“正是。”
崇禎有些猶豫起來,唐世濟的提議不好反駁,但他又不放心把兵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交給楊嗣昌之外的人,畢竟楊嗣昌才是最符合他心思的人選。
楊嗣昌思考片刻,站了出來:“陛下,唐大人言之有理,uu看書 .uknshu 臣若入閣,確實難以兼顧兵部,陳新甲才幹過人,可以考慮。”他在擔任宣大總督的時候,與陳新甲共過事,頗為了解,也有些交情,這個人不是恣意妄為的人,應該好控製,那麽推他上位,既能保證對兵部的影響力,又可以避免非議。
見楊嗣昌自己也這麽說,崇禎不好再說什麽,便點頭道:“那就依二位愛卿,擢陳新甲任兵部尚書一職,免除宣府巡撫、右僉都禦史。”
唐世濟不動聲色地退了回去,心中卻很滿意。既然楊嗣昌入閣無法阻擋,那麽從他手中搶下兵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也算一個重大收獲。隻是楊嗣昌打算議和,而且瞧皇帝的意思,應該是在背後支持,這對即將到來的戰事有重大影響,必須及時告知已經在赴京途中的陳雨。
退朝之後,在午門外,唐世濟對來接自己的隨從吩咐:“立刻找到文成伯派駐京城的人,本官有事告知。”
情報司的人與唐世濟和方正化都建立了聯係,得到消息後,立刻快馬加鞭送往了往京城而來的文登營大軍。
————————————————
注1:少詹事和府丞都是詹事府的職務,前者是副職,正四品,後者是正六品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崇禎環顧一圈,對大臣們的態度很不滿,點名溫體仁:“長卿,你是內閣之首,朕的股肱之臣,對文弱的話有何見解?”
溫體仁向來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選邊站,講究的是中庸之道,聽到崇禎點自己的名字,心中哀歎一聲,硬著頭皮站了出來,斟詞酌句地回答:“東漢初年國弱民貧,與匈奴議和,休養生息,是韜光養晦的明智之舉;宋太宗時經過太祖的數年治理,國力不俗,且遼國鐵騎自燕雲十六州頻繁南下,威脅大宋邊境,為收回國土,興師伐遼也是利國利民之舉,奈何兵敗高粱河,功敗垂成,也不能說做錯了,打仗嘛,本來就沒有必勝的道理……”
崇禎一聽非常失望,讓你站出來是幫忙的,不是探討古人的對錯,要說鑽研典故、以古鑒今,群臣大多是滿腹經綸,比你強的人多得是。現在這一通廢話下來,不僅沒有幫上忙,反而隱約有讚同與清軍開戰的意思。
他看了看其他大臣,似乎沒有站出來提倡議和的打算,決定實施事前另一個計劃,迂回前進。
“今日除了考校一下諸位愛卿,另有一事也一並商議。兵部尚書楊文弱,無偏無黨、勇於任事,朕擬提拔其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事,諸位覺得如何?”
崇禎的想法是,引導大臣提出議和的建議一時半會沒有效果,那就提拔楊嗣昌入閣,以大學士身份繼續掌管兵部,加強話語權,通過他逐步推動議和的計劃。
這個決定頓時讓群臣不滿了,楊嗣昌被皇帝寵信,早就讓很多人羨慕嫉妒恨了,現在他又隱約有議和的想法,還加強權力和地位,豈不是讓他更容易得逞?與韃虜議和這種讓人戳脊梁骨的事情,說什麽也不能讓他楊文弱幹成,讓文武百官跟著一起背鍋。
少詹事黃道周立刻站了出來,大聲說:“陛下,楊文弱父母先後逝世,尚在丁憂期內,免行守喪出任本兵一職已經是於禮不合,如今再奪情入閣,禮樂崩壞,如何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不少內心反對議和的大臣也紛紛站出來:“臣附議。”
崇禎大怒,朕為大明殫精竭慮,奪情任命大臣也是為了國事,你們這些庸臣在軍國大事上出不了主意也就是算了,現在居然揪著禮製的小問題不放,當真是一些誤國誤民、屍位素餐的廢物。他也知道,這些人反對楊嗣昌奪情入閣,其實就是反對楊嗣昌議和的打算,不能與自己同一條心還要拖後腿的大臣,如何能忍?
“住口!楊文弱丁憂期間起複出任本兵是朕的意思,奪情入閣也是朕的意思,忠孝不能兩全,家事國事,孰重孰輕?”崇禎怒目圓睜,“朕主意已定,誰敢反對?”
黃道周毫無懼色:“縱使陛下一意孤行,臣無力阻擋,但仍然反對,請陛下責罰便是。”
崇禎厲聲說:“那就如你所願,從今日起,免除你少詹事之職,降為六品府丞(注1)!”
黃道周取下官帽捧在手中,平靜地說:“謝陛下。”
崇禎掃視眾人:“還有誰反對?”
一個前程似錦的少詹事就這麽被貶了,其餘人雖有心反對,卻都顧忌自己的前途,不願在這個風口浪尖出頭,一時間偃旗息鼓。
正當崇禎以為無人聒噪時,唐世濟輕輕邁動腳步,站了出來。
崇禎盯著他:“唐愛卿,連你也要效仿黃道周嗎?”聲音中帶著一絲寒意。
唐世濟搖搖頭:“臣有本啟奏,但並不僅僅是為了楊部堂入閣之事。楊部堂才幹過人,陛下提拔他入閣,自有其中的道理,但是以禮部尚書兼任大學士,同時掌兵部事,未免引人非議,再說他也沒有三頭六臂,內閣和兵部兩頭,都無比重要,如何兼顧?”
崇禎聞言,眼神和善了不少,反問:“那唐愛卿有何建議?”
唐世濟回答:“右僉都禦史、巡撫宣府的陳新甲,頗具才幹,以知兵著稱,臣推薦他接替本兵一職,輔佐楊文弱掌管兵部。”
“是整飭邊防有功的宣府巡撫陳新甲嗎?”
“正是。”
崇禎有些猶豫起來,唐世濟的提議不好反駁,但他又不放心把兵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交給楊嗣昌之外的人,畢竟楊嗣昌才是最符合他心思的人選。
楊嗣昌思考片刻,站了出來:“陛下,唐大人言之有理,uu看書 .uknshu 臣若入閣,確實難以兼顧兵部,陳新甲才幹過人,可以考慮。”他在擔任宣大總督的時候,與陳新甲共過事,頗為了解,也有些交情,這個人不是恣意妄為的人,應該好控製,那麽推他上位,既能保證對兵部的影響力,又可以避免非議。
見楊嗣昌自己也這麽說,崇禎不好再說什麽,便點頭道:“那就依二位愛卿,擢陳新甲任兵部尚書一職,免除宣府巡撫、右僉都禦史。”
唐世濟不動聲色地退了回去,心中卻很滿意。既然楊嗣昌入閣無法阻擋,那麽從他手中搶下兵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也算一個重大收獲。隻是楊嗣昌打算議和,而且瞧皇帝的意思,應該是在背後支持,這對即將到來的戰事有重大影響,必須及時告知已經在赴京途中的陳雨。
退朝之後,在午門外,唐世濟對來接自己的隨從吩咐:“立刻找到文成伯派駐京城的人,本官有事告知。”
情報司的人與唐世濟和方正化都建立了聯係,得到消息後,立刻快馬加鞭送往了往京城而來的文登營大軍。
————————————————
注1:少詹事和府丞都是詹事府的職務,前者是副職,正四品,後者是正六品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