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陳雨奉旨出海,本為禁海緝私之事,不料陰差陽錯卷入韃子侵入朝鮮之役。首戰鐵山,驅逐韃子戶部承政馬福塔五千人,斬首千餘,其中滿蒙八旗共計五百餘人;次戰遼河梁房口,擊潰韃子郡王阿濟格、貝勒阿巴泰六千餘人,斬首一千二百餘人,其中真韃過半。兩戰之後,偽汗皇太極被逼撤軍,朝鮮王城之圍旋解。臣以為:韃子大舉入侵,若令朝鮮臣服,後顧無憂,則大明危矣,今偽汗皇太極未競全功、铩羽而歸,大明可保數年無憂,不能全力南下入關,乃大明之幸、陛下之福。另,臣在鐵山屯田,與皮島彼此呼應,退可供給禁海緝私之糧草,進可效仿當年東江鎮襲擾牽製韃子南下入寇之舉,是否可在此處設衛所,聯合朝鮮,禦敵於國門之外,事關重大,請陛下聖裁。”
寬敞的乾清宮內,王承恩念完了這份捷報,案幾後的崇禎已經聽得眉飛色舞,站了起來。
“好!朕即位以來,極少聽到這樣酣暢淋漓的捷報,當真是痛快至極!多少手握重兵的大將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沒想到居然被區區一個署理指揮同知的千戶做到了。”崇禎起身離開座椅,來回踱步,激動地說,“伴伴,你說說,兩戰斬首兩千餘人,真韃過半,而且對方將領都不是無名之輩,馬福塔之流也就罷了,阿濟格和阿巴泰可是奴酋之中數得著的大將啊,這樣的戰績,是不是足以震驚朝野?”
王承恩謹慎地回答:“沒有見到首級之前,奴婢認為這戰績可能有些許水分。但無論如何,這份戰績已經非常耀眼了,恰恰說明皇爺沒有看錯人。”
崇禎哈哈大笑,蒼白的臉上現出幾分潮紅。其實他當初看重的是陳雨賺錢的本事,並沒有對其帶兵打仗寄予厚望,能夠在異國他鄉取得這樣的戰績,純屬無心插柳,但是王承恩含糊其辭,往他頭上戴能識人、會用人的高帽子,他心裏很是舒服,好話誰不願意聽呢。
“傳朕的命令,傳召內閣的溫長卿及本兵,商議要事。”崇禎說,“陳雨辛辛苦苦打了勝仗,不能白打,有功要賞,同時如何利用這次大勝,鞏固勝果,也要商量個子醜寅卯來。”
不久後,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兵部尚書張鳳翼同時到來。
溫體仁字長卿,崇禎二年入閣,繼而成為首輔,在原本的曆史上,一直到崇禎十年才致仕,在崇禎在位期間擔任首輔時間最長的。崇禎在位十七年,內閣大學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前後達五十人次,隻有溫體仁穩坐釣魚台,穩穩當當做了八年首輔,堪稱官場不倒翁。他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體祿,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張鳳翼擔任兵部尚書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擔任總督,負責薊、遼、保定軍務期間,收複了複遵化、永安四城,而後又因為登州兵變平定,因功加太子少保,在崇禎看來,是頗有才幹的能臣。崇禎在軍事方麵有什麽決策,多半會召集他們兩人事先商議,抉擇不定的再交由廷議。
待二人見禮後,崇禎說:“今日召二位愛卿前來,有要事相商。你二人先看看這份捷報。”
溫體仁從王承恩手中接過捷報,一目十行瀏覽了其中的內容,心裏非常驚訝,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山東的衛所軍官造假,謊報軍功。大明的軍隊和清軍打仗也不是一兩年了,十戰九敗,運氣好碰到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依靠兵力優勢或許能夠取得一些勝利,但罕有斬首兩千餘人的驚人戰績——尤其這兩千人中一半都是真韃子。
他不動聲色地將捷報轉遞給張鳳翼,趁著對方閱讀的間隙,腦中迅速梳理了一遍崇禎對此事可能會產生的看法和態度,以此來決定自己該怎麽說話,迎合皇帝。
如果崇禎懷疑這份捷報的真實性,就會直接下旨核查真偽,而不是召集他這個內閣首輔以及兵部尚書前來商議——處置一個謊報軍功的地方衛所軍官,還用不上這麽大的陣仗。再聯想到捷報中最後兩句話“今偽汗皇太極未競全功、铩羽而歸,不能全力南下入關,大明可保數年無憂”以及“此處設衛所,聯合朝鮮,禦敵於國門之外”,溫體仁明白了,崇禎九成九已經相信了這份捷報的內容,而且打算圍繞這兩句話做文章。
等張鳳翼將捷報遞還給王承恩之後,溫體仁開口說:“恭喜陛下,此乃數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大捷,完全是陛下用人得當、運籌帷幄之功,大明有陛下這樣的聖明君主,何愁不能中興?”
崇禎笑容滿麵地問:“長卿也這麽認為?那麽你和本兵都說說看,uu看書 .uukansh.o陳雨所說‘大明可保數年無憂’,是否屬實?”
陳雨在捷報中已經分析得很透徹了,溫體仁雖然戰略眼光平平,但是也能跟著陳雨的思路看到事情的本質,他篤定地回答:“偽汗皇太極攻打朝鮮,絕非心血來潮,而是要拔除身側的釘子,為大舉入關做準備,現在勞師遠征卻一無所獲,短期內是不會再度攻打朝鮮了,也不敢傾力進犯我大明。所以陛下可以放心,數年之內,韃子即便入寇,也不敢深入腹心之地,‘己巳之變’那樣韃子兵臨城下,進犯京城,要求簽訂城下之盟的情況,是不會有的了。”
“己巳之變”指的是崇禎二年,皇太極親征,率大軍直抵京城,在北直隸燒死劫掠7個多月的那場戰爭。這次入寇,危及明朝的首都,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清軍的威脅不僅僅在關外,還導致了權傾一時的袁崇煥被治罪,淩遲處死。
崇禎聞言也想起了當年的袁崇煥,正是因為信任其“五年平遼”的計劃,才放手讓他去做事,現在回想起來,默許他處死毛文龍,無人能牽製後金,導致皇太極無所顧忌地入寇,很難說不是一個敗筆。再聯係陳雨捷報中利用鐵山加皮島牽製清軍的建議,他很有些心動,或許真的能起到奇效也不一定。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寬敞的乾清宮內,王承恩念完了這份捷報,案幾後的崇禎已經聽得眉飛色舞,站了起來。
“好!朕即位以來,極少聽到這樣酣暢淋漓的捷報,當真是痛快至極!多少手握重兵的大將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沒想到居然被區區一個署理指揮同知的千戶做到了。”崇禎起身離開座椅,來回踱步,激動地說,“伴伴,你說說,兩戰斬首兩千餘人,真韃過半,而且對方將領都不是無名之輩,馬福塔之流也就罷了,阿濟格和阿巴泰可是奴酋之中數得著的大將啊,這樣的戰績,是不是足以震驚朝野?”
王承恩謹慎地回答:“沒有見到首級之前,奴婢認為這戰績可能有些許水分。但無論如何,這份戰績已經非常耀眼了,恰恰說明皇爺沒有看錯人。”
崇禎哈哈大笑,蒼白的臉上現出幾分潮紅。其實他當初看重的是陳雨賺錢的本事,並沒有對其帶兵打仗寄予厚望,能夠在異國他鄉取得這樣的戰績,純屬無心插柳,但是王承恩含糊其辭,往他頭上戴能識人、會用人的高帽子,他心裏很是舒服,好話誰不願意聽呢。
“傳朕的命令,傳召內閣的溫長卿及本兵,商議要事。”崇禎說,“陳雨辛辛苦苦打了勝仗,不能白打,有功要賞,同時如何利用這次大勝,鞏固勝果,也要商量個子醜寅卯來。”
不久後,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兵部尚書張鳳翼同時到來。
溫體仁字長卿,崇禎二年入閣,繼而成為首輔,在原本的曆史上,一直到崇禎十年才致仕,在崇禎在位期間擔任首輔時間最長的。崇禎在位十七年,內閣大學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前後達五十人次,隻有溫體仁穩坐釣魚台,穩穩當當做了八年首輔,堪稱官場不倒翁。他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體祿,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張鳳翼擔任兵部尚書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擔任總督,負責薊、遼、保定軍務期間,收複了複遵化、永安四城,而後又因為登州兵變平定,因功加太子少保,在崇禎看來,是頗有才幹的能臣。崇禎在軍事方麵有什麽決策,多半會召集他們兩人事先商議,抉擇不定的再交由廷議。
待二人見禮後,崇禎說:“今日召二位愛卿前來,有要事相商。你二人先看看這份捷報。”
溫體仁從王承恩手中接過捷報,一目十行瀏覽了其中的內容,心裏非常驚訝,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山東的衛所軍官造假,謊報軍功。大明的軍隊和清軍打仗也不是一兩年了,十戰九敗,運氣好碰到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依靠兵力優勢或許能夠取得一些勝利,但罕有斬首兩千餘人的驚人戰績——尤其這兩千人中一半都是真韃子。
他不動聲色地將捷報轉遞給張鳳翼,趁著對方閱讀的間隙,腦中迅速梳理了一遍崇禎對此事可能會產生的看法和態度,以此來決定自己該怎麽說話,迎合皇帝。
如果崇禎懷疑這份捷報的真實性,就會直接下旨核查真偽,而不是召集他這個內閣首輔以及兵部尚書前來商議——處置一個謊報軍功的地方衛所軍官,還用不上這麽大的陣仗。再聯想到捷報中最後兩句話“今偽汗皇太極未競全功、铩羽而歸,不能全力南下入關,大明可保數年無憂”以及“此處設衛所,聯合朝鮮,禦敵於國門之外”,溫體仁明白了,崇禎九成九已經相信了這份捷報的內容,而且打算圍繞這兩句話做文章。
等張鳳翼將捷報遞還給王承恩之後,溫體仁開口說:“恭喜陛下,此乃數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大捷,完全是陛下用人得當、運籌帷幄之功,大明有陛下這樣的聖明君主,何愁不能中興?”
崇禎笑容滿麵地問:“長卿也這麽認為?那麽你和本兵都說說看,uu看書 .uukansh.o陳雨所說‘大明可保數年無憂’,是否屬實?”
陳雨在捷報中已經分析得很透徹了,溫體仁雖然戰略眼光平平,但是也能跟著陳雨的思路看到事情的本質,他篤定地回答:“偽汗皇太極攻打朝鮮,絕非心血來潮,而是要拔除身側的釘子,為大舉入關做準備,現在勞師遠征卻一無所獲,短期內是不會再度攻打朝鮮了,也不敢傾力進犯我大明。所以陛下可以放心,數年之內,韃子即便入寇,也不敢深入腹心之地,‘己巳之變’那樣韃子兵臨城下,進犯京城,要求簽訂城下之盟的情況,是不會有的了。”
“己巳之變”指的是崇禎二年,皇太極親征,率大軍直抵京城,在北直隸燒死劫掠7個多月的那場戰爭。這次入寇,危及明朝的首都,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清軍的威脅不僅僅在關外,還導致了權傾一時的袁崇煥被治罪,淩遲處死。
崇禎聞言也想起了當年的袁崇煥,正是因為信任其“五年平遼”的計劃,才放手讓他去做事,現在回想起來,默許他處死毛文龍,無人能牽製後金,導致皇太極無所顧忌地入寇,很難說不是一個敗筆。再聯係陳雨捷報中利用鐵山加皮島牽製清軍的建議,他很有些心動,或許真的能起到奇效也不一定。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