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陳應元的問題,陳雨篤定地回答:“加大巡邏盤查的力度,並且引導海商主動去威海繳納罰銀,一年下來,完成五萬兩的任務問題不大。隻不過這樣一來,交付給巡撫衙門的銀子,以及水營的餉銀,就有些吃緊了。”
陳應元大方地揮揮手:“本撫並非貪財之人,巡撫衙門也不靠著這些銀子運轉。隻要你能保證水營的餉銀,優先完成聖上交代的差使要緊。”
在他看來,隻要保證自己簡在帝心,擁有聖眷,將來有機會回京做官,甚至進入內閣,這幾年多拿些銀子少拿些銀子都不是大問題,要是成了大學士,還會缺銀子?
陳雨聽出來了,巡撫大人更在意仕途的發展,不在乎眼前的利益。這樣也好,少分點給他,自己的那份就多一些。這樣一來,除去上繳朝廷的五萬兩和水營的餉銀、購船鑄炮等開銷,再適當分潤一點給陳應元,支出也不過十幾萬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能用這些銀子同時換來實權巡撫和當今皇帝的支持,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撫台請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完成聖上交代的差使,助力撫台青雲直上。”
聽到這話陳應元很開心,笑嗬嗬地捋須,頻頻點頭。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學士之位在向自己招手。
走出巡撫行轅的大門後,陳雨停下腳步,往北麵看了一眼,心想:崇禎不願得罪既得利益的群體,指望他出手鎮壓懲治惠世揚之流是沒戲了,有些事情還得靠自己。
重新出海後,陳雨在登州長島一帶找到了蘇大牙等人,然後交代了接下來的安排。
“我帶著一部分千戶所的兵士回威海衛,留下三隊人幫助你壓陣。你領著人繼續留在海上,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盡量引導商船主動往劉公島來繳納銀子。這件事做好了,本官再保薦你把官職往上提一提!”
蘇大牙拍著胸脯說:“請大人放心,屬下就算綁也要把這些人綁來。”
交代完畢後,陳雨乘船沿著登州海岸南下,回威海衛了。蘇大牙則帶領三支船隊繼續在海上巡查。
午後未時,一支商船隊出現在了蘇大牙船隊的視線中,望鬥上的瞭望手拚命喊話:“北麵方向有大魚,六條!”
這是海寇之間的黑話,意思是有北方有六條四百料以上的商船,是高價值目標,可以宰。
蘇大牙喜滋滋地來到船頭,望了望海平麵上逐漸靠近的船帆,大聲下令:“迎上去,幹了這一票大的,今晚找地方上岸,老子請客,兄弟們該吃吃、該喝喝、該逛窯子的逛窯子!”沒了陳雨在身邊,他不再拘謹,當日的海寇大龍頭做派又回來了。
桅杆望鬥上、甲板上、艙底紛紛傳來了聲音:“謝大龍頭!”
旁邊的蘇穎咳嗽了一聲,讓蘇大牙從得意忘形中醒悟過來,看了看不遠處的王有田,對左右喝道:“告訴兄弟們,咱們現在是官兵,以前的稱呼都要改,這條船上哪有什麽大龍頭,叫副統領!”
左右連忙改口:“遵命,副統領。”
陳雨雖然離開了,但是在每支船隊都留了一個隊的兵力,也就是一百人左右,各由一名隊官帶領。而王有田作為老資格的軍戶,跟隨陳雨的時間僅次於張富貴等人,已經升為旗官了,他是作為這三個隊的指揮官留在了蘇大牙的座船上。
蘇大牙也不傻,這三隊兵士名為助力,實際上就是監視他的,防止他亂來,而王有田就是這些人的頭目。要不然整個船隊都是他的老部下,收了銀子後,貪墨一些並私分,陳雨也未必知道。對於這一點,蘇大牙並沒有意見,換做誰都會這麽做,人之常情。
船隊升起了帆,逆風朝六條“大魚”迎了上去。沙船吃水相對更淺,逆風的航行速度比福船之類的船型要快一些,很快就與對麵的商船隊相遇了。
讓蘇大牙意外的是,這六條船完全沒有其他商船的倉皇失措,看見來勢洶洶的水營戰船,連方向都不變,甲板上的水手也是好整以暇,似乎不把這當一回事。
蘇大牙心裏有了不好的預感,正狐疑不定時,旁邊的蘇忠提醒他:“義父,對麵的船上掛了一麵旗,好像不是商船……”
“寫的啥?”蘇大牙上了年紀,眼神不如蘇忠這樣的年輕人好了,眯著眼盯了半天,也看不清。
蘇忠能識幾個字,一字一句地念了出來:“天津海道(注1)鍾。”
“天津海道?”蘇大牙有些意外。
根據他的經驗,u看書w.uukansu.om 這支船隊是商船毫無疑問,除了水師,普通官家的船出海辦差不會一次派這麽多,而且看吃水的深淺,分明是載了很重的貨物。不過是懸掛了海道的旗幟罷了。這種套路他懂,專門用來對付沿途各種水師、水寨官兵打秋風的,一般看到這樣的旗幟,那些兵油子多半調頭就走。
王有田從甲板的另一頭走了過來,詢問道:“蘇副統領,已經靠近了,為什麽還不動手?”
蘇大牙解釋:“王旗官,對麵掛了天津海道的旗幟,有些棘手。”
王有田是底層軍戶出身,哪裏懂這些,疑惑不解:“天津海道是什麽來頭?”
他不懂,可是蘇大牙懂。在海上混,對於水師、海道這些與海防相關的文武官職不說門清,至少是知道個一二三。當下向王有田解釋:“這海道來頭不小,聽說是按察使司派來巡視海防的,專門監視各處水師、水營、水寨,以文製武,簡而言之,就是管咱們水師的……”
————————————————————
(注1:此處所稱海道是明朝主管海防的文官,屬於監察係統,全稱是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隸屬於各省的按察使司,是國家監察係統和海防體係中,省級主管海防的按察“外台”長官,簡稱巡視副使或者海道。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朝廷隻在浙江、福建、廣東常設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在登州、青州、萊州設立過分巡道,筆者並未查到在天津設立過專門的海道副使或者分巡道的資料,文中出現天津海道隻是為了情節需要。)
陳應元大方地揮揮手:“本撫並非貪財之人,巡撫衙門也不靠著這些銀子運轉。隻要你能保證水營的餉銀,優先完成聖上交代的差使要緊。”
在他看來,隻要保證自己簡在帝心,擁有聖眷,將來有機會回京做官,甚至進入內閣,這幾年多拿些銀子少拿些銀子都不是大問題,要是成了大學士,還會缺銀子?
陳雨聽出來了,巡撫大人更在意仕途的發展,不在乎眼前的利益。這樣也好,少分點給他,自己的那份就多一些。這樣一來,除去上繳朝廷的五萬兩和水營的餉銀、購船鑄炮等開銷,再適當分潤一點給陳應元,支出也不過十幾萬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能用這些銀子同時換來實權巡撫和當今皇帝的支持,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撫台請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完成聖上交代的差使,助力撫台青雲直上。”
聽到這話陳應元很開心,笑嗬嗬地捋須,頻頻點頭。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學士之位在向自己招手。
走出巡撫行轅的大門後,陳雨停下腳步,往北麵看了一眼,心想:崇禎不願得罪既得利益的群體,指望他出手鎮壓懲治惠世揚之流是沒戲了,有些事情還得靠自己。
重新出海後,陳雨在登州長島一帶找到了蘇大牙等人,然後交代了接下來的安排。
“我帶著一部分千戶所的兵士回威海衛,留下三隊人幫助你壓陣。你領著人繼續留在海上,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盡量引導商船主動往劉公島來繳納銀子。這件事做好了,本官再保薦你把官職往上提一提!”
蘇大牙拍著胸脯說:“請大人放心,屬下就算綁也要把這些人綁來。”
交代完畢後,陳雨乘船沿著登州海岸南下,回威海衛了。蘇大牙則帶領三支船隊繼續在海上巡查。
午後未時,一支商船隊出現在了蘇大牙船隊的視線中,望鬥上的瞭望手拚命喊話:“北麵方向有大魚,六條!”
這是海寇之間的黑話,意思是有北方有六條四百料以上的商船,是高價值目標,可以宰。
蘇大牙喜滋滋地來到船頭,望了望海平麵上逐漸靠近的船帆,大聲下令:“迎上去,幹了這一票大的,今晚找地方上岸,老子請客,兄弟們該吃吃、該喝喝、該逛窯子的逛窯子!”沒了陳雨在身邊,他不再拘謹,當日的海寇大龍頭做派又回來了。
桅杆望鬥上、甲板上、艙底紛紛傳來了聲音:“謝大龍頭!”
旁邊的蘇穎咳嗽了一聲,讓蘇大牙從得意忘形中醒悟過來,看了看不遠處的王有田,對左右喝道:“告訴兄弟們,咱們現在是官兵,以前的稱呼都要改,這條船上哪有什麽大龍頭,叫副統領!”
左右連忙改口:“遵命,副統領。”
陳雨雖然離開了,但是在每支船隊都留了一個隊的兵力,也就是一百人左右,各由一名隊官帶領。而王有田作為老資格的軍戶,跟隨陳雨的時間僅次於張富貴等人,已經升為旗官了,他是作為這三個隊的指揮官留在了蘇大牙的座船上。
蘇大牙也不傻,這三隊兵士名為助力,實際上就是監視他的,防止他亂來,而王有田就是這些人的頭目。要不然整個船隊都是他的老部下,收了銀子後,貪墨一些並私分,陳雨也未必知道。對於這一點,蘇大牙並沒有意見,換做誰都會這麽做,人之常情。
船隊升起了帆,逆風朝六條“大魚”迎了上去。沙船吃水相對更淺,逆風的航行速度比福船之類的船型要快一些,很快就與對麵的商船隊相遇了。
讓蘇大牙意外的是,這六條船完全沒有其他商船的倉皇失措,看見來勢洶洶的水營戰船,連方向都不變,甲板上的水手也是好整以暇,似乎不把這當一回事。
蘇大牙心裏有了不好的預感,正狐疑不定時,旁邊的蘇忠提醒他:“義父,對麵的船上掛了一麵旗,好像不是商船……”
“寫的啥?”蘇大牙上了年紀,眼神不如蘇忠這樣的年輕人好了,眯著眼盯了半天,也看不清。
蘇忠能識幾個字,一字一句地念了出來:“天津海道(注1)鍾。”
“天津海道?”蘇大牙有些意外。
根據他的經驗,u看書w.uukansu.om 這支船隊是商船毫無疑問,除了水師,普通官家的船出海辦差不會一次派這麽多,而且看吃水的深淺,分明是載了很重的貨物。不過是懸掛了海道的旗幟罷了。這種套路他懂,專門用來對付沿途各種水師、水寨官兵打秋風的,一般看到這樣的旗幟,那些兵油子多半調頭就走。
王有田從甲板的另一頭走了過來,詢問道:“蘇副統領,已經靠近了,為什麽還不動手?”
蘇大牙解釋:“王旗官,對麵掛了天津海道的旗幟,有些棘手。”
王有田是底層軍戶出身,哪裏懂這些,疑惑不解:“天津海道是什麽來頭?”
他不懂,可是蘇大牙懂。在海上混,對於水師、海道這些與海防相關的文武官職不說門清,至少是知道個一二三。當下向王有田解釋:“這海道來頭不小,聽說是按察使司派來巡視海防的,專門監視各處水師、水營、水寨,以文製武,簡而言之,就是管咱們水師的……”
————————————————————
(注1:此處所稱海道是明朝主管海防的文官,屬於監察係統,全稱是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隸屬於各省的按察使司,是國家監察係統和海防體係中,省級主管海防的按察“外台”長官,簡稱巡視副使或者海道。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朝廷隻在浙江、福建、廣東常設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在登州、青州、萊州設立過分巡道,筆者並未查到在天津設立過專門的海道副使或者分巡道的資料,文中出現天津海道隻是為了情節需要。)