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天後,陳雨的船隊返回了鐵山,鄧範帶著人到碼頭迎接,郡守樸昌永也赫然在迎接的人群之中。
陳雨簡單詢問了幾句鄧範農莊的近況後,對樸昌永說:“有勞樸郡守親自迎接,不敢當啊。”
樸昌永恭敬地說:“大人現在是鐵山的保護神,有上國天兵鎮守,鐵山才能安枕無憂,下官前來迎接也是應該的。”
與樸昌永寒暄幾句後,陳雨一行離開了碼頭,回到了農莊議事廳。
陳雨向眾人宣布:“此次遼東之行,擊敗了阿濟格的那支軍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隻要阿濟格和阿巴泰腦子還正常,就應該帶著殘兵去通知皇太極,以皇太極的眼光和布局,就不會在漢城戀戰,撤軍基本已成定局,鐵山安全了!”
眾人興高采烈,與有榮焉。能夠以相對單薄的兵力接二連三挫敗兩支清軍,逼得皇太極十萬大軍撤兵,這份功績與榮耀,放在整個大明來說也是傲視群雄。
鄧範一向穩重,提醒道:“大人,雖然皇太極撤軍已成定軍,但是咱們還……還是得做好撤往皮島的準備,萬一途徑鐵山來報複呢,咱們拿什麽抵擋?”
蔣邪卻說:“除非皇太極開了天眼,知道鐵山一戰和梁房口一戰是同一批人,否則絕不會把兩件事聯係在一起,更想不到始作俑者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鄧百戶的想法固然穩妥,但是卻沒有多大必要。”
陳雨說:“你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這兩戰,一在鐵山,一在遼河,相隔數百裏,皇太極雖是梟雄,但也不是能掐會算的神仙,不大可能識破是同一支隊伍幹的。隻要在他看來,鐵山這裏固然有一股善戰的軍隊,但隻是地方勢力,而出現在遼河的船隊另有其人,那麽專程拐個彎到鐵山來啃硬骨頭的可能性很小,畢竟後方的穩定更要緊。不過做好兩手準備也很有必要,咱們不能托大,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太極的判斷上。”
他對張富貴說:“你找人潛入京畿道一帶,隨時掌握韃子主力的動向,一旦發現韃子有向鐵山運動的跡象,就提前回報,我們就從海路撤往皮島避禍。”
張富貴應下:“遵命。”
陳雨遙望南麵,悠悠地說:“不出意外的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去漢城和朝鮮的國君談談之前的約定了。”
如果仁祖答應他之前提出的條件,那麽鐵山成能為國中之國,超然於朝鮮地方之外,成為屯田練兵的根據地,比起威海衛,可供施展的空間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掌握朝鮮最賺錢的一條貿易線,從此讓財富呈幾何級增長,迅速擴張經濟和軍事實力,最終成為可以左右天下大勢的一支武裝力量。
南漢山腳下,清軍大營。
中軍營帳中,一個身穿明黃色長袍的中年胖子,端坐在中間位置,沉聲詢問下麵兩側的將領:“諸位,圍困南漢山成已經快一個月了,仁祖還是沒有下山投降,你們怎麽看啊?”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將領站了出來,幹脆利落地說:“陛下,朝鮮人吃硬不吃軟,跟他們這麽耗著幹嗎,直接架起紅夷大炮對準山城轟一番,然後大軍衝殺上去,三個時辰內,必取那老頭的首級!”
被稱為陛下的正是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剛剛稱帝的皇太極,而那位年輕的將領,是豫親王多鐸,鑲白旗旗主。
皇太極微微一笑,說道:“豫親王血氣方剛,有衝勁、有朝氣,建議也簡單實在。”他扭頭問另一位與多鐸麵目相似的將領,“墨爾根戴青,你是年輕一輩中最穩重的,說說你的看法。”
被皇太極稱為“墨爾根戴青”的人,正是睿親王多爾袞,多鐸的兄長,正白旗旗主。這個稱號,是因為軍功顯赫,才被皇帝禦賜的。
聽了皇太極的詢問,多爾袞不慌不忙地回答:“臣對這件事,有不同見解。陛下之所以大舉出征朝鮮,並不是為了搶幾個包衣丁口,也不是為了財物,這些東西,明國更多,犯不著花這麽多心思來到朝鮮。陛下真正的用意,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這個後顧之憂,把它同明國徹底割裂,成為大清的藩屬國,為全心全意對付明國做準備。所以,攻上南漢山城的行宮並不是太難,把朝鮮君臣殺光也並非做不到,但是,一味殺戮,臣服朝鮮人的目的並不能達到。如果按豫親王的想法一口氣衝上去,殺個人頭滾滾,朝鮮人口服心不服,結果和七年前那次盟約有何區別?”
七年前的“丁卯胡亂”,u看書wwuukashu 雖然在武力的壓迫下,仁祖被迫和當時的後金政權簽訂了盟約,結成“兄弟之邦”,但是朝鮮君臣口服心不服,邊境互市、進貢等條件均以種種理由推脫,暗地裏還在軍事方麵支持大明,與後金為敵。這些事情,皇太極、多爾袞等人自然心知肚明。
皇太極讚賞地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多爾袞繼續說:“以武力為主,招降為輔,對南漢山城圍而不攻,把各路勤王的軍隊一一殲滅,讓仁祖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樣就能讓朝鮮君臣徹底喪失鬥誌,臣服於我大清。”
多鐸“嗤”地笑出聲:“十四哥,我聽著怎麽這麽像貓戲老鼠?”
多爾袞也笑了:“還真就是這個意思,仁祖就是老鼠,大清就是貓。”
皇太極很滿意,多爾袞的思路總是能跟上他的步伐,比其他隻會舞刀弄槍的親王貝勒們眼光格局要高明的多。他環顧眾人:“大家還有什麽不同意見?”
包括多鐸在內的親王、郡王們,都沒有吭聲。睿親王提出的意見,而且皇太極讚同,其他人腦子除非壞掉了,才會這麽不識趣地提出反對意見。再說比起圍而不攻,強攻南漢山城的折損要大許多,皇帝都不願強攻了,自己也可以避免少損失幾個牛錄,皆大歡喜。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陳雨簡單詢問了幾句鄧範農莊的近況後,對樸昌永說:“有勞樸郡守親自迎接,不敢當啊。”
樸昌永恭敬地說:“大人現在是鐵山的保護神,有上國天兵鎮守,鐵山才能安枕無憂,下官前來迎接也是應該的。”
與樸昌永寒暄幾句後,陳雨一行離開了碼頭,回到了農莊議事廳。
陳雨向眾人宣布:“此次遼東之行,擊敗了阿濟格的那支軍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隻要阿濟格和阿巴泰腦子還正常,就應該帶著殘兵去通知皇太極,以皇太極的眼光和布局,就不會在漢城戀戰,撤軍基本已成定局,鐵山安全了!”
眾人興高采烈,與有榮焉。能夠以相對單薄的兵力接二連三挫敗兩支清軍,逼得皇太極十萬大軍撤兵,這份功績與榮耀,放在整個大明來說也是傲視群雄。
鄧範一向穩重,提醒道:“大人,雖然皇太極撤軍已成定軍,但是咱們還……還是得做好撤往皮島的準備,萬一途徑鐵山來報複呢,咱們拿什麽抵擋?”
蔣邪卻說:“除非皇太極開了天眼,知道鐵山一戰和梁房口一戰是同一批人,否則絕不會把兩件事聯係在一起,更想不到始作俑者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鄧百戶的想法固然穩妥,但是卻沒有多大必要。”
陳雨說:“你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這兩戰,一在鐵山,一在遼河,相隔數百裏,皇太極雖是梟雄,但也不是能掐會算的神仙,不大可能識破是同一支隊伍幹的。隻要在他看來,鐵山這裏固然有一股善戰的軍隊,但隻是地方勢力,而出現在遼河的船隊另有其人,那麽專程拐個彎到鐵山來啃硬骨頭的可能性很小,畢竟後方的穩定更要緊。不過做好兩手準備也很有必要,咱們不能托大,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皇太極的判斷上。”
他對張富貴說:“你找人潛入京畿道一帶,隨時掌握韃子主力的動向,一旦發現韃子有向鐵山運動的跡象,就提前回報,我們就從海路撤往皮島避禍。”
張富貴應下:“遵命。”
陳雨遙望南麵,悠悠地說:“不出意外的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去漢城和朝鮮的國君談談之前的約定了。”
如果仁祖答應他之前提出的條件,那麽鐵山成能為國中之國,超然於朝鮮地方之外,成為屯田練兵的根據地,比起威海衛,可供施展的空間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掌握朝鮮最賺錢的一條貿易線,從此讓財富呈幾何級增長,迅速擴張經濟和軍事實力,最終成為可以左右天下大勢的一支武裝力量。
南漢山腳下,清軍大營。
中軍營帳中,一個身穿明黃色長袍的中年胖子,端坐在中間位置,沉聲詢問下麵兩側的將領:“諸位,圍困南漢山成已經快一個月了,仁祖還是沒有下山投降,你們怎麽看啊?”
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將領站了出來,幹脆利落地說:“陛下,朝鮮人吃硬不吃軟,跟他們這麽耗著幹嗎,直接架起紅夷大炮對準山城轟一番,然後大軍衝殺上去,三個時辰內,必取那老頭的首級!”
被稱為陛下的正是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剛剛稱帝的皇太極,而那位年輕的將領,是豫親王多鐸,鑲白旗旗主。
皇太極微微一笑,說道:“豫親王血氣方剛,有衝勁、有朝氣,建議也簡單實在。”他扭頭問另一位與多鐸麵目相似的將領,“墨爾根戴青,你是年輕一輩中最穩重的,說說你的看法。”
被皇太極稱為“墨爾根戴青”的人,正是睿親王多爾袞,多鐸的兄長,正白旗旗主。這個稱號,是因為軍功顯赫,才被皇帝禦賜的。
聽了皇太極的詢問,多爾袞不慌不忙地回答:“臣對這件事,有不同見解。陛下之所以大舉出征朝鮮,並不是為了搶幾個包衣丁口,也不是為了財物,這些東西,明國更多,犯不著花這麽多心思來到朝鮮。陛下真正的用意,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這個後顧之憂,把它同明國徹底割裂,成為大清的藩屬國,為全心全意對付明國做準備。所以,攻上南漢山城的行宮並不是太難,把朝鮮君臣殺光也並非做不到,但是,一味殺戮,臣服朝鮮人的目的並不能達到。如果按豫親王的想法一口氣衝上去,殺個人頭滾滾,朝鮮人口服心不服,結果和七年前那次盟約有何區別?”
七年前的“丁卯胡亂”,u看書wwuukashu 雖然在武力的壓迫下,仁祖被迫和當時的後金政權簽訂了盟約,結成“兄弟之邦”,但是朝鮮君臣口服心不服,邊境互市、進貢等條件均以種種理由推脫,暗地裏還在軍事方麵支持大明,與後金為敵。這些事情,皇太極、多爾袞等人自然心知肚明。
皇太極讚賞地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多爾袞繼續說:“以武力為主,招降為輔,對南漢山城圍而不攻,把各路勤王的軍隊一一殲滅,讓仁祖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樣就能讓朝鮮君臣徹底喪失鬥誌,臣服於我大清。”
多鐸“嗤”地笑出聲:“十四哥,我聽著怎麽這麽像貓戲老鼠?”
多爾袞也笑了:“還真就是這個意思,仁祖就是老鼠,大清就是貓。”
皇太極很滿意,多爾袞的思路總是能跟上他的步伐,比其他隻會舞刀弄槍的親王貝勒們眼光格局要高明的多。他環顧眾人:“大家還有什麽不同意見?”
包括多鐸在內的親王、郡王們,都沒有吭聲。睿親王提出的意見,而且皇太極讚同,其他人腦子除非壞掉了,才會這麽不識趣地提出反對意見。再說比起圍而不攻,強攻南漢山城的折損要大許多,皇帝都不願強攻了,自己也可以避免少損失幾個牛錄,皆大歡喜。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